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八十九-原文
徐本 汪由敦子承霈 来保 刘纶子跃云 刘统勋子墉 孙镮之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潮子。
本,康熙五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雍正五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侍读。
七年,擢贵州按察使。
八年,调江苏,迁湖北布政使。
十年,擢安庆巡抚。
奏定比缉盗贼章程,窃案责府州,盗案责臬司。
案多而未获,巡抚亲提。
比立限,定劝惩。
上嘉之。
十一年,疏言:“云、贵、广西改流土司安置内地,例十人给官房五楹,地五十亩。安庆置二十一人,地远在来安。请变价别购,俾耕以食。”
又疏言:“州县徵粮,例由府道封櫃,请改州县自封。完粮十截串票改仍用三连由票,零户银以下以十钱当一分。”
又疏言:“寿州滨淮,盗聚族而居,假捕鱼为业,每出劫掠,已次第捕治,令渔船编甲。孙、平、焦、邓诸姓设族正,有盗不时举发。”
皆下部议行。
召授左都御史。
十二年,迁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浙江衢州民王益善邪教惑众,命本会总督程元章按治,请改设衢州总兵、金衢严巡道以下官,并更定营制,下部议行。
十三年五月,命同宝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
高宗即位,命在办理军机处行走,调刑部尚书。
寻命协办总理事务。
乾隆元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世宗实录总裁。
二年,直南书房。
以协办总理事务,予拖沙喇哈番世职。
三年,授办理军机大臣。
四年,加太子太保。
七年,兼管户部尚书。
九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
遣御前侍卫永兴赍赐御用衣冠、内府文绮貂皮,上亲临其第慰问赐诗。
命其子侍讲学士以烜送归里,在籍食俸。
明年,上念本归将一载,复赐诗。
十二年,本卒,加少傅,发白金千治丧。
浙江巡抚顾琮往祭,谥文穆。
上南巡,所经郡县遣祭旧臣,礼部奏请未及本,上特命遣祭。
祀京师贤良祠。
以烜,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
雍正二年进士,选庶吉士。
遭父丧,以篡修明史,命在馆守制。
丧终,三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
乾隆二年,廷臣妄传除目,为言官执奏,语连由敦,未得旨,由敦具疏辨。
上诘由敦何以先知,足见有为之耳目者,其人必不谨。
左授侍读学士。
累迁工部尚书,调刑部,兼署左都御史。
十一年,命在军机处行走。
十四年,金川平,加太子少师。
是岁命协办大学士。
由敦出大学士张廷玉门,其直军机处,廷玉荐也。
时军机处诸大臣,鄂尔泰已卒,廷玉为班首,而讷亲被上眷,日入承旨,出令由敦属草,虑不当上意,辄令易稿,至三四不已,傅恒为不平。
及讷亲诛,傅恒自金川还朝,引诸大臣共承旨以为常。
廷玉致仕将归,以世宗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谢恩未亲至。
传旨诘责,傅恒与由敦承旨,由敦免冠叩首,言廷玉蒙恩体恤,乞终始矜全,若明旨诘责,则廷玉罪无可逭。
次日,廷玉早入朝,上责由敦漏言,徇师生私恩,不顾公议。
解协办大学士,并罢尚书,仍在尚书任赎罪。
十五年,命复任。
上阅永定河工,令由敦同大学士傅恒、总督方观承会勘南岸建坝,请於张仙务、双营葺旧坝二,马家铺及冰窖以东增新坝亦二,如所议。
四川学政朱荃以匿丧黩贿得罪,由敦所荐举,吏议夺职。
上以由敦谨慎,长於学问,命降授兵部侍郎。
俄,永定河堤决,复命赴固安监塞口。
有请别开新河者,由敦主仍濬旧河,亦如所议。
十六年,调户部侍郎。
命同大学士高斌勘天津等处河工,请濬永定河下流,疏王庆坨引河,增凤河堤坝,培东岸堤障东淀。
十七年,授工部尚书。
十九年,加太子太傅,兼刑部尚书。
二十年,准噶尔平,军机大臣得议叙。
二十一年,调工部尚书。
二十二年,授吏部尚书。
二十三年,卒,上亲临赐奠,赠太子太师,谥文端。
由敦笃内行,记诵尤淹博,文章典重有体。
内直几三十年,以恭谨受上知。
乾隆间,大臣初入直军机处,上以日所制诗用丹笔作草,或口授令移录,谓之“诗片”。
久无误,乃使撰拟谕旨。
由敦能彊识,当上意。
上出谒陵及巡幸必从,入承旨,耳受心识,出即传写,不遗一字。
其卒也,谕称其“老诚端恪,敏慎安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并赋诗悼之。
又以由敦善书,命馆臣排次上石,曰时晴斋法帖。
上赋怀旧诗,列五词臣中,称其书比张照云。
子承沆、承霈、承{雨澍}。
承霈,字春农。
由敦既卒,丧终,承霈以赐祭葬入谢。
傅恒为言承霈书类由敦,授兵部主事,充军机处章京。
累迁郎中,除福建邵武知府。
时母年八十,请军机大臣为陈情,留京供职,复补户部郎中。
三十六年,师讨小金川,上命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以承霈从。
三十七年,阿尔泰、宋元俊劾桂林以金与土酋赎所掠军士,辞连承霈,命逮治。
俄,事白,仍以郎中充军机处章京。
累迁工部右侍郎。
甘肃冒赈事发,部议凡在甘肃纳捐监生,应禁革毋许应试,及自别途出身。
承霈奏人数甚多,乞开自新之路,令纳金如例,许考试及自别途出身,得旨俞允。
四十年,上校射,承霈连发中的,赏花翎。
调户部右侍郎。
五十四年,坐监临顺天乡试失察,左迁通政使。
累迁复至侍郎。
嘉庆五年,授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尹。
六年,永定河水溢,上命治赈,得旨奖叙。
七年,上将幸木兰,承霈请罢停围,不许。
寻改左都御史,署兵部尚书。
北城盗发,上责承霈不称职,以二品冠服致仕。
十年,卒,诏视尚书例议恤。
来保,字学圃,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
初隶内务府。
康熙中,自库使授侍卫,再夺职。
五十七年,复授三等侍卫。
雍正初,擢内务府总管。
坐内务府披甲裁额,众閧廉亲王允禩第,来保等奏不实,复夺职。
起景陵掌关防郎中,再迁复为内务府总管,署工部尚书。
疏言:‘满洲骑射较优,沿边古北口诸处提镇以下,请兼用满洲,资控制。’从之。
乾隆元年十二月,大学士管浙江总督嵇曾筠、江苏巡抚邵基疏请停办戊午铜运,下部议。
来保奏:‘积欠数盈六百万,应停办一年,以清旧款。但己未以后,仍招商采买,行之数年,积欠复多,又当停办。请敕部并下各直省督抚晓谕,听商具赀本出洋采买,不必先给价值,随到即收,不拘多寡,但不得克扣抑勒,重滋商累。’总理王大臣议覆允行。
二年六月,上以运河水浅,粮船至临清以北,尤多阻滞,由於卫河上游各渠口居民私泄过多。
敕直隶、河南督抚等照前河臣靳辅题准定例,稽查严禁。
来保奏言:‘水浅运阻,查禁不得不严。但卫水发源河南,至临清五百馀里。沿河居民不知几千万家,待溉之地不知几千百顷。今秋成在望,已非灌溉之期,所虑者有司奉行过当。后虽运河未至浅阻,而一入五月,渠口尽行堵塞,坐使有用之利置之无用,恐不无废时失业者,不称仁育万民之意。当使漕运不致浅阻,民田亦得灌溉,或暂禁於浅阻之年,而不禁於深通之岁。应令督抚、河道诸臣悉心调剂,以期两便。’
疏入,上命侍郎赵殿最、侍卫安宁会同督抚查勘,请於漕船将抵临清,视运河水盈缩,定渠闸启闭。
十二月,授工部尚书,兼议政大臣。
四年,病,请解任,上不许。
十二月,授内大臣,赐紫禁城内骑马。
五年,调刑部尚书。
上以来保奉职勤,命改隶正白旗满洲,所立佐领准世袭。
六月,御史沈世枫奏来保诚悫有馀,习练不足,不胜刑部繁要之任。
谕曰:‘来保人实可信,然世枫所言,颇中其病。傥因此自知省惕,则心志虚公,而才识亦将日进。此闻过而喜,所以称贤也。’
九年,命如奉天按将军额洛图侵饷纳贿状,论如律。
十年,调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授领侍卫内大臣。
寻授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
十三年九月,命为军机大臣。
十四年,金川凯旋,进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
十五年三月,来保年七十,上制诗赉之。
十六年,兼管吏部事。
二十五年,来保年八十,复赐御制诗。
二十六年,兼管礼部事。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端。
四十四年,御制怀旧诗,列五阁臣中。
来保能知人。
舒赫德官乌里雅苏台将军,疏请徙阿睦尔撒纳眷属於边。
上以其伤远人心,震怒,遣使封刀斩之。
来保争甚力,以为才可大用。
上亦悔,第曰:‘已降旨!’
