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

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原文

[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

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

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

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

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

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

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

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

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

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

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

[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

[旦唱][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译文

[外扮老夫人上]我姓郑,我的丈夫姓崔,曾是前朝的相国,不幸因病去世。

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莺莺,今年十九岁,擅长针线活、女工、诗词和算术,无所不能。

我丈夫在世时,曾将我的侄女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为妻。

因为我的女儿还在为父亲服丧,所以婚事还未完成。

还有一个从小服侍我女儿的小丫头,名叫红娘。

还有一个男仆,名叫欢郎。

我丈夫去世后,我和女儿扶柩前往博陵安葬;但因为路途受阻,未能到达。

我们来到河中府,将灵柩暂时寄放在普救寺内。

这座寺庙是我丈夫相国修建的,是则天娘娘的香火院,而且法本长老是我丈夫剃度的和尚;因此我们就在西厢下的一座宅子里安顿下来。

我一边写信到京城,叫郑恒来帮忙一起回博陵。

我想起我丈夫在世时,生活奢华,随从众多,如今只剩下我们三四口人,真是令人伤感啊!

[仙吕][赏花时]我丈夫在京城去世,我们母子孤苦伶仃,因此将灵柩暂时安放在梵王宫。

盼不到回到博陵的旧墓,血泪洒在杜鹃花上。

今天是暮春的天气,让人感到非常困倦,我不得不叫红娘出来吩咐她。

红娘在哪里?[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有人烧香,和小姐一起去散散心吧。

[红云]谨遵您的命令。[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让我们和姐姐一起去佛殿上闲逛一会儿。

[旦唱][幺篇]正是人在残春的蒲郡东,门掩在重关的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注解

崔相国:指崔莺莺的父亲,曾任前朝相国,是朝廷中的高官。

郑恒:郑尚书的长子,崔莺莺的未婚夫,因崔父去世未满丧期,婚事未成。

红娘:崔莺莺的侍女,自幼服侍崔莺莺,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重要媒介。

欢郎:崔莺莺家中的小厮,负责日常杂务。

普救寺:崔相国生前修建的寺庙,是则天娘娘的香火院,崔家在此寄放灵柩。

法本长老:普救寺的住持,是崔相国剃度的和尚,与崔家有深厚的关系。

博陵:崔家的祖籍地,崔相国的灵柩原计划安葬于此。

河中府:崔家因路途受阻,暂时停留的地方,普救寺位于此。

则天娘娘:指武则天,唐朝的女皇帝,普救寺是她的香火院。

西厢:普救寺内崔家暂时居住的地方,也是崔莺莺与张生相遇的地方。

赏花时:元曲中的曲牌名,常用于表达哀愁或思念之情。

蒲郡:指河中府,崔家暂时停留的地方。

萧寺:指普救寺,因寺庙幽静而得名。

东风:象征春天的风,常用来表达哀愁或无奈的情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文本通过崔老夫人的独白,展现了崔家的家世背景和当前的困境。崔相国去世后,崔家从显赫的官宦之家沦为孤寡之家,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崔老夫人的独白充满了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文本中的‘赏花时’曲牌,通过‘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等词句,表达了崔老夫人对丈夫去世的悲痛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血泪洒杜鹃红’一句,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崔老夫人的悲痛之情。

崔莺莺的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她内心的愁绪。花落水流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东风则象征着无法抗拒的命运。崔莺莺的愁绪不仅是对父亲去世的哀悼,也包含了对未来婚姻的忧虑。

文本中的普救寺不仅是崔家暂时栖身的地方,也是崔莺莺与张生相遇的场所。寺庙的幽静与崔家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法本长老作为崔相国剃度的和尚,与崔家的关系密切,他的存在也为崔家的困境增添了一丝温情。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崔家在失去顶梁柱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文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楔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00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