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回-原文
话说和尚出了酒馆,正往前走,想起要到三清观找刘泰真,见股怨气冲天。
和尚按灵光三击掌,点了点头,说:‘善哉善哉,我焉能不管。’嘴里念念道道,出了清波门外至三清观,见门口捉妖的牌子也摘了,冷冷清清。
和尚拍了二下门,老道自打周宅回到庙中,拿银子把当赎出,叫童儿把捉妖的牌摘下:‘如再有人请我捉妖,你说我入山采药上了。’小童点首答应。
老道天天看书解闷。今天童子正在院中玩耍,听外面叫门,童子出来开门一瞧,门口站了一个穷和尚。
道童道:‘找谁呀?’济公说:‘找你家刘道爷,到我们那儿捉妖,请他退鬼治病。’道童说:‘不行,我师傅入山采药去了,不定几天回来。’
和尚说:‘你到里面告诉在屋内看书的那个老道,就提我老人家,他就得见我。’小童一听一愕,心想:‘哟,他怎么知道我师傅在家看书?’赶紧说:‘和尚,你等等。’忙奔到里面说:‘师傅,外面有个穷和尚,说请你捉妖净宅,我道你采药去了,他说你到里面告诉那看书的老道,就提他来了准得见。’
老道一听一愣说:‘许是他老人家来了。’小童说:‘对了,和尚也说我老人家来了。’老道忙跑到外面一瞧,果是济公,忙说:‘圣僧,你老人家从哪里来的?弟子这里稽首了。’
济公说:‘好,你头前领路,我到你庙里坐坐。我问你一件事,你这不捉妖净宅,师徒几个靠着什么吃饭?’老道说:‘师傅,我这里素常就指着给人治病,蒙碗饭吃。
自从周宅回来,吓的我哪敢捉妖,我这庙并无分文进项,你老人家给我想个什么主意吃饭。’说着来到里面落坐。
和尚说:‘我教你个搬运法。你如学会,要金银,一念咒就有;要好衣裳好食物,一动念就来。’老道说:‘我就学这个好,别的全不学。师傅,你老人家教我练练。’
和尚说:‘你练不了。要练先得一天磕一千个头,磕四十九天。你须认我为师,你跪在地上念声无量佛,磕一个头站起,念声阿弥陀佛,才算一个。’
老道说:‘我练。一天磕一千头,只要我四十九天练成了,想要什么就有,我愿意练。’和尚说:‘还个行。我和尚喝酒谁打去?’老道说:‘我叫童子打去。’
和尚说:‘我每顿饭要吃肉,谁去买?’老道说:‘我去买。早晚两遍点心,三顿饭,全是我的。’和尚说:‘就是,由明天早晨起来就练。你先叫道童给我沽酒买菜,我先喝酒。’老道忙叫小童去买了酒菜吃了。
次早,和尚出了个主意,用二个笸箩,买一千黄豆,和尚坐在蒲垫,老道念一声无量佛,磕一头念一声阿弥陀佛,由黄笸箩拿粒黄豆,搁在红笸箩内,省记着。
老道磕了几十头,就觉腰酸腿痛,磕至二百,见和尚闭着眼打盹。老道一想:‘我捧过一把去,少磕些。’见和尚睡熟了,忙捧了一把,往红笸箩内搁下。
和尚一睁眼,说:‘好东西,练法术偷私,重磕!’把豆儿又抓回去,又拐了三百多去。老道磕了五六天,把剩的银子也花完了。
和尚叫打酒买菜,老道叫童子:‘把我的道袍别顶,金簪当了,等我练好搬运法,再换好的。’童子给当了,吃了五六天又没了钱。
老道叫当铺盖,卖大殿的桌椅板凳。话不可重叙,直到了一个月另六天,老道就剩了一条裤子,四个道童光着屁股。
老道说:‘师傅,我可真没了饯,你教给搬运法。搬了来再吃吧。’和尚说:‘我要会搬运法,为什么叫你给我打酒?’
