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原文
[夫人上云]谁想张生负了俺家,去卫尚书家做女婿去,今日不负老相公遗言,还招郑恒为婿。今日好个日子,过门者,准备下筵席,郑恒敢待来也。
[末上云]小官奉圣旨,正授河中府尹。今日衣锦还乡,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将著,若见呵,双手索送过去。谁想有今日也呵!文章旧冠乾坤内,姓字新闻日月边。
[双调][新水令]玉鞭骄马出皇都,畅风流玉堂人物。今朝三品职,昨日一寒儒。御笔亲除,将名姓翰林注。
[驻马听]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莺莺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诰七香车。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从应举,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末云]接了马者![见夫人科]新状元河中府尹婿张珙参见。[夫人云]休拜,休拜,你是奉圣旨的女婿,我怎消受得你拜?[末唱]
[乔牌儿]我谨躬身问起居,夫人这慈色为谁怒?我则见丫鬟使数都厮觑,莫不我身边有甚事故?
[末云]小生去时,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今日中选得官,夫人反行不悦,何也?[夫人云]你如今那里想着俺家?道不得个“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一个女孩儿,虽然妆残貌陋,他父为前朝相国。若非贼来,足下甚气力到得俺家?今日一旦置之度外,却于卫尚书家作婿,岂有是理?[末云]夫人听谁说?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
[雁儿落]若说着《丝鞭仕女图》,端的是塞满章台路。小生呵此间怀旧恩,怎肯别处寻亲去?
[得胜令]岂不闻“君子断其初”,我怎肯忘得有恩处?那一个贼畜生行嫉妒;说来的无徒,迟和疾上木驴。
[夫人云]是郑恒说来,绣球儿打着马了,做女婿也。你不信呵,唤红娘来问。[红上云]我巴不得见他,原来得官回来。惭愧,这是非对着也。[末背云]红娘,小姐好么?[红云]为你别帮了女婿,俺小姐依旧嫁了郑恒也。[末云]有这般跷蹊的事!
[庆东原]那里有粪堆上长出连枝树,淤泥中生出比目鱼?不明白殿污了姻缘簿?莺莺呵,你嫁个油炸猢狲的丈夫;红娘呵,你伏侍个烟薰猫儿的姐夫;张生呵,你撞着个水浸老鼠的姨夫。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
[红唱]
[乔木查]妾前来拜覆,省可里心头怒!间别来安乐否?你那新夫人何处居?比俺姐姐是何如?
[末云]和你也葫芦提了也。小生为小姐受过的苦,诸人不知,瞒不得你。不甫能成亲,焉有是理?
[搅筝琶]小生若求了媳妇,则目下便身殂。怎肯忘得待月回廊,难撇下吹箫伴侣。受了些活地狱,下了些死工夫。不甫能得做妻夫,现将着夫人诰敕,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分付与。你划地倒把人赃诬。
[红对夫人云]我道张生不是这般人,则唤小姐出来自问他。[叫旦科]姐姐快来问张生,我不信他直恁般薄情。我见他呵,怒气冲天,实有缘故。[旦见末科][末云]小姐间别无恙?[旦云]先生万福![红云]姐姐有的言语,和他说破。[旦长吁云]待说甚么的是!
[沉醉东风]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他急攘攘却才来,我羞答答怎生觑。将腹中愁恰待申诉,及至相逢一句也无。只道个“先生万福”。
[旦云]张生,俺家何负足下?足下见弃妾身,去卫尚书家为婿,此理安在?[末云]谁说来?[旦云]郑恒在夫人行说来。[末云]小姐如何听这厮?张珙之心,惟天可表!
[落梅风]从离了蒲东路,来到京兆府,见个佳人世不曾回顾。硬揣个卫尚书家女孩儿为了眷属,曾见他影儿的也教灭门绝户。
[末云]这一桩事都在红娘身上,我则将言语傍着他,看他说甚么。红娘,我问人来,说道你与小姐将简帖儿去唤郑恒来。[红云]痴人,我不合与你作成,你便看得我一般了。[红唱]
[甜水令]君瑞先生,不索踌躇,何须忧虑。那厮本意糊涂;俺家世清白,祖宗贤良,相国名誉。我怎肯他跟前寄简传书?
