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四十三-原文
◎顺帝六
十三年春正月庚午朔,用帝师请,释放在京罪囚。
以中书添设平章政事哈麻为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悟良哈台为右丞,参知政事乌古孙良桢为左丞。
诏印造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一十万锭。
辛未,命悟良哈台、乌古孙良桢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
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东至迁民镇,凡系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谷种、召募农夫诸费,给钞五百万锭,以供其用。
旌表真定路藁城县董氏妇贞节。
壬申,命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卜答失里为总兵官。
癸酉,享于太庙。
以皇第二子育于太尉众家奴家,赐众家奴及乳母钞各一千锭。
甲戌,重建穆清阁。
乙亥,命中书右丞秃秃以兵讨商州贼。
丙子,方国珍复降。
以司农司旧署赐哈麻。
庚辰,中书省臣言:“近立分司农司,宜于江浙、淮东等处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人各一千名为农师,教民播种。宜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一十二道,遣使赍往其地,有能募农民一百名者授正九品,二百名者正八品,三百名者从七品,即书填流官职名给之,就令管领所募农夫,不出四月十五日,俱至田所,期年为满,即放还家。其所募农夫,每名给钞十锭。”从之。
以杜秉彝为中书参知政事。
乙酉,太阴犯太微垣。
丙戌,以武卫所管盐台屯田八百顷,除军见种外,荒闲之地,尽付分司农司。
答失八都鲁克复襄阳、樊城有功,升四川行省右丞,赐金系腰一。
庚寅,知枢密院事老章克复南阳唐州,赐金一锭、银一十锭、钞一千锭、币帛各五十匹。
戊戌,荧惑、太白、辰星聚于奎宿。
二月丁未,祭先农。
己酉,太阴犯轩辕。
庚戌,太白犯荧惑。
壬子,太阴犯太微垣。
甲寅,中书省臣言徐州民愿建庙宇,生祠右丞相脱脱,从之,诏仍立脱脱《平徐勋德碑》。
壬戌,以宣政院使笃怜帖木儿知经筵事,中书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桢、参知政事杜秉彝并同知经筵事。
三月己卯,命脱脱领大司农司。
甲申,诏修大承天护圣寺,赐钞二万锭。
丁亥,命脱脱以太师开府,提调太史院、回回、汉儿司天监。
己丑,以各衙门系官田地并宗仁等卫屯田地土,并付分司农司播种。
是月,会州、定西、静宁、庄浪等州地震。
命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招谕方国珍。
夏四月戊戌朔,命南北兵马司各分官一员,就领通州、漷州、直沽等处巡捕官兵,往来巡逻,给分司印,一同署事,半载一更。
特命乌古孙良桢得用军器。
庚子,以礼部所辖掌薪司并地土给付分司农司。
以甘肃行省平章政事锁南班为永昌宣慰使,总永昌军马,仍给平章政事俸。
先是,永昌愚鲁罢等为乱,锁南班讨平之,至是复起,故有是命。
辛丑,太白犯井宿。
乙巳,时享太庙。
己酉,诏取勘徐州、汝宁、南阳、邓州等处荒田并户绝籍没入官者。
立司牧署,掌分司农司耕牛。
又立玉田屯署。
降徐州路为武安州,以所辖县属归德府,其滕州、峄州仍属益都路。
辛亥,太阴犯房宿。
是月,车驾时巡上都。
五月己巳,命东安州、武清、大兴、宛平三县正官添给河防职名,从都水监官巡视浑河堤岸,或有损坏,即修理之。
辛未,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江浙行省左丞老老引兵取道自信州,元帅韩邦彦、哈迷取道由徽州、浮梁,同复饶州,蕲、黄等贼闻风皆奔溃。
癸酉,以太尉阿剌吉为岭北行省左丞相。
知行枢密院事伯家奴封武国公,与诸王孛罗帖木儿同出军。
甲戌,行枢密院添设佥院二员。
乙亥,太阴犯岁星。
乙未,泰州白驹场亭民张士诚及其弟士德、士信为乱,陷泰州及兴化县,遂陷高邮,据之,僣国号大周,自称诚王,建元天祐。
六月丙申朔,立詹事院,设詹事三员、同知二员、副詹事二员、丞二员。
命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便宜行事。
丁酉,立皇子爱猷识理达腊为皇太子、中书令、枢密使,授以金宝,告祭天地、宗庙。
命右丞相脱脱兼詹事。
乙亥,诏征西都元帅汪只南发本处精锐勇敢军一千人从征讨,以千户二员、百户一十员领之。
庚子,知枢密院事失剌把都总河南军,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总四川军,自襄阳分道而下,克复安陆府。
辛丑,罢宫傅府,以所掌钱帛归詹事院。
癸卯,诏以敕牒二十道、钞五万锭,给付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于淮南、淮北等处召募壮丁,并总领汉军、蒙古守御淮安。
辽东搠羊哈及乾帖困、术赤术等五十六名吾者野人以皮货来降,给搠羊哈等三人银牌一面,管领吾者野人。
甲辰,以立皇太子诏天下,大赦。
己酉,亦都护高昌王月鲁帖木儿薨于南阳军中,命其子桑哥袭亦都护高昌王爵。
辛亥,亲王完者秃泰州阵亡,八秃亳州阵亡,各赙钞五百锭。
命前河西廉访副使也先不花为淮西添设宣慰副使,讨泰州。
丙辰,诏皇太子位下立仪卫司,设指挥二员,给二珠金牌,副指挥二员,一珠金牌。
赐吴王搠思监金二锭、银五锭、钞二千锭、币帛各九匹。
以资政院所辖左、右都威卫属詹事院。
是月,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便宜行事。
诏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寿讨兴化。
是夏,蓟州大水。
秋七月丁卯,泉州天雨白丝,海潮日三至。
时享太庙。
戊辰,太白昼见。
宦官至一品二品者,依常例给俸禄。
壬申,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复武昌及汉阳府
癸酉,诏詹事院自行铨注本院属官。
壬辰,亲王只儿哈忽薨于海宁军中,以其子宝童继袭王爵。
八月癸卯,亲王阔儿吉思、帖木儿献马。
辛亥,赐脱脱东泥河田一十二顷。
亲王只儿哈郎讨捕金山贼,薨于军中,命其子秃鲁帖木儿入备宿卫。
庚申,命不花帖木儿袭封文济王。
是月,车驾还自上都。
资政院使脱火赤以兵复江州路。
以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右丞完者不花守镇中兴路。
左迁平章政事咬住为淮西元帅,供给乌撒军,进讨蕲、黄。
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乙亥,以怯薛官广平王咬咬征讨慢功,削其王爵,降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己丑,广宁王浑都帖木儿薨,赙钞一千锭。
建皇太子鹿顶殿于圣安殿西。
歪剌歹桑哥失里献马一百匹,赐金系腰一、币帛各九。
庚寅,太阴犯荧惑。
辛卯,紥你别之地献大撒哈剌、察亦儿、米西儿刀、弓、锁子甲及青、白西马各二匹,赐钞二万锭。
壬辰,太白经天,荧惑犯左执法。
南台御史大夫纳麟以老疾辞职,从之,命太尉如故。
冬十月丁酉,享于太庙。
庚子,太白经天。
癸卯,以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买住丁升本省右丞,提调明年海运。
甲辰,岁星犯氐宿。
丁未,广西元帅甄崇福复道州,诛贼将周伯颜。
庚戌,从帖里帖木儿、左答纳失里之请,授方国珍徽州路治中,国璋广德路治中,国瑛信州路治中,督遣之任,国珍疑惧,不受命。
立水军都万户府于昆山州,以浙东宣慰使纳麟哈剌为正万户,宣慰使董搏霄为副万户。
庚申,赐皇太子妃钞十万锭。
壬戌,赐皇太子五爱马怯薛丹二百五十人钞各一百一十锭。
癸亥,太白犯亢宿。
是月,撤世祖所立毡殿,改建殿宇。
十一月壬申,太阴犯垒壁阵。
乙酉,立典藏库,贮皇太子钱帛。
丁亥,江西右丞火你赤以兵平富州、临江,遂引兵复瑞州。
是月,立义兵千户、水军千户所于江西,事平,愿还为民者听。
十二月丁酉,太白犯东咸。
己亥,宁王旭灭该还大斡耳朵思,赐金系腰一、钞一千锭。
庚子,荧惑入氐宿。
