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许仲琳,明代文学家和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一书。关于《封神演义》的具体作者,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许仲琳,或许是民间口头传承的集体创作,后期经过整理成书。许仲琳的作品《封神演义》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宗教和历史元素,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之一。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封神演义》是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创作的神话小说,以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为背景,讲述了许多神仙、英雄、妖怪的故事,特别是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的过程。本书的核心情节是周朝的建立与商纣王的灭亡,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神仙、妖魔以及人物的封神故事。全书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元素,通过塑造许多英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等,展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并以战斗、谋略、道德冲突等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之一,《封神演义》不仅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也对后世的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十九回-原文
伯邑考进贡赎罪
诗曰:
忠臣孝子死无辜,只为殷商有怪狐。
淫乱不羞先荐耻,贞诚岂畏后来诛。
宁甘万刃留青白,不受千娇学独夫。
史册不污千载恨,令人屈指泪如珠。
话说伯邑考要往朝歌为父赎罪。
时有上大夫散宜生阻谏,公子立意不允,随进宫辞母太姬,要往朝歌赎罪。
太姬曰:‘汝父被羁羑里,西岐内外事付托何人?’
考曰:‘内事托与兄弟姬发,外事托付散宜生,军务托付南宫适;孩儿要亲往朝歌面君,以进贡为名,请赎父罪。’
母亲见伯邑考坚执要去,只得依允,吩咐曰:‘孩儿此去,须要小心!’
邑考辞去,竟到殿前与弟姬发言曰:‘兄弟好生与众兄弟和美,不可改西岐规矩,我此去朝歌,多则三月,少则二月,即便回程。’
邑考吩咐毕,收拾宝物进贡,择日起行。
姬发同文武官九十八弟,在十里长亭饯别。
邑考与众人饮酒作辞,一路前行,扬鞭纵马,过了些红杏芳林,行无限柳阴古道。
伯邑考与从人一日行至汜水关。
关上军兵见两杆进贡旛幢,上书西伯侯旗号。
军官来报主帅。
守关总兵韩荣命开关。
邑考进关,一路无词。
行过五关,来到渑池县,渡黄河至孟津,进了朝歌城,皇华馆驿安下。
次日,问驿丞:‘丞相府住在那里?’
驿丞答曰:‘在太平街。’
次日,邑考来至午门,并不见一员官走动,又不敢擅入午门。
已往返五日,邑考素缟抱本立于午门外。
少时,只见一位大臣骑马而至,乃亚相比干也。
伯邑考向前跪下。
比干问曰:‘阶下跪者何人?’
邑考答曰:‘吾乃犯臣姬昌子伯邑考。’
比干闻言,滚鞍下马,以手相扶,口称:‘贤公子请起!’
二人立在午门外。
比干问曰:‘公子为何事至此?’
邑考答曰:‘父亲得罪于天子,蒙丞相保护,得全性命,此恩天高地厚;愚父子兄弟铭刻难忘!只因七载光阴,父亲久羁羑里,人子何以得安。
想天子必思念循良,岂肯甘为鱼肉。
邑考与散宜生议,将祖遗镇国异宝,进纳王廷,代父赎罪。
万望丞相开天地仁慈之心,怜姬昌久羁羑里之苦,倘蒙赐骸骨,得归故土,真恩如太山,德如渊海。
西岐万姓,无不感念丞相之大恩也。’
比干答曰:‘公子纳贡,乃是何宝?’
伯邑考曰:‘自是始祖父亶所遗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代父赎罪。’
比干曰:‘七香车有何贵乎?’
邑考答曰:‘七香车;乃轩辕皇帝破蚩尤于北海,遗下此车,若人坐上面,不用推引,欲东则东,欲西则西──乃世传之宝也。
醒酒毡;倘人醉酩酊,卧此毡上,不消时刻即醒。
白面猿猴;虽是畜类,善知三千小曲,八百大曲,能讴筵前之歌,善为掌上之舞,真如呖呖莺篁,翩翩弱柳。’
比干听罢:‘此宝虽妙,今天子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无奈公子为父羁囚,行其仁孝,一点真心,此本我替公子转达天听,不负公子来意耳。’
比干往摘星楼候旨。
奉御官启奏:‘亚相比干见驾。’
纣王曰:‘宣比干上楼。’
比干上楼朝见。
纣王曰:‘朕无旨宣召,卿有何表章?’
