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

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原文

于空营。季龙回击,败之,遂陷廪丘。

夏赫连勃勃进屯依力川,后秦姚兴来伐,至三城,勃勃率骑御之。兴遣其将姚文崇拒战,勃勃伪退,伏以待之。姚兴、文崇等追之,伏兵夹击,皆擒之。

后周时,尉迟迥作乱,以宗文忻、韦孝宽击之。迥遣子盛兵武涉,忻击走之,进临相州。迥遣甲兵三千,伏野马岗。忻以五百骑袭之,斩获略尽。进至草桥,迥又拒守。忻以奇兵破之,直趋邺下。迥背城结阵,大战,官军不利。时邺城士庶观战者数万人,忻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射观者,走之,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韩褒为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家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捍。褒至,适会寇来,褒乃下令属县。人既不及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兵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

隋初,周将尉迟迥河北拒命,文帝遣将于仲文讨之。迥将檀让屯成武,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檀让出谒,仲文执之。仲文背城结阵,出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迥将比罗恃众而来,两阵才合,伏兵俱发,曳柴鼓噪,尘埃涨天,毗罗兵溃,皆投水死。

王世充欲击李密,密屯偃师北山上,时新破敌,有轻世充心,不设壁垒。世充夜遣二百余骑,潜入北山,伏溪谷中。令军人秣马蓐食,迟明而薄密。密出兵应之,阵未成列,而两军合战,其伏兵发,乘高而下,驰压密营,又纵火焚其庐舍。密军溃,降其将张童仁、陈智略,进拔偃师,密走保洛口。

唐太宗讨窦建德,至武牢。建德自荥阳西上,太宗以数百骑,出武牢东二十余里以挑之,往往设伏。北至贼营,才四骑而已。谓左右曰:“贼初见骑少,疑为斥候。”语未毕,忽贼奄至,因引弓射之,毙其一将。贼以五六千骑并拔枪而进,从者咸失色。太宗谓之曰:“尔但前去,我自殿后。”于是按辔徐行,贼至辄引弓射之,毙一贼,贼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此再三,每至必毙,贼乃不敢复逼。太宗引贼入伏内,伏兵相次而发,合击破之,获其大将殷秋、石瓒,斩首数百级。

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谓盛彦师曰:“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决策而叛,其下兵亡思欲东归,若非计出万全,则不为也。兵在死地,殆不可当。”彦师笑曰:“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万宝曰:“计将安出?”对曰:“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之。”便领众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挟路乘高,刀盾者伏于溪谷。令曰:“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火,刀盾即乱出薄之。”或问之曰:“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彦师曰:“密声言往洛,实走襄邑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自能制。令吾先得入谷口,擒之必矣。”李密既渡陕州,以为馀不足虑,遂拥众徐行,果逾山南。彦师击之,密众首尾断绝,不得相救,遂斩李密。

封常清为安南节度,讨大勃律,师次贺隆劳城,一战而胜。常清逐之,判官段秀实曰:“贼兵赢弱,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遂歼其伏。

郭子仪自杏国渡河,围卫州。安庆绪与其骁将安雄俊、崔乾、薛嵩、田承嗣悉其众来援,分为三军。子仪阵以待之,预选射者三千人,伏于壁内,诫之曰:“俟吾小却,贼必争进,则登城鼓噪,弓弩齐发以迫之。”既战,子仪伪遁,贼果乘之。及垒门,遽闻鼓噪,俄而弓弩齐发,矢注如雨,贼徒惊骇。子仪整阵追之,贼众大败。

郭子仪赴凤翔,将李归仁以锐卒五千邀之于三原北。子仪窘急,使仆固怀恩及王升、陈回光、浑释之、李国正等五将伏兵于白渠留运桥以待之。贼至,伏发,归仁大败而走。又从子仪战于清渠,不利,归于风翔,及回纥来赴国难,肃宗乃遣广平王为元帅,以子仪为副,而怀恩领回纥兵从之汶水。贼伏兵于营东,怀恩引回纥驰往杀之,匹马不归,贼乃大溃。

史朝义叛,至贝州,与伪大将薛忠义两节度合。仆固至临清县,惧贼气盛,驻军以俟变。朝义领众三万,并攻具来攻。令高彦嵩、浑月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其时回纥又至,军益振,卷甲驰之,大战于下博县东南。贼背水而阵,大军冲击而推之,积尸拥流而下,朝义走莫州。

唐哥舒翰充陇右节度副使,先是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使王难得、杨景珲等潜引兵至积石军设伏以待之。吐蕃以五十骑至,翰于城中率骁勇驰击,杀之略尽。余或走,伏兵邀击,匹马不还。

吐蕃北寇灵朔,陷麟州。德宗遣使至成都府,令韦皋出兵深入,蜀师万人据险设伏以待之。先出千人挑战,论莽热见我师之少,悉众追之。发伏掩击,鼓噪震骇,蕃兵自溃,生擒莽热,虏众十万歼夷者半。

五代梁将戴思远攻德胜北城,庄宗命李嗣源设伏于戚城,令骑军挑战。梁军大至,庄宗御中军以御之。时李从珂伪为梁帜,奔入梁垒,斧其望楼,持级而还。梁军愈恐。步骑渐至,李嗣源以铁骑三千乘之。

梁军大败,俘斩二万计。

宋雍熙中,王师北征,以田重进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兵薄飞狐城下。

贼遣其将大鹏翼等来援。监军袁继忠谓重进曰:“贼多骑兵,利于平地,不如乘险逆击之。”重进率兵伏飞狐南口,贼兵方出,乃麾兵击之,遂擒鹏翼。

至道中,以李孝隆护送刍粟入威寇军,贼将干越率骑八万来邀王师。李继隆所领步骑才一万,先命千人设伏于城北十里,继隆与尹继伦列阵以待。贼众方食,继伦出其不意,击走之。继伦道奔,过徐河十余里,俘获甚众。

多方以误之春秋时,吴子阖庐问于伍员曰:“楚如何?”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音的)任患。若为三师以隶焉(隶,犹劳也),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罢敝于道)。亟隶以罢之(亟,数也,音器),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阖庐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遂入郢。

后汉末,曹公征关中,进军渡渭。马超及韩遂数请战,不许;因请割地,求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与遂交为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故旧,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抹,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骁骑夹击,大破之,遂、超等走凉州。

魏将田豫率兵进击鲜卑河比能,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绝归路。豫乃进军,去虏众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燃之,从它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行数十里乃知之。

魏末,诸葛诞、文钦反,据寿春,投吴请援。司马文王总兵讨之。王谓诸将曰:“诞当突围,决一朝之命。”或谓:“大军势不能久,省食减口,冀有它变。

料贼之情,不出此二者。今当多方以乱之,备其越逸,此胜计也。”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给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文王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冗食,俄而城中乏粮。诸将并请攻之,文王曰:“诞聚粮固守,外结吴人,自谓足据淮南,必不便走。今与我合。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休,一战败之。

武德中,太宗领兵征薛仁杲,攻析庶(上思力反,下之之怒反)城。贼有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诸将咸请战,太宗曰:“我士卒新经挫衄,彼锐气犹盛,必轻敌好斗。我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因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相持者久之。贼粮尽,军中颇携二,其将相继来降。太宗知仁杲人心内离,谓诸将曰:“可以战矣!”行军总管梁实营于浅水原,以诱之。贼大将宗罗自恃骁悍,求战不得,气愤者久之,乃是尽锐攻梁实,冀逞其志。梁实固险不出,以挫其锋。罗攻之愈急。太宗度贼已疲,复谓诸将曰:“彼气将衰,吾当取之,必矣。”申令诸军,迟明合战。令将军庞玉阵于浅水原南,出贼之右,以先饵之。罗并军共战,王军几败。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罗回师相拒,我师表里齐奋呼,声动天地,罗气夺,于是大溃。

太宗讨刘黑闼,阻水列营以逼之,分遣奇兵断其粮道。黑闼又数挑战,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黑闼城中粮尽,太宗度其必来决战,预壅洛水上流,谓守堤吏曰:“我击贼之日,侯贼半渡而决堰。”黑闼果率步骑二万,渡洛水而阵,与官军大战。贼众大溃,水又大至,黑闼众不得渡,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数千人。

黑闼与范愿等以千余人奔于突厥。

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南下,京师大恐。郭子仪出镇奉天,帝召子仪问御戎之计,子仪曰:“以臣所见,怀恩无能为也。”帝问其故,答曰:“怀恩虽称骁勇,素失士心。今所以能为乱者,引思归之人耳。怀恩本臣偏裨,其下皆臣之部曲,恩信常及之,今臣为大将,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为也。”贼寇州,子仪在泾阳,子仪令长男、朔方兵马使曜率师拔之,与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拒守。怀恩前锋至奉天,近城挑战,诸将请击之,子仪止之曰:“夫客深入,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彼皆吾之部曲,缓之自当携二。若追之,是速其战,战则胜负未可知。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果不战而退。

本朝征高平,付藩美精卒数千,扼江猪岭。贼果由其路来援,美坚壁不与战,贼遁去。

避锐春秋时,城濮之战,楚子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曰:“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人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所置其可废乎?”子玉不从,而败。

后汉末,袁尚据邺,率兵围击兄谭于南皮。留苏由、审配守邺。曹公围邺,尚还救邺,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陈兵挑战,法尚先伏轻船于浦中,又伏精锐于古村之北,自张旗帜,逆流拒之。战数合,伪退,登岸,投古村。猛舍舟逐之,法尚又疾走,行数里,与村北军合,复前击猛。猛退走赴船,既而浦中伏发,船取其楫,建周旗帜,猛于是大败,仅以身免。

隋高颖献取陈之策,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热,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颖集士马,声言掩袭,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

贼以为常,后虽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

文帝行其策,陈人益惧。

贺若弼镇淮南,请船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其后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遂灭陈。