癸卯,脱脱请以赵完普家产田地赐知枢密院事桑哥失里。
庚戌,京城天无云而雷鸣,少顷,有火见于东南。
淮庆路及河南府西北有声如击鼓者数四,已而雷声震地。
癸丑,以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为豫王;弟答儿麻讨南阳贼有功,以西安王印与之,命镇宠吉儿之地。
丁巳,太阴犯心宿。
西宁王牙罕沙镇四川,还沙州,赐钞一千锭。
是月,大同路疫,死者大半。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桑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合军讨徐寿辉于蕲水,败之,寿辉遁走,获其伪官四百余人。
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孛罗、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复均、房等州,诏孛罗等守之,答失八都鲁讨东正阳。
是岁,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造清宁殿前山子、月宫诸殿宇,以宦官留守也先帖木儿、留守同知也速迭儿及都水少监陈阿木哥等董其役。
哈麻及秃鲁帖木儿等阴进西天僧于帝,行房中运气之术,号演揲儿法,又进西番僧善秘密法,帝皆习之。
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朔,汴梁城东汴河冰,皆成五色花草如绘画,三日方解。
乙丑,荧惑犯岁星。
丁卯,太白犯建星。
辛未,享于太庙。
壬申,命帖木儿不花袭封广宁王,赐钞一千锭。
癸酉,荧惑犯房宿。
立辽阳等处漕运庸田使司,属分司农司。
丁丑,帝谓脱脱曰:“朕尝作朵思哥儿好事,迎白伞盖游皇城,实为天下生灵之故。今命剌麻选僧一百八人,仍作朵思哥儿好事,凡所用物,官自给之,毋扰于民。”
丙戌,以答儿麻监藏遥授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实授行宣政院使,整治西番人民。
是月,命桑哥失里、哈临秃守中兴。
答失八都鲁复峡州。
二月戊戌,祭社稷。
乙卯,命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提调规运总管府。
戊午,太白犯垒壁阵。
己未,以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儿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以兵攻高邮。
是月,以吕思诚为湖广行省左丞。
命湖广行省右丞伯颜普化、江南行台中丞蛮子海牙、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参知政事阿里温沙,会合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讨沿江贼。
立镇江水军万户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闾领之。
诏河南、淮南两省并立义兵万户府。
建清河大寿元忠国寺,以江浙废寺田归之。
三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己巳,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薛朝晤、牛继志进士及第,余授官出身有差。
壬申,以皇太子行幸,和买驼马。
甲戌,命亲王速哥帖木儿以兵讨宿州贼。
丙子,颍州陷。
是月,中书定拟义兵立功者权任军职,事平授以民职,从之。
命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升本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荆、襄诸军,从宜调遣。
诏和买马于北边以供军用,凡有马之家,十匹内和买二匹,每匹给钞一十锭。
夏四月癸巳朔,汾州介休县地震,泉涌。
以武祺参议中书省事。
是月,车驾时巡上都。
江西、湖广大饥,民疫疠者甚众。
御史台臣纠言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等罪。
先是,帖里帖木儿与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奉旨招谕方国珍,报国珍已降,乞立巡防千户所,朝廷授以五品流官,令纳其船,散遣徒众,国珍不从,拥船一千三百余艘,仍据海道,阻绝粮运,以故归罪二人。
以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阿儿温沙升本省右丞,浙东宣慰使恩宁普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皆总兵讨方国珍。
发陕西军讨
河南贼,给钞令自备鞍马军器,合二万五千人,马七千五百匹,永昌、巩昌沿边人匠杂户亦在遣中。
造过街塔于芦沟桥,命有司给物色人匠,以御史大夫也先不花督之。
复立应昌、全宁二路。先是,有诏罢之,以拨属鲁王马某沙王傅府,至是有司以为不便,复之。
诏复起永昌、巩昌、喃巴、临洮等处军。
命各卫军人修白浮、瓮山等处堤堰。
五月甲子,安丰、正阳贼围庐州。
是月,诏修砌北巡所经色泽岭、黑石头河西沿山道路,创建龙门等处石桥。
皇太子徙居宸德殿,命有司修葺之。
立南阳、邓州等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讨贼自效。
因其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胡芦,故以名之。
诏以玉枢虎儿吐华募兵万人下蜀江,代答失八都鲁守中兴、荆门;命答失八都鲁以兵赴汝宁。
升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儿灰为右丞,讨庐州。
募宁夏善射者及各处回回、术忽殷富者赴京师从军。
复发秃卜军万人,命太傅阿剌吉领之。
命荆王答儿麻失里代阔端阿合镇河西,讨西番贼。
六月辛卯朔,蓟州雨雹。
高邮张士诚寇扬州。
丙申,达识帖睦迩以兵讨张士诚,败绩,诸军皆溃。
诏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佛家闾会达识帖睦迩,复进兵讨之。
甲辰,太阴入斗宿。
己酉,盱眙县陷。
庚戌,陷泗州,官军溃。
秋七月甲子,潞州襄垣县大风拔木偃禾。
乙丑,太阴犯角宿。
壬申,诏免大都、上都、兴和三路今年税粮。
命刑部尚书阿鲁于汝宁州等处募兵讨泗州。
壬午,太阴犯昴宿。
是月,汾州孝义县地震。
八月,冀宁路榆次县桃李花。
车驾还自上都。
九月己未朔,赐亲王撒蛮答失金二锭、银二十锭、钞一万锭、币帛表里各三百匹。
创设奥剌赤二十名,仍给衣粮草料。
庚申,以湖广行省左丞吕思诚复为中书左丞。
辛酉,以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为中书平章政事。
诏脱脱以太师、中书右丞相,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董督总兵、领兵大小官将,出征高邮。
甲子,封高丽国王脱脱不花为沈王。
丁卯,普颜忽都皇后母殁,赙钞三百锭。
立宁宗影堂。
戊子,免河南蒙古军人杂泛差役。
是月,赐穆清阁工匠皮衣各一领。
盖海青鹰房。
禁河南、淮南酒。
阶州西番贼起,遣兵击之。
方国珍拘执元帅也忒迷失、黄岩州达鲁花赤宋伯颜不花、知州赵宜浩,以俟诏命。
冬十月甲午,享于太庙。
戊戌,诏答失八都鲁及泰不花等会军讨安丰。
甲辰,诏加号海神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壬子,太阴犯太微垣。
十一月丙寅,敕:“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凡奏事先启皇太子。”
诏:“江浙应有诸王、公主、后妃、寺观、官员拨赐田粮,及江淮财赋、稻田、营田各提举司粮,尽数赴仓,听候海运,以备军储,价钱依本处十月时估给之。”
丁卯,脱脱领大兵至高邮,辛未,战于高邮城外,大败贼众。
丙子,太阴犯鬼宿。
癸未,赐亲王喃答失金镀银印。
乙酉,脱脱遣兵平六合县。
是月,答失八都鲁复苗军所据郑、均、许三州。
皇太子修佛事,释京师死罪以下囚。
十二辛卯,绛州北方有红气如火蔽天。