来保曰:‘即上有恩命,臣子成麟善骑,遣追前使还。’
上允之。
归召成麟,使赍诏追前使还。
成麟日夜驰三百馀里,先前使三日到,舒赫德赖以免。
来保善相马,上尝为相马歌赐之。
刘纶,字蜰涵,江苏武进人。
少俊颖,六岁,能缀文,长工为古文辞。
乾隆元年,以廪生举博学鸿词,试第一,授编修。
预修世宗实录,迁侍讲,进太常寺少卿。
四迁,擢内阁学士。
十二年,扈跸木兰,奏秋郊大猎、哨鹿二赋,称旨。
十四年,直南书房,授礼部侍郎,调工部。
十五年,命军机处行走。
十六年,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雅斯朗图不按原议年限驱种地流民,命纶偕侍读学士麒麟保往勘。
六月,疏言:‘出口民价典旗地,应遵原议三年、五年限外撤还原主。其领地耕种为佃户,受雇力作为佣工,皆浮寄谋生,初无占地意,应许力耕餬口。至领地垦荒,积累辛勤,始得成熟,不同价典,年满先还原主。所需自种地有赢,仍给种以偿前劳。木头城、三座塔居人稠密,许照常居住。设三座塔巡检一,资弹压。’
诏从其议。
父忧归。
服阕,十八年,除户部侍郎。
十九年,兼顺天府尹。
故事,顺天府公牍,治中、通判不署名。
纶请以钱穀属治中,狱讼属通判,先署牍呈尹可否之。
大军西征准噶尔,师行,役车供偫,壹切办治无误。
二十年,准噶尔平,予奖叙。
浙江按察使富勒浑劾巡抚鄂乐舜授意布政使同德勒派商银,命纶如浙江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会讯。
二十一年,覆奏鄂乐舜受银属实,拟绞候;同德未知情;富勒浑诬劾,拟杖流。
上以富勒浑参款已实,不应议罪,责纶等失当。
部议夺官,有旨从宽留任,罢直军机处。
二十二年,命仍入直。
二十四年六月,奏蓟州、宝坻等县蝻子萌动,州县官事繁,督捕未能周遍,饬千总、外委同佐杂分捕,参将偕监司巡察勤惰,报可。
进左都御史。
二十五年,偕侍郎伊禄顺赴西安勘将军嵩阿礼剋兵粮、勒餽送等款,得实,论如律。
二十六年,进兵部尚书。
二十八年,调户部,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三十年,母忧归。
甫除丧,诏起吏部尚书,仍协办大学士。
三十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三十八年,卒,命皇子临其丧,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谥文定。
纶性至孝,亲丧三年不御酒肉。
直军机处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同辅政,有“南刘东刘”之称。
器度端凝,不见有喜愠色。
出入殿门,进止有恒处。
自工部侍郎归,买宅数楹。
后服官二十年,未尝益一椽半甓。
衣履垢敝不改作,朝必盛服,曰:“不敢亵朝章也!”
侍郎王昶充军机处章京,尝严冬有急奏具草,夜半诣纶,纶起燃烛,操笔点定。
寒甚,呼家人具酒脯,而厨传已空,仅得白枣十数枚侑酒。
其清俭类此。
校士尤矜慎,尝曰:“衡文始难在取,继难在去。文佳劣相近,一去取间於我甚易,独不为士子计乎?”
较量分寸,辄至夜分不伴奏倦。
文法六朝,根柢汉、魏;於诗喜明高启,谓能入唐人门阈。
子跃云,字服先。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累迁礼部侍郎。
六十年,充会试副考官,以校阅失当下吏议,左迁奉天府府丞,罢归。
嘉庆四年,召为大理寺少卿,迁工部侍郎。
上御门,跃云误班未至,左迁内阁学士。
复授兵部侍郎。
休致,卒。
殿试例糊名,跃云对策,高宗亲置上第,喜曰:“此刘纶子,不意朕竟得之!”
及视学江西,有清名。
高宗意乡用,以忤和珅,主会试,坐浮言,黜。
仁宗召起,老矣,终不竟其用。
子逢禄,见儒林传。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
父棨,官四川布政使。
统勋,雍正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直南书房、上书房,四迁至詹事。
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
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
三年,还朝。
四年,母忧归。
六年,授刑部侍郎。
服阕,诣京师。
擢左都御史。
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
窃闻舆论,动云‘张、姚二姓占半部缙绅’,张氏登仕版者,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婚,仕宦者姚孔鋹等十人。
二姓本桐城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
今未能遽议裁汰,惟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
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又言:“尚书公讷亲年未强仕,综理吏、户两部。
典宿卫,赞中枢,兼以出纳王言,时蒙召对。
属官奔走恐后,同僚亦争避其锋。
部中议覆事件,或辗转驳诘,或过目不留,出一言而势在必行,定一而限逾积日,殆非怀谦集益之道。
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
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
今既有此奏,则二臣并无声势能箝制僚寀可知,此国家之祥也。
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
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若有几微芥蒂於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
大学士张廷玉亲族甚众,因而登仕籍者亦多。
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於廷玉有益。
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
今见此奏,益当自勉。
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侯朕裁定。”
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
十一年,署漕运总督。还京。
十三年,命同大学士高斌按山东赈务,并勘河道。
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濬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德州哨马营、东平戴村二坝,皆改令低,沂州江枫口二坝,俟秋后培高,俾水有所泄。
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改刑部尚书。
十七年,命军机处行走。
十八年,以江南邵伯湖减水二闸及高邮车逻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
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
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统勋疏论同知李焞、守备张宾呈报稽误。
上以焞、宾平日侵帑,闻且穷治,自知罪重,河涨任其冲决,立命诛之,并絷斌、师载令视行刑。
统勋驻铜山督塞河,十二月,工成。
统勋偕策楞疏陈稽察工料诸事,诏如所议行。
大学士陈世倌疏言黄河入海,套櫃增多,致壅塞,命统勋往勘。
统勋疏言:‘海口旧在云梯关,今海退河淤,增长百馀里,櫃套均在七曲港上,河流无所阻遏。’
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
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於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濬引河,命统勋往勘。
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
十九年,加太子太傅。
五月,命协办陕甘总督,赐孔雀翎。
时方用兵准噶尔,统勋请自神木至巴里坤设站一百二十五,并裁度易马、运粮诸事,命如所议速行。
二十年,廷议驻兵巴里坤、哈密,命察勘。
统勋至巴里坤,阿睦尔撒纳叛,攻伊犁,伊犁将军班第死事,未得报。
定西将军永常自木垒引师退,统勋疏请还守哈密。
上责其附和永常,置班第於不问,命并永常夺职,逮治。
其子墉亦夺职,与在京诸子皆下刑部狱,籍其家。
旋上怒解,谕:‘统勋所司者粮饷马驼,军行进止,将军责也。设令模棱之人缄默不言,转可不至获罪。是其言虽谬,心尚可原。永常尚不知死绥,何怪於统勋?统勋在汉大臣中尚奋往任事,从宽免罪,发往军营交班第等令治军需赎罪。’释其诸子。
二十一年六月,授刑部尚书。
寻命勘铜山县孙家集漫工,解总河富勒赫任,即命统勋暂摄。
是冬,工竟。
二十二年,命赴徐州督修近城石坝,加太子太保。
二十三年,调吏部尚书。
二十四年,命协办大学士。
二十六年,拜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
八月,偕协办大学士兆惠查勘河南杨桥漫工。
十二月,工竟。
二十七年,上南巡,复命偕兆惠勘高、宝河湖入江路,疏请开引河,择地筑闸坝。
上谕谓:‘所议甚合朕意。’
又以直隶景州被水,命勘德州运河,疏请移吏董理四女寺、哨马营两引河,毋使淤阏。
二十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教习庶吉士。
三十三年,命往江南酌定清口疏濬事宜。
三十四年,复勘疏运河。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
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
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
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
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
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
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统勋岁出按事,如广东按粮驿道明福违禁折收,如云南按总督恒文、巡抚郭一裕假上贡抑属吏贱值巿金,如山西按布政使蒋洲抑属吏补亏帑,如陕西按西安将军都赉侵饷,如归化城按将军保德等侵帑,如苏州按布政使苏崇阿误论书吏侵帑,如江西按巡抚阿思哈受赇,皆论如律。
其视杨桥漫工也,河吏以刍茭不给为辞,月馀事未集。
统勋微行,见大小车载刍茭凡数百辆,皆弛装困卧。
有泣者,问之,则主者索贿未遂,置而不收也。
即令缚主者至,数其罪,将斩之。
巡抚以下为固请,乃杖而荷校以徇,薪刍一夕收立尽。
逾月工遂竟。
方金川用兵,统勋屡议撤兵,及木果木军覆,上方驻热河,统勋留京治事,天暑甚,以兼上书房总师傅,检视诸皇子日课。
廷寄急召,比入对,上曰:‘昨军报至,木果木军覆,温福死绥。朕烦懑无计,用兵乎,抑撤兵乎?’