老道一听说:‘对呀,师傅冤了我,怎么样呢?’
和尚说:‘你没钱我走了。’老道说:‘圣僧一走,我同徒弟一同吊死完了。’
和尚说:‘我教你念咒,你学的会。’老道说:‘什么咒?’和尚说:‘唵嘛呢叭咪吽。’老道没听明白说:‘叭了,你就轰。’和尚说:‘对了。’
一连教了三遍,老道会了,和尚叫他在院中跪着念。
老道刚一念:‘唵嘛呢叭咪吽。’济公在后面用手一指地下,由地下飞起来一块小砖,照着老道脑袋吧哒一下,打了一个小疙瘩。
老道说:‘师父,这怎么的?’济公说:‘你一念咒,砖头见你就打,这就是你练的能为。’老道说:‘我不练了。’
和尚说:‘不要紧,我教你几句话,你见砖头就磕头说:‘砖头在上,老道有礼,我不念咒,你也别起。’’老道说:‘师傅,我怎么好?’
济公说:‘把我僧袍给你穿上,僧帽戴上,教你几句话,到钱塘门西湖苏堤上,有个冷泉亭,往上一站,你说:李国元,李国元,不必上西湖灵隐找济颠,十两纹银交于我,腰里还带着三百六十钱。’
老道要不去吧,庙里一文没有;去吧,真难看。每常出去衣貌整齐,今天老道没法,穿了一身和尚的破衣裳,说:‘师傅,我到那里去说三遍,就有着落吗?’
和尚说:‘你只管去,高嚷三遍,就有人问你。我和尚说法,化个小缘,就够你一辈了用。’
老道没法,出了三清观,低头恐怕碰了熟人。
这溜老街旧邻,认识老道的不少,有人瞧见这个说:‘这不是三清观的刘道爷吗?怎么这个样?平常很有钱。’
那个又道:‘这必是输掉了。道爷没别的,就爱赌。’
老道听了,也不好答言,自己往前走,来到西湖苏堤冷泉亭。
这里是一条大道,来往人不少。
老道就站在亭子上一嚷:‘李国无,李国元,不必上西湖灵隐找济颠,十两纹银交于我,腰里还带着三百六十钱。’
道爷嚷了三遍,围了好些人,大家纷纷议论。
有说这老道是疯子的,有说这也许找李国元的。
正在纷纷议论,由那旁来了两个人。
这个说:‘贤弟,你看济公真有先见之明。’
二人来到近前,老道一瞧,头里走的这位是富翁员外打扮,后面一位文生公子打扮。
二人一瞧老道,这位员外道:‘你这老道把济公害了,这身衣裳你穿着。’
老道说:‘我倒没害济公,他把我害了,吃的我剩一条裤子。二位贵姓?’