声言欲退诱敌破之东晋末,妖贼孙恩北出海盐,时刘裕拒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裕深虑之,乃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早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裕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兵众先入城。宋武帝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

后凉吕光遣将吕延伐西秦,大败之。乞伏乾归泣叹曰:“死中求生,正在今日。”乃纵反间,称乾归东奔成纪。吕延信之,引师轻进。司马耿稚谏曰:“乾归雄勇过人,权略难测,破王广,克杨定,皆羸师以诱之。虽蕞尔小国,不可轻也。困兽犹斗,况乾归乎?今宜布阵而前,步骑相接,徐侯诸军大集,可一举灭之。”延不从,而战败。

北凉主沮渠蒙逊伐西凉李歆于酒泉,先攻(音闻)浩(音门)。蛇盘于帐前,蒙逊笑曰:“前一为蛇,今盖在吾帐。天意欲吾回师,先定酒泉。”乃烧攻具而还,次于川岩。闻歆集兵,欲攻张掖,蒙逊曰:“入吾计矣,但恐闻吾回军,不敢前也。兵事尚权。”乃露布西境,称得浩,将进军黄谷。歆闻而大悦,进入都渎间。蒙逊逆之,败歆于怀城,遂进克酒泉。

五代梁杨师厚率步骑屯于临朐,而声言欲东拔密州,留辎重于临朐。王师范果出兵来击。师厚设伏于野,追击至圣王山,杀万余众,擒都将八十人。

声言怠敌取之唐吐蕃叛,诏裴行俭为洮州道总管。行俭建议曰:“吐蕃皆叛,干戈未息。敬玄、审礼,失律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身没,其子泥涅帅师充质在京,望差使往波斯册立,即路由二蕃部落,便宜从事,必可有功。”高祖从之,因命行俭册送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行至西州,人吏郊迎,行俭召其豪杰子弟千余人随己而西。乃杨言绐其下曰:“天时方熟,未可涉远。须凉秋之后,方可渐行。”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仍召四镇诸蕃兵长豪杰谓曰:“忆昔此游,未尝厌倦,虽还京辇,无时暂忘。今因是行,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也?”时蕃酋子弟请从者仅万人。行俭阳为略游,教度部伍。数日,遂倍道而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先遗都支所亲问其安否,外示闲暇,似非讨袭。续次使人趣召相见。都支先与遮匐通谋,秋中拟拒汉使,卒闻军到,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骑就营来谒,遂擒之。是日,传其契箭,诸部贼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简其精骑,轻赍晓夜前进,将贼遮匐。途中果获都支还使,与遮匐使同来。行俭释遮匐使者,令先往晓谕其主,兼述都支已擒。遮匐寻复来降。

称降及和因懈败之秦未,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王且留壁,使人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击之,秦军大破。

晋将李矩守荥阳城,前赵刘聪将刘畅步骑三万讨矩,屯于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卒至,矩未暇为备,遣使奉牛酒诈降于畅,潜匿精勇,见其老弱。畅不以为虞,大飨渠帅,师人皆醉。矩谋夜袭之,畅仅以身免。

贞观初,突厥颉利可汗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为蕃臣。太宗遣唐俭、安修仁持节出塞,以安抚之。以李靖为定襄赵总管,往迎颉利。颉利不肯朝觐,请待草青马肥,将逾砂碛。靖与其副将张公谨谋曰:“制使到彼,虏必自宽率。精骑赍二十日粮,乘间掩袭。”诸将皆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奈何攻之?”靖曰:“此兵机也。如唐俭等辈,何足惜?”督军疾进,自白道袭之。至阴山,遇其斥侯十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之至。靖军奄到,纵击之,遂灭其国。

卑辞怠敌取之单于冒顿初立,东境方强,遣使谓冒顿,欲得千里马。冒顿以问群臣,皆曰:“千里马,国之宝,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东胡遣使来曰:“愿得单于一阏氏。冒顿问群臣,皆怒曰:“东境无道,乃求阏氏。”冒顿曰:“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与之。居项之,东境复曰:“贼兵有弃地千余里,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或曰:“与之。”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与之?”诸言与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至者斩!”遂往袭之。东胡轻冒顿,不为之备,冒顿灭之。

魏初,马超屯潼关,曹公大破之。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公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军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也。吾欲盛兵向汉关,贼众悉南守,西河之备虚,故徐晃等得掩取河西,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河西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植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

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矫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纵逸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蓄士卒之力,一朝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隋末,阳玄感反,攻东都。刑部尚书卫玄与玄感战,兵始会,玄感诈令人大呼曰:“官军已得玄感矣!”官军稍怠,玄感与数千骑乘之,玄于是大败。

甘言怠敌以击之东晋初,石勒伪推奉晋幽州刺史王浚,浚不疑勒。勒于是轻骑袭幽州,以火宵行,至易水,浚督护逊绕驰遣白浚,引军拒勒。浚将佐咸请出击勒,浚怒曰:“石公来,正欲奉戴我者也,敢言击者斩。”乃命设飨以待之。勒晨至蓟北,门者开门,疑有伏兵,先驱牛羊千头,声言上礼,实欲填诸街巷,使兵不得发。浚乃惧,或坐或起。勒入城,升其听事,命甲士执浚立之于前,数其罪恶而诛之,遂取幽州。

梁末,侯景反,陷建邺,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景,图逆,召高凉太守冯宝。

宝欲往,其妻沈氏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此诈君,欲为反耳。顷者京师危迫,羽檄召兵,遍于郡县。刺史称疾不赴,缮甲训兵,今已备矣,而更召君,往见留,愿且勿行。遣使谲之曰:身疾而笃,谨遣传意。并送土物以省之。

彼闻必无所防,为君取之,如反掌耳。”宝从之,於是沈氏自将千人,皆藏短兵,步担杂物,唱言琛货,先书报迁仕曰:“太守冯宝疾笃,谨令妻沈氏传启,并奉土贡,以资军费。”迁仕大悦,迎沈氏。因释担出刃,大破之。迁仕脱身而遁,沈氏入据其城,尽收其众。

捣虚后汉将军耿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击车师。有后王、前王,前王即后王之子,其庭相去五百余里。秉议先赴后王,以为并力取根本,则前王自服。固计未决,秉奋身上马,众军不得已遂进,并纵兵抄掠,斩首数千,及牛马羊十余万头。后王安得震怖,将数百骑出迎秉降。

袁绍、曹公相持於官渡,沮(侧居反)授说绍:“可遣将奇别为支军於外,以绝曹公之援。”绍不从。许攸进曰:“曹公兵少,而悉师拒我,许下其势必空弱。若公遣轻军,星夜袭许,则操为我擒。如其未溃,可著首尾奔命,破之必也。”绍又不用,竟为曹公所败。

魏武征河北,师次顿丘。黑山贼于毒等攻东武阳,魏武引兵入西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东武阳。魏武要之於内,大破之。

梁同州刺史陈庆之率众围东魏南荆州,东魏将尧雄与行台使侯景救之。雄曰:“白狗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处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城,擒梁镇将苟求广。

东魏大将高欢率兵伐西魏,济河,集诸将议进趣之计。斛律羌举曰:“宇文黑獭虽聚凶党,强弱可知。今固守,无粮援可恃,有同困兽。若不与其战,而径趣长安,长安空虚,可不战而克,拔其根本。彼无所归,则黑獭之首悬於军门矣。”诸将议有异同,遂战于渭,大败而归。

隋赵於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益修守御,不从,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南乡所居,获其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亦遁。

王世充与李密相持於东都,世充夜渡,阵于洛水之北。其时密已渡洛水,陈兵,与世充相对,东接月城,西至石窟。密多骑兵长枪,宜平宽放纵;世充兵多戈矛槊,宜隘险。然南逼洛水,北阻太山,地形偏促,骑不成列。世充纵《矛非》蹙之,密军失利。密与数子登船南济,自馀兵马皆东走月城。世充乘胜长驱,直至月城下。密既渡南岸,即策马西上,直向世充本营,左右麾旗,相继而至。

世充营内见密兵来逼急,连举六烽。世充乃舍月城之围,收兵西退。自洛北达於黑石,中间四十余里,奔赴颠狈,大丧师徒。密之行也,东北之围不救而自解,西南之寇不战而成功,世充伏其权奇,不复轻出。

击东南备西北前汉景帝时,七国反,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於帐下,周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后汉末,黄巾贼起,汉将朱隽率兵讨之,贼帅韩忠据宛拒隽。隽兵少,不敌,乃长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乃退保小城,惶恐乞降。

西魏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魏将独孤信率兵讨之。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西南,迟明克之。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后汉耿攻张步於剧,步遣弟蓝屯西安,分诸将守临淄,相去四十里。进军画,居二城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曰:“后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曰:“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攻之可拔也。临淄若下,西安自溃,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攻西安,卒不能拔,屯兵坚城之下,深入敌境,后绝转输,敌制吾弊。”遂攻临淄,半日而拔。蓝弃西安而遁。

岑彭将兵三万余人

南击秦丰,拔黄邮。

丰与其大将蔡宏拒彭等於邓,数月不得进。

彭夜勒兵马,申令军中,使明且西击山都。

乃纵所获虏,令得逃亡,归以告丰,丰即悉其军西邀彭。

彭乃潜兵渡沔水,击其将张扬於阿头山,大破之。

从山谷间伐木开道,直袭黎丘,击破诸屯兵。

丰闻大惊,驰归救之。

彭依东山为营,丰与蔡宏夜攻彭,彭先为之备,出兵逆击之,丰败走。

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绍遣将郭图、淳于仁、颜良等攻东郡太守刘延於台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公北救延,荀攸说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公从之。

