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原文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却说孔明率兵前至沔阳,经过马超坟墓,乃令其弟马岱挂孝,孔明亲自祭之。
祭毕,回到寨中,商议进兵。
忽哨马报道:‘魏主曹睿遣驸马夏侯楙,调关中诸路军马,前来拒敌。’
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
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魏延怏怏不悦。
孔明差人令赵云进兵。
却说夏侯楙在长安聚集诸路军马。
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楙,楙重赏之,就遣为先锋。
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
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
两阵对圆。
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
德厉声大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
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
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
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
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
瑶抵敌不住。
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
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
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
云在中央独战三将。
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
云拖枪便走。
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
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
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
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
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
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邓芝见赵云大胜,率蜀兵掩杀,西凉兵大败而走。
韩德险被赵云擒住,弃甲步行而逃。
云与邓芝收军回寨。
芝贺曰:‘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
云曰:‘丞相以吾年迈,不肯见用,吾故聊以自表耳。’
遂差人解韩瑶,申报捷书,以达孔明。
却说韩德引败军回见夏侯楙,哭告其事。
楙自统兵来迎赵云。
探马报入蜀寨,说夏侯楙引兵到。
云上马绰枪,引千余军,就凤鸣山前摆成阵势。
当日,夏侯楙戴金盔,坐白马,手提大砍刀,立在门旗之下。
见赵云跃马挺枪,往来驰骋,楙欲自战。
韩德曰:‘杀吾四子之仇,如何不报!’
纵马轮开山大斧,直取赵云。
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
急拨马直取夏侯楙。
楙慌忙闪入本阵。
邓芝驱兵掩杀,魏兵又折一阵,退十余里下寨。
楙连夜与众将商议曰:‘吾久闻赵云之名,未尝见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当阳长坂之事。似此无人可敌,如之奈何?’
参军程武,乃程昱之子也,进言曰:‘某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来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两军于左右;都督临阵先退,诱赵云到伏兵处;都督却登山指挥四面军马,重叠围住,云可擒矣。’
楙从其言,遂遣董禧引三万军伏于左,薛则引三万军伏于右。
二人埋伏已定。
次日,夏侯楙复整金鼓旗幡,率兵而进。
赵云、邓芝出迎。
芝在马上谓赵云曰:‘昨夜魏兵大败而走,今日复来,必有诈也。老将军防之。’
子龙曰:‘量此乳臭小儿,何足道哉!吾今日必当擒之!’
便跃马而出。
魏将潘遂出迎,战不三合,拨马便走。
赵云赶去,魏阵中八员将一齐来迎。
放过夏侯楙先走,八将陆续奔走。
赵云乘势追杀,邓芝引兵继进。
赵云深入重地,只听得四面喊声大震。
邓芝急收军退回,左有董禧,右有薛则,两路兵杀到。
邓芝兵少,不能解救。
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兵越厚。
时云手下止有千余人,杀到山坡之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
赵云投东则望东指,投西则望西指,因此赵云不能突围,乃引兵杀上山来。
半山中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上山。
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只得下马少歇,且待月明再战。
却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矢石如雨,魏兵杀到,皆叫曰:‘赵云早降!’
云急上马迎敌。
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
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忽东北角上喊声大起,魏兵纷纷乱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一颗人头。
云视之,乃张苞也。
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
云大喜,即与张苞杀出西北角来。
只见魏兵弃戈奔走:一彪军从外呐喊杀人,为首大将提偃月青龙刀,手挽人头。
云视之,乃关兴也。
兴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却才阵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斩之,枭首在此。丞相随后便到也。’
云曰:‘二将军已建奇功,何不趁今日擒住夏侯楙,以定大事?’
张苞闻言,遂引兵去了。
兴曰:‘我也干功去。’
遂亦引兵去了。
云回顾左右曰:‘他两个是吾子侄辈,尚且争先干功;吾乃国家上将,朝廷旧臣,反不如此小儿耶?吾当舍老命以报先帝之恩!’