比干奏曰:‘臣启奏陛下!西伯侯姬昌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
王曰:‘伯邑考纳进何物?’
比干将进贡本呈上。
帝览毕,向比干曰:‘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代西伯侯赎罪。’
纣王命宣邑考上楼。
那邑考肘膝而行,俯伏奏曰:‘犯臣子伯邑考朝见。’
纣王曰:‘姬昌罪大忤君,今子纳贡为父赎罪,亦可为孝矣。’
伯邑考奏曰:‘犯臣姬昌罪犯忤君,赦宥免死,暂居羑里。
臣等举室感陛下天高海阔之洪恩,仰地厚山高之大德。
今臣等不揣愚陋,昧死上陈,请代父罪。
倘荷仁慈,赐以再生,得赦归国,使臣母子等骨肉重完;
臣等万载瞻仰陛下好生之德出于意外也。’
纣王见邑考悲惨,为父陈冤,极其恳至,知是忠臣孝子之言,不胜感动,
乃赐邑考平身。
邑考谢恩,立于栏杆之外。
妲己在内帘见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唇红齿白,言语温柔。
妲己传旨:‘卷去珠帘。’
左右宫人将珠高卷,搭上金钩。
纣王见妲己出来,口称:‘御妻,今有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情实可矜。’
妲己奏曰:‘妾闻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真世上无双,人间绝少。’
纣王曰:‘御妻何以知之?’
妲己曰:‘妾虽女流,幼在深闺闻父母传说,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遗音,妾所以得知。
陛下可着邑考抚弹一曲,便知深浅。’
纣王乃酒色之徒,久被妖氛所惑,一听其言,
便命伯邑考叩见妲己。
邑考朝拜毕。
妲己曰:‘伯邑考,闻你善能抚琴,你今试抚一曲何如?’
邑考奏曰:‘娘娘在上,臣闻父母有疾,为人子者,不敢舒衣安食。
今犯臣父七载羁囚,苦楚万状,臣何忍蔑视其父,自为喜悦而鼓琴哉!
况臣心碎如麻,安能宫商节奏,有辱圣聪。’
纣王曰:‘邑考,你当此景,抚操一曲,如果希奇,赦你父子归国。’
邑考听见此言,大喜谢恩。
纣王传旨,取琴一张。
邑考盘膝坐在地上,将琴放在膝上,十指尖尖,拨动琴弦,抚弄一曲,名曰‘风入松’:
杨柳依依弄晓风,桃花半吐映日红。
芳草绵绵铺锦绣,任他车马各西东。
邑考弹至曲终,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珠,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今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
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
诚所谓“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纣王听罢,心中大悦,对妲己曰:“真不负御妻所闻。邑考此曲可称尽善尽美。”
妲己奏曰:“伯邑考之琴,天下共闻,今亲觌其人,所闻未尽所见。”
纣王大喜,传旨摘星楼排宴。
妲己偷睛看邑考,面如满月,丰姿俊雅,一表非俗,其风袅袅情动人。
妲己又看纣王容貌,大是暗昧,不甚动人!──看官:纣王虽是帝王之相,怎经色欲相亏,形容枯槁。
自古佳人爱少年,何况妲己乃一妖魅乎。
妲己暗想:且将邑考留在此处,假说传琴,乘机挑逗,庶几成就鸾凤,共效于飞之乐。
况他少年,其为补益更多,而拘拘于此老哉。”
妲己设计欲留邑考,随即奏曰:“陛下当赦西伯父子归国,固是陛下浩荡之恩,但邑考琴为天下绝调,今赦之归国,朝歌竟然绝响,深为可惜。”
纣王曰:“如之奈何?”