绍闻兵渡,帅分兵西应。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之围。

唐嗣曹王皋讨李希烈之叛,贼立堡栅于蔡山。

皋度峻险不可攻,乃声言西取蕲州,理战舰,公兵傍南涯与舟师溯江而上。

贼以老弱守栅,引军循江随战舰,南北与皋兵相去。

直蔡山三百余里,皋令步兵登舟,顺流东下,不日拔蔡山。

贼还救,间一日方至,大破之。

因进拔蕲州,降其将。

示形在彼而攻于此春秋时,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从舒鸠言),吴人见舟于豫章(伪将兴楚伐桐),而潜师于巢(实欲击楚)。

以冬十月,吴军、楚师战于豫章,败之(楚不忌故也)。

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

越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

越子为左右句卒(钩五相著,别为左右也。句音钩。),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吴师分以御之。

越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左右勾卒为声势,以分吴军而三。越军于伐吴,越江南,乃其左右将军,有私卒六千人为中军。日昏乃令左军衔枚溯江五里,右军衔枚沿江五里。夜斗鸣鼓,吴师闻之,大骇曰:“人来攻我乎?因分其军为二阵拒越。越王乃以其中军衔枚以袭之,吴师大败。此《国语》与《左氏传》其语小异,故附于注末)。

汉王遣将韩信击魏,魏盛兵蒲坂,塞临晋。

信乃益为疑兵,陈舡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木为器,如罂罐,以度军,无船且尚密),袭安邑,据魏王豹。

后汉将吴汉、岑彭讨公孙述,述使其将延岑等悉兵拒广汉及资中,又遣将侯丹率众万余人拒黄石。

彭乃多张疑兵,使护军杨翕与臧宫拒延岑,自分兵浮江下还江州(今南平郡,即汉江州),溯都江而上(都江,成都江),袭击侯丹,大破之。

因晨夜倍道兼行二千余里,径拔武阳。

使精骑广都,去成都数十里,势若风雨,所至皆奔散。

初,述闻汉军在平曲,故遣大兵逆之。

及彭至武阳,绕出延岑军后,蜀地震骇。

魏田豫到马城,鲜卑攻围之千重。

豫密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兵从南门出。

胡人皆属目,征赴之。

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贼不意。

贼众散乱,皆无弓马,步走追三十余里,僵尸积地。

魏将司马宣王征公孙渊,师次于辽水东。

渊遣将军卑衍、杨柞等步骑数万阻辽水以拒之,围堑二十余里。

宣王令其军穿围,盛兵多张旗帜,出其东西,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急赴东北,斜趣襄平。

衍等恐襄平无备,夜遁走。

郭淮讨叛羌,其羌遮塞等屯河关、白王故城,据河拒官军。

淮见兵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王城,击,大破之。

蜀诸葛亮领兵出斜谷,魏将司马懿屯北源。

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郭进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军重应之,必攻阳遂耳。

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义熙八年,刘裕遣将诸龄石伐谯纵于蜀,裕谋曰:“往年刘敬宣出黄虎,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虎,正堕其计中。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别有函封付龄石,署曰:“至白帝乃开。”诸军虽进,未知处分。至白帝,发函,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枚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众军乃倍道兼行,谯纵果备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遣刺史侯辉、谯诜等率众万余屯彭模,夹水为城。龄石至彭模,诸将以贼水北城险众多,咸欲先攻其南城。龄石曰:不然。虽寇在北,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攻北垒,南城不麾而自散也。遂攻北城。诘朝战至日暮,焚其楼橹,四面并登,斩侯辉、谯诜,仍引军回趣南城,即时溃散。

宋刘道济为益州刺史,州政失中,群盗蜂起,攻围州城。

道济将裴方明出东门,破贼三营,斩首数万级。

贼虽败,已复还合。

方明复伪出北门,回击城东大营,杀千余人。

时天大雾,方明等复扬声出东门,而潜自北门出,攻城北、城西诸营,贼众大溃,于是奔散。

西魏末,岷州羌据州城反,魏将独孤信讨之。

信乃勒兵向万年,顿三交谷口。

贼并力拒守,信因诡道趋绸松领。

贼不虞信兵之至,睹风奔溃。

承胜遂北,径至城下,贼并出降。

前燕将慕容垂讨丁零翟钊于滑台,次于黎阳津,钊于南岸拒守。

垂徙营就西津,为牛皮船百余艘,载疑兵列伏,溯流而上,钊先以大众备黎阳,见垂向西津,乃弃营西拒。

垂潜遣桂林王慕容国于黎阳津,夜济壁于河南

钊闻而奔还,士众疲竭,走归滑台,钊携妻子率数百骑北趣白鹿。垂遣追击之,尽擒其众。

隋汉王谅作乱,遣其将余公理自太行下河内。隋将史祥讨之,军于河阴,久不得济。谓军吏曰:“余公理轻而无谋,才用素不足称,又新得志,谓其众可恃。

恃众必骄,且河北人先不习兵,所谓拥市人而战,不足图也。”乃令军中修攻具,攻河阳公理使谍知之,果屯兵于河阳内城以拒祥。祥于是舣船河南,公理聚甲以当之。祥乃简精锐于下流,潜渡,公理率众拒之。祥至(占闻反)水,两军相对,公理未成列,祥纵大破之。

雍熙中,知雄州贺令图与大将孙怀浦、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言:“虏母专政,宠幸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遂遣曹彬、崔彦进与米信自雄州,田重进趣飞孤,潘美出雁门,克期齐举。将发,太宗谓之曰:“潘美之师,但先趣云应,卿等以十万众声言取幽州,且持重缓行,不得贪利。虏闻大兵且至,必悉众救范阳,不暇援山后矣。”既而美之师先下寰、朔、云、应等州,重进之师又取飞狐、灵丘、蔚州,多得山后要害之地,而曹彬之大军亦连下州县,军势大振。每捷奏至,太宗每讶彬进兵之速,且忧虏断粮道。彬次涿州,旬日食尽,因退师以援饷馈。太宗闻之曰:“岂有敌人在前,而退军以援刍粟,何失策之甚也。”亟遣使止彬勿前,急引师缘白沟河与米信军会集,按兵养锐,以张西师之势。待美等尽略山后之地,会重进之师东下,合势以取幽州。时彬部下诸将闻潘美、重进攻城野战,累获其利,以为已握重兵,不能有所攻取,谋画锋起,更相矛盾。彬不能制,乃裹五十日粮,再往攻涿州。虏大众当其前,且战且行,去城裁百里,二十日始至焉。虽频克捷,而时方炎暑,军士困乏,粮且尽,彬退军无得,行伍为虏所蹑,遂至于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译文

在空营中。季龙回击,打败了他们,于是攻陷了廪丘。

夏天,赫连勃勃进驻依力川,后秦的姚兴来攻打,到了三城,赫连勃勃率领骑兵抵御。姚兴派他的将领姚文崇迎战,赫连勃勃假装撤退,设下埋伏等待。姚兴、姚文崇等人追击,伏兵夹击,全部被擒。

后周时期,尉迟迥叛乱,宗文忻、韦孝宽被派去攻打他。尉迟迥派他的儿子盛在武涉驻兵,宗文忻击退了他,进军到相州。尉迟迥派三千甲兵埋伏在野马岗。宗文忻用五百骑兵袭击,几乎全部斩杀或俘虏。进军到草桥,尉迟迥又抵抗防守。宗文忻用奇兵攻破,直接冲向邺城。尉迟迥背靠城池布阵,大战,官军不利。当时邺城的士人和百姓观战的有数万人,宗文忻对左右说:“事情紧急了,我应当用权宜之计破敌。”于是射杀观战的人,驱散他们,互相践踏,声音如雷霆。宗文忻于是传呼说:“贼兵败了!”众人再次振作,齐心协力急攻,尉迟迥的军队大败。

韩褒担任汾州刺史,之前齐国的寇贼多次入侵,百姓废弃了耕作,前后的刺史都无法防御。韩褒到任时,正好遇到寇贼来犯,韩褒于是下令给属县。人们来不及准备,因此大多被掠夺。齐国人高兴于不被察觉,以为州里先前没有集结兵力,现在军队回来,必定不能追击。因此更加松懈,不设营垒。韩褒已经先率领精锐,埋伏在北山中,分据险要,拦截他们的归路。乘他们懈怠,发动伏兵攻击,全部俘虏了他们。

隋朝初年,北周的将领尉迟迥在河北抗拒命令,隋文帝派将于仲文讨伐他。尉迟迥的将领檀让驻守成武,于仲文挑选精兵,假装树立尉迟迥的旗帜,加倍行军前进。檀让出来迎接,于仲文抓住了他。于仲文背靠城池布阵,出军数里,在麻田中设下埋伏。尉迟迥的将领比罗依仗人多而来,两军刚交战,伏兵一起发动,拖着柴草鼓噪,尘埃满天,毗罗的军队溃败,都投水而死。

王世充想攻打李密,李密驻军在偃师北山上,当时刚打败敌人,有轻视王世充的心理,不设壁垒。王世充夜里派二百多骑兵,潜入北山,埋伏在溪谷中。命令士兵喂马吃饭,天亮时逼近李密。李密出兵应战,阵型还没列好,两军交战,伏兵发动,从高处冲下,驰骋压迫李密的营地,又放火烧毁他们的房屋。李密的军队溃败,投降了他的将领张童仁、陈智略,攻下偃师,李密逃到洛口。

唐太宗讨伐窦建德,到了武牢。窦建德从荥阳西上,唐太宗用数百骑兵,出武牢东二十多里挑战,常常设下埋伏。北到贼营,只有四骑。对左右说:“贼兵初见骑兵少,怀疑是斥候。”话未说完,贼兵突然到来,于是拉弓射箭,射死一个将领。贼兵用五六千骑兵一起拔枪前进,随从的人都变了脸色。唐太宗对他们说:“你们只管前进,我殿后。”于是按着马缰慢慢走,贼兵到来就拉弓射箭,射死一个贼兵,贼兵害怕而停止,停止后又来,如此再三,每次到来必定射死,贼兵于是不敢再逼近。唐太宗引贼兵进入埋伏圈,伏兵相继发动,合击打败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大将殷秋、石瓒,斩首数百级。

