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原文
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谓魏王曰:
“鼻之与强,犹晋人之与楚人也。
晋人见楚人之急,带剑而缓之;
楚人恶其缓而急之。
令鼻之入秦之传舍,舍不足以舍之。
强之入,无蔽与秦者。
强,王贵臣也,而秦若此其甚,安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译文
管鼻命令翟强处理与秦国的事务,对魏王说:
“管鼻和翟强的关系,就像晋国人和楚国人的关系一样。
晋国人看到楚国人着急,就带着剑慢慢来;
楚国人讨厌他们慢吞吞的,就更加着急。
现在让管鼻进入秦国的驿站,驿站的条件不足以容纳他。
翟强进入秦国,却没有得到秦国的庇护。
翟强是魏王的重要臣子,而秦国却如此对待他,这怎么行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注解
管鼻:古代人名,此处指一位名叫管鼻的人物。
翟强:古代人名,此处指一位名叫翟强的人物。
秦事:指与秦国相关的事务或事件。
魏王:指魏国的君主。
晋人:指晋国的人民或代表。
楚人:指楚国的人民或代表。
传舍:古代指驿站或供人休息的场所。
蔽:此处指保护或庇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管鼻与翟强的故事,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策略。管鼻和翟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国家和利益,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紧张和微妙。
文中提到的晋人与楚人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猜忌和竞争。晋人带剑而缓之,楚人恶其缓而急之,这种相互的反应和反制,正是战国时期各国间常见的策略游戏。
管鼻入秦的传舍,舍不足以舍之,这一描述不仅反映了秦国对外的严格控制和戒备,也暗示了管鼻在秦国的处境艰难,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护。
翟强作为魏王的贵臣,入秦却无蔽,这表明秦国对魏国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可能有意削弱魏国的影响力。这种外交上的孤立和排斥,是战国时期常见的政治手段。
整段文字通过对人物行为和态度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策略。它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