丙申,以中书平章政事定住为左丞相;宣政院使哈麻、永昌宣慰锁南班并为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
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等劾奏:“脱脱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又其弟也先帖木儿,庸材鄙器,玷污清台,纲纪之政不修,贪淫之心益著。”章三上,诏令也先帖木儿出都门听旨,以宣徽使汪家奴为御史大夫。
丁酉,诏以脱脱老师费财,已逾三月,坐视寇盗,恬不为意,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安置宁夏路。
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泰不花为本省左丞相,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加太尉,集贤大学士雪雪知枢密院事,一同总兵,总领诸处征进军马,并在军诸王、驸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军官员,其灭里、卜亦失你山、哈八儿秃、哈怯来等拔都儿、云都赤、秃儿怯里兀、孛可、西番军人、各爱马朵怜赤、高丽、回回民义丁壮等军人,并听总兵官节制。
诏:“被灾残破之处,令有司赈恤,仍蠲租税三年。赐高年帛。”
罢庸田、茶运、宝泉等司。
戊戌,以定住领经筵事,中政院使桑哥失里为中书添设右丞。
己亥,太阴掩昴宿。
庚子,以桑哥失里同知经筵事。
冀国公秃鲁加太尉,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癸卯,命哈麻提调经正监、都水监、会同馆,知经筵事,就带元降虎符。
甲辰,以桑哥失里提调宣文阁;哈麻兼大司农,吕思诚兼司农卿,提调农务。
己酉,绍兴路地震。
是月,命织造世祖御容。
诏威顺王宽彻普化还镇湖广。先是以贼据湖广,命夺其王印,至是宽彻普化讨贼累立功,故诏还其印,仍守旧镇。
命甘肃右丞嵬的讨捕西番贼。
答失八都鲁复河阴、巩县。
徭贼自耒阳寇衡州,万户许脱因死之。
是岁,诏谕:“民间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普减二分,永为定例。”
降钞十万锭赏江西守城官吏军民。
京师大饥,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
帝于内苑造龙船,委内官供奉少监塔思不花监工。
帝自制其样,船首尾长一百二十尺,广二十尺,前瓦帘棚、穿廊、两暖阁,后吾殿楼子,龙身并殿宇用五彩金妆,前有两爪。
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带,四带头巾,于船两旁下各执篙一。
自后宫至前宫山下海子内,往来游戏,行时,其龙首眼
口爪尾皆动。
又自制宫漏,约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为匮,阴藏诸壶其中,运水上下。
匮上设西方三圣殿,匮腰立玉女捧时刻筹,时至,辄浮水而上。
左右列二金甲神,一悬钟,一悬钲,夜则神人自能按更而击,无分毫差。
当钟钲之鸣,狮凤在侧者皆翔舞。
匮之西东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子午时,飞仙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已而复退立如前。
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鲜有。
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首垂发数辫,戴象牙佛冠,身被缨络、大红绡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各执加巴剌般之器,内一人执铃杵奏乐。
又宫女一十一人,练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乐用龙笛、头管、小鼓、筝、緌、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
以宦者长安迭不花管领,遇宫中赞佛,则按舞奏乐。
宫官受秘密戒者得入,余不得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四十三-译文
顺帝六
十三年春正月庚午朔日,根据帝师的请求,释放了在京城的罪犯。
任命中书添设平章政事哈麻为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悟良哈台为右丞,参知政事乌古孙良桢为左丞。
下诏印制中统元宝交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一十万锭。
辛未日,命令悟良哈台、乌古孙良桢兼任大司农卿,授予分司农司印章。
从西边的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州、顺州,东至迁民镇,凡是官地及原管的各处屯田,全部由分司农司制定佃种法规,所需工价、牛具、农具、谷种、招募农夫等费用,给予五百万锭钞,以供使用。
表彰真定路藁城县董氏妇女的贞节。
壬申日,任命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卜答失里为总兵官。
癸酉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因皇第二子养育在太尉众家奴家中,赐予众家奴及乳母各一千锭钞。
甲戌日,重建穆清阁。
乙亥日,命令中书右丞秃秃率兵讨伐商州的贼寇。
丙子日,方国珍再次投降。
将司农司的旧署赐予哈麻。
庚辰日,中书省大臣上奏:“最近设立了分司农司,应在江浙、淮东等地招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的人各一千名作为农师,教导百姓播种。应下发十二道空名添设职事的敕牒,派遣使者前往该地,能招募一百名农民者授予正九品,二百名者正八品,三百名者从七品,即填写流官职名给予,让他们管理所招募的农夫,不超过四月十五日,全部到达田地,一年期满后即放回家。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予十锭钞。”皇帝同意了。
任命杜秉彝为中书参知政事。
乙酉日,太阴星侵犯太微垣。
丙戌日,将武卫所管辖的盐台屯田八百顷,除军队现种外,荒闲的土地全部交给分司农司。
答失八都鲁因收复襄阳、樊城有功,升任四川行省右丞,赐予金腰带一条。
庚寅日,知枢密院事老章因收复南阳唐州有功,赐予金一锭、银十锭、钞一千锭、币帛各五十匹。
戊戌日,荧惑、太白、辰星聚集在奎宿。
二月丁未日,祭祀先农。
己酉日,太阴星侵犯轩辕星。
庚戌日,太白星侵犯荧惑星。
壬子日,太阴星侵犯太微垣。
甲寅日,中书省大臣上奏徐州百姓愿意建庙宇,生祠右丞相脱脱,皇帝同意,下诏仍立脱脱《平徐勋德碑》。
壬戌日,任命宣政院使笃怜帖木儿为知经筵事,中书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桢、参知政事杜秉彝并同知经筵事。
三月己卯日,命令脱脱掌管大司农司。
甲申日,下诏修建大承天护圣寺,赐予二万锭钞。
丁亥日,命令脱脱以太师身份开府,提调太史院、回回、汉儿司天监。
己丑日,将各衙门的官田及宗仁等卫的屯田土地全部交给分司农司播种。
这个月,会州、定西、静宁、庄浪等州发生地震。
命令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招降方国珍。
夏四月戊戌朔日,命令南北兵马司各分派一名官员,统领通州、漷州、直沽等处的巡捕官兵,往来巡逻,授予分司印章,一同署理事务,半年一换。
特别命令乌古孙良桢可以使用军器。
庚子日,将礼部所辖的掌薪司及其土地交给分司农司。
任命甘肃行省平章政事锁南班为永昌宣慰使,统领永昌军马,仍给予平章政事的俸禄。
之前,永昌愚鲁罢等人作乱,锁南班讨平了他们,现在又起事,所以有此任命。
辛丑日,太白星侵犯井宿。
乙巳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己酉日,下诏调查徐州、汝宁、南阳、邓州等处的荒田及户绝籍没入官的土地。
设立司牧署,掌管分司农司的耕牛。
又设立玉田屯署。
将徐州路降为武安州,所辖县属归德府,滕州、峄州仍属益都路。