李密叛乱,将要出山南,史万宝害怕李密的威名,不敢抵抗,对盛彦师说:“李密,是骁勇的贼寇,又有王伯当辅佐,决策叛乱,他的士兵都想东归,如果不是万全之计,不会这样做。兵在死地,几乎不可抵挡。”盛彦师笑着说:“请用数千人拦截,必定斩下他的首级。”史万宝说:“计策怎么出?”回答说:“军法崇尚诈术,不能对你说。”于是率领众人越过熊耳山南,沿路停下,命令弓箭手挟路占据高处,刀盾手埋伏在溪谷中。命令说:“等贼兵半渡,一齐发射弓箭,占据高处放火,刀盾手立即冲出攻击。”有人问他说:“听说李密要去洛州,而你进山,为什么?”盛彦师说:“李密声称去洛州,实际上是去襄邑城投靠张善相,必定出其不意。如果贼兵进入谷口,我从后面追击,山路险隘,无法施展力量,一人殿后,必定能控制。让我先进入谷口,必定能擒获他。”李密渡过陕州,以为剩下的不足为虑,于是率领众人慢慢走,果然越过山南。盛彦师攻击他,李密的军队首尾断绝,无法相救,于是斩杀了李密。

封常清担任安南节度使,讨伐大勃律,军队驻扎在贺隆劳城,一战而胜。封常清追击,判官段秀实说:“贼兵虚弱,是诱饵。请准备左右,搜索山林。”于是歼灭了他们的伏兵。

郭子仪从杏国渡河,包围卫州。安庆绪和他的骁将安雄俊、崔乾、薛嵩、田承嗣率领全部军队来援,分为三军。郭子仪布阵等待,预先挑选三千射手,埋伏在城墙内,告诫他们说:“等我稍退,贼兵必定争相前进,就登城鼓噪,弓箭齐发逼迫他们。”交战之后,郭子仪假装撤退,贼兵果然追击。到了垒门,突然听到鼓噪,随即弓箭齐发,箭如雨下,贼兵惊恐。郭子仪整顿阵型追击,贼兵大败。

郭子仪前往凤翔,将领李归仁用五千精锐在三原北拦截。郭子仪窘迫,派仆固怀恩和王升、陈回光、浑释之、李国正等五将埋伏在白渠留运桥等待。贼兵到来,伏兵发动,李归仁大败而逃。又和郭子仪在清渠交战,不利,回到凤翔,等到回纥来赴国难,肃宗于是派广平王为元帅,郭子仪为副,仆固怀恩率领回纥兵从汶水出发。贼兵在营东埋伏,仆固怀恩率领回纥骑兵冲杀,匹马不归,贼兵于是大溃。

史朝义叛乱,到了贝州,和伪大将薛忠义两节度合兵。仆固到临清县,害怕贼兵气势盛,驻军等待变化。史朝义率领三万军队,带着攻城器械来攻。命令高彦嵩、浑月进、李光逸等设下三处埋伏等待,贼兵半渡,伏兵发动,合击击退他们。当时回纥又到,军队更加振奋,卷甲追击,在下博县东南大战。贼兵背水布阵,大军冲击推挤,尸体堆积漂流而下,史朝义逃到莫州。

唐朝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副使,之前吐蕃每到麦熟时,就率领部众到积石军收割,称为吐蕃麦庄,前后无人敢抵抗。这时,哥舒翰派王难得、杨景珲等暗中带兵到积石军设下埋伏等待。吐蕃五十骑兵到来,哥舒翰在城中率领骁勇骑兵出击,几乎全部斩杀。剩下的逃跑,伏兵拦截,匹马不还。

吐蕃北侵灵朔,攻陷麟州。德宗派使者到成都府,命令韦皋出兵深入,蜀军一万人占据险要设下埋伏等待。先派一千人挑战,论莽热见我军人少,全军追击。伏兵发动掩击,鼓噪震骇,吐蕃兵自溃,生擒论莽热,俘虏十万,歼灭一半。

五代梁将戴思远攻打德胜北城,庄宗命令李嗣源在戚城设下埋伏,派骑兵挑战。梁军大举到来,庄宗亲自率领中军抵御。当时李从珂假装梁军旗帜,冲入梁军营地,砍倒望楼,拿着首级回来。梁军更加恐惧。步兵骑兵逐渐到来,李嗣源用三千铁骑乘机攻击。

梁军大败,俘虏和斩杀了约两万人。

宋朝雍熙年间,朝廷军队北征,任命田重进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军队逼近飞狐城下。

敌军派遣大将大鹏翼等人前来增援。监军袁继忠对田重进说:“敌军多骑兵,利于平地作战,不如利用险要地形进行反击。”田重进率兵埋伏在飞狐南口,敌军刚出城,便指挥军队出击,最终擒获了大鹏翼。

至道年间,李孝隆护送粮草进入威寇军,敌军将领干越率领八万骑兵前来拦截。李继隆所率领的步骑兵仅有一万人,他先命令一千人在城北十里处设伏,自己与尹继伦列阵等待。敌军正在用餐时,尹继伦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击退了敌军。尹继伦追击敌军,渡过徐河十余里,俘虏了大量敌军。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问伍员:“楚国的情况如何?”伍员回答说:“楚国执政者众多且意见不合,没有人能真正承担责任。如果我们分三支部队轮流骚扰他们,一支部队到达,他们必定全部出动。他们出动我们就撤退,他们撤退我们就出动,楚国必定疲于奔命。我们频繁骚扰他们,使他们疲惫不堪,然后再用三军主力进攻,必定能大获全胜。”阖庐听从了他的建议,楚国因此开始陷入困境。吴国最终攻入了郢都。

后汉末年,曹操征讨关中,军队渡过渭水。马超和韩遂多次请求出战,曹操不允许;他们于是请求割地求和,并要求送人质。曹操采纳了贾诩的计策,假装答应。韩遂请求与曹操见面,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但只谈京都旧事,拍手欢笑。会谈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什么,韩遂回答:“什么都没说。”马超等人开始怀疑韩遂。后来曹操又给韩遂写信,信中多处涂改,像是韩遂修改过的。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曹操于是决定日期会战,先用轻兵挑战,战斗持续了很久,然后派出精锐骑兵夹击,大败敌军,韩遂、马超等人逃往凉州。

魏国将领田豫率兵进攻鲜卑河比能,只带领精锐士兵,深入敌境。胡人众多,前后夹击,切断了归路。田豫于是进军,在距离敌军十余里的地方扎营,大量收集牛马粪便点燃,从另一条路撤退。胡人看到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原地,行进了数十里才发现真相。

魏国末年,诸葛诞和文钦反叛,占据寿春,向吴国求援。司马文王率兵讨伐。司马文王对将领们说:“诸葛诞必定会突围,决一死战。”有人说:“我们的军队不能持久,应该节省粮食,减少口粮,希望有其他的变化。

根据敌情,不外乎这两种情况。现在我们应该多方扰乱他们,防备他们逃跑,这是取胜的策略。”于是命令合围,派遣羸弱的士兵到淮北粮仓取粮,士兵每人发放三升大豆。文钦听说后,果然很高兴。司马文王故意表现出羸弱的样子,散布反间计,扬言吴国援军即将到来。诸葛诞等人增加了粮食消耗,不久城中粮食匮乏。将领们纷纷请求进攻,司马文王说:“诸葛诞聚集粮食固守,外结吴国,自以为足以占据淮南,必定不会轻易撤退。现在与我们合围。后来敌军果然粮食耗尽,夜间逃跑。追到介休,一战击败了他们。

武德年间,太宗李世民率兵征讨薛仁杲,攻打析庶城。敌军有十余万人,兵锋锐利,多次挑战。将领们都请求出战,太宗说:“我们的士兵刚刚遭受挫折,敌军锐气正盛,必定轻敌好斗。我们暂且闭门不出,挫其锐气,待其气衰后再奋力出击,可以一战而胜。这是万全之策。”于是命令军中:“敢言战者,斩!”双方相持了很久。敌军粮食耗尽,军中士兵开始逃亡,将领们相继投降。太宗知道薛仁杲内部人心离散,对将领们说:“可以出战了!”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引诱敌军。敌军大将宗罗自恃骁勇,求战不得,气愤了很久,于是全力进攻梁实,企图实现其野心。梁实坚守险要不出战,挫败了敌军的锐气。宗罗进攻越来越急。太宗判断敌军已经疲惫,对将领们说:“敌军气势将衰,我们应当出击,必定取胜。”命令各军,黎明时分合战。命令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列阵,出现在敌军右侧,引诱敌军。宗罗集中兵力与庞玉交战,王军几乎败退。太宗亲自率领大军,从原北突然出击,出其不意,宗罗回师抵抗,我军内外齐声呐喊,声震天地,宗罗气势被夺,于是大败。

太宗讨伐刘黑闼,沿河列营逼迫敌军,分派奇兵切断其粮道。刘黑闼多次挑战,太宗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刘黑闼城中粮食耗尽,太宗判断他必定会来决战,预先堵塞洛水上游,对守堤的官吏说:“我进攻敌军的那天,等敌军渡到一半时决堤。”刘黑闼果然率领两万步骑兵,渡过洛水列阵,与官军大战。敌军大败,河水又突然涌来,刘黑闼的军队无法渡河,被斩首万余人,溺死数千人。