于是引兵来捉夏侯楙。
当夜三路兵夹攻,大破魏军一阵。
邓芝引兵接应,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楙乃无谋之人,更兼年幼,不曾经战,见军大乱,遂引帐下骁将百余人,望南安郡而走。
众军因见无主,尽皆逃窜。
兴、苞二将闻夏侯楙望南安郡去了,连夜赶来。
楙走入城中,令紧闭城门,驱兵守御。
兴、苞二人赶到,将城围住;赵云随后也到:三面攻打。
少时,邓芝亦引兵到。
一连围了十日,攻打不下。
忽报丞相留后军住沔阳,左军屯阳平,右军屯石城,自引中军来到。
赵云、邓芝、关兴、张苞皆来拜问孔明,说连日攻城不下。
孔明遂乘小车亲到城边周围看了一遍,回寨升帐而坐。
众将环立听令。
孔明曰:‘此郡壕深城峻,不易攻也。吾正事不在此城,汝等如只久攻,倘魏兵分道而出,以取汉中,吾军危矣。’
邓芝曰:‘夏侯楙乃魏之驸马,若擒此人,胜斩百将。今困于此,岂可弃之而去?’
孔明曰:‘吾自有计。此处西连天水郡,北抵安定郡,二处太守,不知何人?’
探卒答曰:‘天水太守马遵,安定太守崔谅。’
孔明大喜,乃唤魏延受计,如此如此;又唤关兴、张苞受计,如此如此;又唤心腹军士二人受计,如此行之。
各将领命,引兵而去。
孔明却在南安城外,令军运柴草堆于城下,口称烧城。
魏兵闻知,皆大笑不惧。
却说安定太守崔谅,在城中闻蜀兵围了南安,困住夏侯楙,十分慌惧,即点军马约共四千,守住城池。
忽见一人自正南而来,口称有机密事。
崔谅唤入问之,答曰:‘某是夏侯都督帐下心腹将裴绪。今奉都督将令,特来求救于天水、安定二郡。南安甚急,每日城上纵火为号,专望二郡救兵,并不见到;因复差某杀出重围,来此告急。可星夜起兵为外应。都督若见二郡兵到,却开城门接应也。’
谅曰:‘有都督文书否?’
绪贴肉取出,汗已湿透;略教一视,急令手下换了乏马,便出城望天水而去。
不二日,又有报马到,告天水太守已起兵救援南安去了,教安定早早接应。
崔谅与府官商议。
多官曰:‘若不去救,失了南安,送了夏侯驸马,皆我两郡之罪也:只得救之。’
谅即点起人马,离城而去,只留文官守城。
崔谅提兵向南安大路进发,遥望见火光冲天,催兵星夜前进,离南安尚有五十余里,忽闻前后喊声大震,哨马报道:‘前面关兴截住去路,背后张苞杀来!’
安定之兵,四下逃窜。
谅大惊,乃领手下百余人,往小路死战得脱,奔回安定。
方到城壕边,城上乱箭射下来。
蜀将魏延在城上叫曰:‘吾已取了城也!何不早降?’
原来魏延扮作安定军,夤夜赚开城门,蜀兵尽入,因此得了安定。
崔谅慌投天水郡来。
行不到一程,前面一彪军摆开。
大旗之下,一人纶巾羽扇,道袍鹤氅,端坐于车上。
谅视之,乃孔明也,急拨回马走。
关兴、张苞两路兵追到,只叫:‘早降!’
崔谅见四面皆是蜀兵,不得已遂降,同归大寨。
孔明以上宾相待。
孔明曰:‘南安太守与足下交厚否?’
谅曰:‘此人乃杨阜之族弟杨陵也;与某邻郡,交契甚厚。’
孔明曰:‘今欲烦足下入城,说杨陵擒夏侯楙,可乎?’
谅曰:‘丞相若令某去,可暂退军马,容某入城说之。’
孔明从其言,即时传令,教四面军马各退二十里下寨。
崔谅匹马到城边叫开城门,入到府中,与杨陵礼毕,细言其事。
陵曰:‘我等受魏主大恩,安忍背之?可将计就计而行。’
遂引崔谅到夏侯楙处,备细说知。
楙曰:‘当用何计?’
杨陵曰:‘只推某献城门,赚蜀兵入,却就城中杀之。’
崔谅依计而行,出城见孔明,说:‘杨陵献城门,放大军入城,以擒夏侯楙。杨陵本欲自捉,因手下勇士不多,未敢轻动。’
孔明曰:‘此事至易:今有足下原降兵百余人,于内暗藏蜀将扮作安定军马,带入城去、先伏于夏侯楙府下;却暗约杨陵,待半夜之时,献开城门,里应外合。’
崔谅暗思:‘若不带蜀将去,恐孔明生疑。且带入去,就内先斩之,举火为号,赚孔明入来,杀之可也。’
因此应允。
孔明嘱曰:‘吾遣亲信将关兴、张苞随足下先去,只推救军杀入城中,以安夏侯楙之心;但举火,吾当亲入城去擒之。’
时值黄昏,关兴、张苞受了孔明密计,披挂上马,各执兵器,杂在安定军中,随崔谅来到南安城下。
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问曰:‘何处军马?’
