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

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原文

每殒胎必三月者,肝虚而热,古人主以桑寄生汤。

夫寄生临时保胎,多有鞭长莫及之患,且方中重用人参合天冬,岂尽人而能用者哉!

莫若平时长服二十四味专翕膏(方见下焦篇秋燥门),轻者一料,即能大生,重者两料(滑过三、四次者),永不堕胎。

每一料得干丸药二十斤,每日早中晚服三次,每次三钱,约服一年。

必须戒房事。

毋令速速成胎方妙。

盖肝热者成胎甚易,虚者又不能保,速成速堕,速堕速成,尝见一年内二、三次堕者,不死不休,仍未曾育一子也。

专翕纯静,翕摄阳动之太过(肝虚热易成易堕,岂非动之太过乎),药用有情者半,以补下焦精血之损;

以洋参数斤代人参,九制以去其苦寒之性,炼九日以合其纯一之体,约费不过三、四钱人参之价可办矣。

愚制二十一味专翕膏,原为产后亡血过多,虚不肯复,痉厥心悸等证而设,后加鹿茸、桑寄生、天冬三味,保三月殒胎三、四次者,获效多矣,故敢以告来者。

通补奇经丸方(甘咸微辛法)

鹿茸(八两,力不能者以嫩毛角代之) 紫石英(生研极细,二两) 龟板(炙,四两) 枸杞子四两) 当归(炒黑,四两) 肉苁蓉(六两) 小茴香(炒黑,四两) 鹿角胶(六两) 沙苑蒺黎(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人参(力绵者以九制洋参代之,人参用二两,洋参用四两) 杜仲(二两)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小梧子大,每服二钱渐加至三钱。

大便溏者加莲子、芡实、牡蛎各四两,以蒺藜、洋参熬膏法丸。

淋带者加桑螵蛸、菟丝子各四两。

瘕久聚少腹痛者,去补骨、蒺藜、杜仲,加肉桂、丁香各二两。

天根月窟膏方(酸苦咸微辛法,阴阳两补、通守兼施复法也)

鹿茸(一斤) 乌骨鸡(一对) 鲍鱼(二斤) 鹿角胶(一斤) 鸡子黄(十六枚) 海参(二斤)

龟板(二斤) 羊腰子(十六枚) 桑螵蛸(一斤) 乌贼骨(一斤) 茯苓(二斤) 牡蛎(二斤)

洋参(三斤) 菟丝子(一斤) 龙骨(二斤) 莲子(三斤) 桂元肉(一斤) 熟地(四斤) 沙苑蒺藜(二斤) 白芍(二斤) 芡实(二斤) 归身(一斤) 小茴香(一斤) 补骨脂(二斤) 拘杞子(二斤) 肉苁蓉(二斤) 萸肉(一斤) 紫石英(一斤) 生杜仲(一斤) 牛膝(一斤) 萆 (一斤) 白蜜(三斤)

上三十二味,熬如专翕膏法。

用铜锅四口,以有情归有情者二,无情归无情者二,文火次第煎炼取汁,另入一净锅内,细炼九昼夜成膏;

后下胶、蜜,以方中有粉无汁之茯苓、莲子、芡实、牡蛎、龙骨、鹿茸、白芍、乌贼骨八味为极细末,和前膏为丸梧子大。

每服三钱,日三服。

此方治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告损,急不能复,胃气尚健(胃弱者不可与,恐不能传化重浊之药也),无湿热证者;

男子遗精滑泄,精寒无子,腰膝酸痛之属肾虚者(以上数条,有湿热皆不可服也);

老年体瘦痱中,头晕耳鸣,左肢麻痹,缓纵不收,属下焦阴阳两虚者(以上诸证有单属下焦阴虚者,宜专翕膏,不宜此方);

妇人产后下亏,淋带 瘕,胞宫虚寒无子,数数殒胎,或少年生育过多,年老腰膝尻胯酸痛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译文

每次流产都发生在怀孕三个月的时候,这是因为肝虚而热,古人主张用桑寄生汤来治疗。

然而,寄生汤只能临时保胎,很多时候效果不够及时,而且方子中大量使用人参和天冬,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不如平时长期服用二十四味专翕膏(方子见下焦篇秋燥门),轻症患者服用一料就能顺利生产,重症患者(流产过三、四次的人)服用两料,就能永远不再流产。

每一料可以制成二十斤干丸药,每天早中晚各服三次,每次三钱,大约服用一年。

必须戒除房事。

不要让胎儿过快形成才是最好的。

因为肝热的人容易怀孕,但肝虚的人又难以保住胎儿,导致快速怀孕又快速流产,快速流产又快速怀孕,曾经见过一年内流产两、三次的人,几乎无法生育一个孩子。

专翕膏的作用是纯静,能够收敛过度的阳气(肝虚热容易怀孕又容易流产,难道不是阳气过度的表现吗?),药物中有一半是有情之品,用来补益下焦精血的亏损;

