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天文部-夏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
作者: 程登吉(17世纪),明代学者,以编撰启蒙读物闻名。《幼学琼林》是其代表作。 年代:成书于明代(17世纪)。 内容简要:《幼学琼林》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对仗工整的骈文体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
释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标志着阳气最盛的时节。而七十二候中的三候“半夏生”意指一种叫半夏的植物开始生长。半夏是一种喜湿热环境的草本植物,常见于田间和湿地,它的生长标志着夏季植物的快速繁茂期,也预示着湿热天气逐渐加重。 对应...
释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到来,而七十二候中的二候“蝉始鸣”意指蝉在夏至的高温季节开始鸣叫。蝉的鸣叫是对阳气盛极的自然响应,预示着夏季生物活动进入高峰期。其清脆的叫声伴随着盛夏的气息,成为这个季节独特的自...
释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标志着白昼达到最长,阳气最盛。而七十二候中的初候“鹿角解”意指雄鹿的角开始脱落。古人认为,鹿属阳性动物,其角在夏至时因阳气达到顶点而脱落,这象征着自然界阳气极盛转而内敛,是阴阳交替的重要时刻。 对应...
夏至释义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第十,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到来。公历6月21日至22日之间,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正对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被拉长至极致,夜晚则相对短暂。夏至不仅是白昼最长的日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