书中交代:这位文生公子叫李国元,家住临安青竹林四条胡同,本是财主,乃是文生秀才,取妻蔺氏,甚为贤德,无故这天得了疯病,请多少先生也瞧不好。
李国元甚为烦闷。
他有个朋友叫李春山,在杜大夫家中教读。
一天李国元去找春山,二人本是知己,李国元就提妻子得了疯病,请多少先生瞧不好。
李春山说:‘我们杜大人祠堂里,有一张五雷八卦天师符,是镇宅之宝。我说给你借,他准不借。我偷着给你拿来,你挂在家中。有什么妖邪皆去得了。’
李国元说:‘好,倘能把你弟妹病治好了,我再送回来。’
李春山到了祠堂,开开箱子,把天师符拿出,是个楠木匣装着。
李春山说:‘这是杜大人传家之宝,我私自借给你,可千万小心留神,你挂两个时辰邪去了,可速送来。’
李国元说:‘我明天送来。’拿着告辞,自己出来一想:哟,还没吃早饭,本打算约李春山吃饭,一提这轴画,把饭忘了。
我也不便回家吃去,跟前路北就是酒馆。
自己进来一看,真是高朋满座。
众人皆站来,让说:‘李先生一同喝吧。’
李国元说:‘众位别让,我还同着人说话。’
自己到后面找张桌,要了酒喝了两杯。
自己一想:‘人让我,我不让人家,这可不对。’
忙站起,过去回让,让完,转身回来,睁眼一瞧,吓得目瞪口呆,五雷八卦天师符,踪迹不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回-译文
话说和尚出了酒馆,正往前走,想起要到三清观找刘泰真,见股怨气冲天。和尚按灵光三击掌,点了点头,说:‘善哉善哉,我焉能不管。’嘴里念念道道,出了清波门外至三清观,见门口捉妖的牌子也摘了,冷冷清清。
和尚拍了二下门,老道自打周宅回到庙中,拿银子把当赎出,叫童儿把捉妖的牌摘下:‘如再有人请我捉妖,你说我入山采药上了。’小童点首答应。
老道天天看书解闷。今天童子正在院中玩耍,听外面叫门,童子出来开门一瞧,门口站了一个穷和尚。道童道:‘找谁呀?’济公说:‘找你家刘道爷,到我们那儿捉妖,请他退鬼治病。’道童说:‘不行,我师傅入山采药去,不定几天回来。’和尚说:‘你到里面告诉在屋内看书的那个老道,就提我老人家,他就得见我。’小童一听一愕,心想:‘哟,他怎么知道我师傅在家看书?’赶紧说:‘和尚,你等等。’忙奔到里面说:‘师傅,外面有个穷和尚,说请你捉妖净宅,我道你采药去了,他说你到里面告诉那看书的老道,就提他来了准得见。’老道一听一愣说:‘许是他老人家来了。’小童说:‘对了,和尚也说我老人家来了。’老道忙跑到外面一瞧,果是济公,忙说:‘圣僧,你老人家从哪里来的?弟子这里稽首了。’济公说:‘好,你头前领路,我到你庙里坐坐。我问你一件事,你这不捉妖净宅,师徒几个靠着什么吃饭?’老道说:‘师傅,我这里素常就指着给人治病,蒙碗饭吃。
自从周宅回来,吓的我哪敢捉妖,我这庙并无分文进项,你老人家给我想个什么主意吃饭。’说着来到里面落坐。和尚说:‘我教你个搬运法。你如学会,要金银,一念咒就有;要好衣裳好食物,一动念就来。’老道说:‘我就学这个好,别的全不学。师傅,你老人家教我练练。’和尚说:‘你练不了。要练先得一天磕一千个头,磕四十九天。你须认我为师,你跪在地上念声无量佛,磕一个头站起,念声阿弥陀佛,才算一个。’老道说:‘我练。一天磕一千头,只要我四十九天练成了,想要什么就有,我愿意练。’和尚说:‘还个行。我和尚喝酒谁打去?’老道说:‘我叫童子打去。’和尚说:‘我每顿饭要吃肉,谁去买?’老道说:‘我去买。早晚两遍点心,三顿饭,全是我的。’和尚说:‘就是,由明天早晨起来就练。你先叫道童给我沽酒买菜,我先喝酒。’老道忙叫小童去买了酒菜吃了。
次早,和尚出了个主意,用二个笸箩,买一千黄豆,和尚坐在蒲垫,老道念一声无量佛,磕一头念一声阿弥陀佛,由黄笸箩拿粒黄豆,搁在红笸箩内,省记着。老道磕了几十头,就觉腰酸腿痛,磕至二百,见和尚闭着眼打盹。老道一想:‘我捧过一把去,少磕些。’见和尚睡熟了,忙捧了一把,往红笸箩内搁下。和尚一睁眼,说:‘好东西,练法术偷私,重磕!’把豆儿又抓回去,又拐了三百多去。老道磕了五六天,把剩的银子也花完了。和尚叫打酒买菜,老道叫童子:‘把我的道袍别顶,金簪当了,等我练好搬运法,再换好的。’童子给当了,吃了五六天又没了钱。老道叫当铺盖,卖大殿的桌椅板凳。话不可重叙,直到了一个月另六天,老道就剩了一条裤子,四个道童光着屁股。老道说:‘师傅,我可真没了钱,你教给搬运法。搬了来再吃吧。’和尚说:‘我要会搬运法,为什么叫你给我打酒?’老道一听说:‘对呀,师傅冤了我,怎么样呢?’