统勋对曰:‘日前兵可撤,今则断不可撤。’
复问谁可任者,统勋顿首曰:‘臣料阿桂必能了此事。’
上曰:‘朕正欲专任阿桂,特召卿决之。卿意与合,事必济矣。’
即日令还京师。
户部疏论诸行省州县仓库多空缺,上欲尽罢州县吏不职者,而以笔帖式等官代之。
召统勋谕意,且曰:‘朕思之三日矣,汝意云何?’
统勋默不言。
上诘责,统勋徐曰:‘圣聪思至三日,臣昏耄,诚不敢遽对,容退而熟审之。’
翌日入对,顿首言曰:‘州县治百姓者也,当使身为百姓者为之。’
语未竟,上曰:‘然。’
事遂寝。
上为怀旧诗,列五阁臣中,称其‘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云。
子二:墉、堪。
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再迁侍讲。
二十年,统勋得罪,并夺墉官下狱,事解,赏编修,督安徽学政。
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
督江苏学政,疏言府县吏自瞻顾,畏刁民,畏生监,兼畏吏胥,阘冘怠玩。
上嘉其知政体,饬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淬厉除旧习。
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宁道。
以官知府时失察僚属侵帑,发军台效力。
逾年释还,命在修书处行走。
旋推统勋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苏江宁知府,有清名。
再迁陕西按察使。
丁父忧,服阕,授内阁学士,直南书房。
迁户部、吏部侍郎。
授湖南巡抚,迁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
命偕尚书和珅如山东按巡抚国泰贪纵状,得实,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
署直隶总督,授协办大学士。
五十四年,以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降为侍郎衔。
寻授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
嘉庆二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命偕尚书庆桂如山东谳狱,并按行河决,疏请宽濬下游。
四年,加太子少保。
疏陈漕政,佥丁不慎,途中盗米,致有凿舟自沉,或鬻及樯舵,舟存而不可用,请饬各行省佥丁宜求殷实,皆如所议行。
九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
墉工书,有名於时。
镮之,统勋次子堪之子也。
乾隆四十四年进士。
自检讨累迁至户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府尹。
嘉庆二十二年,上自热河还京师,镮之入见。
上以顺天府奏事稀、捕教匪不时得诘,镮之不能对,但言方旱灾不敢急捕贼。
上又问赈灾当设粥厂几所、需米若干,镮之又不能对。
上降旨责其玩愒,命以侍郎候补。
复累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道光元年,卒,谥文恭。
论曰:明内阁主旨拟,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诰之职。
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献替,遂号为宰相。
军机处制与相类。
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
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
本,世宗旧臣,由敦、来保、纶、统勋次第入直。
由敦左迁而未罢直,统勋罢而复入,尤以决疑定计见契於高宗,许为有古大臣风,亮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八十九-译文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是尚书徐潮的儿子。徐本在康熙五十七年考中进士,后来被改为庶吉士,并授予编修一职。雍正五年,他被任命为贵州学政的提督,并授予赞善一职,之后又升迁为侍读。雍正七年,他被提拔为贵州按察使。雍正八年,他被调往江苏,后来又调任湖北布政使。雍正十年,他被提拔为安庆巡抚。他上奏规定捉拿盗贼的章程,窃案由府州负责,盗案由按察使负责。案件多但未破获的,巡抚亲自处理。设立期限,制定奖惩制度。皇帝对此表示赞赏。雍正十一年,他上疏建议:‘云、贵、广西改流土司安置内地,按例十人给五间官房,五十亩地。安庆安置了二十一人,地远在来安。请变卖官房,用钱购买其他土地,以便耕种为生。’他还上疏建议:‘州县征收粮食,按例由府道封存,请改为州县自行封存。完粮的十截串票改用三连由票,零户银以下以十钱折合一分。’他还上疏建议:‘寿州靠近淮河,盗贼聚集成族居住,以捕鱼为业,每次外出都进行抢劫,已经逐一被捕治,命令渔船编成甲。孙、平、焦、邓等姓氏设立族正,有盗贼不时上报。’这些都被下发给相关部门讨论执行。
被召见并被授予左都御史一职。雍正十二年,他被调任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浙江衢州民王益善传播邪教,皇帝命令徐本会总督程元章进行治理,请求改设衢州总兵、金衢严巡道以下官员,并重新制定军制,这些都被下发给相关部门讨论执行。雍正十三年五月,皇帝命令他与宝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高宗即位后,他被命令在办理军机处行走,调任刑部尚书。不久后,他被命令协办总理事务。
乾隆元年,他被授予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任世宗实录总裁。乾隆二年,他直南书房。因为协办总理事务,他被授予拖沙喇哈番世职。乾隆三年,他被授予办理军机大臣。乾隆四年,他被加封太子太保。乾隆七年,他兼任管户部尚书。乾隆九年六月,因病请求退休,被加封太子太傅退休。皇帝派遣御前侍卫永兴赠送御用衣冠、内府文绮貂皮,皇帝亲自到他的家中慰问并赐诗。命令他的儿子侍讲学士以烜送他回乡,在家乡领取俸禄。第二年,皇帝考虑到徐本归乡已满一年,再次赐诗。乾隆十二年,徐本去世,被加封少傅,用千两白银办理丧事。浙江巡抚顾琮前往祭奠,谥号文穆。皇帝南巡时,所经过的郡县派遣官员祭奠已故大臣,礼部上奏请求未能提及徐本,皇帝特别命令派遣官员祭奠。在京师设立贤良祠祭祀。
以烜,考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原籍安徽休宁。雍正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遭遇父亲去世,因为负责修订明史,被命令在史馆守丧。丧事结束后,三次升迁为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二年,朝廷大臣错误地传播除目,被言官执奏,话语牵连到汪由敦,没有得到皇帝的旨意,汪由敦上疏辩解。皇帝质问汪由敦为何能事先知道,足以看出他是有作为的耳目,这个人一定非常谨慎。被降职为侍读学士。多次升迁至工部尚书,调任刑部,兼任署左都御史。乾隆十一年,被命令在军机处行走。乾隆十四年,金川平定,被加封太子少师。这年,被命令协办大学士。汪由敦出自大学士张廷玉的门下,他在军机处的工作,是张廷玉推荐的。当时军机处的各位大臣中,鄂尔泰已经去世,张廷玉是班首,而讷亲受到皇帝的宠爱,每天进入宫中接受旨意,外出发布命令,由敦负责起草,担心不符合皇帝的意思,就让他修改稿件,修改三四次才满意。傅恒因此感到不平。等到讷亲被诛杀,傅恒从金川回到朝廷,引荐各位大臣共同接受旨意,成为常规。张廷玉退休即将回乡,因为世宗的遗诏允许配享太庙,请求皇帝说一句话作为凭证,感谢恩典而没有亲自前往。皇帝下旨责问,傅恒和汪由敦接受旨意,汪由敦摘下帽子叩首,说张廷玉蒙受恩惠,体恤他,请求始终照顾他,如果明确地责问,张廷玉的罪过就无法逃避。第二天,张廷玉一早进入朝廷,皇帝责备汪由敦泄露了言语,徇私情,不顾公议。解除了协办大学士的职务,并罢免尚书职务,但仍在尚书职位上赎罪。乾隆十五年,被命令恢复职务。
皇帝巡视永定河工程,命令汪由敦与大学士傅恒、总督方观承会勘南岸建坝,请求在张仙务、双营修缮旧坝二处,马家铺及冰窖以东增加新坝二处,如所议。四川学政朱荃因为隐瞒丧事、贪污受贿而获罪,是汪由敦推荐的,吏部讨论剥夺他的职务。皇帝因为汪由敦谨慎,长于学问,命令降职为兵部侍郎。不久,永定河堤坝决口,再次命令他前往固安监督堵口。有人请求另外开凿新河,汪由敦主张继续挖掘旧河,也如所议。乾隆十六年,调任户部侍郎。命令他与大学士高斌勘查天津等处的河工,请求挖掘永定河下游,疏通王庆坨引河,增加凤河堤坝,加固东岸堤坝,防止东淀泛滥。乾隆十七年,被授予工部尚书。乾隆十九年,被加封太子太傅,兼任刑部尚书。乾隆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军机大臣得以议叙。乾隆二十一年,调任工部尚书。乾隆二十二年,被授予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三年,去世,皇帝亲自前往赐奠,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汪由敦品行端正,记诵广博,文章典雅庄重。在内廷任职近三十年,因为恭敬谨慎而受到皇帝的赏识。乾隆年间,大臣初入军机处,皇帝用丹笔书写所制诗歌的草稿,或者口头传授,让他记录,称之为‘诗片’。长期没有出错,于是让他撰写谕旨。汪由敦能迅速识别,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外出拜谒陵墓及巡幸,他必定随行,进入宫中接受旨意,耳听心记,出来就写下,不遗漏一个字。他去世时,皇帝的谕旨称赞他‘老诚端恪,敏慎安详,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并赋诗悼念他。又因为汪由敦擅长书法,命令馆臣将他的书法作品刻石,称为‘时晴斋法帖’。皇帝赋怀旧诗,将他列为五位词臣之中,称赞他的书法比张照还要好。
他的儿子有承沆、承霈、承雨澍。
