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十一章-原文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於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於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於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於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於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於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於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於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苽、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於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於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十一章-译文
乾卦象征天、圆、君主、父亲、玉、金、寒冷、冰、大红色、好马、老马、瘦马、杂色马、木果。
坤卦象征地、母亲、布、锅、吝啬、平均、母牛、大车、文采、群众、手柄,它在地的颜色是黑色。
震卦象征雷、龙、玄黄色、散布、大路、长子、急躁、青竹、芦苇。在马方面,象征善于鸣叫、后脚白色、前脚抬起、额头有白斑。在庄稼方面,象征倒生。最终象征强健、繁茂。
巽卦象征木、风、长女、绳子、工匠、白色、长、高、进退、不果断、气味。在人方面,象征头发少、额头宽、白眼多、近利市三倍。最终象征躁动的卦。
坎卦象征水、沟渠、隐藏、弯曲、弓轮。在人方面,象征增加忧虑、心病、耳痛、血卦、红色。在马方面,象征美丽的脊背、心急、低头、薄蹄、拖曳。在车方面,象征多灾。象征通达、月亮、盗贼。在木方面,象征坚硬多心。
离卦象征火、太阳、电、中女、盔甲、兵器。在人方面,象征大肚子,象征乾卦。象征鳖、蟹、螺、蚌、龟。在木方面,象征枯槁的树梢。
艮卦象征山、小路、小石头、门阙、瓜果、守门人、手指、狗、老鼠、黑嘴的动物。在木方面,象征坚硬多节。
兑卦象征泽、少女、巫婆、口舌、毁坏、依附。在地方面,象征坚硬盐碱地。象征妾、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十一章-注解
乾:在《易经》中代表天,象征刚健、创始、领导等意义。
坤:在《易经》中代表地,象征柔顺、承载、母性等意义。
震:在《易经》中代表雷,象征动、起、震动等意义。
巽:在《易经》中代表风,象征入、顺、柔等意义。
坎:在《易经》中代表水,象征险、陷、流动等意义。
离:在《易经》中代表火,象征丽、附着、光明等意义。
艮:在《易经》中代表山,象征止、静、稳重等意义。
兑:在《易经》中代表泽,象征悦、开放、交流等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说卦传-第十一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的《说卦传》,是对八卦象征意义的详细阐述。《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不仅是一部占卜书,更是一部哲学著作,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哲理。
在这段文字中,每个卦象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意义涵盖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类社会的各种角色以及各种物质和精神属性。例如,乾卦不仅代表天,还象征着君、父、玉、金等,这些都是高贵、坚硬、光明的象征。坤卦则代表地,象征着母、布、釜等,这些都是柔顺、承载、滋养的象征。
通过对这些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易经》的哲学思想,即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成的。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文化,也对后世的科学、艺术、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这段文字还展示了《易经》语言的艺术特色。它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例如,震卦被比喻为雷、龙、玄黄等,这些形象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力量感,能够很好地传达出震卦的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易经》八卦象征意义的详细阐述,也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语言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示。通过对这段文字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易经》的深邃智慧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