妲己奏曰:“妾有一法,可全二事。”
纣王曰:“卿有何妙策可以两全?”
妲己曰:“陛下可留邑考在此传妾之琴,俟妾学精熟,早晚侍陛下左右,以助皇上清暇之乐。
一则西伯感陛下赦宥之恩;
二则朝歌不致绝瑶琴之乐,庶几可以两全。”
纣王闻言,以手拍妲己之背曰:“贤哉爱卿!真是聪慧贤明,深得一举两全之道。”
随传旨:“留邑考在此楼传琴。”
妲己不觉暗喜:“我如今且将纣王灌醉了,扶去浓睡,我自好与彼行事,何愁此事不成。”
忙传旨排宴。
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妲己手捧金杯,对纣王曰:“陛下进此寿酒!”
纣王以为美爱,只顾欢余,不觉一时酩酊。
妲己命左右侍御宫人,扶皇上龙榻安寝,方着邑考传琴。
两边宫人取琴二张,上一张是妲己,下一张是伯邑考传琴。
邑考奏曰:“犯臣子启娘娘;此琴有内外五形,六律五音。
吟、操、勾、剔。左手龙睛,右手凤目,按宫、商、角、征、羽。
又有八法,乃抹、挑、勾、剔、撇、托、摘、打。
有六忌,七不弹。”
妲己问曰:“何为六忌?”
邑考曰:“闻哀,恸泣,专心事,忿怒情怀,戒欲、惊。”
妲己又问:“何为七不弹?”
邑考曰:“疾风骤雨,大悲大哀,衣冠不正,酒醉性狂,无香近亵,不知音近俗,不洁近秽。
遇此皆不弹。
此琴乃太古遗音,乐而近雅,与诸乐大不相同,其中有八十一大调,五十一小调,三十六等音。
有诗为证:
音和平兮清心目,世上琴声天上曲。
尽将千古圣人心,付与三尺梧桐木。
邑考言毕,将琴拨动,其音嘹亮,妙不可言。
且说妲己原非为传琴之故,实为贪邑考之姿容;挑逗邑考,欲效于飞,纵淫败度,何尝留心于琴。
只是左右勾引,故将脸上桃花现娇艳夭姿,风流国色。
转秋波,送娇滴滴情怀;启朱唇,吐软温温悄语。
无非欲动邑考,以惑乱其心。
邑考乃圣人之子,因为父受羁囚之厄,欲行孝道,故不辞跋涉之劳,往朝歌进贡,代赎父罪,指望父子同还故都,那有此意。
虽是传琴,心如铁石,意若钢坚,眼不旁观,一心只顾传琴。
妲己两番三次勾邑考不动。
妲己曰:‘此琴一时难明。’吩咐左右:‘且排上宴来。’
两边随办上宴来。
妲己命席傍设坐,令邑考侍宴。
邑考魂不附体,跪而奏曰:‘邑考乃犯臣之子,荷蒙娘娘不杀之恩,赐以再生之路,感圣德真如山海。娘娘乃万乘之尊,人间国母,邑考怎敢侧坐。臣当万死!’
邑考俯伏,不敢抬头。
妲己曰:‘邑考之言差矣!若论臣子,果然坐不得;若论传琴,乃是师徒之道,坐亦何妨。’
邑考闻妲己之言,暗暗切齿:‘这贱人把我当做不忠、不孝、不德、不仁、非礼、非义、不智、不良之类。想吾始祖亶父在尧为臣,官居司农之职,相传数十世,累代忠良。今日邑考为父朝商,误入陷穽。岂知妲己以邪淫坏主上之纲常,有伤于风化,深辱天子,其恶不小。我邑考宁受万刃之诛,岂可坏姬门之节也。死九泉之下,何颜相见始祖哉!’
且说妲己见邑考俯伏不言,又见邑考不动心情,并无一计可施。
妲己邪念不绝:‘我到有爱恋之心,他全无顾盻之意。也罢,我再将一法引逗他,不怕此人心情不动耳!’