和尚说:‘你没钱我走了。’老道说:‘圣僧一走,我同徒弟一同吊死完了。’
和尚说:‘我教你念咒,你学的会。’老道说:‘什么咒?’和尚说:‘唵嘛呢叭咪吽。’老道没听明白说:‘叭了,你就轰。’和尚说:‘对了。’
一连教了三遍,老道会了,和尚叫他在院中跪着念。老道刚一念:‘唵嘛呢叭咪吽。’济公在后面用手一指地下,由地下飞起来一块小砖,照着老道脑袋吧哒一下,打了一个小疙瘩。老道说:‘师父,这怎么的?’济公说:‘你一念咒,砖头见你就打,这就是你练的能为。’老道说:‘我不练了。’和尚说:‘不要紧,我教你几句话,你见砖头就磕头说:‘砖头在上,老道有礼,我不念咒,你也别起。’’老道说:‘师傅,我怎么好?’济公说:‘把我僧袍给你穿上,僧帽戴上,教你几句话,到钱塘门西湖苏堤上,有个冷泉亭,往上一站,你说:李国元,李国元,不必上西湖灵隐找济颠,十两纹银交于我,腰里还带着三百六十钱。’老道要不去吧,庙里一文没有;去吧,真难看。每常出去衣貌整齐,今天老道没法,穿了一身和尚的破衣裳,说:‘师傅,我到那里去说三遍,就有着落吗?’和尚说:‘你只管去,高嚷三遍,就有人问你。我和尚说法,化个小缘,就够你一辈了用。’
老道士没有办法,就离开了三清观,低头怕碰到熟人。这条老街上的老邻居,认识老道士的有很多,有人看见他说:“这不是三清观的刘道爷吗?怎么这个样子?平常很有钱。”另一个人说:“这肯定是因为赌输了。道爷除了爱赌之外,没有别的爱好。”老道士听了,也不好回答,自己往前走,来到了西湖苏堤上的冷泉亭。这里是一条大路,来往的人不少。老道士就站在亭子上大声喊道:“李国无,李国元,不必去西湖灵隐寺找济颠,给我十两纹银,我腰里还带着三百六十文钱。”老道士喊了三遍,围了好多人,大家纷纷议论。有人说这老道士是疯子,有人说这也许是在找李国元。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旁边来了两个人。一个人说:“贤弟,你看济公真有先见之明。”两个人来到近前,老道士一看,前面走的是个富翁打扮的人,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文生公子打扮的人。两个人一看老道士,那位富翁说:“你这老道士把济公害了,这身衣服你穿着。”老道士说:“我并没有害济公,是他害了我,把我吃得只剩一条裤子了。二位贵姓?”