崔谅曰:‘安定救军来到。’
谅先射一号箭上城,箭上带着密书曰:‘今诸葛亮先遣二将,伏于城中,要里应外合;且不可惊动,恐泄漏计策。待入府中图之。’
杨陵将书见了夏侯楙,细言其事。
楙曰:‘既然诸葛亮中计,可教刀斧手百余人,伏于府中。如二将随崔太守到府下马,闭门斩之;却于城上举火,赚诸葛亮入城。伏兵齐出,亮可擒矣。’
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
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
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
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
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
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
关兴早到城上,放起火来。
四面蜀兵齐入。
夏侯楙措手不及,开南门并力杀出。
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是王平;交马只一合,生擒夏侯楙于马上,余皆杀死。
孔明入南安,招谕军民,秋毫无犯。
众将各各献功。
孔明将夏侯楙囚于车中。
邓芝问曰:‘丞相何故知崔谅诈也?’
孔明曰:‘吾已知此人无降心,故意使入城。彼必尽情告与夏侯楙,欲将计就计而行。吾见来情,足知其诈,复使二将同去,以稳其心。此人若有真心,必然阻当;彼忻然同去者,恐吾疑也。他意中度二将同去,赚入城内杀之未迟;又令吾军有托,放心而进。吾已暗嘱二将,就城门下图之。城内必无准备,吾军随后便到。此出其不意也。’
众将拜服。
孔明曰:‘赚崔谅者,吾使心腹人诈作魏将裴绪也。吾又去赚天水郡,至今未到,不知何故。今可乘势取之。’
乃留吴懿守南安,刘琰守安定,替出魏延军马去取天水郡。
却说天水郡太守马遵,听知夏侯楙困在南安城中,乃聚文武官商议。
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曰:‘夏侯驸马乃金枝玉叶,倘有疏虞,难逃坐视之罪。太守何不尽起本部兵以救之?’
马遵正疑虑间,忽报夏侯驸马差心腹将裴绪到。
绪入府,取公文付马遵,说:‘都督求安定、天水两郡之兵,星夜救应。’
言讫,匆匆而去。
次日又有报马到,称说:‘安定兵已先去了,教太守火急前来会合。’
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
众视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
父名冏,昔日曾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乱,没于王事。
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本郡军事。
当日姜维谓马遵曰:‘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又且裴绪乃无名下将,从不曾见;况安定报马,又无公文,以此察之,此人乃蜀将诈称魏将。赚得太守出城,料城中无备,必然暗伏一军于左近,乘虚而取天水也,’
马遵大悟曰:‘非伯约之言,则误中奸计矣!’