刘黑闼与范愿等人带领千余人逃往突厥。

仆固怀恩带领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人南下,京师震动。郭子仪出镇奉天,皇帝召见郭子仪询问抵御外敌的策略,郭子仪说:“以臣所见,怀恩无能为也。”皇帝问其原因,郭子仪回答说:“怀恩虽然号称骁勇,但一向失去军心。现在之所以能作乱,是因为他带领的是思归之人。怀恩本是臣的部下,他的部下也都是臣的旧部,恩信常及于他们,现在臣为大将,必定不忍心以刀兵相见,因此知道怀恩无能为也。”敌军进攻州,郭子仪在泾阳,命令长子、朔方兵马使郭曜率军救援,与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坚守。怀恩的前锋到达奉天,逼近城下挑战,将领们请求出战,郭子仪制止说:“敌军深入,利在速战,不可与之争锋。他们都是我的旧部,稍缓自然会离散。如果追击,是加速其战斗,战斗则胜负未可知。敢言战者斩。”坚守不出,敌军果然不战而退。

本朝征讨高平,派遣藩美率领数千精兵扼守江猪岭。敌军果然从这条路来增援,藩美坚守不出战,敌军撤退。

春秋时期,城濮之战中,楚王派子玉离开宋国,说:“不要跟随晋军。”又说:“晋侯在外十九年,最终得到了晋国。他经历了各种险阻艰难,深知人情世故。上天给了他时间,除去了他的敌人,他所建立的基业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子玉不听,最终战败。

后汉末年,袁尚占据邺城,率兵围攻其兄袁谭于南皮。留下苏由、审配守邺城。曹操围攻邺城,袁尚回师救援,将领们都认为这是归师,各自列阵挑战,法尚预先埋伏轻船于浦中,又埋伏精锐于古村之北,自张旗帜,逆流抵抗。交战数合,假装撤退,登岸,进入古村。猛舍舟追击,法尚又快速撤退,行数里,与村北的军队会合,再次出击猛。猛退走回到船上,浦中的伏兵突然出击,夺取了船的桨,竖起周军的旗帜,猛于是大败,仅以身免。

隋朝高颖献上攻取陈国的策略,说:“江北地区寒冷,农田收获较晚。江南地区温暖,水田早熟。估计他们收获的时候,我们集结兵马,声称要袭击,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守,足以耽误他们的农时。他们一旦集结兵力,我们就解除武装。如此反复多次

敌人以为这是常态,后来即使集结兵力,他们也不会相信。在敌人犹豫的时候,我们趁机增援部队,登陆作战,士气倍增。

文帝采纳了这个策略,陈国人更加恐惧。

贺若弼镇守淮南,请求江防人员,每次交接时,都会在历阳集结。于是大张旗鼓,旗帜飘扬,营帐遍布田野。陈国人以为大军到来,全国动员。后来知道是防人交接,部队又解散了。后来习以为常,不再防备。之后贺若弼率大军渡江,陈国人没有察觉,最终被灭。

东晋末年,妖贼孙恩北出海盐,刘裕抵抗他,在海盐故治筑城。贼兵每天来攻城,城内兵力薄弱。刘裕深感忧虑,于是连夜偃旗息鼓,假装已经逃走。第二天早上开门,让几个病弱的人登上城墙。贼兵远远问刘裕在哪里,回答说:“昨晚已经逃走了。”贼兵相信了,率兵先入城。宋武帝趁其懈怠,奋力攻击,大败贼兵。

后凉吕光派将领吕延讨伐西秦,大败西秦。乞伏乾归哭泣叹息说:“死中求生,就在今天。”于是使用反间计,声称乾归东奔成纪。吕延相信了,率军轻进。司马耿稚劝谏说:“乾归雄勇过人,权略难测,曾用弱兵诱敌,击败王广、杨定。虽然是小国,不可轻视。困兽犹斗,何况乾归?现在应该布阵前进,步骑相接,等待诸军集结,一举歼灭。”吕延不听,结果战败。

北凉主沮渠蒙逊讨伐西凉李歆于酒泉,先攻浩。蛇盘在帐前,蒙逊笑着说:“前一条是蛇,现在在我帐中。天意要我回师,先定酒泉。”于是烧毁攻城器具,回师驻扎在川岩。听说李歆集结兵力,准备攻打张掖,蒙逊说:“中我计了,但恐怕听说我回军,不敢前进。兵事尚需权变。”于是公开宣称已得浩,将进军黄谷。李歆听后大喜,进入都渎间。蒙逊迎击,在怀城击败李歆,最终攻克酒泉。

五代梁杨师厚率步骑驻扎在临朐,声称要东攻密州,留下辎重在临朐。王师范果然出兵来攻。师厚在野外设伏,追击至圣王山,杀敌万余,擒获都将八十人。

唐朝吐蕃叛乱,诏令裴行俭为洮州道总管。裴行俭建议说:“吐蕃皆叛,战事未息。敬玄、审礼,失律丧元。怎能再在西方生事?现在波斯王去世,其子泥涅率师充质在京,希望派使者前往波斯册立,途经二蕃部落,便宜行事,必能成功。”高祖采纳,命裴行俭册送波斯王,兼任安抚大食使。行至西州,人吏郊迎,裴行俭召集豪杰子弟千余人随行。他扬言说:“天时炎热,不宜远行。等到凉秋之后,再慢慢前进。”都支得知后,不再防备。裴行俭召集四镇诸蕃兵长豪杰说:“忆昔此游,未尝厌倦,虽还京辇,无时暂忘。今因是行,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也?”当时蕃酋子弟请从者近万人。裴行俭假装游猎,暗中调度部队。数日后,倍道而进,离都支部落十余里。先派都支的亲信问候其安否,外表显得悠闲,似乎不是来讨伐。接着派人催促相见。都支先前与遮匐通谋,计划在秋中抗拒汉使,突然听说大军到来,计无所出,自率儿侄首领等五百余骑前来谒见,被擒获。当天,传其契箭,诸部贼长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简其精骑,轻装晓夜前进,追击遮匐。途中果然抓获都支的使者,与遮匐的使者同来。裴行俭释放遮匐的使者,令其先往晓谕其主,并告知都支已被擒。遮匐随即来降。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关下军。张良说:“秦兵尚强,不可轻敌。我听说其将领是屠夫之子,商人易被利益所动。希望大王暂且留壁,派人去,为五万人准备食物,大张旗帜于诸山之上,作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贿赂秦将。秦将果然想连和,一起西袭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其将领想叛,士卒恐怕不会跟随,必危,不如趁其懈怠攻击。”沛公于是引兵攻击,秦军大败。

晋将李矩守荥阳城,前赵刘聪将刘畅率步骑三万讨伐李矩,驻扎在韩王故垒,相距七里。派使者招降李矩。当时刘畅突然到来,李矩来不及准备,派使者奉牛酒诈降于刘畅,暗中隐藏精兵,只展示老弱。刘畅不以为意,大宴渠帅,士兵皆醉。李矩计划夜袭,刘畅仅以身免。

贞观初年,突厥颉利可汗退保铁山,派使者入朝谢罪,请求成为蕃臣。太宗派唐俭、安修仁持节出塞,安抚颉利。任命李靖为定襄赵总管,前往迎接颉利。颉利不肯朝觐,请求等到草青马肥,将越过沙漠。李靖与其副将张公谨商议说:“制使到达后,虏必自宽率。精骑携带二十日粮,乘机掩袭。”诸将都说:“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怎能攻击?”李靖说:“这是兵机。如唐俭等辈,何足惜?”督军疾进,自白道袭击。至阴山,遇到其斥侯十余帐,皆俘虏随军。颉利见使者,甚悦,不料官兵到来。李靖军突然到达,纵击之,遂灭其国。

单于冒顿初立,东境方强,派使者对冒顿说,想要千里马。冒顿问群臣,都说:“千里马,国之宝,不可给。”冒顿说:“怎能与邻国吝惜一匹马?”于是给了。不久,东胡派使者来说:“想要单于的一位阏氏。”冒顿问群臣,皆怒说:“东境无道,竟敢求阏氏。”冒顿说:“怎能与邻国吝惜一女子?”于是给了。不久,东境又说:“贼兵有弃地千余里,我想要。”冒顿问群臣,有人说:“给吧。”冒顿大怒,说:“地是国之本,怎能给?”那些说给的人,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至者斩!”于是前往袭击。东胡轻视冒顿,不防备,冒顿灭之。

魏初,马超驻扎潼关,曹公大破之。诸将有人问曹公说:“当初贼守潼关渭北道,您不从河东攻击冯翊,反而守潼关,引军而后北渡,为何?”曹公说:“贼守潼关,若我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不可渡。我想盛兵向汉关,贼众悉南守,西河之备虚,故徐晃等得掩取河西,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我争河西,因有二将之军。连车植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

示弱。渡过渭水后建立坚固的堡垒,敌军到来时不出战,这是为了矫正敌军的行动。因此敌军不建立营垒,而是要求割地。我顺着他们的意思答应,是为了放纵他们的心思,使他们自满而不做防备,从而积蓄士兵的力量,一旦出击,就像迅雷不及掩耳,兵法的变化,本来就不止一种。

隋朝末年,阳玄感反叛,攻打东都。刑部尚书卫玄与阳玄感交战,战斗刚开始,阳玄感就派人诈称:“官军已经抓到阳玄感了!”官军因此稍有懈怠,阳玄感趁机率领数千骑兵突袭,卫玄因此大败。

用甜言蜜语麻痹敌人,然后趁机攻击。东晋初年,石勒假装推举并奉承晋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没有怀疑石勒。石勒于是率领轻骑兵偷袭幽州,夜晚行军,到达易水时,王浚的督护逊绕派人报告王浚,并率军抵抗石勒。王浚的将领们都请求出击石勒,王浚愤怒地说:“石公来,正是要奉戴我,谁敢说出击就斩首。”于是命令设宴款待石勒。石勒清晨到达蓟北,守门的人开门,怀疑有伏兵,石勒先派出一千头牛羊,声称是献礼,实际上是为了堵塞街巷,使军队无法行动。王浚这才感到害怕,坐立不安。石勒进城后,登上王浚的议事厅,命令士兵抓住王浚,站在他面前,列举他的罪状并杀了他,随后占领了幽州。