辛亥日,太阴星侵犯房宿。
这个月,皇帝巡幸上都。
五月己巳日,命令东安州、武清、大兴、宛平三县的正官增加河防职名,跟随都水监官员巡视浑河堤岸,如有损坏,立即修理。
辛未日,江西行省左丞相亦怜真班、江浙行省左丞老老率兵取道自信州,元帅韩邦彦、哈迷取道由徽州、浮梁,一同收复饶州,蕲、黄等地的贼寇闻风而逃。
癸酉日,任命太尉阿剌吉为岭北行省左丞相。
知行枢密院事伯家奴被封为武国公,与诸王孛罗帖木儿一同出兵。
甲戌日,行枢密院增设两名佥院。
乙亥日,太阴星侵犯岁星。
乙未日,泰州白驹场亭民张士诚及其弟士德、士信作乱,攻陷泰州及兴化县,随后攻陷高邮,占据该地,僭称国号大周,自称诚王,建元天祐。
六月丙申朔日,设立詹事院,设詹事三员、同知二员、副詹事二员、丞二员。
命令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便宜行事。
丁酉日,立皇子爱猷识理达腊为皇太子、中书令、枢密使,授予金宝,告祭天地、宗庙。
命令右丞相脱脱兼任詹事。
乙亥日,下诏征西都元帅汪只南调发本处精锐勇敢军一千人从征讨,由千户二员、百户十员统领。
庚子日,知枢密院事失剌把都统领河南军,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统领四川军,从襄阳分道而下,收复安陆府。
辛丑日,撤销宫傅府,将其掌管的钱帛归詹事院。
癸卯日,下诏以二十道敕牒、五万锭钞,交付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在淮南、淮北等地招募壮丁,并统领汉军、蒙古军守御淮安。
辽东搠羊哈及乾帖困、术赤术等五十六名吾者野人带着皮货来降,赐予搠羊哈等三人银牌一面,管理吾者野人。
甲辰日,因立皇太子下诏天下,大赦。
己酉日,亦都护高昌王月鲁帖木儿在南阳军中去世,命令其子桑哥继承亦都护高昌王爵位。
辛亥日,亲王完者秃在泰州阵亡,八秃在亳州阵亡,各赐予五百锭钞作为抚恤。
任命前河西廉访副使也先不花为淮西添设宣慰副使,讨伐泰州。
丙辰日,下诏在皇太子位下设立仪卫司,设指挥二员,赐予二珠金牌,副指挥二员,赐予一珠金牌。
赐予吴王搠思监金二锭、银五锭、钞二千锭、币帛各九匹。
将资政院所辖的左、右都威卫归属詹事院。
这个月,命令淮南行省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便宜行事。
下诏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寿讨伐兴化。
这个夏天,蓟州发生大水。
秋七月丁卯日,泉州天降白丝,海潮一日三次涌来。
在太庙举行祭祀。
戊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宦官至一品二品者,依常例给予俸禄。
壬申日,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鲁辉收复武昌及汉阳府。
癸酉日,皇帝下诏让詹事院自行选拔和任命本院的属官。
壬辰日,亲王只儿哈忽在海宁军中去世,他的儿子宝童继承了他的王爵。
八月癸卯日,亲王阔儿吉思和帖木儿献上了马匹。
辛亥日,皇帝赐给脱脱东泥河的十二顷田地。
亲王只儿哈郎在讨伐金山贼寇时在军中去世,皇帝命令他的儿子秃鲁帖木儿进入宫廷担任宿卫。
庚申日,皇帝命令不花帖木儿继承文济王的爵位。
这个月,皇帝的车驾从上都返回。
资政院使脱火赤率领军队收复了江州路。
皇帝任命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玉枢虎儿吐华和右丞完者不花镇守中兴路。
平章政事咬住被降职为淮西元帅,负责供给乌撒军,并进军讨伐蕲州和黄州。
九月乙丑日初一,发生了日食。
乙亥日,因为怯薛官广平王咬咬在征讨中表现迟缓,皇帝削去了他的王爵,降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己丑日,广宁王浑都帖木儿去世,皇帝赐予一千锭钞作为丧葬费用。
在圣安殿的西侧建造了皇太子的鹿顶殿。
歪剌歹桑哥失里献上了一百匹马,皇帝赐给他一条金腰带和九匹币帛。
庚寅日,月亮侵犯了火星。
辛卯日,紥你别的地方献上了大撒哈剌、察亦儿、米西儿刀、弓、锁子甲以及青、白西马各两匹,皇帝赐予两万锭钞。
壬辰日,太白星经过天空,火星侵犯了左执法星。
南台御史大夫纳麟因为年老多病辞职,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仍然保留他的太尉职位。
冬十月丁酉日,皇帝在太庙举行了祭祀。
庚子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癸卯日,皇帝任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买住丁升为右丞,负责明年海运的调度。
甲辰日,岁星侵犯了氐宿。
丁未日,广西元帅甄崇福收复了道州,并诛杀了贼将周伯颜。
庚戌日,皇帝听从了帖里帖木儿和左答纳失里的请求,任命方国珍为徽州路治中,国璋为广德路治中,国瑛为信州路治中,并督促他们上任,但方国珍心存疑虑,没有接受任命。
在昆山州设立了水军都万户府,任命浙东宣慰使纳麟哈剌为正万户,宣慰使董搏霄为副万户。
庚申日,皇帝赐给皇太子妃十万锭钞。
壬戌日,皇帝赐给皇太子五爱马怯薛丹二百五十人各一百一十锭钞。
癸亥日,太白星侵犯了亢宿。
这个月,皇帝拆除了世祖所建的毡殿,改建了新的殿宇。
十一月壬申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
乙酉日,设立了典藏库,用来储存皇太子的钱帛。
丁亥日,江西右丞火你赤率领军队平定了富州和临江,随后又收复了瑞州。
这个月,在江西设立了义兵千户和水军千户所,战事结束后,愿意回归平民生活的人可以自行决定。
十二月丁酉日,太白星侵犯了东咸。
己亥日,宁王旭灭该返回大斡耳朵思,皇帝赐给他一条金腰带和一千锭钞。
庚子日,火星进入了氐宿。
癸卯日,脱脱请求将赵完普的家产田地赐给知枢密院事桑哥失里。
庚戌日,京城天空无云却响起了雷声,不久后,东南方出现了火光。
淮庆路和河南府西北方向传来了几次像击鼓一样的声音,随后雷声震动了大地。
癸丑日,皇帝任命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为豫王;他的弟弟答儿麻因为讨伐南阳贼寇有功,皇帝将西安王的印信赐给了他,并命令他镇守宠吉儿之地。
丁巳日,月亮侵犯了心宿。
西宁王牙罕沙镇守四川,返回沙州时,皇帝赐给他一千锭钞。
这个月,大同路发生了瘟疫,死亡人数过半。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以及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桑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联合军队在蕲水讨伐徐寿辉,击败了他,徐寿辉逃走,俘虏了他的伪官四百多人。
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孛罗和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收复了均州和房州等地,皇帝命令孛罗等人镇守这些地方,答失八都鲁则继续讨伐东正阳。
这一年,从六月到八月一直没有下雨。
建造了清宁殿前的山子和月宫等殿宇,由宦官留守也先帖木儿、留守同知也速迭儿以及都水少监陈阿木哥等人负责工程。
哈麻和秃鲁帖木儿等人暗中向皇帝推荐了西天僧人,传授房中运气之术,称为演揲儿法,还推荐了西番僧人传授秘密法,皇帝都学习了这些法术。
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日初一,汴梁城东的汴河结冰,冰面上形成了五彩花草的图案,像绘画一样,三天后才融化。
乙丑日,火星侵犯了岁星。
丁卯日,太白星侵犯了建星。
辛未日,皇帝在太庙举行了祭祀。
壬申日,皇帝命令帖木儿不花继承广宁王的爵位,并赐给他一千锭钞。
癸酉日,火星侵犯了房宿。
设立了辽阳等地的漕运庸田使司,隶属于分司农司。
丁丑日,皇帝对脱脱说:“我曾经做过朵思哥儿的好事,迎接白伞盖游皇城,确实是为了天下生灵。现在命令剌麻挑选一百零八名僧人,继续做朵思哥儿的好事,所有需要的物品都由官府提供,不要打扰百姓。”
丙戌日,皇帝任命答儿麻监藏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实际上担任行宣政院使,负责整治西番人民。
这个月,皇帝命令桑哥失里和哈临秃镇守中兴。