维笑曰:‘太守放心。某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解南安之危。’
正是:‘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
未知其计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译文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话说孔明率兵前往沔阳,经过马超的坟墓,便让马超的弟弟马岱穿上孝服,孔明亲自去祭拜。祭拜完毕,回到军营中,商议进军的事宜。突然哨马报告说:“魏主曹睿派遣驸马夏侯楙,调动关中各路军马,前来抵抗。”魏延上帐献计说:“夏侯楙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懦弱无谋。我愿意带领五千精兵,从小路出褒中,沿着秦岭向东,直奔子午谷,向北行进,不超过十天,就能到达长安。夏侯楙如果听说我军突然到来,一定会放弃城池,逃往横门邸阁。而我军从东方而来,丞相可以率领大军,从斜谷进发。这样行事,咸阳以西的地方,就可以一举而定。”孔明笑着说:“这不是万全之策。你轻视中原没有能人,如果有人进言,在山间小路中以兵截杀,不仅五千人会受到损失,也会大大损伤士气。绝对不能这么做。”魏延又说:“丞相如果从大路上进军,他们一定会起用关中的全部兵力,在路上迎战,这样就会旷日持久,何时才能得到中原?”孔明说:“我从陇右取平坦的大路,依法进兵,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没有采用魏延的计策。魏延很不高兴。孔明派人命令赵云进军。
再说夏侯楙在长安召集各路军马。当时有西凉的大将韩德,擅长使用开山大斧,勇猛无比,率领西羌各路兵八万前来;见到夏侯楙后,夏侯楙重赏了他,就任命他为先锋。韩德有四个儿子,都精通武艺,骑射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韩德带着四个儿子和西羌兵八万,取道至凤鸣山,正遇到蜀军。两军对峙。韩德出马,四个儿子站在两边。韩德大声骂道:“背叛国家的逆贼,怎么敢侵犯我的领地!”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挑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交战不到三回合,被赵云一枪刺死在马下。次子韩瑶见状,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展往日的虎威,抖擞精神迎战。韩瑶抵挡不住。三子韩琼,急忙挺起方天戟,骑马前来夹攻。赵云毫不畏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两个哥哥都不是赵云的对手,也纵马抡起两口日月刀前来,围住赵云。赵云在中央独自对抗三将。不久,韩琪中枪落马,韩军中的偏将急忙出来救援。赵云拖着枪便走。韩琼按住戟,急忙取弓箭射击,连放三箭,都被赵云用枪拨落。韩琼大怒,仍然拿起方天戟,骑马追来;却被赵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骑马举起宝刀便砍赵云。赵云把枪扔在地上,闪过宝刀,活捉韩瑶回到本阵,又骑马取枪冲杀过来。韩德见四个儿子都死在赵云手中,心胆俱裂,先逃入阵中。西凉兵一向知道赵云的名声,现在看到他英勇如故,谁敢交锋?赵云骑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后来有人作诗赞颂说:“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邓芝见赵云大获全胜,率领蜀军掩杀,西凉军大败而逃。韩德差点被赵云擒住,弃甲步行逃跑。赵云和邓芝收兵回营。邓芝祝贺说:“将军年纪已经七十,英勇依旧。今天在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见!”赵云说:“丞相因为我年纪大了,不肯重用我,所以我才稍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派人押解韩瑶,上报捷报,以告知孔明。
再说韩德带领败军回到长安见夏侯楙,哭着报告了事情。夏侯楙亲自带领军队来迎战赵云。侦察兵报告说夏侯楙带领军队到了。赵云骑马绰枪,带领一千多士兵,就在凤鸣山前摆开阵势。当天,夏侯楙戴着金盔,骑着白马,手持大砍刀,站在门旗下。看到赵云跃马挺枪,来回驰骋,夏侯楙想亲自出战。韩德说:“杀死我四个儿子的仇,怎么能不报!”骑马挥舞开山大斧,直取赵云。赵云愤怒地挺枪迎战;交战不到三回合,枪起处,刺死了韩德在马下,急忙拨马直取夏侯楙。夏侯楙慌忙闪入本阵。邓芝驱兵掩杀,魏军又折了一阵,后退十几里下营。夏侯楙连夜与众将商议说:“我早就听说赵云的名声,但从未见过面;今天看到他年老,英雄本色依旧,这才相信当阳长坂坡的事情。像这样的对手无人能敌,怎么办呢?”参军程武,是程昱的儿子,进言说:“我估计赵云有勇无谋,不值得担心。明天都督再带领军队出去,先在左右两侧埋伏两军;都督临阵先退,引诱赵云到伏兵处;都督却登山指挥四面军马,层层包围,赵云就可以擒获了。”夏侯楙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遣董禧带领三万军队在左边埋伏,薛则带领三万军队在右边埋伏。两人已经埋伏好了。