妲己只得命宫人将酒收了,令邑考平身,曰:‘卿既坚执不饮,可还依旧用心传琴。’
邑考领旨,依旧抚琴,照前勾拨多时。
妲己猛曰:‘我居于上,你在于下,所隔疏远,按弦多有错乱,甚是不便,焉能一时得熟。我有一法,可以两便又相近,可以按纳,有何不可。’
邑考曰:‘久抚自精,娘娘不必性急。’
妲己曰:‘不是这等说。今夜不熟,明日主上问我,我将何言相对?深为不便。可将你移于上坐,我坐你怀内,你拿着我双手拨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劳多延日月哉。’
把伯邑考吓得魂游万里,魄走三千。
邑考思量:‘此是大数已定,料难脱此罗网,毕竟做个青白之鬼,不负父亲教子之方,只得把忠言直谏,就死甘心。’
邑考正色奏曰:‘娘娘之言,使臣万载竟为狗彘之人!史官载在典章,以娘娘为何如后!娘娘乃万姓之国母,受天下诸侯之贡贺,享椒房至尊之实,掌六宫金阙之权;今为传琴一事,亵尊一至于此,深属儿戏,成何体统!使此事一闻于外,虽娘娘冰清玉洁,而天下万世又何信哉。娘娘请无性急,使傍观若有辱于至尊也。’
就把妲己羞得彻耳通红,无言可对。
随传旨命伯邑考暂退。
邑考下楼,回馆驿,不题。
且说妲己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吾恨!’
妲己只得陪纣王安寝。
次日天明,纣王问妲己:‘夜来伯邑考传琴,可曾精熟?’
妲己枕边挑剔,乘机奏曰:‘妾身启陛下;夜来伯邑考无心传琴,反起不良之念,将言调戏;甚无人臣礼。妾身不得不奏。’
纣王闻言大怒曰:‘这匹夫焉敢如此!’随即起来,整饬用膳,传旨:宣伯邑考。
邑考在馆驿,闻命即至摘星楼下候旨。
王命:‘宣上楼来。’
邑考上楼,叩拜在地,王曰:‘昨日传琴,为何不尽心传琴,反迁延时刻,这有何说?’
邑考奏曰:‘学琴之事,要在心坚意诚,方能精熟。’
妲己在傍言曰:‘琴中之法无他,若仔细分明,讲的斟酌,岂有不精熟之理。只你传习不明,讲论胡涂,如何得臻其音律之妙。’
纣王听妲己之言,夜来之事,不好明言,随命邑考:‘再抚一曲与朕亲听,看是如何。’
邑考受命,膝地而坐,抚弄瑶琴,自思:‘不若于琴中寓以讽谏之意。’乃叹纣王一词曰:
一点忠心达上苍,祝君寿算永无疆。
风和雨顺当今福,一统山河国祚长。
纣王静听琴内之音,俱是忠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将何罪于邑考。
妲己见纣王无有加罪之心,以言挑之曰:‘伯邑考前进白面猿猴,善能歌唱。陛下可曾听其歌唱否?’
纣王曰:‘夜来听琴有误,未曾演习;今日命邑考进上楼来,以试一曲,何如?’
邑考领旨到馆驿,将猿猴进上摘星楼,开了红笼,放出猿猴。
邑考将檀板递与白猿。白猿轻敲檀板,婉转歌喉,音若笙簧,满楼嘹亮。
高一声如凤鸣之音,低一声似鸾啼之美,愁人听而舒眉,欢人听而抚掌,泣人听而止泪,明人听而如痴。
纣王听之,颠倒情怀。妲己听之,芳心如醉。宫人听之,为世上之罕有。
那猿猴只唱得神仙着意,嫦娥侧耳,就把妲己唱得神荡意迷,情飞心逸,如醉如痴,不能检束自己形体,将原形都唱出来了。
这白猿乃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俱无,故此善能歌唱;又修成火眼金睛,善看人间妖魅。
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不知狐狸乃妲己本相──白猿虽是得道之物,终是个畜类。
此猿将檀板掷于地下,隔九龙侍席上,一撺劈面来抓妲己。
往后一闪,早被纣王一拳将白猿打跌在地,死于地下。
命宫人扶起。
妲己曰:‘伯邑考明请猿猴,暗为行刺,若非陛下之恩相救,妾命休矣。’
纣王大怒,喝左右:‘将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
两边侍御官将邑考拿下。
邑考厉声大叫‘冤枉’不绝。
纣王听邑考口称冤枉,命且放回。
纣王问曰:‘你这匹夫!白猿行刺,众目所视,为何强辩,口称‘冤枉’何也?’