[折桂令]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厮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俺姐姐更做道软弱囊揣,怎嫁那不值钱人样虾朐。你个东君索与莺莺做主,怎肯将嫩枝柯折与樵夫,那厮本意嚣虚,将足下亏图,有口难言,气夯破胸脯。
[红云]张生,你若端的不曾做女婿呵,我去夫人跟前一力保存你。等那厮来,你和他两个对证。[红见夫人云]张生并不曾人家做女婿,都是郑恒谎,等他两个对证。[夫人云]既然他不曾呵,等郑恒那厮来对证了呵,再做说话。[洁上云]谁想张生不举成名,得了河中府尹,老僧一径到夫人那里庆贺。这门亲事,几时成就?当初也有老僧来,老夫人没主张,便待要与郑恒。若与了他,今日张生来却怎生?[洁见叙寒温科][对夫人云]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说的是,张生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他如何敢忘了夫人,况兼杜将军是证见,如何悔得他这亲事?[旦云]张生,此一事必得杜将军来方可。
[雁儿落]他曾笑孙庞真下愚,论贾马非英物;正授着征西元帅府,兼领着陕右河中路。
[得胜令]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来时节定把先生助,决将贼子诛。他不识亲疏,啜赚良人妇;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
[夫人云]着小姐去卧房里去者。[旦、红下][杜将军上云]下官离了蒲关,到普救寺。第一来庆贺兄弟咱,第二来
就与兄弟成就了这亲事。
[末对将军云]小弟托兄长虎威,得中一举。今者回来,本待做亲,有夫人的侄儿郑恒,来夫人行说道你兄弟在卫尚书家作赘了。夫人怒欲悔亲,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焉有此理?道不得个“烈女不更二夫”。
[将军云]此事夫人差矣。君瑞也是礼部尚书之子,况兼又得一举。夫人世不招白衣秀士,今日反欲罢亲,莫非理上不顺?
[夫人云]当初夫主在时,曾许下这厮,不想遇此一难,亏张生请将军来杀退贼众。老身不负前言,欲招他为婿;不想郑恒说道,他在卫尚书家做了女婿也,因此上我怒他,依旧许了郑恒。
[将军云]他是贼心,可知道诽谤他。老夫人如何便信得他?
[净上云]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则等做女婿。今日好日头,牵羊担酒过门走一遭。
[末云]郑恒,你来怎么?
[净云]苦也!闻知状元回,特来贺喜。
[将军云]你这厮怎么要诳骗良人的妻子,行不仁之事,我跟前有甚么话说?我奏闻朝廷,诛此贼子。
[末唱]
[落梅风]你硬入桃源路,不言个谁是主,被东君把你个蜜蜂拦住。不信呵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将军云]那厮若不去呵,祗候拿下。
[净云]不必拿,小人自退亲事与张生罢。
[夫人云]相公息怒,赶出去便罢。
[净云]罢罢!要这性命怎么,不如触树身死。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净倒科]
[夫人云]俺不曾逼死他,我是他亲姑娘,他又无父母,我做主葬了者。着唤莺莺出来,今日做个庆喜的茶饭,着他两口儿成合者。
[旦、红上,末、旦拜科]
[末唱]
[沽美酒]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太平令]若不是在恩人拨刀相助,怎能够好夫妻似水如鱼。得意也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
[使臣上科]
[末唱]
[锦上花]四海无虞,皆称臣庶;诸国来朝,万岁山呼;行迈羲轩,德过舜禹;圣策神机,仁文义武。
[幺篇]朝中宰相贤,天下庶民富;万里河清,五谷成熟;户户安居,处处乐土;凤凰来仪,麒麟屡出。
[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随尾]则因月底联诗句,成就了怨女旷夫。显得有志的状元能,无情的郑恒苦。
[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译文
夫人说:谁能想到张生辜负了我们家,去卫尚书家做女婿了。今天不违背老相公的遗言,还是招郑恒为女婿。今天是个好日子,准备过门,准备好筵席,郑恒应该快来了。
末说:我奉圣旨,正式被任命为河中府尹。今天衣锦还乡,小姐的金冠霞帔都带着,如果见到她,双手奉上。谁能想到有今天啊!文章依旧在天地间流传,名字却新近传到了日月边。
双调新水令:骑着玉鞭骄马离开皇都,畅快地风流在玉堂人物中。今天成为三品官员,昨天还是个寒儒。御笔亲自任命,将名字注入了翰林。
驻马听:张珙虽然看起来愚钝,但实现了三尺龙泉和万卷书的志向;莺莺有福气,稳稳地得到了五花官诰和七香车。身荣不忘借住的僧居,愁来时还记得题诗的地方。自从应举,梦魂儿从未离开蒲东路。
末说:接马的人!见到夫人,新状元河中府尹的女婿张珙参见。夫人说:不要拜,不要拜,你是奉圣旨的女婿,我怎么能受得起你的拜?末唱:
乔牌儿:我恭敬地躬身问候起居,夫人这慈祥的脸色为谁而怒?我看到丫鬟们都在互相看着,难道我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故?