梁朝末年,侯景反叛,攻陷建邺,高州刺史李迁仕占据大景,图谋反叛,召见高凉太守冯宝。

冯宝准备前往,他的妻子沈氏阻止他说:“刺史没有理由召见太守,这是诈术,想要反叛。最近京师危急,征召兵马的文书遍布郡县。刺史称病不去,却整备甲兵,训练士兵,现在已经准备好了,却又召见你,去了可能会被扣留,希望你不要去。派使者去欺骗他说:我病重,谨派妻子沈氏传达心意,并送上土特产以示慰问。

他听到后一定不会防备,为你夺取他的地盘,易如反掌。”冯宝听从了她的建议,于是沈氏亲自率领一千人,都藏有短兵器,挑着杂物,声称是献宝,先写信给李迁仕说:“太守冯宝病重,谨派妻子沈氏传达心意,并奉上土特产,以资助军费。”李迁仕非常高兴,迎接沈氏。沈氏趁机放下担子,拔出兵器,大败李迁仕。李迁仕逃脱,沈氏占领了他的城池,收编了他的部众。

后汉将军耿秉与窦固合兵一万四千骑兵,攻打车师。车师有后王和前王,前王是后王的儿子,他们的王庭相距五百多里。耿秉提议先攻打后王,认为集中力量攻下根本,前王自然会屈服。窦固犹豫不决,耿秉奋身上马,众军不得已跟随前进,并纵兵抢掠,斩首数千,缴获牛马羊十余万头。后王安得震恐,率领数百骑兵出迎投降。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沮授建议袁绍:“可以派一支奇兵在外,切断曹操的援军。”袁绍没有采纳。许攸进言说:“曹操兵少,却全力抵抗我们,许都的兵力一定空虚。如果派轻兵星夜袭击许都,曹操就会被我们擒获。即使他不溃败,也会首尾不能相顾,我们一定能击败他。”袁绍又没有采纳,最终被曹操击败。

曹操征讨河北,军队驻扎在顿丘。黑山贼于毒等人攻打东武阳,曹操率军进入西山,攻打于毒等人的老巢。于毒听说后,放弃东武阳。曹操在内线设伏,大败于毒。

梁朝同州刺史陈庆之率军包围东魏的南荆州,东魏将领尧雄与行台使侯景前去救援。尧雄说:“白狗堆是梁朝北面的重镇,趁其空虚攻打,一定能攻克。他们如果听说有难,荆州的包围自然会解除。这就是所谓的机会不可错过。”于是率军攻打白狗堆,陈庆之果然放弃荆州回援。还没到,尧雄已经攻下城池,擒获梁朝镇将苟求广。

东魏大将高欢率军讨伐西魏,渡过黄河后,召集众将商议进军策略。斛律羌举说:“宇文黑獭虽然聚集了凶党,但强弱可知。现在他们固守,没有粮草和援军,如同困兽。如果我们不与他们交战,而是直接进军长安,长安空虚,可以不战而克,拔除他们的根本。他们无处可归,宇文黑獭的首级就会挂在军门上。”众将意见不一,最终在渭水交战,大败而归。

隋朝赵在江南岸建立安蜀城,以防御陈朝。连续下了几十天雨,城墙倒塌了一百多步。蛮酋郑南乡反叛,引陈将吴明彻偷袭安蜀城。众人都劝赵加强防守,赵不听,而是派使者诱降江外的生蛮向武阳,让他们乘虚袭击郑南乡的居所,俘获了他的父母妻子。郑南乡听说后,他的部下四散,陈军也撤退了。

王世充与李密在东都对峙,王世充夜渡洛水,在洛水北岸布阵。当时李密已经渡过洛水,布阵与王世充对峙,东接月城,西至石窟。李密多骑兵长枪,适合在平宽地带作战;王世充多戈矛槊,适合在险隘地带作战。然而南面逼近洛水,北面被太山阻挡,地形狭窄,骑兵无法展开。王世充用《矛非》逼迫李密,李密军失利。李密与几个儿子乘船南渡,其余兵马都向东逃往月城。王世充乘胜追击,直抵月城下。李密渡过南岸后,立即策马西上,直奔王世充的本营,左右挥旗,相继而至。

王世充营内见李密军逼近,连续点燃六处烽火。王世充于是放弃月城的包围,收兵西退。从洛北到黑石,中间四十多里,奔走狼狈,损失惨重。李密的行动,使得东北的包围不攻自破,西南的敌人不战而胜,王世充佩服他的奇谋,不再轻易出战。

前汉景帝时,七国反叛,吴楚军队缺粮,饥饿,想要撤退,多次挑战,始终不出战。夜晚军中惊乱,内部互相攻击,混乱直到帐下,周亚夫坚持不起床,不久又恢复平静。吴军奔向营垒的东南角,周亚夫命令防备西北,不久精兵果然奔向西北,无法攻入。

后汉末年,黄巾贼起,汉将朱隽率军讨伐,贼帅韩忠占据宛城抵抗朱隽。朱隽兵少,无法对抗,于是长围结垒,筑起土山俯瞰城内,鸣鼓攻打西南,贼军全部赶赴西南,朱隽亲自率领精兵五千,偷袭东北,乘城而入。韩忠退守小城,惶恐乞降。

西魏末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接受替代,魏将独孤信率军讨伐。宇文仲和固守城池。独孤信夜晚命令众将用冲梯攻打东北,自己亲自率领壮士偷袭西南,天亮时攻克城池。

声称攻打东面,实际上攻打西面。后汉耿攻打张步于剧城,张步派弟弟蓝屯守西安,分派众将守临淄,相距四十里。耿进军画城,位于两城之间。耿看到西安城小而坚固,蓝的军队又精锐;临淄城虽大,但容易攻破。于是命令众将说:“五天后攻打西安。”蓝听说后,日夜戒备。到了约定的时间,半夜,耿命令众将饱餐。天亮时,到达临淄城。荀梁等人争辩说应该迅速攻打西安。耿说:“西安听说我们要攻打它,日夜防备;临淄出其不意到达,必定惊慌,攻打它一定能攻克。临淄如果攻下,西安自然会崩溃,这就是所谓的一举两得。如果攻打西安,一时无法攻下,屯兵坚城之下,深入敌境,后方断绝粮草,敌人就会控制我们的弱点。”于是攻打临淄,半天就攻下了。蓝放弃西安逃跑。

岑彭率领三万多人

向南攻打秦丰,攻下了黄邮。

秦丰和他的大将蔡宏在邓地抵抗彭等人,几个月都没有进展。

彭在夜间整顿兵马,向军中发布命令,让军队第二天早上向西攻打山都。

于是释放了俘虏,让他们逃跑,回去告诉秦丰,秦丰立即率领全军向西拦截彭。

彭于是秘密渡过沔水,在阿头山攻打秦丰的将领张扬,大败敌军。

从山谷间砍伐树木开辟道路,直接袭击黎丘,击破了各个屯兵。

秦丰听说后大为震惊,急忙返回救援。

彭在东山扎营,秦丰和蔡宏在夜间攻打彭,彭事先做好了准备,出兵迎击,秦丰败退。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遣将领郭图、淳于仁、颜良等攻打东郡太守刘延在台马,袁绍率领军队到黎阳,准备渡河。

曹操北上救援刘延,荀攸建议说:“现在兵力不足,无法与敌军抗衡,分散敌军的力量才行。您到延津,如果准备渡河向敌军后方进攻,敌军一定会向西应战,然后轻兵袭击白马,出其不意,颜良就可以被擒获。”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袁绍听说曹操的军队渡河,率领军队分兵向西应战。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快速向白马进军,还未到白马十余里,颜良大为震惊,前来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先行出击,击破敌军,斩杀颜良,解除了白马的围困。

唐朝的曹王皋讨伐李希烈的叛乱,叛军在蔡山建立了堡垒和栅栏。

皋认为地形险峻难以攻打,于是声称要向西攻打蕲州,整顿战舰,军队沿着南岸与舟师逆流而上。

叛军让老弱士兵守卫栅栏,率领军队沿着江边跟随战舰,南北与皋的军队相距。

直抵蔡山三百余里,皋命令步兵登船,顺流东下,不久攻下了蔡山。

叛军返回救援,隔了一天才到,被大败。

于是继续进攻,攻下了蕲州,降服了叛军的将领。

在春秋时期,楚国囊瓦攻打吴国的军队在豫章(从舒鸠的说法),吴国人在豫章看到船只(假装要攻打楚国),实际上却秘密派军队在巢地(真正目的是攻打楚国)。

在冬十月,吴军和楚军在豫章交战,吴军打败了楚军(因为楚国没有防备)。

于是包围了巢地,攻下了它,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繁。

越国攻打吴国,吴国的君主在笠泽抵御,夹水布阵。

越国的君主布置了左右钩卒(钩五相连,分为左右。钩音钩。),让夜间或左或右,鼓噪前进。

吴国的军队分兵抵御。

越国用三军秘密渡水,直击吴国的中军并鼓噪,吴国的军队大乱,于是打败了他们(左右钩卒制造声势,分散吴国的军队。越国在攻打吴国时,越江南,是其左右将军,有私卒六千人为中军。黄昏时命令左军衔枚逆流而上五里,右军衔枚顺流而下五里。夜间战斗时鸣鼓,吴国的军队听到后大为震惊,说:“有人来攻打我们吗?”于是分兵为两阵抵御越国。越王于是用中军衔枚袭击,吴国的军队大败。这是《国语》与《左氏传》的说法略有不同,故附在注释末尾)。