邑考泣奏曰:‘猿猴乃山中之畜,虽修人语,野性未退;况猴子性喜果品,不用烟火之物,今见陛下九龙侍席之上,百般果品,心中急欲取果物,便弃檀板而撺酒席;且猿猴手无寸刃,焉能行刺?臣伯邑考世受陛下洪恩,焉敢造次。愿陛下究察其情,臣虽寸磔,死亦瞑目矣。’
纣王听邑考之言,暗思多时,转怒为喜,曰:‘御妻,邑考之言是也。猿猴乃山中之物,终是野性,况无刃岂能行刺?’
随赦邑考。
邑考谢恩。
妲己曰:‘既赦邑考无罪,你再将瑶琴抚弄一奇词异调,琴内果有忠良之心,便罢,若无倾葵之语,决不赦饶。’
纣王曰:‘御妻之言甚善。’
邑考听妲己之奏,暗想:‘这一番谅不能脱其圈套。就将此残躯以为直谏,就死万刃之下,留之史册,见我姬姓累世不失忠良。’
邑考领旨坐地,就于膝上抚琴一曲,词曰:‘明君作兮布德行仁,未闻忍心兮重敛烦刑。炮烙炽兮筋骨粉,虿盆惨兮肺腑惊,万姓精血竟入酒海,四方膏尽悬肉林。机杼抽空兮,鹿台才满,犁锄折兮巨桥粟盈。我愿明君兮,去谗逐淫;振刷纲纪兮天下太平!’
邑考抚罢,纣王不明其音。
妲己妖魅,听得琴中之音有谤毁君上之言。
妲己以手指邑考骂曰:‘大胆匹夫!敢于琴中暗寓谤毁之言,辱君骂主,情殊可恨!真是刁恶之徒,罪不容诛!’
纣王问妲己曰:‘琴中谤毁,朕尚不明。’
妲己将琴中之意,细说一番。
纣王大怒,喝左右来拿。
邑考奏曰:‘臣还有结句一段,试抚于陛下听完。’
词曰:‘愿王远色兮再正纲常,天下太平兮速废娘娘。妖气灭兮诸侯悦服,却淫邪兮社稷宁康。陷邑考兮不怕万死,绝妲己兮史氏传扬!’
邑考作歌已毕,回首将琴隔侍席打来,只打得盘碟纷飞。
妲己将身一闪,跌倒在地。
纣王大怒曰:‘好匹夫!猿猴行刺,被你巧言说过;你将琴击皇后,分明弒逆,罪不容诛!’
喝左右侍驾曰:‘将邑考拿下摘星楼,送入虿盆!’
众宫人扶起,妲己奏曰:‘陛下且将邑考拿下楼去,妾身自有处治。’
纣王听妲己之言,把邑考拿下楼。
妲己命左右取钉四根,将邑考手足钉了,用刀碎剁。
可怜一身拿下,钉了手足。
邑考大叫,骂不绝口:‘贱人!你将成汤锦绣江山化为乌有。我死不足惜,忠名常在,孝节永存。贱人!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后定为厉鬼食汝之魂!’
