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德清(约1360年-1430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通常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且对古代诗词艺术有较高的造诣。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世纪)。
内容简要:《龙文鞭影》是周德清的一部诗文集,涵盖了许多他对诗词技巧、文学表现和创作的深刻思考。书中既有诗词创作技巧的总结,也有对古代文人创作经验的分享。通过这部作品,周德清展示了如何运用精炼的词句和巧妙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并强调了诗文创作的技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该书对明代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二-九佳-原文
禹钧五桂,
王祐三槐。
同心向秀,
肖貌伯偕。
袁闳土室,
羊侃水斋。
敬之说好,
郭讷言佳。
陈瓘责己,
阮籍咏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二-九佳-译文
禹王用五桂树作为象征,王祐用三棵槐树作为象征。
他们心意相通,如同向秀和肖貌两人相偕。
袁闳住在简陋的土屋中,羊侃住在水边的书斋里。
敬之认为他们好,郭讷则认为他们的言辞佳。
陈瓘以自己为责,阮籍则吟咏自己的情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二-九佳-注解
禹钧:禹钧,指大禹,古代传说中的圣王,以治水有功而著称。这里指大禹的品德或事迹。
五桂:五桂,古代传说中指五棵桂树,象征高洁的品德和美好的事物。
王祐:王祐,指古代一位贤臣,这里可能指王祐的品德或事迹。
三槐:三槐,指三棵槐树,古代常用来象征官位和权势,这里可能指王祐的官位或其家族的显赫。
同心向秀:同心向秀,指志同道合,追求高尚的品德。
肖貌伯偕:肖貌,指外貌相似;伯偕,指兄弟或朋友间的和谐相处。
袁闳:袁闳,指古代一位隐士,这里可能指袁闳的隐居生活或其品德。
土室:土室,指简陋的土房子,这里可能指袁闳的居住环境或其生活方式。
羊侃:羊侃,指古代一位文人,这里可能指羊侃的文采或事迹。
水斋:水斋,指靠近水边的书斋,这里可能指羊侃的居所或其生活方式。
敬之:敬之,指古代一位贤人,这里可能指敬之的品德或事迹。
说好:说好,指言语和善,善于交际。
郭讷:郭讷,指古代一位文人,这里可能指郭讷的文采或事迹。
言佳:言佳,指言辞优美,值得称赞。
陈瓘:陈瓘,指古代一位贤人,这里可能指陈瓘的品德或事迹。
责己:责己,指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
阮籍:阮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以放荡不羁、才情横溢著称。
咏怀:咏怀,指吟咏感慨,表达内心的情感或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二-九佳-评注
禹钧五桂,王祐三槐。这两句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禹钧’代指‘五桂’,以‘王祐’代指‘三槐’,寓意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禹钧’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大禹,‘五桂’则是指五棵桂树,象征着家族的昌盛和美好。‘王祐’指的是古代的贤臣王祐,‘三槐’则是指三棵槐树,代表着家族的根基和稳重。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贤臣和家族象征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荣耀的敬仰。
同心向秀,肖貌伯偕。此句中,‘同心’与‘向秀’相呼应,‘肖貌’与‘伯偕’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意境。‘同心’指的是志同道合,‘向秀’则是指才子,这里用来形容志同道合的才子们。‘肖貌’指的是外貌相似,‘伯偕’则是指兄弟,这里用来形容兄弟间的外貌相似。整句诗描绘了一幅才子兄弟和谐共处的画面,充满了温馨和友爱的氛围。
袁闳土室,羊侃水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袁闳土室’描绘了袁闳简朴的生活环境,‘土室’象征着其质朴无华的品格。‘羊侃水斋’则描绘了羊侃清雅的生活环境,‘水斋’象征着其高雅的品味。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居住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人物性格和生活态度的差异。
敬之说好,郭讷言佳。此句中,‘敬之’与‘说好’相呼应,‘郭讷’与‘言佳’相呼应,形成了对人物品质的赞美。‘敬之’指的是敬重的人,‘说好’则是指赞美的话语,这里用来形容对某人的敬重和赞美。‘郭讷’指的是沉默寡言的人,‘言佳’则是指言语优美,这里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语谦逊而优美。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展现了人物的高尚品格。
陈瓘责己,阮籍咏怀。此句中,‘陈瓘责己’和‘阮籍咏怀’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陈瓘责己’指的是陈瓘严于律己,自我要求严格,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阮籍咏怀’则指的是阮籍借酒消愁,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两句诗通过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不同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