答失八都鲁收复了峡州。
二月戊戌日,皇帝举行了社稷祭祀。
乙卯日,皇帝命令中书平章政事搠思监负责规运总管府的调度。
戊午日,太白星侵犯了垒壁阵。
己未日,皇帝任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儿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率领军队攻打高邮。
这个月,皇帝任命吕思诚为湖广行省左丞。
皇帝命令湖广行省右丞伯颜普化、江南行台中丞蛮子海牙、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参知政事阿里温沙联合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也先帖木儿讨伐沿江的贼寇。
设立了镇江水军万户府,任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家闾为统领。
皇帝下诏在河南和淮南两省设立义兵万户府。
建造了清河大寿元忠国寺,将江浙废弃的寺庙田地归入该寺。
三月癸亥日初一,发生了日食。
己巳日,皇帝在朝廷上对六十二名进士进行了考试,赐予薛朝晤和牛继志进士及第,其余人根据成绩授予不同的官职。
壬申日,因为皇太子出行,皇帝下令购买骆驼和马匹。
甲戌日,皇帝命令亲王速哥帖木儿率领军队讨伐宿州的贼寇。
丙子日,颍州陷落。
这个月,中书省拟定义兵立功者暂时担任军职,战事结束后授予民职,皇帝同意了这一提议。
皇帝命令四川行省右丞答失八都鲁升任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统领荆、襄等地的军队,根据情况调遣。
皇帝下诏在北边购买马匹以供军用,凡是有马的人家,十匹中购买两匹,每匹马给予十锭钞。
夏四月癸巳日初一,汾州介休县发生了地震,泉水涌出。
皇帝任命武祺为参议中书省事。
这个月,皇帝的车驾巡视上都。
江西和湖广地区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中疫病流行,死亡人数众多。
御史台的官员弹劾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儿等人的罪行。
此前,帖里帖木儿和江南行台侍御史左答纳失里奉旨招降方国珍,报告说方国珍已经投降,请求设立巡防千户所,朝廷授予方国珍五品流官,命令他交出船只,解散徒众,但方国珍没有听从,仍然拥有一千三百多艘船,占据海道,阻断了粮运,因此归罪于帖里帖木儿和左答纳失里。
皇帝任命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阿儿温沙升任右丞,浙东宣慰使恩宁普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两人都负责讨伐方国珍。
皇帝派遣陕西的军队讨伐
河南的贼寇,朝廷发放银钞让他们自备鞍马和军器,共召集了二万五千人,七千五百匹马,永昌、巩昌沿边的工匠和杂户也被征召。
在芦沟桥建造过街塔,命令有关部门提供材料和工匠,由御史大夫也先不花监督。
重新设立应昌、全宁二路。之前曾有诏令撤销,将其划归鲁王马某沙王傅府,现在有关部门认为不便,又恢复了。
诏令重新征召永昌、巩昌、喃巴、临洮等地的军队。
命令各卫所的军人修筑白浮、瓮山等地的堤堰。
五月甲子日,安丰、正阳的贼寇包围了庐州。
这个月,诏令修砌北巡所经过的色泽岭、黑石头河西沿山的道路,并建造龙门等地的石桥。
皇太子迁居到宸德殿,命令有关部门修缮。
设立南阳、邓州等地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招募当地人为军,免除他们的差役,让他们讨伐贼寇以自效。
因为他们的乡人自发团结,号称毛胡芦,所以以此命名。
诏令玉枢虎儿吐华招募一万人下蜀江,代替答失八都鲁守卫中兴、荆门;命令答失八都鲁带兵前往汝宁。
升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阿儿灰为右丞,讨伐庐州。
招募宁夏擅长射箭的人以及各地的回回、术忽富户前往京师从军。
再次征发秃卜军一万人,命令太傅阿剌吉统领。
命令荆王答儿麻失里代替阔端阿合镇守河西,讨伐西番的贼寇。
六月辛卯日,蓟州下冰雹。
高邮的张士诚侵犯扬州。
丙申日,达识帖睦迩带兵讨伐张士诚,战败,各军都溃散了。
诏令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佛家闾与达识帖睦迩会合,再次进兵讨伐。
甲辰日,月亮进入斗宿。
己酉日,盱眙县陷落。
庚戌日,泗州陷落,官军溃败。
秋七月甲子日,潞州襄垣县大风拔起树木,压倒庄稼。
乙丑日,月亮侵犯角宿。
壬申日,诏令免除大都、上都、兴和三路今年的税粮。
命令刑部尚书阿鲁在汝宁州等地招募士兵讨伐泗州。
壬午日,月亮侵犯昴宿。
这个月,汾州孝义县发生地震。
八月,冀宁路榆次县的桃树和李树开花。
皇帝的车驾从上都返回。
九月己未日,赐给亲王撒蛮答失金二锭、银二十锭、钞一万锭、币帛表里各三百匹。
创设奥剌赤二十名,并供给衣粮草料。
庚申日,任命湖广行省左丞吕思诚为中书左丞。
辛酉日,任命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为中书平章政事。
诏令脱脱以太师、中书右丞相的身份,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监督总兵、领兵的大小官员,出征高邮。
甲子日,封高丽国王脱脱不花为沈王。
丁卯日,普颜忽都皇后的母亲去世,赐赙钞三百锭。
设立宁宗影堂。
戊子日,免除河南蒙古军人的杂泛差役。
这个月,赐给穆清阁工匠每人一件皮衣。
建造海青鹰房。
禁止河南、淮南的酒。
阶州的西番贼寇起事,派兵讨伐。
方国珍拘捕了元帅也忒迷失、黄岩州达鲁花赤宋伯颜不花、知州赵宜浩,等待诏命。
冬十月甲午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戊戌日,诏令答失八都鲁和泰不花等人会合军队讨伐安丰。
甲辰日,诏令加封海神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壬子日,月亮侵犯太微垣。
十一月丙寅日,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凡有奏事必须先启奏皇太子。”
诏令:“江浙地区所有的诸王、公主、后妃、寺观、官员拨赐的田粮,以及江淮财赋、稻田、营田各提举司的粮食,全部运到仓库,听候海运,以备军需,价钱按照当地十月的时价支付。”
丁卯日,脱脱带领大军到达高邮,辛未日,在高邮城外与贼寇交战,大败贼众。
丙子日,月亮侵犯鬼宿。
癸未日,赐给亲王喃答失金镀银印。
乙酉日,脱脱派兵平定六合县。
这个月,答失八都鲁收复了苗军占据的郑、均、许三州。
皇太子举行佛事,释放京师死罪以下的囚犯。
十二月辛卯日,绛州北方有红气如火遮蔽天空。
丙申日,任命中书平章政事定住为左丞相;宣政院使哈麻、永昌宣慰锁南班并为中书平章政事,进阶光禄大夫。
监察御史袁赛因不花等人弹劾:“脱脱出师三个月,毫无战功,耗费国家财富为己所用,带走朝廷一半的官员。他的弟弟也先帖木儿,才能平庸,玷污了清台,不修纲纪,贪淫之心日益显露。”奏章三次上呈,诏令也先帖木儿出都门听旨,任命宣徽使汪家奴为御史大夫。
丁酉日,诏令因脱脱耗费军费,已经超过三个月,坐视寇盗,毫无作为,削去脱脱的官爵,安置在淮安路,他的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安置在宁夏路。
任命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泰不花为本省左丞相,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加太尉,集贤大学士雪雪知枢密院事,一同总兵,总领各处征进的军马,并在军中的诸王、驸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军官员,其灭里、卜亦失你山、哈八儿秃、哈怯来等拔都儿、云都赤、秃儿怯里兀、孛可、西番军人、各爱马朵怜赤、高丽、回回民义丁壮等军人,都听从总兵官的节制。
诏令:“受灾残破的地方,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并免除三年的租税。赐给年长者帛。”
撤销庸田、茶运、宝泉等司。
戊戌日,任命定住负责经筵事务,中政院使桑哥失里为中书添设右丞。
己亥日,月亮遮掩昴宿。