用洋参代替人参,经过九次炮制去除其苦寒之性,炼制九天使药性纯一,费用大约只需三、四钱人参的价格。

我制作的二十一味专翕膏,原本是为了治疗产后失血过多、虚弱难以恢复、痉厥心悸等症状而设计的,后来加入了鹿茸、桑寄生、天冬三味药,对保胎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流产过三、四次的孕妇,效果很好,所以敢推荐给大家。

通补奇经丸方(甘咸微辛法)

鹿茸(八两,如果力量不足可以用嫩毛角代替) 紫石英(生研极细,二两) 龟板(炙,四两) 枸杞子四两) 当归(炒黑,四两) 肉苁蓉(六两) 小茴香(炒黑,四两) 鹿角胶(六两) 沙苑蒺黎(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人参(力量不足的可以用九制洋参代替,人参用二两,洋参用四两) 杜仲(二两)

以上药物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用蜂蜜炼制成小梧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用二钱,逐渐增加到三钱。

如果大便稀溏,可以加入莲子、芡实、牡蛎各四两,用蒺藜、洋参熬膏制成丸药。

如果有淋带症状,可以加入桑螵蛸、菟丝子各四两。

如果有瘕久聚少腹痛的症状,去掉补骨脂、蒺藜、杜仲,加入肉桂、丁香各二两。

天根月窟膏方(酸苦咸微辛法,阴阳两补、通守兼施复法也)

鹿茸(一斤) 乌骨鸡(一对) 鲍鱼(二斤) 鹿角胶(一斤) 鸡子黄(十六枚) 海参(二斤)

龟板(二斤) 羊腰子(十六枚) 桑螵蛸(一斤) 乌贼骨(一斤) 茯苓(二斤) 牡蛎(二斤)

洋参(三斤) 菟丝子(一斤) 龙骨(二斤) 莲子(三斤) 桂元肉(一斤) 熟地(四斤) 沙苑蒺藜(二斤) 白芍(二斤) 芡实(二斤) 归身(一斤) 小茴香(一斤) 补骨脂(二斤) 拘杞子(二斤) 肉苁蓉(二斤) 萸肉(一斤) 紫石英(一斤) 生杜仲(一斤) 牛膝(一斤) 萆 (一斤) 白蜜(三斤)

以上三十二味药物,按照专翕膏的方法熬制。

用四口铜锅,将有情之品和无情之品分别放入两口锅中,用文火依次煎炼取汁,然后将汁液倒入另一口干净的锅中,细炼九昼夜制成膏;

最后加入胶和蜜,将方子中无汁的茯苓、莲子、芡实、牡蛎、龙骨、鹿茸、白芍、乌贼骨八味药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与膏混合制成梧子大小的丸药。

每次服用三钱,每天三次。

这个方子用于治疗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受损,急症难以恢复,胃气尚健(胃弱者不可服用,因为无法消化重浊的药物),且没有湿热症状的人;

男子遗精滑泄,精寒无子,腰膝酸痛属于肾虚的人(以上几种情况,如果有湿热症状则不可服用);

老年体瘦痱中,头晕耳鸣,左肢麻痹,缓纵不收,属于下焦阴阳两虚的人(以上症状如果只是下焦阴虚,适合用专翕膏,不适合此方);

妇人产后下亏,淋带 瘕,胞宫虚寒无子,多次流产,或者年轻时生育过多,年老时腰膝尻胯酸痛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注解

桑寄生汤: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虚和热症,具有保胎作用。

二十四味专翕膏:一种中药膏剂,用于治疗肝虚热症,具有保胎和补益作用。

通补奇经丸:一种中药丸剂,用于治疗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告损等症状。

天根月窟膏:一种中药膏剂,用于治疗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告损等症状,具有阴阳两补、通守兼施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评注

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医对于肝虚热症和保胎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频繁流产的妇女,提出了使用二十四味专翕膏和通补奇经丸等中药方剂的建议。这些方剂不仅具有保胎的作用,还能补益身体,调整阴阳平衡。

文中提到的桑寄生汤和二十四味专翕膏,都是针对肝虚热症而设,其中桑寄生汤主要用于临时保胎,而二十四味专翕膏则建议长期服用,以达到更好的保胎效果。这种分阶段、分症状的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通补奇经丸和天根月窟膏则是更为复杂的方剂,它们不仅用于保胎,还能治疗下焦阴阳两伤、八脉告损等复杂症状。这些方剂的组成成分复杂,包括鹿茸、紫石英、龟板等多种药材,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共同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和调养的目的。

本文还详细描述了这些方剂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方法,如二十四味专翕膏的制作需要炼九日,服用时需要戒房事等,这些都是中医治疗中非常讲究的细节,体现了中医对于药物制备和使用的严谨态度。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深入探讨了中医治疗肝虚热症和保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4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