第二天,夏侯楙重新整顿了金鼓旗幡,率领军队前进。赵云、邓芝出城迎接。邓芝在马上对赵云说:“昨晚魏军大败而逃,今天又来,肯定有诈。老将军要小心防范。”赵云说:“这样的乳臭未干的小子,哪里值得放在眼里!我今天一定要擒住他!”说完就跃马而出。魏将潘遂出来迎接,交战不到三个回合,就拨马逃跑。赵云追击,魏军阵中八员将领一齐来迎。赵云放过夏侯楙先走,八将陆续逃跑。赵云乘胜追击,邓芝带领军队继续前进。赵云深入敌军重地,只听得四面喊杀声震天。邓芝急忙收军后退,左边是董禧,右边是薛则,两路敌军杀到。邓芝军队人数少,无法解救。赵云被困在垓心,东冲西突,魏军越聚越多。
当时赵云手下只有一千多人,杀到山坡下,只见夏侯楙在山上指挥三军。赵云向东就看到他指向东,向西就看到他指向西,因此赵云无法突围,只能带领军队杀上山来。半山腰中擂木炮石砸将下来,无法上山。赵云从辰时杀到酉时,无法脱身,只能下马稍作休息,等待月亮出来再战。刚卸下盔甲坐下,月光才出现,忽然四面火光冲天,鼓声大作,箭矢如雨,魏军杀到,都叫道:‘赵云快投降!’赵云急忙上马迎战。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密集射击,人马都无法前进。赵云仰天长叹:‘我不服老,要死在这里了!’忽然东北角上喊声大起,魏军纷纷乱窜,一支军队冲杀过来,为首的大将手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着一个人头。赵云一看,原来是张苞。苞见到赵云,说:‘丞相担心老将军有失,特地派我来带领五千军队接应。听说老将军被困,所以杀出重围。正遇到魏将薛则阻拦,被我杀了。’赵云大喜,立即与张苞杀出西北角。
只见魏军丢下武器逃跑:一支军队在外面呐喊着冲杀进来,为首的大将手持偃月青龙刀,手中拿着一个人头。赵云一看,原来是关兴。兴说:‘我奉丞相之命,担心老将军有失,特地带领五千军队前来接应。刚才在阵上遇到魏将董禧,被我一刀斩了,首级在这里。丞相马上就到。’赵云说:‘两位将军已经建立了奇功,为什么不趁今天擒住夏侯楙,以定大事?’张苞听后,带领军队离开了。兴说:‘我也去立功。’于是也带领军队离开了。赵云回头对左右说:‘他们两个是我的子侄,都争先立功;我作为国家的上将,朝廷的旧臣,反而不如他们吗?我应该拼老命来报答先帝的恩情!’于是带领军队去捉拿夏侯楙。当天晚上,三路军队夹攻,大败魏军。
邓芝带领军队接应,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楙是个没有谋略的人,又年轻,没有经历过战斗,看到军队大乱,就带领帐下的百余名勇将,向南安郡逃跑。众军因为看到没有主将,都纷纷逃窜。兴、苞两位将军听说夏侯楙逃到南安郡,连夜追赶。楙逃入城中,命令紧闭城门,驱兵守城。兴、苞两人赶到,将城围住;赵云随后也到:三面攻打。不久,邓芝也带领军队到来。一连围攻了十天,攻打不下。
突然报告说丞相留下后军驻扎在沔阳,左军驻扎在阳平,右军驻扎在石城,自己带领中军来到。赵云、邓芝、关兴、张苞都来拜见孔明,说连续几天攻城不下。孔明于是乘坐小车亲自到城边周围看了一遍,回到军营升帐而坐。众将围立听令。孔明说:‘这个郡城壕深城高,不易攻下。我的主要任务不在这里,你们如果只是长时间攻打,万一魏军分兵而出,夺取汉中,我军就危险了。’邓芝说:‘夏侯楙是魏国的驸马,如果能擒住这个人,胜过斩杀百名将领。现在我们被困在这里,怎么能放弃呢?’孔明说:‘我自有办法。这里西连天水郡,北靠安定郡,这两个郡的太守是谁?’探子回答说:‘天水太守马遵,安定太守崔谅。’孔明大喜,于是命令魏延接受任务,如此如此;又命令关兴、张苞接受任务,如此如此;又命令两名心腹军士接受任务,如此行动。各将领接受命令,带领军队离开。孔明却在南安城外,命令军队将柴草堆放在城下,声称要烧城。魏军听到这个消息,都大笑不以为意。
却说安定太守崔谅,在城中听说蜀军围困了南安,困住了夏侯楙,十分慌张害怕,立即点起四千军队,守住城池。忽然看到一个人从正南而来,自称有重要事情。崔谅叫他进来询问,他回答说:‘我是夏侯都督的心腹将领裴绪。现在奉都督之命,特地来向天水、安定两郡求救。南安情况紧急,每天城上放火作为信号,专门等待两郡的救兵,但没有见到;因此又派我来杀出重围,来到这里求救。可以立即起兵作为外应。都督如果看到两郡的军队到来,就打开城门接应。’崔谅说:‘有都督的手令吗?’绪从内衣里取出,已经湿透;略略一看,立即命令手下更换疲惫的马匹,出城前往天水。
不到两天,又有报信的人到来,报告说天水太守已经起兵救援南安去了,告诉安定要及早接应。崔谅与府中的官员商议。多数官员说:‘如果我们不去救援,失去了南安,牺牲了夏侯驸马,都是我们两郡的罪过:只能去救援。’崔谅立即点起人马,离开城池。只留下文官守城。