末说:我离开时,夫人亲自为我饯行,喜不自胜。今天中选得官,夫人反而不高兴,为什么呢?夫人说:你现在哪里还想着我们家?俗话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虽然是个女孩儿,虽然妆残貌陋,但她的父亲是前朝相国。如果不是贼人来,你怎么会有机会到我们家?今天一旦置之度外,却去卫尚书家作婿,哪有这样的道理?末说:夫人听谁说的?如果有这种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
雁儿落:如果说起《丝鞭仕女图》,真的是塞满了章台路。我在这里怀念旧恩,怎么肯去别处寻亲?
得胜令:难道没听说过“君子断其初”,我怎么会忘记有恩的地方?那个贼畜生行嫉妒;说来的无徒,迟早会上木驴。
夫人说:是郑恒说的,绣球儿打着马了,做女婿了。你不信的话,叫红娘来问。红娘说:我巴不得见他,原来得官回来了。惭愧,这是非对着也。末背说:红娘,小姐好吗?红娘说:因为你另找了女婿,我们小姐还是嫁给了郑恒。末说:有这样奇怪的事!
庆东原:哪里有粪堆上长出连枝树,淤泥中生出比目鱼?不明白殿污了姻缘簿?莺莺啊,你嫁了个油炸猢狲的丈夫;红娘啊,你伏侍了个烟薰猫儿的姐夫;张生啊,你撞着了个水浸老鼠的姨夫。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
红唱:
乔木查:我前来拜见,省得你心头怒!分别以来你安乐吗?你那新夫人住在哪里?比我们姐姐怎么样?
末说:和你也葫芦提了。我为小姐受过的苦,别人不知道,瞒不过你。好不容易成亲,哪有这样的道理?
搅筝琶:我如果求了媳妇,眼下就会死去。怎么会忘记待月回廊,难撇下吹箫伴侣。受了些活地狱,下了些死工夫。好不容易能做夫妻,现在带着夫人的诰敕,县君的名称,怎么欢天喜地,两只手儿分付与你。你划地倒把人赃诬。
红对夫人说:我说张生不是这样的人,就叫小姐出来自己问他。叫旦科:姐姐快来问张生,我不信他这么薄情。我见他时,怒气冲天,实有缘故。旦见末科,末说:小姐分别以来无恙?旦说:先生万福!红说:姐姐有话,和他说破。旦长吁说:待说甚么的是!
沉醉东风: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他急攘攘却才来,我羞答答怎生觑。将腹中愁恰待申诉,及至相逢一句也无。只道个“先生万福”。
旦说:张生,我们家哪里辜负了你?你抛弃我,去卫尚书家为婿,这是什么道理?末说:谁说的?旦说:郑恒在夫人那里说的。末说:小姐怎么听这厮的?张珙的心,只有天可表!
落梅风:自从离开蒲东路,来到京兆府,见到个佳人却从未回顾。硬揣个卫尚书家的女孩儿为了眷属,曾见过她影儿的也教灭门绝户。
末说:这件事都在红娘身上,我就用言语傍着他,看他说什么。红娘,我问人来,说你与小姐将简帖儿去唤郑恒来。红说:痴人,我不该与你作成,你就看得我一般了。红唱:
甜水令:君瑞先生,不要犹豫,何须忧虑。那厮本意糊涂;我们家世清白,祖宗贤良,相国名誉。我怎么会在他跟前寄简传书?
