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

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原文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张生去京师,不觉半年,杳无音信。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

[商调][集贤宾]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不甫能离了心上,又早眉头。忘了时依然还又,恶思量无了无休。大都来一寸眉峰,怎当他许多颦皱。新愁近来接着旧愁,厮混了难分新旧。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

[红云]姐姐往常针尖不倒,其实不曾闲了一个绣床,如今百般的闷倦。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他利害。[旦唱]

[逍遥乐]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红云]姐姐心儿闷呵,那里散心耍咱。[旦唱]何处忘忧?看时节独上妆楼,手卷帘上玉钩,空目断山明水秀;见苍烟迷时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

[旦云]红娘,我这衣裳这些时都不似我穿的。[红云]姐姐正是“腰细不胜衣”。[旦唱]

[挂金索]裙染榴花,睡损胭脂皱;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线脱珍珠,泪湿香罗袖;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

[仆人上云]奉相公言语,特将书来与小姐。恰才前厅上见了夫人,夫人好生欢喜,着入来见小姐。早至后堂。[咳嗽科][红问云]谁在外面?[见科][红见仆了][红笑云]你几时来?可知道“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姐姐正烦恼哩,你自来?和哥哥来?[仆云]哥哥得了官也,着我寄书来。[红云]你则在这里等着,我对俺姐姐说了呵,你进来。[红见旦笑科][[旦云]这小妮子怎么?[红云]姐姐,大喜大喜,咱姐夫得了官也。[旦云]这妮子见我闷呵,特故哄我。[红云]琴童在门首,见了夫人了,使他进来见姐姐,姐夫有书。[旦云[惭愧,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头,唤他入来。[仆入见旦科][旦云]琴童,你几时离京师?[仆云]离京一月多,我来时哥哥去吃游街棍子去了。[旦云]这禽兽不省得,状元唤做夸官,游街三日。[仆云]夫人说的便是,有书在此,[旦做接书科]

[金菊花]早是我只因他去减了风流,不争你寄得书来又与我添些儿证候。说来的话儿不应口,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

[旦开书看科]

[醋葫芦]我这里开时和泪开,他那里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我将这新痕把旧痕湮透。正是一重愁翻做两重愁。

[旦念书科]“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暮秋拜违,倏尔半载。上赖祖宗之荫,下托贤妻之德,举中甲第。即日于招贤馆寄迹,以伺圣旨御笔除授。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小生身虽遥而心常迩矣,恨不得鹣鹣比翼,邛邛并躯。重功名而薄恩爱者,诚有浅见贪饕之罪。他日面会,自当请谢不备。后成一绝,以奉清照: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幺篇]当日向西厢月底黄,今日向琼要宴上搊。谁承望东墙脚步占了鳌头,怎想道惜花心养成折桂手,脂粉丛里包藏着锦绣!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

[旦云]你吃饭不曾?[仆云]上告夫人知道,早晨至今,空立厅前,那有饭吃。[旦云]红娘,你快取饭与他吃。[仆云]感蒙赏赐,我每就此吃饭,夫人写书。哥哥着小人索了夫人回书,至紧,至紧![旦云]红娘将笔砚来。[红将来科][旦云]书却写了,无可表意,只有汗衫一领,裹肚一条,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琴童,你收拾得好者。红娘取银十两来,就与他盘缠。[红娘云]姐夫得了官,岂无这几件东西,寄与他有甚缘故?[旦云]你不知道。这汗衫儿呀,

[梧叶儿]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但贴着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温柔。[红云]这裹肚要怎么?[旦唱]常则不要离了前后,守着他左右,紧紧的系在心头。[红云]这袜儿如何?[旦唱]拘管他胡行乱走。

[红云]这琴他那里自有,又将去怎么?[旦唱]

[后庭花]当日五言诗紧趁逐,后来因七弦琴成配偶。他怎肯冷落了诗中意,我则怕生疏了弦上手。[红云]玉簪呵,有甚主意?[旦唱]我须有个缘由,他如今功名成就,只怕他撇人在脑后。[红云]斑管要怎的?[旦唱]湘江两岸秋,当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口——

[青哥儿]都一般啼痕湮透。似这等泪斑宛然依旧,万古情缘一样愁。涕泪交流,怨慕难收,对学士叮咛说缘由,是必休忘旧!