崔谅带领军队向南安的大路进发,远远看到火光冲天,催促军队星夜前进,离南安还有五十多里,忽然听到前后喊杀声震天,侦察兵报告说:‘前面关兴截住了去路,后面张苞杀来!’安定军队四处逃窜。崔谅大惊,带领手下百余人,从小路拼死战斗,得以逃脱,奔回安定。刚到城壕边,城上乱箭射下来。蜀将魏延在城上叫道:‘我已经攻下城池了!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原来魏延装扮成安定军队,深夜赚开城门,蜀军全部进入,因此攻下了安定。
崔谅慌忙投奔天水郡。还没走多远,前面突然出现一支军队。大旗下面,坐着一个人,戴着纶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和鹤氅,端坐在车上。崔谅一看,原来是孔明,急忙拨转马头逃跑。关兴和张苞两路兵马追上来,只喊:‘快投降!’崔谅看到四面八方都是蜀军,没有办法,只好投降,一起回到大寨。孔明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他。孔明问:‘南安太守和您关系好吗?’崔谅回答:‘这位是杨阜的族弟杨陵,和我是邻郡,关系非常好。’孔明说:‘现在想麻烦您进城,说服杨陵捉拿夏侯楙,可以吗?’崔谅说:‘如果丞相让我去,我可以暂时撤军,让我进城去说服他。’孔明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即传令,让四面八方的军队各自后退二十里扎营。
崔谅一个人骑马到城边,叫开了城门,进了府中,和杨陵行礼完毕,详细地告诉他事情。杨陵说:‘我们受到了魏主的大恩,怎么忍心背叛他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计策。’于是他带着崔谅到夏侯楙那里,详细地告诉他计划。夏侯楙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计策?’杨陵说:‘就假装我献出城门,引诱蜀军进城,然后在城里杀掉他们。’崔谅按照计划行事,出城见到孔明,说:‘杨陵献出了城门,让大军进城,来捉拿夏侯楙。杨陵本来想亲自抓他,但因为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轻举妄动。’孔明说:‘这件事很简单:现在你有原来的降兵一百多人,其中暗藏蜀将装扮成安定军马,带进城去,先埋伏在夏侯楙府下;然后暗地里约杨陵,等到半夜时分,打开城门,里应外合。’崔谅暗自思量:‘如果不带蜀将去,孔明可能会怀疑。如果带他们进去,可以先斩后奏,放火作为信号,引孔明进来,然后杀掉他。’因此他答应了。
孔明叮嘱说:‘我派亲信关兴、张苞随你先去,假装是救军杀进城去,来安抚夏侯楙的心;只要一看到火光,我就亲自进城去捉拿他。’当时是黄昏时分,关兴、张苞接受了孔明的密计,披挂上马,手持兵器,混在安定军中,跟着崔谅来到南安城下。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靠在护心栏上,问:‘哪里来的军队?’崔谅回答:‘安定救军到了。’崔谅先射出一支箭上城,箭上带着密信说:‘现在诸葛亮先派两位将领,埋伏在城中,要里应外合;千万不要惊动他们,怕泄露计策。等他们进城后,再行动。’杨陵把信给夏侯楙看,详细地告诉他事情。夏侯楙说:‘既然诸葛亮中计了,可以叫一百多个刀斧手埋伏在府中。如果两位将领随崔太守到府下马,就关门杀掉他们;然后在城上举火,引诸葛亮进城。伏兵一起出动,诸葛亮就可以被擒获了。’
安排好后,杨陵回到城上对众人说:‘既然是安定军马,可以让他们进城。’关兴跟着崔谅先走,张苞在后面。杨陵下城,在门口迎接。关兴举刀一挥,斩杀了杨陵。崔谅大惊,急忙拨马跑到吊桥边,张苞大喊:‘贼子别跑!你们的诡计怎么瞒得过丞相呢!’举枪一刺,将崔谅刺于马下。关兴早已到了城上,放起火来。四面蜀军一起进城。夏侯楙措手不及,打开南门全力杀出。一支军队拦住了他,为首的大将是王平;交手一合,就将夏侯楙生擒于马上,其余的都被杀死了。孔明进入南安,招抚军民,秋毫无犯。众将各自献功。孔明将夏侯楙囚禁在车中。邓芝问:‘丞相怎么知道崔谅是诈降的呢?’孔明说:‘我已经知道他没有投降的心思,故意让他进城。他一定会把全部情况告诉夏侯楙,想利用这个计策。我看到他的行动,就知道他在骗我,又派关兴、张苞一起去,是为了稳住他的心。如果他有真心,一定会阻止他们;他愿意一起去,是因为担心我怀疑他。他心里想着,如果带两个将领进去,就可以趁机杀掉他们;又让我的军队有依靠,放心地进攻。我已经暗地里告诉两个将领,就在城门下面行动。城内一定没有准备,我的军队随后就会到来。这是出其不意。’众将都拜服。孔明说:‘引诱崔谅的是我派的心腹人假扮的魏将裴绪。我又去引诱天水郡,到现在还没到,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可以趁势攻取天水郡。’于是留下吴懿守南安,刘琰守安定,派出魏延的军队去攻取天水郡。
