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学: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行。“重阳”得名于《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的说法,九月初九是两阳相重的吉利日子,寓意长久、健康与吉祥。重阳节既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的重要时刻。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祭祀活动。古人认为九月为秋收之时,需通过祭祀山川和祖先祈求安康与丰收。《吕氏春秋》中记载,重阳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后逐渐发展为人们登高赏景、敬老祈福的节日。东晋时期,《续齐谐记》中“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流传,使重阳节的避灾祈福之意更加广泛。

重阳节习俗

  • 登高望远: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人们选择登山或登高楼,以避邪消灾,同时欣赏秋日美景。
  • 赏菊饮菊花酒: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古人认为菊花可以延年益寿,饮菊花酒有祛病强身的作用。
  • 插茱萸:古时认为茱萸有驱邪避灾的作用,重阳节时人们会在身上佩戴茱萸囊,或插于头上以保平安。
  • 祭祖敬老:重阳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同时倡导敬老爱老,家人会与老人共度佳节。
  • 吃重阳糕:一种多层蒸制的糕点,有祝愿步步高升、健康长寿的寓意。

重阳节饮食

  • 重阳糕:传统节日食品,通常为九层,寓意步步高升,加入坚果、枣等增添口感。
  • 菊花酒:用菊花和糯米酿成,寓意延年益寿,祛除寒气。
  • 螃蟹:秋季是螃蟹最肥美的季节,重阳节吃螃蟹成为一些地区的特色。
  • 花糕:部分地区会制作装饰精美的花糕,既用于祭祖,也供家庭分享。

重阳节意义

重阳节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与传承的精神。一方面,它是敬祖孝亲、表达感恩的重要时刻,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通过登高、赏菊等活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重阳节也象征对健康长寿的祈愿,是中华文化中注重生命与自然循环的重要体现。

重阳节的文化延续与影响

重阳节的敬老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发扬,被确立为中国“老人节”,提倡全社会关注老年人。与此同时,登高赏秋、插茱萸等习俗依然流行,尤其在广东、山东等地,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此外,海外华人社区也通过节日活动传承这一文化。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学:传统节日-重阳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