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兽部-阿胶-原文
味甘平。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名医》曰: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案二胶,本经不着所出,疑本经但作胶,《名医》增白字阿字,分为二条。
上兽,上品六种,旧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兽部-阿胶-译文
味道甜且平和。
主要治疗心腹部位的问题,包括内部崩漏、极度疲劳,症状类似于疟疾,腰部和腹部疼痛,四肢酸痛。
对于女性来说,可以用来止血安胎。
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强体力。
这种药又被称为傅致胶。
《名医》一书中提到:在东郡(地名)用牛皮煮制而成,产自东阿(地名)。
关于两种胶,本经(古代医学经典)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的产地,怀疑本经中只提到‘胶’,而《名医》一书中增加了‘白’字和‘阿’字,将其分为两条记录。
上品中的上兽,六种,与以前相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兽部-阿胶-注解
味甘平:指药物的口感和药性,甘表示味道甜美,平表示药性平和,无毒。
主心腹:主要治疗心脏和腹部相关的疾病。
内崩:指体内气血紊乱,可能导致身体虚弱。
劳极:极度劳累,指身体和精神极度疲惫。
洒洒如疟状:形容症状轻微,但持续不断,如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腰腹痛:腰部和腹部疼痛。
四肢酸疼:四肢酸痛,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或肌肉疲劳。
女子下血安胎:对于女性来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同时有安胎的作用。
久服轻身益气: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强体力。
一名傅致胶:另一种称呼,傅致胶。
《名医》:指古代医学著作《名医别录》。
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在东郡(今山东省聊城市一带)用牛皮煮制而成。
出东阿:出自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可能是指东阿地区生产的这种药物。
案二胶:关于两种胶的记载。
本经不着所出:在《本经》这部古代医学著作中没有记载其来源。
疑本经但作胶:怀疑《本经》中只记载了胶这一种药物。
《名医》增白字阿字:《名医别录》中增加了“阿”字。
分为二条:因此,《名医别录》中将这一药物分为两条记载。
上兽:指上品药材中的兽类药材。
上品六种:上品药材中的六种。
旧同:与之前记载相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兽部-阿胶-评注
味甘平:此句描述了该药物的口感和性质。‘甘’字表示药物味道甜美,‘平’字则说明其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服用。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这一段详细列举了该药物的主治症状。‘主心腹’指治疗心腹部位的疾病,‘内崩’可能指的是内部出血或崩漏,‘劳极’表示极度劳累,‘洒洒如疟状’形容症状类似疟疾,‘腰腹痛’和‘四肢酸疼’则分别指腰部和四肢的疼痛。
女子下血安胎:此句说明该药物对女性有特殊疗效,可以治疗下血和安胎,即治疗妇科疾病和保胎。
久服轻身益气:长期服用该药物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增强体力,‘轻身’和‘益气’分别指减轻体重和增强体力。
一名傅致胶:这里的‘一名’意为别称,‘傅致胶’是这种药物的另一个名称。
‘《名医》曰: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这段话引用了《名医》一书中的内容,说明了这种药物的来源和制作方法。‘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表明这种药物是用牛皮煮制而成的,‘出东阿’则说明这种药物产自东阿地区。
案二胶,本经不着所出,疑本经但作胶,《名医》增白字阿字,分为二条:这一段是对药物名称的考据。‘案二胶’是对药物名称的讨论,‘本经不着所出’说明在《本经》这部古医书中没有记载这种药物的产地,‘疑本经但作胶’推测《本经》中可能只提到了‘胶’而没有具体说明是哪种胶,‘《名医》增白字阿字,分为二条’则指出《名医》一书中增加了‘阿’字,将原本的‘胶’分为两种不同的药物。
上兽,上品六种,旧同:这里的‘上兽’可能指的是上等的动物药材,‘上品六种’说明这种药物属于上品中的六种之一,‘旧同’则表示这种分类方法与以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