承霈,字春农。承霈的父亲由敦去世后,承霈参加了丧事,并且因为得到赐祭葬的荣誉而入谢。傅恒认为承霈的书法与由敦相似,因此推荐他担任兵部主事,并在军机处担任章京。承霈后来多次升迁,最终成为郎中,并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府。当时他的母亲已经八十岁,他请求军机大臣帮助他陈情,留在京城工作,后来又补任户部郎中。三十六年,朝廷讨伐小金川,皇帝命令户部侍郎桂林出督饷,承霈作为他的助手。三十七年,阿尔泰、宋元俊弹劾桂林用金钱与土酋赎回被掠夺的军士,此事连累到承霈,他被命令逮捕治罪。不久后,事情澄清,承霈仍以郎中的身份担任军机处章京。他后来又升迁为工部右侍郎。甘肃发生冒赈事件,部里讨论决定禁止在甘肃纳捐监生参加考试,及通过其他途径出身的。承霈上奏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允许他们缴纳金钱后参加考试,并允许通过其他途径出身,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四十年,皇帝校射,承霈连续命中,被赏赐花翎。后来他被调任户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因为监临顺天乡试失察,他被降职为通政使。后来他又多次升迁,最终回到侍郎的职位。嘉庆五年,他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后来又升任兵部尚书,并兼任顺天府尹。六年,永定河水泛滥,皇帝命令承霈负责赈灾,承霈得到皇帝的嘉奖。七年,皇帝计划去木兰围场,承霈请求停止围猎,但被拒绝。不久后,他被改任左都御史,代理兵部尚书。北城发生盗案,皇帝责备承霈不胜任,他因此辞官,以二品官服退休。十年,承霈去世,皇帝下诏按照尚书的标准给予抚恤。
来保,字学圃,喜塔腊氏,是满洲正白旗人。最初在宫内府工作。康熙年间,他从库使被任命为侍卫,后来被免职。五十七年,他再次被任命为三等侍卫。雍正初年,他被提升为宫内府总管。因为宫内府裁减士兵名额时发生纠纷,来保等人上奏不实,他再次被免职。后来他被任命为景陵掌关防郎中,再次升迁后成为宫内府总管,并代理工部尚书。他上奏建议,满洲人骑射技术较好,沿边古北口等地的提镇以下官员应该部分使用满洲人,以加强控制。这个建议被采纳。乾隆元年十二月,大学士嵇曾筠和江苏巡抚邵基上奏请求停止办理戊午铜运,皇帝下命令相关部门讨论。来保上奏说,拖欠的款项已经超过六百万,应该暂停一年以清理旧款。但是从己未年以后,仍然招商采买,几年后拖欠又增多,应该再次暂停。他请求皇帝下令,让各部门和各省的督抚通知商人,允许他们出资出国采买,不需要预先支付款项,到了就收,不论多少,但不得克扣或压榨商人。总理王大臣讨论后同意执行。
二年六月,因为运河水浅,粮船到达临清以北时尤其多阻滞,这是因为卫河上游各渠口居民私自泄水过多。皇帝下令直隶、河南的督抚等人按照之前河臣靳辅提出的条例,严格检查和禁止。来保上奏说,水浅导致运输受阻,检查和禁止不得不严格。但是卫河发源于河南,到临清有五百多里。沿河居民不知有几千万家,待灌溉的土地不知有几千顷。现在秋收在望,已不是灌溉的时候,担心有关部门执行过于严格。即使运河没有到浅阻,一旦进入五月,渠口全部堵塞,将使有用的资源变得无用,恐怕会有废时失业的人,这与仁爱万民的意思不符。应该使漕运不致浅阻,民田也能得到灌溉,或者暂时禁止在浅阻的年份,而在深通之年不禁。应该命令督抚、河道官员精心调节,以期两全其美。他的奏疏被呈上,皇帝命令侍郎赵殿最、侍卫安宁会同督抚调查,建议在漕船即将到达临清时,根据运河水量的盈亏,确定渠道闸门的开关。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并兼任议政大臣。四年,他生病,请求辞职,皇帝不同意。十二月,他被任命为内大臣,并被允许在紫禁城内骑马。五年,他被调任刑部尚书。
皇帝因为来保勤勉尽职,命令他改隶正白旗满洲,所立的佐领可以世袭。六月,御史沈世枫上奏说来保诚实有余,但练习不足,不能胜任刑部繁重的工作。皇帝说,来保为人确实可信,但沈世枫所说,确实指出了他的问题。如果他能因此自我反省,那么他的心志会变得更加公正,才能也会日益增长。这就是听说过失而高兴,因此被称为贤人的原因。九年,皇帝命令来保去奉天按将军额洛图侵饷纳贿的情况,按照法律进行审理。十年,他被调任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并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十二月,他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九月,他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十四年,金川战役胜利归来,他被晋升为太子太傅,并兼管兵部、刑部事务。十五年三月,来保七十岁,皇帝亲自作诗赠送给他。十六年,他兼管吏部事务。二十五年,来保八十岁,皇帝再次赠送御制诗。二十六年,他兼管礼部事务。二十九年,他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被追赠太保,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端。四十四年,皇帝作怀旧诗,将他列入五位阁臣之中。
来保善于识人。舒赫德担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时,上奏请求将阿睦尔撒纳的家属迁往边疆。皇帝认为这会伤害远方人民的心,非常愤怒,派遣使者封刀将他处决。来保极力争取,认为他有才华可以重用。皇帝也后悔了,但只是说:‘已经下旨了!’来保说:‘即使皇帝有恩命,臣子成麟擅长骑射,可以派人追回前使者。’皇帝同意了。他召回成麟,让他带着诏书追回前使者。成麟日夜兼程,三天内赶上前使者,舒赫德因此得以免罪。来保擅长相马,皇帝曾经为他作相马歌并赏赐给他。
刘纶,字蜰涵,是江苏武进人。他年轻时就聪明伶俐,六岁时就能写文章,长大后擅长写古文。乾隆元年,他以廪生的身份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获得第一名,被任命为编修。他参与了世宗实录的编纂,后来升任侍讲,再后来晋升为太常寺少卿。经过四次升迁,他被提升为内阁学士。十二年,他陪同皇帝去木兰围场,上奏了秋郊大猎和哨鹿两篇赋,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十四年,他进入南书房工作,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后来调任工部。十五年,他被命令在军机处工作。十六年,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雅斯朗图没有按照原定的年限驱逐种植土地的流民,皇帝命令刘纶和侍读学士麒麟保前往调查。六月,刘纶上奏说,流民出口典当旗地,应该按照原定的三年、五年期限撤还原主。那些领地耕种的佃户,受雇的佣工,都是为了谋生,最初并没有占地之意,应该允许他们努力耕种维持生计。至于领地开荒,经过辛勤的积累,才能成熟,与典当的价格不同,年满后应该归还给原主。如果自己种植的土地有盈余,仍然可以用来偿还之前的劳动。木头城、三座塔人口密集,应该允许他们照常居住。应该设立三座塔巡检一人,负责镇压。皇帝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刘纶因父亲去世而回家守丧。服丧期满后,十八年,他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十九年,刘纶兼任顺天府尹。按照旧例,顺天府的公文,治中、通判都不署名。刘纶请求将钱粮事务归治中管理,狱讼事务归通判管理,先呈报给尹批准。大军西征准噶尔,军队行进,车辆供应、一切办理无误。二十年,准噶尔平定,刘纶得到奖赏。浙江按察使富勒浑弹劾巡抚鄂乐舜授意布政使同德勒派商银,命令刘纶前往浙江与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人会审。二十一年,复奏鄂乐舜接受银两属实,拟绞刑待审;同德不知情;富勒浑诬告,拟杖刑流放。皇上认为富勒浑的弹劾已经核实,不应定罪,责备刘纶等人处理不当。部议决定剥夺官职,有圣旨从宽处理,免去直军机处职务。二十二年,命令仍然进入直军机处。二十四年六月,奏报蓟州、宝坻等县蝗虫滋生,州县官员事务繁重,督促捕蝗未能全面,命令千总、外委同佐杂分头捕蝗,参将陪同监司巡察勤惰,上报得到批准。晋升为左都御史。二十五年,陪同侍郎伊禄顺前往西安查勘将军嵩阿礼克兵粮、勒索馈赠等事,查实,按律定罪。二十六年,晋升为兵部尚书。二十八年,调任户部,协助办理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三十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刚除去丧服,诏令起用为吏部尚书,仍然协助办理大学士。三十六年,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兼任工部尚书。三十八年,去世,命令皇子主持丧事,追赠太子太傅,祭祀于贤良祠,谥号文定。
刘纶性情极为孝顺,父母去世后三年不饮酒吃肉。在直军机处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一同辅佐朝政,有‘南刘东刘’之称。器量宏大,态度庄重,不显露喜怒之色。出入殿门,举止有度。从工部侍郎退休后,买了几间宅子。后来做官二十年,未曾增加一间房屋。衣服鞋子破旧也不更换,上朝必定盛装,说:‘不敢亵渎朝章!’侍郎王昶在军机处任职,曾严冬有紧急奏章需要起草,半夜到刘纶处,刘纶起身点燃蜡烛,操笔定稿。天气极寒,他呼家人准备酒食,但厨房已经空了,只找到十几个白枣用来佐酒。他的清廉俭朴就是如此。选拔人才尤其谨慎,曾说:‘评判文章最难的在于选取,其次是舍弃。文章优劣相近,一旦决定取舍于我来说很容易,难道不为学子们考虑吗?’衡量分寸,常常到深夜不感到疲倦。文章法度效仿六朝,根基在汉、魏;在诗歌方面喜欢明代的 高启,认为他能进入唐代诗人的行列。