庚子日,任命桑哥失里同知经筵事。
冀国公秃鲁加太尉,进阶金紫光禄大夫。
癸卯日,命令哈麻负责经正监、都水监、会同馆,知经筵事,并带元降虎符。
甲辰日,任命桑哥失里负责宣文阁;哈麻兼任大司农,吕思诚兼任司农卿,负责农务。
己酉日,绍兴路发生地震。
这个月,命令织造世祖的御容。
诏令威顺王宽彻普化返回镇守湖广。之前因为贼寇占据湖广,命令夺去他的王印,现在宽彻普化讨伐贼寇屡立战功,所以诏令归还他的王印,仍镇守旧地。
命令甘肃右丞嵬的讨捕西番贼寇。
答失八都鲁收复了河阴、巩县。
徭贼从耒阳侵犯衡州,万户许脱因战死。
这一年,诏令:“民间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普遍减少二分,永为定例。”
发放十万锭钞赏赐江西守城的官吏军民。
京师大饥荒,加上瘟疫,百姓有父子相食的。
皇帝在内苑建造龙船,委派内官供奉少监塔思不花监工。
皇帝亲自设计样式,船首尾长一百二十尺,宽二十尺,前有瓦帘棚、穿廊、两暖阁,后有吾殿楼子,龙身和殿宇用五彩金妆,前有两爪。
船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穿紫衫,系金荔枝带,戴四带头巾,在船两旁各执一篙。
从后宫到前宫山下的海子内,往来游戏,行船时,龙首的眼睛
嘴巴、爪子和尾巴都在动。
又自己制作了宫漏,大约高六七尺,宽度是高度的一半,用木头做成柜子,里面藏着许多壶,水在其中上下流动。
柜子上设有西方三圣殿,柜子的腰部立着玉女捧着时刻筹,时间一到,就会浮上水面。
左右两边站着两个金甲神,一个悬挂钟,一个悬挂钲,夜晚时神人会自动按照更次敲击,没有分毫差错。
当钟和钲响起时,旁边的狮子和凤凰都会飞舞。
柜子的东西两侧有日月宫,六个飞仙站在宫前,遇到子时和午时,飞仙会自动成对前进,走过仙桥,到达三圣殿,然后又会退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种精巧的设计,人们说是前代所少有的。
当时皇帝怠于政事,沉迷于游宴,让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跳舞,名为十六天魔,她们头上垂着几根辫子,戴着象牙佛冠,身穿缨络、大红绡金长短裙、金杂袄、云肩、合袖天衣、绶带鞋袜,各自拿着加巴剌般的器具,其中一人拿着铃杵奏乐。
还有十一个宫女,梳着练槌髻,勒着帕子,穿着常服,或者戴着唐帽、窄衫,演奏的乐器有龙笛、头管、小鼓、筝、緌、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
由宦官长安迭不花管理,遇到宫中赞佛时,就会按舞奏乐。
只有受过秘密戒的宫官才能进入,其他人不得参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四十三-注解
顺帝: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名妥懽帖睦尔,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在位期间为1333年至1370年。
帝师:元朝时期对佛教高僧的尊称,通常指皇帝的老师或顾问。
平章政事:元朝官名,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政务。
参知政事:元朝官名,辅助平章政事处理政务。
中统元宝交钞:元朝时期的一种纸币,由中统年间发行。
至元钞:元朝时期的一种纸币,由至元年间发行。
大司农卿:元朝官名,负责农业事务的高级官员。
分司农司:元朝时期负责农业事务的机构。
贞节:指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不再嫁,保持贞洁的品德。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穆清阁:元朝时期的一座建筑,具体位置和功能不详。
商州贼:指商州地区的叛乱者。
方国珍: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司农司:元朝官署,负责农业事务。
农师:元朝时期负责指导农民种植的官员。
太微垣: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太阴犯太微垣指月亮运行到太微垣附近,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襄阳、樊城:元朝时期的两个重要城市,位于今湖北省。
四川行省右丞:元朝官名,负责四川行省的政务。
金系腰:一种装饰品,通常由黄金制成,系在腰间。
南阳唐州:元朝时期的两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奎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先农:古代祭祀的农业神祇。
轩辕: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脱脱:元代重要官员,曾任太师、中书右丞相,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后因出师无功被削官爵。
平徐勋德碑:为纪念脱脱平定徐州叛乱而立的碑。
经筵事:元朝官名,负责皇帝的学术教育。
大承天护圣寺:元朝时期的一座佛教寺庙。
太史院:元朝官署,负责天文历法事务。
回回、汉儿司天监:元朝官署,负责天文历法事务,分别由回回人和汉人管理。
宗仁等卫屯田:元朝时期的军事屯田制度。
会州、定西、静宁、庄浪:元朝时期的四个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通州、漷州、直沽:元朝时期的三个地名,位于今北京市和天津市。
永昌宣慰使:元朝官名,负责永昌地区的军政事务。
井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司牧署:元朝官署,负责畜牧业事务。
玉田屯署:元朝官署,负责玉田地区的屯田事务。
武安州: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归德府: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益都路: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房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
上都:元朝时期的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东安州、武清、大兴、宛平:元朝时期的四个地名,位于今北京市和天津市。
都水监:元朝官署,负责水利事务。
浑河:元朝时期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河北省。
江西行省左丞相:元朝官名,负责江西行省的政务。
江浙行省左丞:元朝官名,负责江浙行省的政务。
饶州: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蕲、黄:元朝时期的两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岭北行省左丞相:元朝官名,负责岭北行省的政务。
武国公:元朝时期的爵位,授予有功的将领。
孛罗帖木儿: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岁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即木星。
泰州白驹场亭: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张士诚: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大周:张士诚建立的政权名称。
天祐:张士诚政权的年号。
詹事院:古代官署名,主要负责皇太子的教育和东宫事务。
爱猷识理达腊:元朝皇太子,顺帝的儿子。
金宝:元朝时期的贵重物品,通常由黄金制成。
安陆府: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宫傅府:元朝官署,负责皇太子的事务。
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元朝官名,负责淮南行省的政务。