可怜孝子为父朝商,竟遭万刃剁尸!不一时,将邑考剁成肉酱。
纣王命付于虿盆,喂了蛇蝎。
妲己曰:‘不可。妾常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斩姬昌,恐遗后患。’
纣王曰:‘御妻之言正合朕意。速命厨役,将邑考肉作饼,差官送往羑里,赐与姬昌。’
不知西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十九回-译文
伯邑考进贡赎罪
诗曰:忠诚的臣子和孝顺的儿子无辜而死,只是因为殷商有怪狐。淫乱的人不觉得先荐耻,忠诚的人又怎会畏惧后来的诛杀。
宁愿用万刃留下清白,也不愿接受千娇百媚的独夫。史册不会玷污千载的仇恨,让人屈指泪如珠。
话说伯邑考要去朝歌为父亲赎罪。当时上大夫散宜生劝阻,公子坚决不同意,于是进宫辞别母亲太姬,要去朝歌赎罪。太姬说:“你父亲被囚禁在羑里,西岐的内外事务托付给谁?”考说:“内事托付给兄弟姬发,外事托付给散宜生,军务托付给南宫适;儿子我要亲自去朝歌面见君主,以进贡为名,请求赎父亲的罪。”母亲见伯邑考坚决要去,只得答应,吩咐说:“孩子,你去后要小心!”邑考告别后,来到殿前与弟弟姬发说:“兄弟,你要和众兄弟和睦相处,不要改变西岐的规矩,我此去朝歌,多则三个月,少则两个月,就会回来。”邑考吩咐完毕,收拾宝物进贡,选择日子出发。姬发和文武官九十八弟,在十里长亭为他送行。邑考与众人在饮酒中告别,一路前行,扬鞭纵马,穿过一些红杏芳林,行走在无尽的柳阴古道。
伯邑考与随从一日行至汜水关。关上的士兵看到两杆进贡的旗帜,上面写着西伯侯的旗号。军官来报告主帅。守关总兵韩荣下令开关。邑考进入关内,一路畅通无阻。过了五关,来到渑池县,渡过黄河至孟津,进入朝歌城,在皇华馆驿安顿下来。次日,问驿丞:“丞相府在哪里?”驿丞回答说:“在太平街。”次日,邑考来到午门,却没有看到一位官员走动,又不敢擅自进入午门。已经往返五天,邑考身着素缟,抱着奏本站在午门外。不久,只见一位大臣骑马而来,是亚相比干。伯邑考跪下。比干问:“跪下的是何人?”邑考回答说:“我是犯臣姬昌的儿子伯邑考。”比干听后,滚鞍下马,用手扶他起来,说:“贤公子请起!”二人在午门外站立。比干问:“公子为何事到此?”邑考回答说:“我父亲得罪了天子,承蒙丞相保护,得以保全性命,这份恩情天高地厚;愚昧的父子兄弟铭记在心!只因七年的光阴,父亲久囚羑里,作为人子怎能安心。想天子必定思念忠诚善良的人,怎会甘心成为鱼肉。我与散宜生商议,将祖传的镇国异宝进贡给王廷,代替父亲赎罪。希望丞相能开天地仁慈之心,怜悯姬昌久囚羑里的苦楚,如果赐还骸骨,得以归乡,这份恩情如泰山,德行如深渊。西岐的百姓,都感念丞相的大恩。”比干回答说:“公子进贡的是什么宝物?”伯邑考说:“是祖父亶传下来的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十名美女,用来代替父亲赎罪。”比干说:“七香车有什么珍贵之处?”伯邑考回答说:“七香车是轩辕皇帝在北海打败蚩尤后留下的,如果人坐在上面,不用推动,想往东就往东,想往西就往西——是世代相传的宝物。醒酒毡,如果人喝醉了,躺在上面,不用片刻就能醒酒。白面猿猴,虽然是畜类,却懂得三千小曲,八百大曲,能在宴席上唱歌,擅长为掌上之舞,真是如黄莺鸣叫,如弱柳婆娑。”比干听后说:“这些宝物虽然奇妙,但如今天子失德,又用这些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纣为虐,迷惑圣聪,反而会增加朝廷的混乱;无奈公子为了父亲的囚禁,行仁孝之事,一点真心,这份奏本我替公子转达给天听,不会辜负公子的来意。”比干前往摘星楼等待旨意。