汉王派遣将领韩信攻打魏国,魏国在蒲坂集结重兵,封锁了临晋。

韩信于是增加了疑兵,陈列船只准备渡河攻打临晋,而秘密派兵从夏阳用木罂缶渡河(木制器具,像罂罐,用来渡河,没有船只且保密),袭击安邑,占领了魏王豹的领地。

后汉的将领吴汉、岑彭讨伐公孙述,公孙述派遣将领延岑等率领全军在广汉和资中抵抗,又派遣将领侯丹率领万余人抵抗黄石。

岑彭于是布置了许多疑兵,让护军杨翕与臧宫抵抗延岑,自己分兵沿江而下返回江州(今南平郡,即汉江州),逆流而上(都江,成都江),袭击侯丹,大败敌军。

于是日夜兼程,行军二千余里,直接攻下了武阳。

派遣精锐骑兵到广都,距离成都数十里,势如风雨,所到之处敌军都溃散。

起初,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于是派遣大军迎击。

等到岑彭到达武阳,绕到延岑军队的后方,蜀地大为震惊。

魏国的田豫到达马城,鲜卑人包围了城池千重。

田豫秘密派司马树立旌旗,鸣鼓吹号,率领步兵从南门出击。

胡人都注目,纷纷前往迎战。

田豫率领精锐从北门出击,鼓噪而起,两头同时出击,出其不意。

敌军大乱,都没有弓箭和马匹,步行追击三十余里,尸体堆积如山。

魏国的将领司马宣王征讨公孙渊,军队驻扎在辽水东岸。

公孙渊派遣将军卑衍、杨柞等率领数万步骑兵在辽水阻挡,围堑二十余里。

司马宣王命令军队穿过围堑,布置了许多旗帜,从东西两面出击,敌军全力迎战,于是秘密渡河,急赴东北,斜向襄平进军。

卑衍等人担心襄平没有防备,夜间逃走。

郭淮讨伐叛乱的羌人,羌人遮塞等驻扎在河关、白王故城,据河抵抗官军。

郭淮看到敌军在上游,秘密在下游渡河,占领了白王城,攻打敌军,大败敌军。

蜀国的诸葛亮率领军队出斜谷,魏国的将领司马懿驻扎在北源。

几天后,诸葛亮率领大军西行,将领们都认为他要攻打西围,只有郭进认为这是在西面制造假象,目的是让官军重兵应战,实际上是要攻打阳遂。

当晚果然攻打阳遂,因为有防备而未能成功。

义熙八年,刘裕派遣将领诸龄石讨伐谯纵于蜀地,刘裕谋划说:“往年刘敬宣从黄虎出兵,无功而返。敌军认为我们现在应该从外水进军,而我们出其不意,仍然从内水进军。敌军一定会重兵防守涪城,防备内道。如果我们向黄虎进军,正好落入他们的计策中。现在用大军从外水攻取成都,布置疑兵从内水进军,这是制敌的奇策。”但担心这个计划提前泄露,敌军知道虚实,于是另外写了一封信封好交给诸龄石,上面写着:“到白帝再打开。”诸军虽然前进,但不知道具体的安排。到了白帝,打开信封,上面写着:“全军从外水攻取成都。”臧熹、朱枚从中水攻取广汉,让老弱士兵乘坐十余艘高舰,从内水向黄虎进军。全军于是日夜兼程,谯纵果然在内水布置了重兵防守,派遣大将谯道福率领重兵驻守涪城,派遣刺史侯辉、谯诜等率领万余人驻扎在彭模,夹水筑城。诸龄石到达彭模,将领们都认为敌军在北城险要且兵力众多,都想先攻打南城。诸龄石说:“不行。虽然敌军在北城,但如果我们现在攻下南城,不足以攻破北城。如果我们全力攻打北城,南城不攻自破。”于是攻打北城。从早晨战斗到傍晚,烧毁了敌军的楼橹,四面同时登城,斩杀了侯辉、谯诜,然后率领军队回攻南城,敌军立即溃散。

宋国的刘道济担任益州刺史,州政失当,群盗蜂起,围攻州城。

刘道济的将领裴方明从东门出击,攻破了三个贼营,斩首数万级。

贼军虽然败退,但很快又集结起来。

裴方明再次假装从北门出击,回击城东的大营,杀死了千余人。

当时天降大雾,裴方明等人再次声称要从东门出击,实际上却从北门出击,攻打城北、城西的各个贼营,贼军大溃,于是四散奔逃。

西魏末年,岷州的羌人占据州城反叛,魏国的将领独孤信讨伐他们。

独孤信于是率领军队向万年进军,驻扎在三交谷口。

贼军全力抵抗,独孤信于是采取诡计,向绸松领进军。

贼军没有料到独孤信的军队会突然到来,看到风声就溃散了。

独孤信乘胜追击,直接到达城下,贼军全部投降。

前燕的将领慕容垂讨伐丁零的翟钊于滑台,驻扎在黎阳津,翟钊在南岸抵抗。

慕容垂将营地移到西津,制作了百余艘牛皮船,载着疑兵列阵,逆流而上,翟钊起初用大军防备黎阳,看到慕容垂向西津移动,于是放弃营地向西抵抗。

慕容垂秘密派遣桂林王慕容国在黎阳津,夜间渡河在河南筑垒。

钊听到消息后急忙返回,士兵们疲惫不堪,逃回滑台,钊带着妻子和几百名骑兵向北逃往白鹿。垂派人追击,全部擒获了他们。

隋朝的汉王谅发动叛乱,派遣他的将领余公理从太行山南下河内。隋朝的将领史祥讨伐他,军队驻扎在河阴,长时间无法渡河。史祥对军吏说:“余公理轻率而没有谋略,才能一向不足以称道,又刚刚得志,认为他的军队可以依赖。

依赖人多必定骄傲,而且河北人之前不熟悉战争,这就是所谓的带着市井之人作战,不足以图谋。”于是命令军队修理攻城的器具,攻打河阳,余公理派间谍知道了这件事,果然在河阳内城驻扎军队来抵抗史祥。史祥于是在河南岸停船,余公理聚集军队来抵挡他。史祥挑选精锐部队在下游,偷偷渡河,余公理率领军队抵抗。史祥到达水,两军对峙,余公理的军队还没有列好阵,史祥就发动进攻,大败他们。

雍熙年间,雄州知州贺令图和大将孙怀浦、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相继上奏说:“敌国的母亲专政,宠信的人掌权,请乘机夺取幽蓟。”于是派遣曹彬、崔彦进和米信从雄州出发,田重进前往飞孤,潘美从雁门出发,约定时间一起行动。出发前,太宗对他们说:“潘美的军队,只要先前往云应,你们以十万大军声称要夺取幽州,但要稳重缓行,不要贪图小利。敌人听说大军将至,必定全力救援范阳,没有时间支援山后。”不久,潘美的军队先攻下寰、朔、云、应等州,田重进的军队又攻下飞狐、灵丘、蔚州,占领了许多山后的要害之地,而曹彬的大军也接连攻下州县,军势大振。每次捷报传来,太宗总是惊讶曹彬进军的速度,并且担心敌人切断粮道。曹彬到达涿州,十天后粮食耗尽,于是退兵以补充粮草。太宗听说后说:“哪有敌人在前,却退军以补充粮草,这是多么失策啊。”急忙派遣使者阻止曹彬前进,迅速带领军队沿白沟河与米信的军队会合,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以增强西面军队的声势。等待潘美等人完全占领山后之地,田重进的军队东下,合力夺取幽州。当时曹彬的部下将领听说潘美、田重进攻城野战,屡次获利,认为自己手握重兵,却不能有所攻取,纷纷提出计划,互相矛盾。曹彬无法控制,于是携带五十天的粮食,再次攻打涿州。敌军大部队挡在前面,边战边行,离城只有百里,二十天才到达。虽然屡次获胜,但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士兵们疲惫不堪,粮食也快耗尽,曹彬退兵无路,军队被敌军追击,最终失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注解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赵括:赵国将领,因在长平之战中代替廉颇而闻名,但最终因战术失误导致赵军大败。

秦军: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密的组织著称。

突厥:古代中亚的一个游牧民族,曾多次侵扰中国北方边境。

唐高祖: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在隋末乱世中起兵,最终建立了唐朝。

王仁恭:隋朝末年的马邑太守,曾与唐高祖一起抵御突厥的入侵。

唐太宗: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以文治武功著称,开创了“贞观之治”。

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唐朝初年的著名将领,均为唐太宗的重要军事助手。

吐蕃:古代西藏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曾多次与唐朝发生战争。

王:唐朝将领,曾在开元年间抵御吐蕃的入侵。

薛讷:唐朝将领,曾参与抵御吐蕃的战争。

李嗣业:唐朝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曾在香积寺之战中立下大功。

王忠嗣:唐朝将领,以持重安边为务,善于训练士卒,常以奇兵取胜。

郭进:五代时期后汉的将领,曾随汉高祖刘知远征战。

周亚夫:西汉名将,曾在七国之乱中击败吴楚联军。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和军事才能著称。

贺拔岳:北魏时期的将领,曾平定万俟丑奴的叛乱。

傅永:北魏时期的将领,曾任豫州刺史,善于用兵。

季龙:指后赵皇帝石虎,字季龙,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第三位皇帝。

赫连勃勃: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原名刘勃勃,后改姓赫连。

姚兴:后秦的第二位皇帝,姚苌之子。

尉迟迥: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反对隋文帝。

韦孝宽:北周时期的著名将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

韩褒:隋朝时期的将领,曾任汾州刺史。

于仲文:隋朝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尉迟迥的叛乱。

王世充:隋末军阀,曾与李密在东都洛阳对峙。

李密:隋末起义军领袖,曾与王世充交战。

窦建德:隋末唐初的起义军领袖,曾建立夏国。

郭子仪:唐朝的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

史朝义: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叛军将领,史思明之子。

哥舒翰:唐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曾任陇右节度使。

韦皋:唐朝时期的将领,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戴思远:五代时期后梁的将领。

李嗣源:五代时期后唐的将领,后成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

梁军:指梁朝的军队,梁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

宋雍熙:宋朝的一个年号,指宋太宗赵光义的年号,时间为公元984年至987年。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王师通常指朝廷的正规军队。