达识帖睦迩:元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淮安: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辽东搠羊哈:元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
吾者野人:元朝时期的少数民族。
银牌:元朝时期的贵重物品,通常由白银制成。
高昌王:元朝时期的爵位,授予高昌地区的首领。
月鲁帖木儿: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桑哥: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月鲁帖木儿的儿子。
完者秃: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八秃: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淮西添设宣慰副使:元朝官名,负责淮西地区的军政事务。
也先不花: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仪卫司:元朝官署,负责皇太子的仪仗事务。
吴王搠思监: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资政院:元朝官署,负责国家政务。
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寿:元朝官名,负责淮南行省的政务。
兴化: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蓟州: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天津市。
泉州: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白丝:指白色的丝状物,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
海潮:指海洋的潮汐现象。
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元朝官名,负责湖广行省的政务。
阿鲁辉:元朝时期的著名将领。
武昌: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汉阳府:元朝时期的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铨注:指选拔和任命官员。
亲王:皇帝的兄弟或儿子被封为王,称为亲王。
薨:古代称诸侯或高级官员的死亡。
宿卫:指皇帝的近卫军,负责皇宫的安全。
怯薛官:元朝时期的宫廷侍卫官。
太白经天:天文现象,指金星在天空中运行。
荧惑犯左执法:天文现象,指火星运行到左执法星附近。
太阴犯荧惑:天文现象,指月亮运行到火星附近。
岁星犯氐宿:天文现象,指木星运行到氐宿附近。
太白犯亢宿:天文现象,指金星运行到亢宿附近。
太阴犯垒壁阵:天文现象,指月亮运行到垒壁阵附近。
太白犯东咸:天文现象,指金星运行到东咸星附近。
荧惑入氐宿:天文现象,指火星进入氐宿。
太阴犯心宿:天文现象,指月亮运行到心宿附近。
太白犯建星:天文现象,指金星运行到建星附近。
荧惑犯岁星:天文现象,指火星运行到木星附近。
荧惑犯房宿:天文现象,指火星运行到房宿附近。
太白犯垒壁阵:天文现象,指金星运行到垒壁阵附近。
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
朵思哥儿:元朝时期的一种佛教仪式。
白伞盖:佛教仪式中的一种法器,象征保护和庇佑。
演揲儿法:元朝时期的一种房中术,属于道教修炼方法。
秘密法:指佛教密宗的修行方法。
汴河冰:指汴河结冰,形成五色花草的奇异景象。
社稷: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象征国家的根本。
义兵:指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用于维护地方治安或参与朝廷的军事行动。
漕运:古代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和其他物资的系统。
庸田使司:元朝时期负责管理农田和税收的机构。
和买:指政府以公平价格购买民间物资,通常用于军需或赈灾。
地震:指地壳的震动,通常伴随灾害。
泉涌:指地下水涌出地面。
疫疠:指瘟疫或传染病。
御史台:古代负责监察官员和弹劾不法行为的机构。
招谕:指朝廷派遣使者去安抚或劝降地方势力。
巡防千户所:元朝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负责治安和防御。
流官:指朝廷任命的官员,通常没有固定的属地。
总兵:指统领军队的高级将领。
毛胡芦义兵万户府:元代设立的地方军事组织,由当地土人组成,免其差役,专门用于讨伐贼寇。毛胡芦是因其乡人自相团结而得名。
玉枢虎儿吐华:元代将领,奉命募兵万人下蜀江,代答失八都鲁守中兴、荆门。
答失八都鲁:元代将领,曾奉命以兵赴汝宁,后复苗军所据郑、均、许三州。
海神:元代加号海神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反映了元代对海神的崇拜和信仰。
经筵:古代皇帝与大臣讨论经史之学的场所,定住领经筵事指定住负责经筵事务。
龙船:元代皇帝在内苑建造的豪华船只,用于游玩,反映了元代皇室的奢华生活。
宫漏:古代的一种自动计时装置,利用水流驱动机械装置来显示时间。
西方三圣殿:指佛教中的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玉女捧时刻筹:玉女是神话中的仙女,时刻筹是古代计时工具,此处指玉女手持计时工具。
金甲神:身穿金色铠甲的神灵,通常象征守护和力量。
钟钲:钟和钲是古代打击乐器,用于报时或宗教仪式。
狮凤:狮子和凤凰,象征吉祥和权力。
日月宫:象征日月的神殿,常见于道教和佛教建筑中。
飞仙:道教中的仙人,能够飞翔。
十六天魔:指十六位扮演天魔的宫女,用于宫廷舞蹈表演。
加巴剌般之器:古代乐器,具体形制不详,可能为打击乐器。
铃杵:佛教法器,用于宗教仪式中的音乐演奏。
龙笛:一种古代吹奏乐器,形似龙形。
头管:古代管乐器,形似现代的长笛。
小鼓:小型打击乐器,用于节奏伴奏。
筝:古代弹拨乐器,形似现代的古筝。
緌:古代弦乐器,形似现代的琵琶。
琵琶:古代弹拨乐器,有四根弦。
笙:古代吹奏乐器,由多根竹管组成。
胡琴:古代拉弦乐器,形似现代的二胡。
响板:古代打击乐器,用于节奏伴奏。
拍板:古代打击乐器,用于节奏伴奏。
长安迭不花:宦者名,负责管理宫廷音乐和舞蹈。
秘密戒:指佛教中的密宗戒律,只有受戒者才能参与相关仪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四十三-评注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顺帝十三年(1343年)春季至秋季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农业和天文事件,反映了元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动态。
首先,文中提到顺帝释放了在京的罪囚,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争取民心。同时,任命哈麻为平章政事,悟良哈台为右丞,乌古孙良桢为左丞,显示了顺帝对朝廷人事的调整,试图通过重用有能力的官员来稳定政局。
其次,文中详细记载了元朝在农业方面的政策。顺帝下令设立分司农司,负责管理官地和屯田,并拨付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这一举措反映了元朝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缓解经济压力。此外,文中还提到招募农师,指导农民种植水田,显示了元朝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努力。