再说天水郡太守马遵,听说了夏侯楙被困在南安城中,就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说:‘夏侯驸马是皇亲国戚,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我们难逃坐视不救的罪名。太守为什么不率领本部兵马去救援呢?’马遵正在犹豫,忽然有人从外面进来,说:‘太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众人一看,原来是天水冀人,姓姜名维,字伯约。他的父亲名叫姜冏,曾经是天水郡的功曹,因为羌人叛乱,为国捐躯。姜维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孝顺母亲,郡里的人都尊敬他;后来担任中郎将,参与本郡的军事。当天姜维对马遵说:‘最近听说诸葛亮打败了夏侯楙,被困在南安,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有人从重围中出来?而且裴绪是个不出名的将领,从来没有见过;再说安定报信的使者,也没有公文,通过这些可以判断,这个人一定是蜀将假扮的魏将。引诱太守出城,估计城中没有准备,必然在附近埋伏了一支军队,乘虚而入夺取天水。’马遵恍然大悟说:‘如果不是伯约的话,我们就会中了奸计了!’姜维笑着说:‘太守放心。我有一个计策,可以擒获诸葛亮,解除南安的危机。’正是:运筹帷幄又遇强中手,斗智斗勇还逢意外人。
不知道他的计策是什么,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注解
赵子龙:赵子龙,即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以勇猛、忠诚和武艺高强著称,是刘备的贴身护卫,后世常以‘常山赵子龙’称之。
五将:指韩德和他的四个儿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琪,他们都是西凉名将韩德之子,各有武艺,但最终在赵云手中败北。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其智谋和忠诚闻名。
三城:指诸葛亮通过智谋夺取的三座城池,原文中未具体提及是哪三座城。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智慧化身。
马超: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名将,后归顺刘备,与马岱是兄弟。
马岱:马岱,马超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孝:指服丧,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夏侯楙:夏侯楙是曹魏将领,在此文中被诸葛亮所困。
褒中:褒中,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秦岭:秦岭,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位于陕西省南部,是关中与巴蜀的分界线。
子午谷:子午谷,又称子午道,是古代从关中通往汉中的通道。
长安: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是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都城。
膏粱子弟:膏粱,指肥美的肉食和细粮,膏粱子弟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这里指夏侯楙这样的贵族出身的人。
魏延:蜀汉将领,此处指魏延在安定城上的行动。
陇右:陇右,古地名,指今甘肃省南部及陕西省北部地区。
咸阳:咸阳,古都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是秦朝的都城。
西凉:西凉,古地名,指今甘肃省一带。
开山大斧:一种古代武器,形状像斧头,用于砍伐树木或劈开山石。
弓马过人:指射箭和骑马技术高超,超过一般人。
凤鸣山: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蜀兵:指蜀汉的军队。
偏将: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将领。
寿已七旬:指赵云已经七十岁高龄。
当阳长坂之事:指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的英勇表现,长坂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赵云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刘禅。
参军: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官员。
程武:程武,程昱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参军。
方天戟:一种古代武器,形似长矛,顶端尖锐,用于刺击。
日月刀:古代武器,形似双刀,刀身刻有日月图案,象征威武。
董禧:董禧,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薛则:薛则,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金鼓旗幡:古代军队行军或作战时使用的各种旗帜和乐器,用以指挥军队和鼓舞士气。