奉御官启奏:“亚相比干觐见。”纣王说:“宣比干上楼。”比干上楼朝见。纣王说:“朕没有旨意召唤,你有何奏章?”比干奏报:“臣启奏陛下!西伯侯姬昌的儿子伯邑考,进贡代替父亲赎罪。”王说:“伯邑考进贡了什么?”比干将进贡的奏章呈上。帝看后,对比干说:“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十名美女,代替西伯侯赎罪。”纣王下令宣邑考上楼。那邑考跪拜而行,俯伏奏报:“犯臣姬昌的儿子伯邑考朝见。”纣王说:“姬昌罪大逆君,如今你进贡为父赎罪,也可以算作孝顺了。”伯邑考奏报:“犯臣姬昌犯罪逆君,宽恕免死,暂时居住在羑里。我们全家感念陛下天高海阔的洪恩,仰慕地厚山高的大德。如今我们不敢自以为愚昧,冒死上奏,请求代替父亲赎罪。如果蒙受仁慈,赐予再生,得以赦免归国,使我们母子等骨肉得以团聚;我们将永远瞻仰陛下仁慈的德行,这是出乎意料的。”纣王看到邑考悲伤,为父亲申诉,非常感动,于是赐邑考起身。邑考感谢恩赐,站在栏杆之外。妲己在内帘看到邑考英俊潇洒,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言语温柔。妲己传旨:“卷起珠帘。”左右宫人将珠帘高高卷起,挂上金钩。纣王看到妲己出来,说:“御妻,今有西伯侯的儿子伯邑考进贡代替父亲赎罪,实属可怜。”妲己奏报:“妾听说西岐的伯邑考擅长弹琴,真是世上无双,人间绝少。”纣王说:“御妻如何得知?”妲己说:“妾虽然是女子,小时候在深闺中听到父母传说,邑考博通音律,弹琴更是精湛,深知大雅遗音,所以得知。陛下可以让邑考弹奏一曲,便知深浅。”纣王是酒色之徒,久被妖气所惑,一听妲己的话,便命伯邑考拜见妲己。伯邑考拜见完毕。妲己说:“伯邑考,听说你擅长弹琴,你如今试弹一曲如何?”伯邑考奏报:“娘娘在上,臣听说父母有病,作为人子,不敢安享荣华。如今犯臣的父亲被囚禁了七年,苦楚万分,臣怎能忍心轻视父亲,自顾自地弹琴取乐呢!何况臣心碎如麻,怎能按照宫商节奏弹奏,有辱圣聪。”纣王说:“邑考,你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弹奏一曲,如果奇妙,就赦免你父子归国。”伯邑考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地感谢恩赐。纣王传旨,取来一张琴。伯邑考盘膝坐在地上,将琴放在膝上,十指拨动琴弦,弹奏了一曲,名为《风入松》:
杨柳依依拂晓风,桃花半吐映日红。芳草连绵铺锦绣,任他车马各西东。
城中的演奏弹到曲终,只听那音韵悠扬,真像是击玉鸣珠,万壑松涛,清丽婉转,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中的瑶池和凤凰之宫;而那些笙、簧、箫、管和檀板上的歌声,却让人感到俗气逼人。这真可以说是‘这样的曲子只应在天上才有,人间能有几回能听到。’纣王听完后,心中非常高兴,对妲己说:‘真是没有辜负你听到的。伯邑考的这首曲子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妲己回答说:‘伯邑考的琴声,天下人都听过,现在亲自见到他,听到的还没有看到的全面。’纣王非常高兴,下令在摘星楼设宴。妲己偷偷地看伯邑考,只见他面容如满月,丰姿俊雅,气质非凡,风度翩翩,令人心动。再看纣王,容貌暗淡无光,并不那么吸引人!——看官,纣王虽然贵为帝王,但若是被色欲所累,也会变得形容枯槁。自古以来,佳人偏爱少年,何况妲己还是一位妖媚的女子呢。