[旦云]琴童,这东西收拾好者。[仆云]理会得。[旦唱]

[醋葫芦]你逐宵野店上宿,休将包袱做枕头,怕油脂腻展污了恐难酬。倘或水侵雨湿休便扭,我则怕干时节熨不开褶皱。一桩桩一件件细收留。

[金菊花]书封雁足此时修,情系人心早晚休?长安望来天际头,倚遍西楼,“人不见,水空流。”

[仆云]小人拜辞,即便去也。[旦云]琴童,你见官人对他说。[仆云]说甚么?[旦唱]

[浪里来煞]他那里为我愁,我这里因他瘦。临行时啜赚人的巧舌头,指归期约定九月九,不觉的过了小春时候。到如今“悔教夫婿觅封侯”。

[仆云]得了回书,星夜回俺哥哥话去。[并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译文

[旦引红娘上开云]自从张生去了京城,不知不觉已经半年,音信全无。这些日子心情不好,懒得照镜子,腰肢瘦弱,红裙也松了,真是烦恼啊!

[商调][集贤宾]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眼前,却一直在我心上;好不容易从心上放下,却又上了眉头。忘了的时候又想起来,烦恼的思绪无穷无尽。眉毛皱得厉害,怎么承受得了这么多愁苦。新愁接着旧愁,混在一起难以分辨新旧。旧愁像太行山一样隐隐约约,新愁像天堑水一样悠悠不绝。

[红云]姐姐以前针线活从不间断,绣床从未空闲,如今却百般无聊。以前也有不快的时候,休息一下就好了,不像这次瘦得这么厉害。[旦唱]

[逍遥乐]曾经也瘦过,每次都不算严重,这次却最厉害。[红云]姐姐心里闷,不如出去散散心吧。[旦唱]哪里能忘忧呢?看时节独自上妆楼,手卷帘上的玉钩,远望山明水秀;看到苍烟迷蒙的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

[旦云]红娘,我这衣服这些日子都不像是我穿的了。[红云]姐姐正是“腰细得连衣服都撑不起来了”。[旦唱]

[挂金索]裙子染上了石榴花,睡觉时压皱了胭脂;纽扣结得像丁香,遮住了芙蓉扣;线脱了珍珠,泪水湿了香罗袖;杨柳般的眉毛皱起,“人比黄花还瘦”。

[仆人上云]奉相公的命令,特地送信给小姐。刚才在前厅见了夫人,夫人非常高兴,让我来见小姐。早到了后堂。[咳嗽科][红问云]谁在外面?[见科][红见仆了][红笑云]你什么时候来的?可知道“昨夜灯花报喜,今早喜鹊叫。”姐姐正烦恼呢,你是自己来的?还是和哥哥一起来的?[仆云]哥哥得了官,让我送信来。[红云]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告诉姐姐,你再进来。[红见旦笑科][[旦云]这小妮子怎么了?[红云]姐姐,大喜大喜,咱姐夫得了官了。[旦云]这妮子见我闷,故意逗我。[红云]琴童在门口,见了夫人了,让他进来见姐姐,姐夫有信。[旦云[惭愧,我也有盼着他的日子,叫他进来吧。[仆入见旦科][旦云]琴童,你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仆云]离开京城一个多月了,我来的时候哥哥去参加游街仪式了。[旦云]这禽兽不懂,状元叫夸官,游街三天。[仆云]夫人说的对,有信在这里,[旦做接信科]

[金菊花]早先我因为他离开而少了风流,没想到你送信来又给我添了些烦恼。说的话不应验,无语低头,信在手,泪眼朦胧。

[旦开信看科]

[醋葫芦]我打开信时泪流满面,他写信时也是泪流满面,多半是笔尖还没写泪就先流了,寄来的信上还有泪痕。我用新泪把旧泪湮透。正是一重愁变成了两重愁。

[旦念信科]“张珙百拜奉启芳卿可人妆次:自从暮秋分别,转眼半年。上靠祖宗的庇佑,下托贤妻的德行,中了甲第。现在在招贤馆等待圣旨任命。怕夫人和贤妻担心,特地让琴童送信来报,免得你们忧虑。我虽然身在远方,心却常在你身边,恨不得像鹣鹣鸟一样比翼双飞,像邛邛兽一样并肩而行。看重功名而轻视恩爱,实在是浅见贪婪的罪过。日后见面,自当请罪。后附一首绝句,以表心意:玉京仙府探花郎,寄语蒲东窈窕娘,指日拜恩衣昼锦,定须休作倚门妆。”

[幺篇]当初在西厢月下相会,如今在琼要宴上弹琴。谁能想到东墙的脚步占了鳌头,怎想到惜花的心养成了折桂的手,脂粉丛里包藏着锦绣!从今后晚妆楼改成了至公楼。

[旦云]你吃饭了吗?[仆云]上告夫人知道,从早晨到现在,一直站在厅前,哪有饭吃。[旦云]红娘,你快拿饭给他吃。[仆云]感谢赏赐,我们这就吃饭,夫人写信。哥哥让我一定要带回夫人的回信,非常紧急![旦云]红娘,拿笔砚来。[红将来科][旦云]信写好了,没什么可表示的,只有一件汗衫,一条裹肚,一双袜子,一张瑶琴,一枚玉簪,一枝斑管。琴童,你好好收拾。红娘拿十两银子来,给他做盘缠。[红娘云]姐夫得了官,难道还缺这几件东西,寄给他有什么意思?[旦云]你不知道。这汗衫啊,