儿子刘跃云,字服先。乾隆三十一年中进士,授编修。多次升迁至礼部侍郎。六十年,担任会试副考官,因为校阅失误被吏部议论,降职为奉天府府丞,罢官回家。嘉庆四年,被召回担任大理寺少卿,升迁为工部侍郎。皇帝御门,刘跃云误了班次未能到达,降职为内阁学士。又授予兵部侍郎。退休后去世。殿试时通常匿名,刘跃云对策,高宗亲自将其定为第一名,高兴地说:‘这是刘纶的儿子,没想到我竟然得到了他!’到江西视学,有清廉的名声。高宗想任用地方官员,因为触怒和珅,主持会试,因言论不当,被贬。仁宗召回,已经年老,最终没有完成他的任用。儿子刘逢禄,见于儒林传。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父亲刘棨,官至四川布政使。刘统勋,雍正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在南书房、上书房任职,四次升迁至詹事。乾隆元年,提升为内阁学士。被命令跟随大学士嵇曾筠前往浙江学习海塘工程。二年,授刑部侍郎,留在浙江。三年,返回朝廷。四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六年,授刑部侍郎。服丧期满,回到京师。
提升为左都御史。上疏说:‘大学士张廷玉历经三朝,遭遇极为显赫,然而晚年应当谨慎,批评指责很多。私下听说舆论,常常说“张、姚二姓占据了半部缙绅”,张氏中进士的有张廷璐等十九人,姚氏与张氏世代通婚,做官的有姚孔鋹等十人。二姓本是桐城的大族,他们做官有的是通过科举考试,有的是通过世袭荫议叙,日益增多。现在还不能立即讨论裁减,只能稍微抑制他们升迁的道路,让他们戒满招损,这就是保护并培养他们的方法。请从现在起三年内,非特旨擢用,一律停止升迁。’又说:‘尚书公讷亲年纪不大,负责吏、户两部。掌管宿卫,辅助中枢,还负责传达皇帝的言论,时常被召见。下属官员奔走恐后,同僚也争相躲避他的锋芒。部中议论事件,有的辗转反复质问,有的看过不留痕迹,说出的话就一定要执行,一旦决定就超过积日,这几乎不是怀谦集益的方法。请加以训示,让他们知道反省改正。他们所负责的事务,或者适当减少,避免旷废之虞。’两疏呈上,皇上谕曰:‘我想张廷玉、讷亲如果真的擅作威福,刘统勋不敢为此奏。现在既然有此奏,那么这两位大臣并没有能力能够控制同僚,这是国家的祥瑞。大臣职责重大,原本不能避免别人的指责。听到过错就高兴,这是古人所推崇的。如果心中有丝毫的不满,那就不是大臣的气度了。大学士张廷玉的亲族很多,因此做官的也很多。现在一经考察议论,人们知道谨慎,这对张廷玉是有益的。讷亲担任尚书,固然不应当模棱两可推诿责任,但处理事务或许有不妥之处,我时常加以教诲,告诫他不要自满。现在看到这个奏章,更应该自我勉励。至于职责太多,如果有可以减少的,等我来裁定。’不久命令将刘统勋的奏疏公布给朝廷大臣。
被命令去检查海塘。十一年,担任漕运总督。返回京城。十三年,被命令与大学士高斌一起检查山东的赈灾事务,并勘查河道。当时运河水位高涨,统勋请求疏通聊城的引河,将运河的水引入海中。德州的哨马营和东平的戴村两座水坝,都下令降低水位,沂州的江枫口两座水坝,等到秋天后再加固,以便让水流有地方泄出。升迁为工部尚书,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后来又改任刑部尚书。
十七年,被命令在军机处任职。十八年,因为江南邵伯湖减少水量的两个闸门以及高邮车逻坝决口,被命令与署尚书策楞一起去检查。他们共同上疏说河员亏空国库、耽误工程,皇帝下诏剥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的职务,彻底查办贪污国库的官员。
九月,铜山小店汛河决口,统勋上疏弹劾同知李焞、守备张宾报告错误。皇帝因为李焞、张宾平时贪污,听说要彻底查办,自知罪重,河涨任其冲决,立即命令处死他们,并命令高斌、师载现场监督行刑。统勋驻扎铜山监督堵河,十二月,工程完成。统勋与策楞上疏陈述检查工程材料等事项,皇帝下诏按照所议执行。
大学士陈世倌上疏说黄河入海的地方,套櫃增多,导致堵塞,命令统勋去勘查。统勋上疏说:‘海口旧在云梯关,现在海退河淤,增长了百多里,套櫃都在七曲港上,河流没有受到阻碍。’皇帝又命令清查江南河工未结的各个案件,统勋上疏说未结款项有一百一十一万有余,请求规定期限核实报告。
又因为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在祥符、荥泽等县修建水坝,并疏通引河,命令统勋去勘查。统勋建议选择地点加固堤坝,引河上游没有水源,中间经过沙地,容易淤积,应当停止,皇帝同意了。
十九年,加封太子太傅。五月,被命令协办陕甘总督,赐予孔雀翎。当时正在用兵准噶尔,统勋请求从神木到巴里坤设立驿站一百二十五处,并裁减易马、运粮等事务,命令按照所议迅速执行。
二十年,朝廷商议驻兵巴里坤、哈密,命令统勋去勘查。统勋到达巴里坤,阿睦尔撒纳叛乱,攻打伊犁,伊犁将军班第为国捐躯,未能报告。定西将军永常从木垒带领军队撤退,统勋上疏请求返回守卫哈密。皇帝责备他附和永常,对班第的事不闻不问,命令一并剥夺永常的职务,逮捕治罪。他的儿子墉也剥夺职务,与在京城的儿子们都被关进刑部监狱,抄没家产。不久皇帝愤怒解除,下谕:‘统勋所负责的是粮饷马驼,军队行动的进退,将军的责任。如果让模棱两可的人沉默不言,或许可以不获罪。他的话虽然错误,但心还是可以原谅的。永常尚且不知死守边疆,为什么对统勋有怨言?统勋在汉大臣中还能奋发向前,从宽免罪,发往军营交班第等人处理军需赎罪。’释放了他的儿子们。
二十一年六月,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不久,被命令勘查铜山县孙家集的漫工,解除总河富勒赫的职务,立即命令统勋暂时代理。那年冬天,工程完成。
二十二年,被命令前往徐州监督修复近城的石坝,加封太子太保。二十三年,调任吏部尚书。二十四年,被命令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八月,与协办大学士兆惠一起查勘河南杨桥的漫工。十二月,工程完成。
二十七年,皇帝南巡,再次命令与兆惠勘查高、宝河湖入江的路,上疏请求开凿引河,选择地点修建闸坝。皇帝下谕说:‘所议之事很符合我的意思。’又因为直隶景州被水淹,命令勘查德州运河,上疏请求迁移吏部管理四女寺、哨马营两处引河,不要让它们淤塞。
二十八年,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兼管刑部,教授庶吉士。三十三年,被命令前往江南商定清口疏浚的事宜。三十四年,再次勘查疏浚运河。
三十八年十一月,去世。那天夜里,时间到了深夜,他进入朝廷,到了东华门外,车稍微倾斜,掀开帘子他已经去世了。皇帝听说后,派遣尚书福隆安带着药物骑马赶到,但已经来不及了。追赠太傅,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正。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看到他俭朴朴素,为之痛哭。回到乾清门,流着泪对大臣们说:‘我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助手!’接着说:‘像统勋这样的人,无愧于真正的宰相。’
统勋每年都要外出巡查事务,比如在广东巡查粮驿道明福违反禁令擅自收取,比如在云南巡查总督恒文、巡抚郭一裕假借上贡压制属吏低价出售金子,比如在山西巡查布政使蒋洲压制属吏弥补亏空国库,比如在陕西巡查西安将军都赉侵吞军饷,比如在归化城巡查将军保德等人侵吞国库,比如在苏州巡查布政使苏崇阿错误地判定书吏侵吞国库,比如在江西巡查巡抚阿思哈接受贿赂,都按照法律进行了处理。
他检查杨桥漫工时,河吏以草料供应不足为借口,一个月过去了事情还没有办成。统勋秘密巡查,看到大小车辆装载草料的有几百辆,都是卸下货物困倦地躺着。有人哭泣,询问他们,原来是负责人索贿未遂,置之不理。
统勋立即命令将负责人捆绑到面前,列举他的罪行,将要处斩他。巡抚以下的官员为他求情,于是用杖刑并戴上枷锁示众,一夜之间草料收齐。一个月后工程完成。
当金川用兵时,统勋多次提议撤兵,等到木果木军队覆灭,皇帝正在热河,统勋留在京城处理事务,天气非常炎热,因为兼任上书房总师傅,检查皇子们的日常课程。紧急召回,等到入宫对答,皇帝说:‘昨天军报到达,木果木军队覆灭,温福为国捐躯。我烦恼无奈,是继续用兵还是撤兵?’统勋回答说:‘前几天可以撤兵,现在则绝对不能撤兵。’皇帝又问谁可以担任,统勋叩首说:‘我认为阿桂一定能够完成这件事。’皇帝说:‘我正想专门任命阿桂,特别召你来决定。你的意见与他相符,事情一定能成功。’当天就命令他返回京城。
户部上疏说各行省州县的仓库大多有空缺,皇帝想要罢免不称职的州县官吏,用笔帖式等官员代替他们。召见统勋传达意图,并说:‘我思考了三天,你的意见如何?’统勋沉默不语。皇帝责问,统勋慢慢地说:‘圣上思考了三天,我年老昏聩,确实不敢立即回答,容我退下仔细考虑。’第二天入宫对答,叩首说:‘州县是治理百姓的地方,应当让身为百姓的人来担任。’话还没说完,皇帝说:‘是的。’事情就此搁置。
皇帝为了怀念他,写了一首怀旧诗,将他列入五位阁臣之中,称赞他‘神明刚劲,终身不失其正’。他有儿子两个:墉、堪。
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从编修职位再升迁为侍讲。二十年,统勋获罪,墉也被牵连,官职被剥夺并被关进监狱,事情解决后,被赏赐编修职位,监督安徽学政。上疏请求州县约束贡监,责令他们考察优劣。后来又监督江苏学政,上疏说府县官吏自顾自地考虑,害怕刁民,害怕生监,还害怕胥吏,导致政务懈怠。皇帝赞赏他懂得政治体制,命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人严厉去除旧习。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后提升为冀宁道。因为担任知府时未能察觉属下贪污,被派往军台效力。过了一年,被释放并回到原职,被命令在修书处工作。后来因为统勋的恩情,被命令继续担任知府,被任命为江苏江宁知府,享有清名。再次升迁为陕西按察使。因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内阁学士,在直南书房工作。后来又升迁为户部、吏部侍郎。被任命为湖南巡抚,再升迁为左都御史,仍然在直南书房工作。被命令与尚书和珅一起去山东按察巡抚国泰贪污放纵的情况,查实后,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代理直隶总督,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五十四年,因为皇子们的师傅长时间不进入书房,被降为侍郎衔。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内阁学士,三次升迁为吏部尚书。嘉庆二年,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被命令与尚书庆桂一起去山东审理案件,并巡视河堤决口,上疏请求放宽下游的疏浚。四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上疏陈述漕运政策,指出丁役不谨慎,途中被盗米,导致有船只凿沉,有的船只被卖掉桅杆和舵,船只虽然还在但无法使用,请求命令各行省的丁役应当选择富裕的人,所有的建议都被采纳执行。九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被追赠太子太保,供奉在贤良祠,谥号文清。墉擅长书法,在当时有名气。
