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原文

谓辛巳得癸巳、癸亥。

如陈朝议:辛巳、壬辰、癸巳、癸亥是也。

推此类,丙寅爱戊寅,戊申爱庚申,己巳爱辛亥,庚午爱壬申,甲戌爱丙寅,壬辰爱甲申,皆同此格,主文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译文

说的是辛巳年遇到癸巳、癸亥年。就像陈朝的议论所说:辛巳、壬辰、癸巳、癸亥就是这样的一组。按照这个规律,丙寅年喜欢戊寅年,戊申年喜欢庚申年,己巳年喜欢辛亥年,庚午年喜欢壬申年,甲戌年喜欢丙寅年,壬辰年喜欢甲申年,都是这个格局,预示着文人显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注解

辛巳:辛巳,指的是地支中的辛年和巳年。在古代中国的天干地支系统中,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天干地支组合代表一个年份,辛巳即辛年和巳年的组合,用于占卜和命理之中。

癸巳:癸巳,与辛巳类似,指的是地支中的癸年和巳年。

癸亥:癸亥,指的是地支中的癸年和亥年。

陈朝议:陈朝议,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某位占卜家或命理学家,这里提到的陈朝议可能是对某种占卜或命理理论的概括。

丙寅:丙寅,指的是地支中的丙年和寅年。

戊寅:戊寅,指的是地支中的戊年和寅年。

戊申:戊申,指的是地支中的戊年和申年。

庚申:庚申,指的是地支中的庚年和申年。

己巳:己巳,指的是地支中的己年和巳年。

庚午:庚午,指的是地支中的庚年和午年。

壬申:壬申,指的是地支中的壬年和申年。

甲戌:甲戌,指的是地支中的甲年和戌年。

壬辰:壬辰,指的是地支中的壬年和辰年。

甲申:甲申,指的是地支中的甲年和申年。

文贵:文贵,指在古代中国,文官的地位尊贵,这里指的是具有高贵文官身份的人。在命理中,文贵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天干地支组合相联系,认为这些组合预示着高贵的命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滴天髓》一书,是古代命理学的重要文献之一。文中的‘辛巳得癸巳、癸亥’等表述,是对古代命理中天干地支相合的描述。

首先,‘辛巳得癸巳、癸亥’中的‘辛巳’和‘癸巳’、‘癸亥’分别代表天干地支中的辛、巳和癸、巳、亥。在命理学中,天干地支相合被视为吉兆,意味着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和谐。

‘如陈朝议:辛巳、壬辰、癸巳、癸亥是也’这句话表明,这种相合的规律在古代命理学中有所记载,陈朝议对此有所论述。

接着,文中列举了多个例子,如‘丙寅爱戊寅,戊申爱庚申,己巳爱辛亥,庚午爱壬申,甲戌爱丙寅,壬辰爱甲申’,这些都是天干地支相合的例子,体现了命理学的核心思想。

‘皆同此格,主文贵’这句话进一步说明,这些相合的规律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来划分的,而这个格式在命理学中被认为是主文贵的象征,即具有文采和贵气的象征。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段古文揭示了古代命理学中天干地支相合的原理和重要性。天干地支相合被认为是事物和谐、吉利的象征,而文贵则是对人品质和才华的高度评价。这种命理学的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用于个人命运的预测,还用于社会关系的协调。

此外,这段古文也反映了古代命理学对天干地支的深入研究和系统化。通过对天干地支相合规律的总结,古代命理学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解读人的命运,为人们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是对古代命理学中天干地支相合原理和文贵象征的深刻阐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墨池涌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9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