折桂令: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厮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我们姐姐更做道软弱囊揣,怎么嫁给那不值钱人样虾朐。你个东君索与莺莺做主,怎么肯将嫩枝柯折与樵夫,那厮本意嚣虚,将你亏图,有口难言,气夯破胸脯。
红说:张生,如果你真的没有做女婿,我去夫人面前全力保存你。等那厮来,你和他两个对证。红见夫人说:张生并没有做别人家的女婿,都是郑恒的谎话,等他们两个对证。夫人说:既然他没有,等郑恒那厮来对证了,再做说话。洁说:谁能想到张生不举成名,得了河中府尹,老僧一径到夫人那里庆贺。这门亲事,几时成就?当初也有老僧来,老夫人没主张,便待要与郑恒。如果给了他,今天张生来却怎么办?洁见叙寒温科,对夫人说:夫人,今天才知道老僧说的是,张生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他怎么会忘了夫人,况且杜将军是证见,怎么悔得他这亲事?旦说:张生,这件事必须得杜将军来才行。
雁儿落:他曾笑孙庞真下愚,论贾马非英物;正授着征西元帅府,兼领着陕右河中路。
得胜令:这是我们以前的护身符,今天有权术。来的时候一定会帮助先生,决将贼子诛杀。他不识亲疏,啜赚良人妇;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
夫人说:让小姐去卧房里去。旦、红下,杜将军说:我离开蒲关,到普救寺。第一来庆贺兄弟,第二来
于是就和兄弟成就了这门亲事。
[末对将军说]小弟托兄长的威风,得以中举。现在回来,本想成亲,但夫人的侄儿郑恒来对夫人说,你兄弟在卫尚书家做了赘婿。夫人因此生气想要悔婚,依旧想把莺莺嫁给郑恒,这怎么行?难道不知道‘烈女不嫁二夫’的道理吗?
[将军说]这件事夫人做错了。君瑞也是礼部尚书的儿子,况且又中了举。夫人一向不招白衣秀士,今天反而要悔婚,难道在道理上说得通吗?
[夫人说]当初我丈夫在世时,曾答应过这门亲事,没想到遇到这样的困难,幸亏张生请将军来杀退了贼众。我没有违背前言,想招他为婿;没想到郑恒说,他在卫尚书家做了女婿,因此我生气,依旧答应了郑恒。
[将军说]他是贼心,分明是在诽谤他。老夫人怎么能相信他呢?
[净上云]打扮得整整齐齐的,就等着做女婿。今天是个好日子,牵着羊,担着酒,过门走一趟。
[末说]郑恒,你来干什么?
[净说]苦啊!听说状元回来了,特地来贺喜。
[将军说]你这家伙怎么敢欺骗良人的妻子,做不仁之事,我面前有什么好说的?我要上奏朝廷,诛杀这个贼子。
[末唱]
[落梅风]你硬闯桃源路,不说谁是主人,被东君把你这个蜜蜂拦住。不信的话去那绿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说:不如归去。
[将军说]那家伙如果不走,就等着被拿下。
[净说]不必拿,小人自己退掉亲事,让给张生吧。
[夫人说]相公息怒,赶出去就算了。
[净说]罢了罢了!要这性命有什么用,不如撞树而死。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净倒下]
[夫人说]我没有逼死他,我是他的亲姑姑,他又没有父母,我做主把他葬了。叫莺莺出来,今天做个庆喜的茶饭,让他们两口子成亲吧。
[旦、红上,末、旦拜科]
[末唱]
[沽美酒]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的宰相女儿,平生愿望满足了,托赖着众亲友。
[太平令]如果不是恩人拔刀相助,怎么能有好夫妻如鱼得水。得意时当时题柱,正酬了今生夫妇。自古、相女、配夫,新状元花生满路。
[使臣上科]
[末唱]
[锦上花]四海无虞,皆称臣庶;诸国来朝,万岁山呼;行迈羲轩,德过舜禹;圣策神机,仁文义武。
[幺篇]朝中宰相贤,天下庶民富;万里河清,五谷成熟;户户安居,处处乐土;凤凰来仪,麒麟屡出。
[清江引]感谢当今盛明的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随尾]只因月底联诗句,成就了怨女旷夫。显得有志的状元能,无情的郑恒苦。
[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注解
张生:文中的人物,是礼部尚书之子,与莺莺有婚约。
卫尚书:古代官职,尚书是高级官员,卫可能是姓氏或地名。
郑恒:文中的人物,是夫人的侄儿,试图破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
河中府尹:张生被授予的官职,象征其社会地位的提升。
金冠霞帔:古代贵族女子的服饰,象征地位和尊贵。
玉鞭骄马:形容张生骑马出行的华丽场景。
玉堂人物:指张生,象征其身份的高贵。
御笔亲除:指皇帝亲自任命张生为官。
翰林注:指张生的名字被记录在翰林院,象征其文学成就。
三尺龙泉:指宝剑,象征张生的武艺和志向。
五花官诰:指张生获得的官职和荣誉。
七香车:古代贵族的豪华马车,象征张生的地位。
蒲东路:指张生与崔莺莺相识的地方。
丝鞭仕女图:指描绘贵族女子的图画,象征张生的旧情。
木驴:古代的一种刑具,象征惩罚。
油炸猢狲:比喻张生被误传为女婿的荒谬。
烟薰猫儿:比喻红娘被误传为侍女的荒谬。
水浸老鼠:比喻张生被误传为姨夫的荒谬。
杜将军:指杜确,是张生的朋友和证婚人。
烈女不更二夫:古代中国的一种道德观念,强调女性的贞节,认为一个贞烈的女子不应该改嫁。
白衣秀士:指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白衣象征未入仕途。
莺莺:文中的人物,是夫人的女儿,与张生有婚约。
将军:文中的人物,支持张生与莺莺的婚事。
夫人:文中的人物,莺莺的母亲,最初支持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后因郑恒的诽谤而动摇。
落梅风: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哀愁或离别的情感。
沽美酒: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喜庆或庆祝的情感。