镮之,是统勋的次子堪的儿子。乾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从检讨职位累迁至户部尚书,同时兼任顺天府府尹。嘉庆二十二年,皇帝从热河回到京城,镮之进见皇帝。皇帝因为顺天府上奏的事务稀少、抓捕盗贼不及时而责备他,镮之无法回答,只是说因为正在旱灾不敢急于抓捕盗贼。皇帝又问赈灾时应该设立多少粥厂、需要多少米,镮之又无法回答。皇帝下旨责备他懒散,命令他以侍郎的身份候补。后来又多次升迁为吏部尚书,被加封为太子少保。道光元年,去世,谥号文恭。
评论说:明朝内阁主要负责草拟旨意,接受旨意撰写敕令,在唐宋时期,这个职位特指知制诰。因为皇帝的命令通过这个职位出入,机密而重要,所以被称为宰相。军机处的制度与宰相类似。世人认为大学士如果不兼任军机处,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宰相。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人,要么是因为谨慎周密,要么是因为通达敏捷。谨慎周密则不会泄露机密,通达敏捷则不会拖延,不拖延不泄露,那么枢机之责就尽到了。本,是世宗的旧臣,由敦、来保、纶、统勋依次进入朝廷。由敦虽然左迁但未停止在朝廷任职,统勋被罢免后又重新进入,尤其因为决断疑虑、制定计划而得到高宗的赏识,被认为有古代大臣的风范,真是明智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八十九-注解
徐本: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是康熙五十七年的进士,后来改任庶吉士,授编修。他在雍正五年被任命为贵州学政,之后历任多个职位,包括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因其在任上的政绩而受到嘉奖。
汪由敦:汪由敦,字师茗,浙江钱塘人,雍正二年进士,选庶吉士。他曾任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因学识渊博、行事谨慎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刘纶:刘纶,字蜰涵,是清朝官员,文中提到他的事迹。
刘统勋:刘统勋,字墉,是清朝官员,官至侍讲学士。他的儿子刘纶也官至侍讲学士。
孙镮:孙镮,字之,是清朝官员,曾任侍讲学士。文中提到的孙镮之可能是他的字或号。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五十七年,即1718年,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年号。
雍正五年:雍正五年,即1727年,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年号。
提督贵州学政:提督贵州学政,是指负责管理贵州地区的教育行政。
按察使:按察使,是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监察地方行政和司法。
布政使:布政使是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个省的财政和民政工作。
巡抚:巡抚是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个省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工作。
比缉盗贼章程:比缉盗贼章程,是指制定打击盗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按察司:按察司,是清朝地方司法机构,负责审判案件。
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清朝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工部尚书:工部是古代负责工程建设的部门,尚书是部门的首长。
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是指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的官员。
世宗实录总裁:世宗实录总裁,是指负责编纂世宗实录的官员。
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是清朝的一种爵位。
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明清时期的官职,是皇帝的顾问,负责辅佐太子。
太子太傅:古代官职,是皇帝的儿子太子的老师。
御前侍卫:御前侍卫,是清朝皇帝的亲卫。
内府文绮貂皮:内府文绮貂皮,是指内宫中使用的文房四宝之一,文绮指文房用品中的绸缎,貂皮指貂皮制成的衣物。
世宗:世宗是指清朝的雍正皇帝。
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兵部侍郎:兵部侍郎,是清朝官职,负责兵部事务。
天津等处河工:天津等处河工,是指负责天津地区的水利工程。
准噶尔: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内直:内直,是指在内宫值班。
诗片:诗片,是指皇帝亲手书写的诗。
张照:张照,是清朝官员,以书法著称。
世宗遗诏:世宗遗诏,是指雍正皇帝的遗诏。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明清时期的中央人事部门官员,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官员的尊称,通常由皇帝赐予。
时晴斋法帖:时晴斋法帖,是指汪由敦的书法作品。
怀旧诗:怀念过去的诗歌。
承霈:承霈,字春农,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在文中,他因由敦去世而参与丧事,之后因赐祭葬入谢,被任命为兵部主事,并充任军机处章京。
敦:敦在此处指已故官员,文中提到由敦去世,承霈参与其丧事。
赐祭葬:指皇帝赐予的丧葬仪式,是对官员的一种荣誉。
傅恒:傅恒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重要官员,曾任军机大臣,文中提到傅恒为承霈说话。
章京:清朝官职名,指军机处的官员。
累迁:指连续多次升迁。
郎中:清朝官职名,负责文书处理和监察。
知府:地方行政官职,负责一府的行政事务。
军机大臣:清朝官职名,军机处的最高官员。
户部:户部是明清时期的中央财政部门,负责国家的财政事务。
侍郎:侍郎是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员,负责辅助尚书处理政务。
小金川:指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小金川地区。
阿尔泰:指阿尔泰地区,可能指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地区。
宋元俊:指宋元俊,清朝官员。
金与土酋:指金朝和土著首领。
赎所掠军士:指用金钱赎回被掠夺的士兵。
逮治:指逮捕审讯。
工部:清朝官署名,负责工程建设。
甘肃冒赈:指甘肃地区发生的冒领赈灾款的事件。
监生: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资格,但未入仕的士人。
纳捐:指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以换取科举资格。
顺天乡试:指顺天府举行的乡试,是科举考试的一部分。
通政使:清朝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奏章。
嘉庆:清朝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明清时期的中央军事官员,负责兵部的工作。
顺天府尹:顺天府尹是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顺天府(今北京地区)的行政事务。
永定河:中国北方的一条河流。
木兰:指木兰围场,清朝皇帝狩猎的地方。
冒赈:指冒领赈灾款。
致仕:指官员退休。
来保:来保,字学圃,是清朝官员,文中提到他的事迹。
内务府:清朝官署名,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侍卫:清朝官职名,负责皇帝的安全。
披甲:指穿上铠甲。
允禩:指允禩,清朝宗室。
景陵:指清朝皇帝的陵墓。
提镇:指地方军事长官。
戊午铜运:指戊午年(1788年)的铜运。
运河:指古代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如京杭大运河。
卫河:中国北方的一条河流。
靳辅:指靳辅,清朝官员,曾任河道总督。
议政大臣:清朝官职名,参与国家政治决策。
骑马:指骑马出行。
刑部:古代司法部门。
世袭:指官职或财产可以世代相传。
御史:清朝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乌里雅苏台将军:指乌里雅苏台地区的军事长官。
阿睦尔撒纳:指阿睦尔撒纳,清朝官员。
成麟:指成麟,来保的部下。
舒赫德:指舒赫德,清朝官员。