在军事方面,文中记载了元朝对各地叛乱的镇压。顺帝任命卜答失里为总兵官,秃秃讨伐商州贼,答失八都鲁克复襄阳、樊城,显示了元朝政府在应对内乱方面的积极态度。然而,元朝末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叛乱频发,政府的镇压行动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天文现象,如太阴犯太微垣、太白犯荧惑等。这些天文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天象示警,可能预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不安。元朝末期的天灾人祸频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此外,文中还记载了顺帝对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册封,以及对其仪卫司的设立。这一举措显示了顺帝对皇位继承的重视,试图通过确立皇太子来稳定皇权。然而,元朝末期的皇权斗争激烈,顺帝的努力并未能阻止元朝的衰落。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反映了元朝末期的政治、军事、农业和天文状况,揭示了元朝政府在应对内乱、发展农业、稳定政局方面的努力。然而,元朝末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府的努力并未能阻止元朝的衰落。这段古文为我们研究元朝末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朝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天文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动荡不安的局面。文中提到的亲王、官员的任命和死亡,以及天文现象的频繁出现,都显示了元朝统治者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应对措施。
从文化背景来看,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国,文中提到的佛教仪式(如朵思哥儿、白伞盖)和道教修炼方法(如演揲儿法)反映了当时宗教的多元化和融合。天文现象的频繁记载则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重视,认为天象与人间事务密切相关。
从历史意义来看,这段文字记录了元朝末年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方国珍的叛乱、各地义兵的兴起、自然灾害的频发等,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元朝的衰落和明朝的兴起。文中提到的官员任命、军事行动和天文现象,都是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的缩影。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注重事实的陈述,较少使用修饰性语言。这种风格符合史书的写作传统,旨在客观记录历史事件,而非进行文学性的渲染。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提供了元朝末年政治、军事和天文方面的详细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复杂局势。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代末年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局的复杂。文中提到的各地贼寇、募兵、修桥筑路、税收减免等措施,展现了元代政府在应对内忧外患时的种种举措。
从文化内涵来看,文中提到的毛胡芦义兵万户府、玉枢虎儿吐华、答失八都鲁等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元代地方军事组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毛胡芦义兵万户府的设立,体现了元代政府对地方武装力量的依赖和利用,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民众在动荡时期的自我保护意识。
文中提到的海神加号、太阴犯太微垣等天文现象,反映了元代社会对神灵和天象的崇拜与迷信。海神被加号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显示了元代政府对海神的重视,希望通过神灵的庇佑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民众的福祉。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记录了复杂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元代史书的叙事风格。文中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虽然简略,但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如募兵、修桥、税收减免等,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历史价值方面,这段古文为研究元代末年的政治、军事、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文中提到的各地贼寇、募兵、修桥筑路、税收减免等措施,反映了元代政府在应对内忧外患时的种种举措,为研究元代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元代末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元代宫廷中的一场盛大宗教仪式和舞蹈表演,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宗教仪式的复杂。文中提到的宫漏是一种精密的自动计时装置,不仅显示了古代科技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宫廷对时间的精确掌控。西方三圣殿和玉女捧时刻筹的描写,体现了佛教在元代宫廷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展示了宫廷对宗教仪式的重视。
十六天魔的舞蹈表演是这段文字的高潮部分,十六位宫女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各种乐器,表演出精妙的舞蹈。这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宫廷文化艺术的集中体现。十六天魔的舞蹈象征着宫廷的繁荣和帝王的权威,同时也反映了元代宫廷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文中提到的各种乐器,如龙笛、头管、小鼓、筝、緌、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展示了元代宫廷音乐的丰富多样性。这些乐器不仅用于宗教仪式,也用于宫廷娱乐,体现了音乐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长安迭不花作为宦者,负责管理宫廷音乐和舞蹈,显示了宫廷中宦官的权力和影响力。
整段文字通过对宫漏、宗教仪式、舞蹈表演和宫廷音乐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元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复杂。这不仅是对当时宫廷生活的生动记录,也是对元代文化艺术的高度赞美。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我们可以窥见元代宫廷的奢华生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