[梧叶儿]他如果穿着它睡觉,就是和我一起睡;只要贴着他的皮肉,不信他不想我的温柔。[红云]这裹肚要怎么用?[旦唱]常不要离开前后,守在他左右,紧紧系在心头。[红云]这袜子呢?[旦唱]管住他不要乱走。

[红云]这琴他那里自有,又送去干嘛?[旦唱]

[后庭花]当初五言诗紧追不舍,后来因为七弦琴成了夫妻。他怎会冷落诗中的情意,我只怕他生疏了琴弦上的技艺。[红云]玉簪呢,有什么用意?[旦唱]我有我的理由,他现在功成名就,只怕他把我抛在脑后。[红云]斑管要干嘛?[旦唱]湘江两岸的秋天,当初娥皇因为虞舜而愁,如今莺莺为君瑞忧。这九嶷山下的竹子,和香罗衫袖口——

[青哥儿]都是一样的泪痕湮透。像这样的泪斑依旧,万古情缘一样愁。涕泪交流,怨慕难收,对学士叮咛说缘由,一定要不忘旧情!

[旦云]琴童,这些东西好好收拾。[仆云]明白了。[旦唱]

[醋葫芦]你每晚在野店住宿,不要把包袱当枕头,怕油脂弄脏了难以清洗。如果被水浸湿了不要扭,我怕干了熨不开褶皱。一件件仔细收好。

[金菊花]信封上的雁足此时修好,情系人心何时能休?长安望来在天际头,倚遍西楼,“人不见,水空流。”

[仆云]小人告辞,这就去了。[旦云]琴童,你见到官人替我说。[仆云]说什么?[旦唱]

[浪里来煞]他在那里为我愁,我在这里因他瘦。临行时骗人的巧舌头,约定归期在九月九,不知不觉过了小春时候。到现在“后悔让夫婿去追求功名”。

[仆云]拿到回信,连夜回去告诉哥哥。[并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注解

张生:指《西厢记》中的男主角张珙,与崔莺莺相爱。

茜裙:红色的裙子,茜草可染红色,故称。

商调:古代音乐调式之一,常用于表达哀怨、忧愁的情感。

集贤宾: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思念、离别之情。

太行山:中国北方著名的山脉,象征巨大、难以逾越的障碍。

天堑:指天然形成的险要屏障,常用来形容难以跨越的障碍。

逍遥乐: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悠闲、自在的情感。

挂金索:曲牌名,常用于描写女子的愁思与哀怨。

金菊花: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思念与忧愁。

醋葫芦:曲牌名,常用于表达嫉妒、忧愁等复杂情感。

幺篇:曲牌名,常用于表达转折或对比的情感。

梧叶儿:曲牌名,常用于表达离别、思念之情。

后庭花:曲牌名,常用于表达女子的愁思与哀怨。

青哥儿: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深情与忧愁。

浪里来煞:曲牌名,常用于表达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评注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段文本选自《西厢记》中的一幕,主要表现了崔莺莺在张生离开后的思念与忧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崔莺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先,文本通过崔莺莺的自述,表现了她对张生的深切思念。她提到张生离开后,自己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尤其是‘虽离了我眼前,却在心上有’一句,深刻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的感情无法割舍,思念之情如影随形。

其次,文本通过曲牌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抒发。例如,‘集贤宾’中的‘旧愁似太行山隐隐,新愁似天堑水悠悠’,通过比喻将崔莺莺的愁思具象化,旧愁如太行山般沉重,新愁如天堑水般绵延不绝,形象地表现了她内心的无尽忧愁。

此外,文本还通过崔莺莺与红娘的对话,展现了她的矛盾心理。红娘提到张生得了官,崔莺莺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喜悦,但内心却因张生的功名成就而感到不安。她担心张生会因为功名而忘记旧情,这种矛盾心理通过‘醋葫芦’中的‘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等句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崔莺莺通过寄送汗衫、裹肚、袜儿等物品,表达了她对张生的深情与牵挂。这些物品不仅是她情感的寄托,也是她对张生的期望与叮嘱。尤其是‘梧叶儿’中的‘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表达了她希望张生时刻记得她的温柔与爱意。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意象和曲牌的巧妙运用,生动地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思念与忧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与功名之间的无奈与挣扎。这段文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情感与伦理冲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0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