书中交代:这位文生公子名叫李国元,家住在临安青竹林四条胡同,原本是个财主,是个文生秀才,娶了妻子蔺氏,非常贤德。这天,妻子无缘无故得了疯病,请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李国元非常烦恼。他有个朋友叫李春山,在杜大夫家教书。一天,李国元去找李春山,两人本是知己,李国元就提到妻子得了疯病,请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李春山说:“我们杜大人的祠堂里,有一张五雷八卦天师符,是镇宅之宝。我给你借,他肯定不会借。我偷偷给你拿来,你挂在家里。有什么妖邪都会被赶走。”李国元说:“好,如果能把弟妹的病治好了,我再还回来。”李春山到了祠堂,打开箱子,拿出天师符,它是一个楠木盒子装的。李春山说:“这是杜大人的传家之宝,我私自借给你,你可要小心留神,你挂两个时辰邪气就会消散,要赶紧送回来。”
李国元说:“我明天送来。”拿着符咒告辞,自己出来一想:哎呀,还没吃早饭,本来打算约李春山吃饭,一提到这轴画,就把饭给忘了。我也不好回家吃饭,前面路北就是酒馆。自己进去一看,真是高朋满座。大家都站起来,邀请说:“李先生,一起喝吧。”李国元说:“各位别客气,我还要和人说话。”自己到后面找了一张桌子,喝了两杯酒。自己又一想:“人家邀请我,我不邀请人家,这可不对。”忙站起来,过去回请,请完,转身回来,睁开眼一看,吓得目瞪口呆,五雷八卦天师符不见了,想知道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回-注解
三清观:三清观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宫观之一,供奉着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里指老道所在的道观。
灵光三击掌:道教中的一种礼仪动作,表示尊敬和祈求,通常是用手掌击打额头三次。
天师符:天师符,又称符箓,是道教中道士用来驱邪治病、祈福消灾的一种符咒。
周宅:可能指的是一个有妖邪现象的住宅。
灵光:道教用语,指精神或灵魂的光辉。
无量佛:佛教用语,指无量的佛,即诸佛。
阿弥陀佛:佛教用语,是佛教中的主要信仰之一,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搬运法: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指通过念咒语或特定的动作,能够搬运或变化物品。
无量佛、阿弥陀佛:佛教用语,分别指念诵无量佛号和阿弥陀佛名号,以祈求佛的加持。
纹银:纹银是古代中国货币的一种,指银锭,纹银是银锭的别称。
钱塘门西湖苏堤:钱塘门是杭州城的一个城门,西湖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苏堤是西湖上的一条堤坝,历史上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
济颠:济颠指的是济公,济公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以疯癫行为和机智幽默著称。
刘道爷:刘道爷指的是三清观中的道士,’道爷’是对道士的一种尊称。
苏堤:苏堤是杭州西湖的一处著名景点,因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而建。
灵隐:灵隐寺是杭州西湖的一座著名古刹,是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
五雷八卦天师符:五雷八卦天师符是道教中的一种符箓,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
杜大夫:杜大夫指的是杜家的医生,这里可能指的是李春山所在之家的主人。
文生秀才:文生秀才是指有文学才能的秀才,秀才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
五雷八卦:五雷八卦是道教中的术语,指的是五雷和八卦的符号组合,具有强大的法力。
天师:天师是道教中的尊称,指的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及其后裔。
符箓:符箓是道教中用来驱邪治病的一种符咒和纸符。
镇宅之宝:镇宅之宝是指用来保护家宅平安的宝物,常用于道教法事中。
妖邪:妖邪在道教中指邪恶的鬼神或邪恶的事物,需要通过符咒等方法来驱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回-评注
老道没法,出了三清观,低头恐怕碰了熟人。
此句描绘了老道在困境中的尴尬处境,他不得不离开三清观,但又担心在老街旧邻中遇到熟人,体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忧虑。