田重进:宋朝的将领,曾在宋太宗时期担任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飞狐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大鹏翼:敌方将领的名字,具体身份不详。

袁继忠:宋朝的监军,负责监督军队的将领。

李孝隆:宋朝的将领,曾在至道年间护送粮草进入威寇军。

干越:敌方将领的名字,具体身份不详。

李继隆:宋朝的将领,曾在至道年间与尹继伦一起对抗敌军。

尹继伦:宋朝的将领,曾在至道年间与李继隆一起对抗敌军。

吴子阖庐: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阖庐是吴王夫差的父亲。

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楚:春秋时期的楚国,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曹公:指曹操,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马超:东汉末年的将领,曾与韩遂一起对抗曹操。

韩遂:东汉末年的将领,曾与马超一起对抗曹操。

贾诩:东汉末年的谋士,曾为曹操出谋划策。

田豫: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曾率兵进击鲜卑。

诸葛诞: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曾与文钦一起反叛。

文钦:三国时期魏国的将领,曾与诸葛诞一起反叛。

司马文王:指司马昭,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后被追封为晋文帝。

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薛仁杲:唐朝初期的叛军首领,曾与唐太宗对抗。

梁实:唐朝的将领,曾在唐太宗时期担任行军总管。

宗罗:薛仁杲的将领,骁勇善战。

庞玉:唐朝的将领,曾在唐太宗时期担任将军。

刘黑闼:唐朝初期的叛军首领,曾与唐太宗对抗。

仆固怀恩:唐朝的叛将,曾引吐蕃、回纥、党项等南下侵扰。

高颖:隋朝的将领,曾献计取陈。

渭:渭河,位于中国陕西省,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在古代,渭河是重要的军事防线。

坚垒:坚固的防御工事,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

矫之:矫正、纠正的意思,这里指通过某种策略来改变敌人的行为。

割地:割让领土,通常是在战争中战败后被迫做出的让步。

纵逸:放纵、放任,这里指通过某种策略让敌人放松警惕。

疾雷不及掩耳:形容行动迅速,敌人来不及反应。

阳玄感:隋末起义军领袖之一,曾攻占东都洛阳。

卫玄:隋朝刑部尚书,曾与阳玄感交战。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曾通过诈降等手段夺取幽州。

王浚:东晋幽州刺史,被石勒诈降所骗,最终被杀。

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叛将,曾攻陷建邺(今南京)。

冯宝:梁朝高凉太守,其妻沈氏智勇双全,曾助其击败叛军。

耿秉:东汉将军,曾与窦固合兵击车师。

窦固:东汉将军,曾与耿秉合兵击车师。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曾与曹操在官渡对峙。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击败袁绍。

高欢:东魏大将,曾率兵伐西魏。

宇文黑獭:西魏将领,曾与高欢交战。

朱隽:东汉将领,曾率兵讨伐黄巾军。

独孤信:西魏将领,曾率兵讨伐凉州刺史宇文仲和。

耿:东汉将领,曾攻张步于剧。

张步:东汉末年军阀,曾据守剧城。

钊:指慕容钊,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将领。

垂:指慕容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钊的叔父。

白鹿: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具体位置不详。

隋汉王谅:指隋朝的汉王杨谅,隋文帝的第五子,曾发动叛乱。

余公理:隋汉王谅的部将。

史祥:隋朝的将领,奉命讨伐余公理。

河阴: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

河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

雍熙:宋太宗的年号,公元984年至987年。

贺令图:北宋时期的官员,曾任知雄州。

孙怀浦、薛继昭、刘文裕、侯莫、陈利用:北宋时期的将领。

曹彬、崔彦进、米信、田重进、潘美: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

幽蓟:指幽州和蓟州,今北京及周边地区。

范阳:地名,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山后:指燕山以北的地区。

涿州:地名,今河北省涿州市。

白沟河: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是宋辽边界的重要河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评注

《出奇》一文通过多个历史战役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战术思想。文章以战国时期的廉颇、赵括与秦军的对抗为开端,揭示了战争中情报战和心理战的重要性。秦军通过反间计使赵国更换将领,最终利用赵括的轻敌心理,设下伏兵,大败赵军。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秦军的谋略,也反映了赵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随后,文章转入隋唐时期的战争,重点描述了唐高祖、唐太宗等人在面对突厥、吐蕃等强敌时的应对策略。唐高祖在马邑之战中,面对突厥的入侵,通过亲率精骑出奇兵,成功击退敌军。唐太宗则通过组建精锐骑兵,亲自披甲上阵,屡次以少胜多,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这些战役不仅体现了唐初军队的战斗力,也反映了唐朝在建国初期对外敌的强硬态度。

文章还提到了王忠嗣、郭进等将领在五代时期的军事行动。王忠嗣以持重安边为务,善于训练士卒,常以奇兵取胜,体现了其作为将领的稳重与智慧。郭进则在北寇入侵时,通过奇兵突袭,成功收复失地,展现了其勇猛与机智。这些战役不仅反映了五代时期动荡的局势,也展示了将领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最后,文章通过春秋时期晋国、郑国、楚国等国的伏兵战术,进一步阐释了“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伏兵作为一种古老的战术,通过隐蔽和突然袭击,往往能在战争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通过这些历史战役的叙述,不仅展示了古代将领们的智慧与勇气,也揭示了战争中谋略与战术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出奇》一文通过多个历史战役的叙述,深入探讨了古代战争中的“出奇制胜”战术。文章不仅展示了将领们的智慧与勇气,也反映了战争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对这些战役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战争的策略与战术,以及将领们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从十六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多个历史阶段中,将领们通过设伏、奇袭等战术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这些战例不仅展示了古代将领的军事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多样性。

在这些战例中,伏击战术被频繁使用,显示了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伏击不仅能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还能有效地利用地形和环境,增强战斗的突然性和破坏力。例如,赫连勃勃在依力川设伏,成功擒获了后秦的将领姚文崇;尉迟迥在野马岗设伏,虽然最终被韦孝宽击败,但也展示了伏击战术的威力。

此外,这些战例还反映了古代将领的心理战术。例如,郭子仪在卫州之战中,通过伪遁诱敌深入,再以伏兵反击,成功地击溃了安庆绪的援军。这种心理战术不仅能够迷惑敌人,还能在战斗中取得心理优势,从而影响战局的发展。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些战例为我们研究古代军事战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些战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将领如何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运用智慧和勇气,制定出有效的战术策略,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战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将领们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战役和策略,展现了古代将领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谋略。通过这些战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的战术运用、心理战以及对敌情的精准判断。

首先,文中提到的田重进在飞狐城下的战役,展示了如何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袁继忠的建议体现了对敌情的深刻理解,田重进的果断行动则显示了将领的决断力。这种利用地形和敌情的战术在古代战争中非常常见,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

其次,李继隆和尹继伦在至道年间的战役中,通过设伏和出其不意的攻击,成功击退了敌军。这种战术的成功依赖于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和对时机的把握,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再次,曹操在与马超、韩遂的对抗中,通过贾诩的计谋,成功地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心理战的运用,展示了古代战争中不仅仅是武力对抗,更是智慧和谋略的较量。

此外,唐太宗在征讨薛仁杲和刘黑闼的战役中,通过坚壁清野、等待敌军士气衰竭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以逸待劳的战术,体现了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最后,郭子仪在对抗仆固怀恩的战役中,通过冷静分析和耐心等待,最终使敌军不战而退。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展示了郭子仪作为名将的沉稳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战役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将领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谋略。这些战役不仅仅是武力的对抗,更是智慧和心理的较量。通过这些战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和深远影响。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展示了古代军事策略中的‘示弱’、‘声东击西’等战术的运用。这些策略不仅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反映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

首先,文中提到的‘示弱’策略,即通过假装弱小来麻痹敌人,使其放松警惕,从而在敌人不备时发动突袭。这种策略在隋末阳玄感与卫玄的战斗中得到了体现。阳玄感通过诈称官军已得自己,使官军懈怠,最终大败卫玄。

其次,‘声东击西’策略在多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应用。例如,石勒通过假装推奉王浚,轻骑袭幽州,最终夺取了幽州。冯宝的妻子沈氏也通过假装送土贡,成功击败了叛军。这些例子都展示了通过声东击西来迷惑敌人,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捣虚’策略,即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来取得胜利。耿秉与窦固合兵击车师时,耿秉主张先攻击后王,认为这样可以动摇前王的军心,最终取得了胜利。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击东南备西北’的策略,即通过声东击西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通过备西北而击东南,成功击败了吴楚联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展示了古代军事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些策略不仅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反映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谋略。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两次历史事件:一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垂追击慕容钊的战役,二是北宋时期宋太宗北伐辽国的军事行动。这两次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决策、将领指挥以及军队士气的重要性。

首先,慕容垂追击慕容钊的战役展现了慕容垂作为后燕开国皇帝的军事才能。慕容钊在战败后逃往白鹿,慕容垂果断追击,最终擒获其众。这一战役不仅巩固了慕容垂的统治地位,也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果断和智慧。

其次,北宋时期宋太宗北伐辽国的军事行动则展现了北宋初期的军事战略和将领之间的矛盾。宋太宗在得知辽国内部权力斗争后,决定乘机北伐,试图收复幽蓟地区。然而,由于将领之间的意见分歧和指挥不当,曹彬的军队在涿州遭遇了粮草短缺和敌军追击的双重困境,最终导致失败。这一事件反映了北宋初期在军事指挥上的不足,也揭示了战争中对后勤保障和将领协调的重要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两次事件都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兵贵神速”和“粮草先行”的战略思想。慕容垂的果断追击和宋太宗的北伐决策都体现了对时机的把握,而曹彬的失败则凸显了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和将领们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对曹彬军队在涿州的困境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战争中的艰难和将领们的无奈。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还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战略思想和将领指挥的艺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将领们在战争中的决策过程。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