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原文

谓周最曰:

“仇赫之相宋,将以观秦之应赵、宋,败三国。

三国不败,将兴赵、宋合于东方以孤秦。

亦将观韩、魏之于齐也。

不固,则将与宋败三国,则卖赵、宋于三国。

公何不令人谓韩、魏之王曰:

‘欲秦、赵之相卖乎?何不合周最兼相,视之不可离,则秦、赵必相卖以合于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译文

对周最说:

“仇赫担任宋国的宰相,目的是观察秦国对赵国和宋国的反应,并试图击败三国。

如果三国没有被击败,他将促使赵国和宋国联合起来,与东方的国家结盟,孤立秦国。

同时,他也会观察韩国和魏国对齐国的态度。

如果局势不稳定,他将与宋国一起击败三国,然后将赵国和宋国出卖给三国。

你为什么不派人去对韩国和魏国的君主说:

‘你们想让秦国和赵国互相出卖吗?为什么不联合周最一起担任宰相,让他们看到彼此不可分离,这样秦国和赵国必然会互相出卖,最终与你们结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注解

周最: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擅长外交策略,曾为多个国家效力。

仇赫:宋国的相国,以其政治手腕和外交策略闻名。

秦: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陕西一带,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著称。

赵: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河北一带,以骑兵闻名。

宋:战国时期的小国,位于今河南一带,以商业繁荣著称。

韩: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河南西部,以法制严明著称。

魏: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山西一带,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著称。

齐: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山东一带,以文化和经济繁荣著称。

相卖:指国家之间互相出卖、背叛的行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外交关系和纵横家的策略智慧。文中通过周最与仇赫的对话,展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相互猜忌和利益博弈。

首先,仇赫作为宋国的相国,其策略是通过观察秦、赵、宋三国的反应,来决定宋国的外交走向。这种策略体现了战国时期小国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仇赫的策略不仅考虑到了秦、赵、宋三国的关系,还考虑到了韩、魏与齐国的关系,显示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

其次,周最的建议则是通过联合韩、魏,来迫使秦、赵两国互相出卖,从而达到孤立秦国的目的。这种策略体现了纵横家的典型手法,即通过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周最的建议不仅考虑到了秦、赵两国的关系,还考虑到了韩、魏与齐国的关系,显示了其高超的外交智慧。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纵横家的策略智慧。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非常激烈,纵横家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帮助各国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求利益。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外交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智慧和策略。对话中的人物语言简洁明了,逻辑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典型风格。同时,这段文字也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博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和纵横家的智慧,也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博弈,以及纵横家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段文字对于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东周-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7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