这溜老街旧邻,认识老道的不少,有人瞧见这个说:“这不是三清观的刘道爷吗?怎么这个样?平常很有钱。”
此句通过周围人的议论,揭示了老道在平日里的地位和形象,以及他此刻的落魄和狼狈。
那个又道:“这必是输掉了。道爷没别的,就爱赌。”
此句通过旁人的猜测,点明了老道落魄的原因,即赌博输钱,同时也揭示了赌博的危害。
老道听了,也不好答言,自己往前走,来到西湖苏堤冷泉亭。
此句描写了老道在无奈中的行动,他选择了离开,来到西湖苏堤冷泉亭,寻找自己的慰藉。
这里是一条大道,来往人不少。老道就站在亭子上一嚷:“李国无,李国元,不必上西湖灵隐找济颠,十两纹银交于我,腰里还带着三百六十钱。”
此句通过老道的呼喊,展示了他的无助和无奈,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道爷嚷了三遍,围了好些人,大家纷纷议论。
此句通过人们的议论,揭示了老道呼喊的效果,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好奇。
有说这老道是疯子的,有说这也许找李国元的。
此句通过人们的猜测,进一步揭示了老道的处境,他的行为让人们感到困惑,有人认为他是疯子,有人认为他在寻找李国元。
正在纷纷议论,由那旁来了两个人。
此句通过新人物的加入,为故事增添了新的悬念。
这个说:“贤弟,你看济公真有先见之明。”二人来到近前,老道一瞧,头里走的这位是富翁员外打扮,后面一位文生公子打扮。
此句介绍了新人物的出场,通过他们的身份和打扮,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位员外道:“你这老道把济公害了,这身衣裳你穿着。”
此句揭示了老道与济公之间的矛盾,以及老道此刻的狼狈。
老道说:“我倒没害济公,他把我害了,吃的我剩一条裤子。二位贵姓?”
此句通过老道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他与济公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书中交代:这位文生公子叫李国元,家住临安青竹林四条胡同,本是财主,乃是文生秀才,取妻蔺氏,甚为贤德,无故这天得了疯病,请多少先生也瞧不好。
此句介绍了李国元的背景,以及他妻子得病的情节,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李国元甚为烦闷。
此句揭示了李国元在妻子得病后的心情,他感到非常烦恼和焦虑。
他有个朋友叫李春山,在杜大夫家中教读。
此句介绍了李国元的朋友李春山,以及他的职业和身份。
一天李国元去找春山,二人本是知己,李国元就提妻子得了疯病,请多少先生瞧不好。
此句描写了李国元向李春山寻求帮助的情节,以及二人的友谊。
李春山说:“我们杜大人祠堂里,有一张五雷八卦天师符,是镇宅之宝。我说给你借,他准不借。我偷着给你拿来,你挂在家中。有什么妖邪皆去得了。”
此句介绍了李春山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及他对五雷八卦天师符的信心。
李国元说:“好,倘能把你弟妹病治好了,我再送回来。”
此句表达了李国元对李春山帮助的感激之情,以及他对治疗妻子疾病的决心。
李春山到了祠堂,开开箱子,把天师符拿出,是个楠木匣装着。
此句描写了李春山从祠堂中拿出天师符的情景,以及天师符的珍贵。
李春山说:“这是杜大人传家之宝,我私自借给你,可千万小心留神,你挂两个时辰邪去了,可速送来。”
此句强调了天师符的重要性,以及李春山对李国元的提醒。
李国元说:“我明天送来。”拿着告辞,自己出来一想:哟,还没吃早饭,本打算约李春山吃饭,一提这轴画,把饭忘了。
此句揭示了李国元在忙碌中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以及他对李春山的关心。
我也不便回家吃去,跟前路北就是酒馆。
此句描写了李国元在无奈中的选择,他决定在酒馆解决早餐。
自己进来一看,真是高朋满座。众人皆站来,让说:“李先生一同喝吧。”
此句揭示了酒馆的热闹场景,以及人们对李国元的尊重。
李国元说:“众位别让,我还同着人说话。”自己到后面找张桌,要了酒喝了两杯。
此句展示了李国元在酒馆中的表现,他礼貌地拒绝了众人的邀请,选择了独自喝酒。
自己一想:“人让我,我不让人家,这可不对。”忙站起,过去回让,让完,转身回来,睁眼一瞧,吓得目瞪口呆。
此句揭示了李国元在酒馆中的意外发现,以及他的震惊。
五雷八卦天师符,踪迹不见,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此句为故事的悬念,预示着接下来的情节将会有重大转折,吸引读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