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原文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一国治乱,君相尸之。

一方治乱,岳伯尸之。

清制:疆帅之重,几埒宰辅。

选材特慎,部院莫儗,盖以此也。

开国而后,戡藩拓边,率资其用。

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非疆帅无与成功。

宣统改元,始削其权,则不国矣。

唐之方镇,元之行省,史不表人,识者病之。

今表疆臣,先列督、抚,附以河、漕。

东三省外,北尽蒙、疆,西极回、藏,将军、都统,参赞、办事大臣有专地者,皆如疆帅,今并著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译文

《疆臣年表》一书中,列出了各省的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以及附属的官员。

一个国家的治理好坏,君主和宰相要负责。一个地区的治理好坏,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要负责。

清朝的制度规定,边疆的将领地位重要,几乎与宰相相当。选拔人才特别谨慎,部院无人能比,就是这个原因。

开国之后,平定藩镇,开拓边疆,都依靠这些将领的能力。

同治中兴、光绪皇帝返回京城,这些成功都与边疆将领的功劳分不开。

宣统改元后,开始削弱他们的权力,国家就不再稳定了。

唐朝的地方军事指挥官,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域,历史上没有记载个人事迹,有见识的人对此感到不满。

现在编撰《疆臣年表》,先列出总督、巡抚,然后附上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除了东三省之外,北方直到蒙古、新疆,西方直到回族、藏族地区,有专门负责地区的将军、都统、参赞、办事大臣,他们都像边疆将领一样,现在一并记载在这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注解

疆臣: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员,通常指总督、巡抚等,负责一个省或数个省份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年表: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记录。

各省总督: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一省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河督:负责管理河流、水利工程的官员。

漕督:负责漕运(即粮食运输)的官员。

君相:古代指君主和宰相,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岳伯:指地方上的军事长官,如总督、巡抚等。

清制:指清朝的制度和法律。

疆帅:指地方上的军事统帅,如总督、巡抚等。

宰辅:古代指宰相,是皇帝的重要助手。

开国:指国家建立或朝代开始。

戡藩:平定藩镇,即平定地方割据势力。

拓边:开拓边疆,即扩大国家的疆域。

同治中兴:指清朝同治年间,国家出现复兴的局面。

光绪还都:指清朝光绪皇帝回到首都北京。

宣统改元:指清朝宣统皇帝即位。

削权:减少权力,削弱某人的权力。

唐之方镇:唐朝的地方军事行政区。

元之行省: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域。

史不表人:历史记载中不特别记载个人。

识者病之:有见识的人对此表示不满。

督、抚:总督和巡抚,地方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

河、漕:河流和漕运,指水利和粮食运输。

东三省:指清朝的三个省份:辽宁、吉林、黑龙江。

蒙、疆:蒙古和新疆,指清朝的边疆地区。

回、藏:回族和藏族居住的地区。

将军、都统:军事将领和军事指挥官。

参赞、办事大臣:辅助官员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大臣。

专地者:负责特定地区的官员。

著:记载,记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评注

疆臣年表一各省总督 河督漕督附

此句开篇点题,直接点明本文的主旨,即记载疆臣的年表,并附带各省的总督、河督、漕督等信息。

一国治乱,君相尸之。一方治乱,岳伯尸之。

此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的治理与君相、地方的治理与地方官员(岳伯)相比较,强调了地方官员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性。

清制:疆帅之重,几埒宰辅。

此句说明了清朝制度中,疆帅(地方军事长官)的地位几乎与宰辅(中央官员)相当,体现了清朝对地方军事力量的重视。

选材特慎,部院莫儗,盖以此也。

此句强调了选拔疆帅时对人才的谨慎态度,认为部院(中央机构)无人能比,说明疆帅的重要性。

开国而后,戡藩拓边,率资其用。

此句回顾了清朝开国后,通过平定藩镇、拓展边疆,充分利用疆帅的作用。

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非疆帅无与成功。

此句指出同治中兴和光绪帝还都的成功,都离不开疆帅的贡献。

宣统改元,始削其权,则不国矣。

此句表明宣统时期开始削弱疆帅的权力,暗示了国家治理的衰落。

唐之方镇,元之行省,史不表人,识者病之。

此句批评了唐朝的方镇制度和元朝的行省制度,认为历史记载中不记载具体人物,是有缺陷的。

今表疆臣,先列督、抚,附以河、漕。

此句说明本文的记载方式,即先列出督、抚,再附带河、漕等信息。

东三省外,北尽蒙、疆,西极回、藏,将军、都统,参赞、办事大臣有专地者,皆如疆帅,今并著焉。

此句列举了清朝疆域范围内的各个地区和官员,强调这些地区和官员的地位与疆帅相当,并说明本文将一并记载。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表-卷三十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5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