赵云: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猛著称,此处指赵云出迎魏军。
邓芝:邓芝,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此处指邓芝与赵云一同出迎魏军。
老将军:对赵云的尊称,表示对其年长和军功的尊敬。
乳臭小儿:形容人年轻无知,此处指夏侯楙。
子龙:赵云的字,表示对其的尊敬。
潘遂:魏国将领,此处指潘遂出迎赵云。
垓心:古代战场中军队中央的密集区域,此处指赵云被围困的地方。
骁将:勇猛的将领,此处指夏侯楙帐下的勇将。
南安郡:古代行政区划,此处指夏侯楙逃往的南安郡。
丞相:指蜀汉丞相诸葛亮,此处表示诸葛亮的命令。
天水郡:天水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争夺的重要地区。
安定郡:古代行政区划,此处指诸葛亮询问的太守所在之地。
裴绪:裴绪在此文中是假扮的魏将,用于欺骗马遵。
都督:古代军事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军区司令。
汗已湿透:形容非常焦急和紧张。
哨马:侦察兵,此处指报告敌情的侦察兵。
纶巾羽扇:纶巾是一种古代头巾,羽扇则是用羽毛制成的扇子,这里形容人物儒雅、从容。
鹤氅:鹤氅是一种用鹤羽制成的披风,象征着高贵和清雅。
杨阜:杨阜是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杨陵的族兄。
杨陵:杨陵是杨阜的族弟,南安太守。
安定军马:安定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安定军马指的是来自安定地区的军队。
悬空板:一种可以升降的木板,用于城墙上与外界交流。
护心栏:城墙上用来保护士兵不受伤害的栏板。
刀斧手:古代军队中的士兵,负责使用刀斧等武器。
金枝玉叶:比喻皇族或贵族,这里指夏侯楙作为驸马的尊贵身份。
功曹: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地方政务。
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主记:古代官职,负责记录。
羌人:古代居住在西北地区的民族,与汉族有过多次冲突。
中郎将:古代官职,负责军事。
冀人:冀是指冀州,姜维是冀州人,这里指他的籍贯。
伯约:姜维的字,伯约是姜维的别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三国时期蜀魏交战中的一场智谋较量,展现了孔明的高超智谋和崔谅的忠诚与智谋。
崔谅慌投天水郡来,行不到一程,前面一彪军摆开。大旗之下,一人纶巾羽扇,道袍鹤氅,端坐于车上。谅视之,乃孔明也,急拨回马走。此处通过崔谅的慌乱和孔明的从容,对比了二人的心理状态,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关兴、张苞两路兵追到,只叫:“早降!”崔谅见四面皆是蜀兵,不得已遂降,同归大寨。孔明以上宾相待。这一段展现了孔明对待降将的宽宏大量,以及崔谅的无奈投降。
孔明与崔谅的对话,揭示了孔明对崔谅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展现了崔谅的忠诚与智谋。孔明问及南安太守与足下交厚否,崔谅的回答显示了他与杨陵的深厚关系。
孔明提出让崔谅入城说杨陵擒夏侯楙,崔谅提出退军马的条件,孔明同意并传令退军,显示了孔明的智谋和胸怀。
崔谅入城与杨陵商议,杨陵表示愿意配合,并提出计策,这里展现了杨陵的机智和对局势的判断。
崔谅与孔明的计策,通过暗藏蜀将扮作安定军马,暗约杨陵,以及关兴、张苞的行动,展现了孔明的谋略和布局。
崔谅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他在执行任务时的矛盾心理,既想完成任务,又担心自己的安危。
孔明对崔谅的信任和计策的布置,以及关兴、张苞的行动,都显示了孔明的智慧和谋略。
杨陵在城上的行动,以及与夏侯楙的商议,都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对局势的把握。
杨陵将密书交给夏侯楙,夏侯楙的计策和行动,都显示了他们的智谋和对局势的应对。
杨陵被杀,崔谅被刺,夏侯楙被擒,孔明入南安,这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孔明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孔明对崔谅诈降的分析和应对,以及他对姜维的信任和计策的运用,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马遵听信裴绪的报告,姜维的提醒,以及他的计策,都展现了姜维的智谋和对局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