太平令: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和平或安定的情感。
锦上花: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赞美或颂扬的情感。
清江引:一种曲调,常用于表达清新或自然的情感。
随尾:曲调的结尾部分,常用于总结或结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评注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由元代王实甫创作。该剧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爱情与婚姻观念。本文选取的片段是张生被误传为卫尚书家女婿的情节,展现了剧中人物之间的误会与冲突。
在这一片段中,张生被误传为卫尚书家的女婿,导致崔莺莺的母亲夫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夫人认为张生辜负了崔家的期望,转而招郑恒为婿。这一误会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婚姻观念,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张生在得知自己被误传为卫尚书家女婿后,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不解。他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唱词,表达了自己对崔莺莺的深情和对误会的愤慨。张生的情感表达充满了戏剧性,展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误会的无奈。
红娘在这一片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崔莺莺的侍女,也是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桥梁。红娘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张生澄清了误会,展现了她的忠诚和机智。
杜将军的出现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转折。作为张生的朋友和证婚人,杜将军的到来不仅为张生提供了支持,也为剧情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杜将军的出现象征着正义和力量,为剧情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一片段通过丰富的对话和唱词,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剧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同时,剧中的误会和冲突也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悬念和张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西厢记》不仅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剧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和爱情观念,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一片段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西厢记》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剧中的误会与冲突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变化。这一片段是《西厢记》中的经典场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文本通过对话和唱词的形式,描绘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受到郑恒的干扰,以及将军和夫人对此事的不同态度。
首先,文本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夫人最初支持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体现了对门第和才学的重视。然而,郑恒的诽谤使夫人动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节的重视和对谣言的不信任。将军的坚持和张生的成功,则体现了正义和真爱的胜利。
其次,文本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曲调的运用上。通过不同的曲调,如《落梅风》、《沽美酒》、《太平令》等,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剧情的转折。这些曲调不仅丰富了文本的音乐性,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
此外,文本的历史价值在于其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观念。通过张生与莺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婚姻的重视,以及对女性贞节的严格要求。同时,文本也展现了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婚姻、道德和艺术的描绘,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