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食神同窠-原文
谓甲食丙,
甲子人见丙子之类,十三位即同,乃本家物也,
得此者不贵即富,
月不如日,
日不如时,
若互换生旺带禄,
贵者大贵。
如韩魏公:戊申、庚申、庚辰、庚辰;
宋秦桧:庚午、己丑、乙卯、壬午;
又明王崇古少保:乙亥、辛巳、戊申、庚申是也。
如倒食本家,
甲子年见壬子时,
庚子年见戊子时,
亦贵,
但损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食神同窠-译文
说甲吃丙,甲子年的人见到丙子年的人,相隔十三位就相同,那是本家的人,得到这种关系的人要么不贵就富,月份不如日子,日子不如时辰,如果时辰互换生旺带禄,那么贵的人会更加贵。
比如韩魏公:戊申年、庚申年、庚辰月、庚辰日;宋秦桧:庚午年、己丑月、乙卯日、壬午时;还有明朝王崇古少保:乙亥年、辛巳月、戊申日、庚申时,这些都是例子。
如果倒食本家,甲子年见到壬子时,庚子年见到戊子时,虽然也贵,但会损害子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食神同窠-注解
甲食丙:在古代命理学中,甲食丙指的是八字中甲木食丙火,即甲木日元的人遇到丙火,甲木日元能够克制丙火,这在命理上被认为是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
甲子人:甲子人指的是出生在甲子年的人,甲子年是中国古代农历中的年份,属于十二生肖中的鼠年。
十三位:在命理学中,十三位指的是天干地支的组合,每个天干配对每个地支,共有六十个组合,代表不同的年份。
本家物:本家物指的是家族中的人或物,这里指的是与自己同属一个天干地支组合的人。
得此者不贵即富:在命理学中,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八字中有上述的相生相克关系,那么这个人要么富贵,要么富有。
月不如日,日不如时:这句话是命理学的说法,意思是月柱的重要性不如日柱,日柱的重要性不如时柱,时柱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出生时刻。
生旺带禄:在命理学中,生旺指的是五行中某一行得到生助,带禄则是指带有官禄,通常指官职或财富。
韩魏公:韩魏公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官员,这里用来举例说明八字命理中的某种格局。
宋秦桧:宋秦桧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官员,同样用来举例说明八字命理中的某种格局。
明王崇古少保:明王崇古少保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官员,同样用来举例说明八字命理中的某种格局。
倒食本家:在命理学中,倒食指的是八字中的一种格局,即本应相生的五行关系反过来相克,这里指的是本应相生的关系变成了相克。
损子:损子是指八字中的一种不利影响,指的是对子女的不利,可能在子女健康、事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食神同窠-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中国传统的命理学,主要讨论的是八字命理中的‘甲食丙’这一概念。首先,‘甲食丙’指的是八字中甲木日元遇到丙火食神的情况。甲木日元在五行中代表木,丙火食神则代表火,两者相生相克,形成一种独特的相生关系。
‘甲子人见丙子之类,十三位即同,乃本家物也’这句话解释了甲木日元遇到丙火食神的具体位置。在八字中,甲子人和丙子之类指的是日柱和时柱中的天干地支相同的情况。‘十三位’指的是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同位即意味着日柱和时柱的天干地支完全一致。‘本家物也’则表明这种组合是日元自身的属性,即日元得到了食神的滋养。
‘得此者不贵即富,月不如日,日不如时’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组合对命运的影响。‘不贵即富’意味着拥有这种八字组合的人,要么富贵,要么富有。‘月不如日,日不如时’则说明了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这种组合的影响力不同,时柱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日柱,月柱的影响力最小。
‘若互换生旺带禄,贵者大贵’这里的‘生旺带禄’是指八字中的五行相生相旺,以及带有禄神的情况。禄神是八字中的一种吉神,代表着财富和地位。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八字中的五行相生相旺,并且带有禄神,那么拥有这种组合的人将更加富贵。
接下来的例子中,韩魏公、宋秦桧、明王崇古少保的八字都被列举出来,以证明‘甲食丙’这一组合在实际命理中的存在和影响力。这些例子表明,即使八字组合相同,不同的人命运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一句‘如倒食本家,甲子年见壬子时,庚子年见戊子时,亦贵,但损子’讨论的是另一种情况,即‘倒食本家’。这种情况下,虽然也代表着富贵,但会损害子女。这里的‘倒食’指的是食神与日元的相害关系,意味着虽然富贵,但可能对子女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