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赤箭-原文
味辛温。
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
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
生川谷。
“《吴普》曰:鬼督邮,一名神草,一名阎狗,或生太山,或少室,茎箭赤无叶,根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治痈肿(《御览》).”
“《名医》曰: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耳,别说云,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此赤箭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赤箭-译文
味道辛辣,性质温和。
主要功效是驱杀鬼怪、精怪和毒虫,以及恶气。长期服用可以增加气力,增强阴气,使人健壮,身体轻盈,延年益寿。这种草药又称离母,又称鬼督邮。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鬼督邮,又称神草,又称阎狗,可能生长在泰山或少室山,茎直立红色,没有叶子,根像芋头。在三月、四月和八月采集根部,晒干,可以用来治疗痈肿(《御览》)。
《名医》说:生长在陈仓、雍州以及泰山和少室山,三月、四月和八月采集根部,晒干。
根据《抱朴子》的记载:在仙方中,有一种合离草,又称独摇,又称离母,之所以称为合离,是因为这种草药的根部像芋头,有十二个‘游子’围绕着大根,距离大根几尺远,虽然它们相互依存,但实际上并不相连,只是通过气息相连。另外,现在的医生使用的天麻,就是这种赤箭的根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赤箭-注解
味辛温:指植物的药性,辛表示味道辛辣,温表示性质温和,这种药性通常用于驱寒、散寒、行气等功效。
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指这种植物的主要用途是驱除鬼神、精怪、蛊毒等邪恶之气。
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长期服用这种植物可以增强体力,增长阴气,使人身体强健,身轻体健,延年益寿。
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这种植物有两个别名,一个叫离母,一个叫鬼督邮。
生川谷: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中。
鬼督邮:古代传说中的鬼差,此处指这种植物有驱鬼的功效。
茎箭赤无叶:这种植物的茎直立,呈箭状,颜色赤红,没有叶子。
根如芋子:这种植物的根形似芋头。
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这种植物的根在三月、四月、八月采摘,然后晒干。
治痈肿:这种植物的根可以用来治疗痈肿。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道教养生家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合离草:一种草药,此处指与离母草相同的草药。
独摇:合离草的一个别名。
游子十二枚:指合离草的根部分为十二个部分,相互环绕。
天麻:一种中药材,其根状茎可以入药,与合离草有相似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赤箭-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种名为离母的草药,其味辛温,具有驱鬼、杀精、解毒和辟邪的功效。首先,‘味辛温’这一描述点明了草药的药性,辛味通常具有发散的作用,温性则能温中散寒,适用于治疗寒邪侵袭或气血不足之症。
‘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这一句揭示了离母草的主要用途,即用于驱除邪祟、精怪以及各种毒素,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神秘力量的崇拜和对疾病的治疗需求。
‘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长期服用离母草可以带来的健康益处,包括增强体力、滋阴养血、增进健康、减轻体重以及延年益寿,反映了古人对养生保健的重视。
‘一名离母,一名鬼督邮’中的两个名字,离母和鬼督邮,可能是民间对这种草药的不同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草药的神秘联想和象征意义。
‘生川谷’一句指出离母草的生长环境,川谷即山谷,说明这种草药生长在山谷之中,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吴普》的记载提供了关于鬼督邮的具体描述,将其称为神草和阎狗,生长于太山或少室,茎箭赤无叶,根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后可用于治疗痈肿,体现了古人对草药药性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
《名医》的记载与《吴普》类似,进一步确认了离母草的生长地点和采集时间,以及其干燥后的用途。
《抱朴子》的记载则从仙方的角度对离母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合离草、独摇、离母等名字的赋予,揭示了古人对草药的神秘化和宗教化,同时指出其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这种描述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草药神秘力量的信仰。
最后,《抱朴子》指出医家所用的天麻即是此赤箭根,这一说法表明了古人对草药的识别和分类能力,以及对草药疗效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