相马:指鉴定马匹。
廪生: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资格,但未入仕的士人。
博学鸿词:清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
编修:清朝官职名,负责编纂史书。
世宗实录:指记录清朝世宗(雍正帝)事迹的史书。
太常寺:清朝官署名,负责祭祀和礼仪。
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是清朝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扈跸:指随皇帝出行。
哨鹿:指在狩猎中寻找鹿。
土默特贝子:指土默特部的贝子,贝子是蒙古族王公的一种封号。
哈木噶巴雅斯朗图:指哈木噶巴雅斯朗图,土默特贝子。
典旗地:指典当官府土地。
巡检:清朝官职名,负责地方治安。
服阕:指守丧期满。
公牍:公牍是指官方文书,是古代政府机关之间传递信息、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治中:治中是古代官职,通常指州、府等地方行政机构的副职官员,协助正职官员处理政务。
通判:通判是古代官职,通常指州、府等地方行政机构的副职官员,负责司法审判和地方治安。
狱讼:狱讼指诉讼案件,包括刑事和民事案件。
浙江按察使:浙江按察使是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浙江地区的司法和监察工作。
会讯:会讯是指官员之间会面审讯案件。
奖叙:奖叙是指对官员的功绩给予奖励和晋升。
蓟州:蓟州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宝坻:宝坻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天津市。
蝻子:蝻子是指蝗虫的幼虫,这里指蝗虫灾害。
千总:千总是指军队中的军官,负责一个千人的部队。
外委:外委是指地方官员的辅助官员。
佐杂:佐杂是指地方官员的辅助官员,负责文书工作。
参将:参将是指军队中的军官,负责一个营的部队。
监司:监司是指地方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将军:将军是明清时期的军事官员,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事务。
嵩阿礼剋:嵩阿礼剋是将军的名字。
勒餽送:勒餽送是指强迫他人赠送财物。
母忧:母忧是指母亲去世。
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员,负责文渊阁的工作,文渊阁是皇帝的图书馆。
军机处章京:军机处章京是军机处的官员,负责起草和处理文书。
糊名:糊名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将考生的名字糊起来,以防止徇私舞弊。
视学江西:视学江西是指担任江西的学政,负责管理江西的科举和教育事务。
乡用:乡用是指被任命为地方官员。
左迁:左迁是指官员被降职。
詹事:詹事是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员,负责宫廷事务。
南书房:南书房是明清时期的中央机构,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上书房:上书房是明清时期的中央机构,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事务。
庶吉士:庶吉士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制度,选拔有才能的年轻人进入翰林院学习。
科目:科目是指科举考试的种类,如进士、举人等。
荐举:荐举是指推荐人才进入官场。
起袭荫议叙:起袭荫议叙是指通过世袭、荫庇等方式进入官场。
缙绅:缙绅是指官员,也指有地位的人。
讷亲:讷亲是清朝的一位官员,曾任兵部尚书。
宿卫:宿卫是指宫廷的警卫。
中枢:中枢是指中央政府。
王言:王言是指皇帝的言论。
怀谦集益:怀谦集益是指谦虚谨慎,集思广益。
职掌:职掌是指官员的职责范围。
裁减:裁减是指减少官员的数量或职责。
旷废:旷废是指工作疏忽或懈怠。
教诲:教诲是指教导和劝诫。
诫令:诫令是指告诫和命令。
怀谦集益之道:怀谦集益之道是指谦虚谨慎,集思广益的方法。
宣示:宣示是指公布或宣布。
命勘海塘:指被任命去考察海塘的情况,海塘是古代用来防御海潮侵袭的重要工程。
署漕运总督:署理漕运总督的职务,漕运是古代水路运输粮食的重要方式。
还京:返回京城,指从外地回到中央政府所在的城市。
大学士:大学士是清朝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地位很高。
赈务:赈灾事务,指在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济和恢复的工作。
勘河道:考察河道的情况,包括河道的状况、水流等。
濬聊城引河:挖掘聊城的引河,引河是指将河流的水引入其他地方的水道。
哨马营:古代军事哨所,用于警戒和传递信息。
东平戴村二坝:位于东平戴村的两个水坝。
沂州江枫口二坝:位于沂州江枫口的两个水坝。
培高:加固提高,指加固水坝的高度。
翰林院掌院学士:翰林院是古代皇帝的文学机构,掌院学士是翰林院的长官。
刑部尚书:刑部是古代负责司法的部门,尚书是部门的首长。
军机处行走:军机处是古代处理军事事务的机构,行走是指在该机构任职。
邵伯湖:位于江苏的湖泊,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
高邮车逻坝:位于高邮的车逻坝,是古代的水利工程。
亏帑误工:亏空国库资金,耽误工程进度。
铜山小店汛河决:铜山小店汛河发生决口。
同知:古代官职,是地方政府的官员。
守备:古代军事官职,负责军事防御。
汛河:防汛河流,指在汛期负责防洪的河流。
黄河入海:黄河流入大海的情况。
套櫃:古代水利工程中用于引导水流的结构。
云梯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
清察:清查、调查。
河道总督:负责管理河道的官员。
顾琮:古代官员名。
祥符、荥泽:古代地名,今属河南省。
神木至巴里坤:从神木到巴里坤的距离,神木和巴里坤都是古代地名。
裁度易马、运粮:裁减运输马匹和粮食的量。
定西将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西部边疆的军事事务。
木垒:古代地名,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班第:古代官员名。
富勒赫:古代官员名。
孙家集漫工:孙家集地区的水利工程。
近城石坝:靠近城市的石坝。
直隶景州:直隶景州是古代地名,今属河北省。
上书房总师傅:上书房是皇帝的私人书房,总师傅是上书房的老师。
清口疏濬事宜:清口地区的疏浚工程。
杨桥漫工:杨桥地区的水利工程。
温福:古代官员名。
木果木军覆:木果木军队覆灭。
热河:热河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地,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
笔帖式: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州县吏:州县的官员。
五阁臣:古代的五个重要官员。
神敏刚劲:聪明敏捷,刚正不阿。
正:正直,不偏不倚。
刍茭:一种植物,可以用来喂牲畜。
弛装困卧:卸下装备,疲惫地躺下。
主者:负责人。
笔帖式等官:笔帖式和其他官员。
州县治百姓者也:州县的官员是治理百姓的。
阿桂:古代官员名。
墉:墉指的是人名,即墉崇如,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
崇如:崇如是墉的字,即墉崇如的字。
乾隆十六年:乾隆十六年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十六个年号,即1751年。
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位。
自编修再迁侍讲:自编修再迁侍讲是指墉崇如从编修(负责编撰史书等)的职位再升迁至侍讲(负责讲学)。
统勋:统勋是墉崇如的上级官员,此处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官员。
得罪:得罪指被上级官员或朝廷指控有罪。
夺官下狱:夺官下狱是指被剥夺官职并被关押入狱。
事解:事解指事情得到解决或澄清。
赏编修:赏编修是指被恢复编修的职位。
督安徽学政:督安徽学政是指墉崇如被任命为安徽地区的学政,负责教育行政。
贡监:贡监是指科举考试中的贡生和监生,贡生是经过乡试录取的生员,监生是经过会试录取的生员。
阘冘怠玩:阘冘怠玩是指官员懒散、不勤勉。
上嘉其知政体:上嘉其知政体是指皇帝赞赏墉崇如懂得政治体制。
饬:饬是命令、指示的意思。
尹继善:尹继善是清朝官员,此处指两江总督尹继善。
授山西太原知府:授山西太原知府是指墉崇如被任命为山西太原的知府。
冀宁道:冀宁道是清朝的地方行政单位。
侵帑:侵帑是指官员贪污公款。
发军台效力:发军台效力是指被贬谪到军台(军事机构)工作。
修书处:修书处是指负责编纂书籍的机构。
推统勋恩:推统勋恩是指墉崇如因为对统勋的恩情而得到优待。
署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是指墉崇如代理直隶总督的职务。
侍郎衔:侍郎衔是指侍郎的官衔。
直南书房:直南书房是指直接在皇帝的南书房工作。
尚书:尚书是清朝官职,负责各部门的最高行政职务。
和珅:和珅是乾隆、嘉庆年间的大臣,以贪腐著称。
山东按巡抚:山东按巡抚是指负责山东地区的巡抚。
国泰:国泰是清朝官员,此处指山东巡抚国泰。
胜此任者:胜此任者是指能够胜任这个职位的人。
敦、来保、纶、统勋:敦、来保、纶、统勋是雍正皇帝时期的官员。
高宗:高宗是指清朝的乾隆皇帝。
亮哉:亮哉是赞叹的意思,表示对某人的赞赏。
镮之:镮之指的是人名,即镮之,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
检讨:检讨是清朝官职,负责编纂史书等。
