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作者: 杨继洲(1522年—1620年),明代著名医学家,精通针灸,曾任太医院医官。他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撰了《针灸大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内容简要:《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的集大成之作,共10卷,系统总结了针灸理论、穴位定位、针刺手法及临床治疗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学说、针灸禁忌及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原文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

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

每披文而参其法,篇篇之旨审寻;复按经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

疑隐皆知,虚实总附。

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安;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误。

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留口温针;阳日气引,逢阴血暖牢寒濡。

深求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阴俞六十脏主,阳穴七二腑收。

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

逆为迎而顺为随,呼则泻而吸则补。

浅恙新疴,用针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

躁烦药饵而难拯,必取八会;痈肿奇经而畜邪,歼镵砭瘳。

况夫甲胆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经冬合方刺矣。

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

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

闷昏针晕,经虚补络须然;痛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指。

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今人愈疾,岂难于医。

徐文伯泻孕于苑内,斯由甚速;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稀。

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

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彼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真诀。

孔窍详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热。

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

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

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藏机。

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

男女气脉,行分时合。

度养子时刻注,穴须依今;详定疗病之宜,神针法式。

广搜难素之秘密文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

故称庐江流注之指微,以为后学之模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译文

疾病存在于人体的荣卫之中,治疗的方法是使用针灸。

通过观察体型的肥瘦来判断虚实,辨别四季的变化来决定针刺的深浅。

这是取穴的方法,只需区分阴阳和溪谷;了解气血的升降,才能掌握迎随逆顺的技巧。

在《指微论》中,深奥的意义被编成赋,了解本时的气机开启,讲述经络的流注。

每次阅读文献并参考其方法,仔细探寻每篇文章的主旨;再根据经典来考察其言论,明确每个字的功效。

疑惑和隐秘都能知晓,虚实总是相辅相成。

移动疼痛如同有神助,针下获得安宁;急病重病至危重,针刺时不可出错。

详细来说,阴日以血为引,阳气留于口温针;阳日以气为引,阴血温暖则牢固寒濡。

深入研究十二经脉,十五络脉为循环;阴俞六十穴主脏,阳穴七十二穴收腑。

针刺阳经时,可以卧针取穴;夺取血络时,先要指柔。

逆为迎而顺为随,呼气时泻,吸气时补。

小病新病,使用针灸的原因;久病延患,使用灸法的缘由。

烦躁药饵难以救治,必须取八会穴;痈肿奇经蓄邪,用镵砭治疗。

况且甲胆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称为母,我生者称为子。

春井夏荥是邪气所在,秋经冬合才可针刺。

违反禁忌而病复发,使用日衰则难以治愈。

孙络位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

闷昏针晕,经虚补络必须;痛实痒虚,泻子随母是关键。

想到先贤的迅速疗效,无不出于针灸;今人治愈疾病,岂能难于医道。

徐文伯在苑内泻孕,效果非常迅速;范九思在江夏治疗咽喉,听闻少见。

大致古今的遗迹,后世都学习。

王纂针魅而立康,獭从彼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

既而感受到针灸的幽微,使用针灸的真诀。

孔窍详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热。

接气通经,短长依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

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

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藏机。

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

男女气脉,行分时合。

度养子时刻注,穴须依今;详定疗病之宜,神针法式。

广搜难素之秘密文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

故称庐江流注之指微,以为后学之模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注解

荣卫:中医理论中指人体的气血运行系统,荣指血,卫指气。

针:中医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虚实:中医诊断术语,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间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

溪谷:中医术语,指经络中的穴位。

迎随逆顺:针灸术语,指根据气血的运行方向来决定针刺的方向。

气血:中医理论中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经络:中医理论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八会:中医术语,指八个重要的穴位。

痈肿:中医术语,指皮肤或肌肉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奇经:中医术语,指十二正经之外的经络。

甲胆乙肝:中医术语,指甲木对应胆,乙木对应肝。

丁火壬水:中医术语,指丁火对应心,壬水对应肾。

春井夏荥:中医术语,指春季对应井穴,夏季对应荥穴。

秋经冬合:中医术语,指秋季对应经穴,冬季合穴。

孙络:中医术语,指经络的分支。

徐文伯:古代名医,以针灸治疗闻名。

范九思:古代名医,以针灸治疗闻名。

王纂:古代名医,以针灸治疗闻名。

秋夫:古代名医,以针灸治疗闻名。

孔窍:中医术语,指人体的孔穴和窍门。

筋骨肉分:中医术语,指人体的骨骼、肌肉和皮肤。

久新寒热:中医术语,指疾病的病程长短和寒热性质。

接气通经:中医术语,指通过针刺来调节气血运行。

羸盈:中医术语,指人体的虚弱和充实。

神隳:中医术语,指精神萎靡。

针昏:中医术语,指针刺后出现的晕厥现象。

闭血:中医术语,指气血运行受阻。

藏机:中医术语,指人体的生理机制。

高贤:指医术高超的医生。

达人:指医术高超的医生。

男女气脉:中医术语,指男女不同的气血运行特点。

度养子时刻注:中医术语,指根据时间来决定针刺的穴位。

神针法式:中医术语,指针灸的治疗方法。

难素:中医术语,指难以理解的医学理论。

肘函:中医术语,指医学著作。

庐江流注:中医术语,指庐江地区的针灸流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中医针灸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深刻理解。文中提到的‘荣卫’、‘气血’、‘经络’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观念。

文中详细描述了针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等,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这些原则和方法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实践中。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古代名医的针灸治疗案例,如‘徐文伯泻孕于苑内’、‘范九思疗咽于江夏’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家的高超医术,也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此外,文中还强调了针灸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如‘勿刺大劳,使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等,这些注意事项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患者安全的重视,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还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段古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针灸大成-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33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