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学:七十二候-大暑二候-土润溽暑

释义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代表一年中最酷热的时期。而七十二候中的二候“土润溽暑”意指大地湿润,空气闷热潮湿。“溽暑”是湿热天气的代名词,反映出盛夏时节的典型气候特征。这一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阳气的极盛,也预示着多雨、闷热的气候开始频繁出现。

对应花信:凤仙花

大暑节气第二候的花信为凤仙花。凤仙花为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鲜艳,有红、粉、白、紫等,常被称为“指甲花”。凤仙花象征热烈与生命力,盛开于炎热的夏季,为人们带来绚丽的夏日风景。

植物特性

凤仙花适应性强,喜湿热的环境,多见于庭院或田野边。其花期较长,果实成熟后触碰即爆裂,因此又被称为“急性子”。凤仙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用于染指甲、药用或食用。

本草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凤仙花的花、种子和根均有药用价值,特别是外敷疗效显著。

药性:味辛、性温,无毒。

主要功效: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疮肿溃烂等症状。凤仙花还被用作民间美容的植物原料。

节气诗词

诗词名称:《土润暑溽炎气升》

湿土连天暑气蒸,

凤仙花绽映红藤。

酷热难耐虫鸣躁,

田野人忙盼雨凝。

作者:杜甫(唐代)

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象,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体悟与艺术的高度,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学:七十二候-大暑二候-土润溽暑》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