顺天府府尹:顺天府府尹是指顺天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捕教匪:捕教匪是指捕捉反清复明的教匪。
玩愒:玩愒是指懒散、不认真。
侍郎候补:侍郎候补是指等待补缺的侍郎。
敦、来保、纶、统勋次第入直:敦、来保、纶、统勋次第入直是指这些官员依次进入朝廷任职。
制诰:制诰是指皇帝的诏书和命令。
宰相:宰相是中国古代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
枢机之责:枢机之责是指处理国家大事的责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八十九-评注
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再迁侍讲。
此句介绍了墉的出身和官职变迁,乾隆十六年进士表明墉的学识和才华,自编修再迁侍讲则显示了其在官场上的晋升之路。进士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编修和侍讲则是文官中的高级职位,表明墉在学术和官场上的成就。
二十年,统勋得罪,并夺墉官下狱,事解,赏编修,督安徽学政。
此句反映了墉的政治生涯中的波折。统勋得罪,墉因此受到牵连,被夺官下狱,但最终事解,得以恢复编修职位,并担任安徽学政。这体现了墉在政治风波中的坚韧和官场上的机智。
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
墉在担任学政期间,提出了疏请,要求州县对贡监进行约束,并责令察看优劣。这显示了墉对教育质量的重视,以及对官场弊端的关注。
督江苏学政,疏言府县吏自瞻顾,畏刁民,畏生监,兼畏吏胥,阘冘怠玩。
墉在江苏学政任上,对当地官场风气提出了批评,指出府县吏官自顾自,畏惧刁民、生监和吏胥,导致官场风气败坏。这反映了墉敢于直言,敢于揭露官场弊端的品质。
上嘉其知政体,饬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淬厉除旧习。
墉的直言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下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人严厉整顿,去除旧习。这体现了墉的政治影响力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
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宁道。
墉在地方官职上的晋升,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能力和政绩。
以官知府时失察僚属侵帑,发军台效力。
墉在担任知府期间,因失察僚属侵帑而被贬,发军台效力,这反映了墉在官场上的挫折和自我反省。
旋推统勋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苏江宁知府,有清名。
墉因统勋的恩情得以恢复知府职位,并在江苏江宁知府任上有良好的名声,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政治智慧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再迁陕西按察使。
墉的官职再次得到提升,成为陕西按察使,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不断进步。
丁父忧,服阕,授内阁学士,直南书房。
墉因父亲去世而丁忧,服丧期满后,被授予内阁学士,直南书房,这表明墉在政治上的稳定和忠诚。
迁户部、吏部侍郎。
墉在官职上的进一步晋升,显示了他在官场上的能力和政绩。
授湖南巡抚,迁左都御史,仍直南书房。
墉的官职继续提升,成为湖南巡抚,左都御史,并继续直南书房,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命偕尚书和珅如山东按巡抚国泰贪纵状,得实,授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
墉因查实国泰贪纵而被授予工部尚书,并担任上书房总师傅,这显示了墉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
署直隶总督,授协办大学士。
墉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并授予协办大学士,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地位和权力。
五十四年,以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降为侍郎衔。
墉因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而被降职,这反映了墉在官场上的政治波动。
寻授内阁学士,三迁吏部尚书。
墉再次被授予内阁学士,并三次晋升为吏部尚书,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稳定和进步。
嘉庆二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这是他官职生涯中的又一高峰。
命偕尚书庆桂如山东谳狱,并按行河决,疏请宽濬下游。
墉在处理山东谳狱和河决问题时,提出了宽濬下游的建议,这显示了墉的政治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加太子少保。
墉被加封太子少保,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疏陈漕政,佥丁不慎,途中盗米,致有凿舟自沉,或鬻及樯舵,舟存而不可用,请饬各行省佥丁宜求殷实,皆如所议行。
墉在处理漕政问题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表明墉在官场上的政治远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
墉在八十五岁时去世,被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谥文清,这表明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墉工书,有名於时。
墉擅长书法,这在当时也是有名的。
镮之,统勋次子堪之子也。
此句介绍了镮之的出身,表明其家族背景。
乾隆四十四年进士。
镮之在乾隆四十四年成为进士,这表明他的学识和才华。
自检讨累迁至户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府尹。
镮之在官场上的晋升,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政绩。
嘉庆二十二年,上自热河还京师,镮之入见。
镮之在嘉庆二十二年皇帝从热河返回京师时入见,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上以顺天府奏事稀、捕教匪不时得诘,镮之不能对,但言方旱灾不敢急捕贼。
皇帝对顺天府的奏事和捕教匪的问题提出了质疑,镮之未能给出满意的回答,这反映了他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些不足。
上又问赈灾当设粥厂几所、需米若干,镮之又不能对。
皇帝又询问赈灾的具体事宜,镮之同样无法回答,这表明他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能力不足。
上降旨责其玩愒,命以侍郎候补。
皇帝因此责备镮之,并命令他以侍郎的身份候补,这反映了皇帝对镮之能力的失望。
复累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镮之在官场上的再次晋升,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稳定和进步。
道光元年,卒,谥文恭。
镮之在道光元年去世,被谥文恭,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论曰:明内阁主旨拟,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诰之职。
这段论述对明朝内阁的职能进行了阐述,指出其主要是负责起草敕令,这在唐宋时期是知制诰的职责。
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献替,遂号为宰相。
内阁的职责涉及王命的传达和决策的提出,因此被称为宰相,这反映了内阁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军机处制与相类。
军机处的制度与宰相类似,这也说明了其在政治中的地位。
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当时有说法认为,大学士如果不兼任军机处,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宰相,这反映了军机处在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
能够胜任宰相或军机大臣的人,要么因为其谨慎,要么因为其敏捷,这表明了优秀政治家所需具备的品质。
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
谨慎和敏捷的政治家能够做到不泄露机密,也不至于因过于谨慎而停滞不前,这体现了他们处理政务的能力。
本,世宗旧臣,由敦、来保、纶、统勋次第入直。
这段论述提到了世宗的旧臣,以及他们依次进入宫廷服务的经历,这反映了明朝宫廷政治的传承。
由敦左迁而未罢直,统勋罢而复入,尤以决疑定计见契於高宗,许为有古大臣风,亮哉!
由敦虽然被左迁,但并未停止在宫廷中的服务,统勋被罢免后又重新进入宫廷,他们都因为决疑定计的能力而受到高宗的赏识,被认为具有古代大臣的风范,这体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