妲己暗自思忖:不如把伯邑考留在这里,借口传授琴艺,趁机挑逗,或许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共享飞翔的快乐。他年纪轻轻,对我的帮助会更多,何必拘泥于这个老头子呢。”妲己设计留下伯邑考,随即上奏说:“陛下应该赦免西伯和他的儿子回国,这确实是陛下仁慈的恩德,但伯邑考的琴音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现在赦免他们回国,朝歌的琴音就会消失,实在可惜。”纣王问:“那怎么办?”妲己回答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两全其美。”纣王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做到两全?”妲己说:“陛下可以留下伯邑考在这里传授我的琴艺,等我的琴艺学精了,早晚陪伴在陛下身边,为皇上提供清闲的乐趣。一方面,西伯会感激陛下的大恩;另一方面,朝歌也不会失去那美妙的琴音,或许可以两全其美。”纣王听后,用手拍着妲己的背说:“贤爱的爱卿啊!你真是聪明贤明,真正懂得一举两全之道。”随即下令:“留下伯邑考在这座摘星楼传授琴艺。”妲己心中暗自高兴:“我现在就先把纣王灌醉,让他好好睡一觉,我自个儿可以和他做些事情,这件事还有什么难度呢。”她赶紧下令摆宴。纣王以为妲己是真心好意,却不知其中隐藏着败坏风俗的阴谋,严重破坏了纲常礼义的防线。妲己手捧金杯,对纣王说:“陛下请喝这寿酒!”纣王以为这酒很美味,只顾着欢愉,不知不觉间喝得酩酊大醉。妲己命令左右侍女,扶着皇上躺到龙床上安睡,然后让伯邑考开始传授琴艺。两边宫人拿出两张琴,一张是妲己的,一张是伯邑考传授的。伯邑考奏道:‘罪臣伯邑考启禀娘娘;这琴有内外五形,六律五音。有吟、操、勾、剔四种演奏方式。左手像龙眼,右手像凤眼,按宫、商、角、征、羽五音。还有八种演奏方法,分别是抹、挑、勾、剔、撇、托、摘、打。有六种禁忌,七种不弹的场合。’妲己问:‘什么是六种禁忌?’伯邑考回答:‘听到悲哀的事情,哭泣,专心做事,愤怒,戒除欲望,惊吓。’妲己又问:‘什么是七种不弹的场合?’伯邑考回答:‘疾风骤雨,极度悲伤,衣冠不整,酒醉失态,没有香气接近,不懂音乐接近俗气,不干净接近污秽。遇到这些情况都不弹。这琴是古代留下的音律,音乐优美而高雅,与其他音乐大不相同,其中有八十一大调,五十一小调,三十六等音。’有诗为证:‘音和平兮清心目,世上琴声天上曲。尽将千古圣人心,付与三尺梧桐木。’
邑考的话说完后,拿起琴弦拨动,琴声清脆悦耳,美妙得难以用言语形容。
原来妲己并非真的为了传授琴艺,实际上她是贪图邑考的容貌;她挑逗邑考,想要效仿飞鸟,纵情声色,败坏风度,从来都不曾关心过琴。
她只是用手段勾引,所以脸上桃花般娇艳,姿态妖娆,国色天香。
她转着秋波,传递着娇滴滴的情感;轻启朱唇,吐出温柔细语。
她无非是想挑动邑考的心思,以迷乱他的心。
邑考是圣人的儿子,因为父亲受困,想要尽孝道,所以不怕辛苦地前往朝歌进贡,代替父亲赎罪,希望能和父亲一起回到故都,哪里有其他的意思。
虽然是在传授琴艺,但他的心像铁石一样坚硬,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定,眼睛不旁观,一心只顾着传授琴艺。
妲己多次勾引,但邑考不为所动。
妲己说:‘这琴一时之间难以领会。’吩咐左右:‘先摆上宴席。’两边的人随即摆上了宴席。
妲己让人在席边设座,让邑考陪宴。邑考心神不宁,跪下奏道:‘我是犯臣之子,承蒙娘娘不杀之恩,赐予我重生的机会,感激娘娘的恩德如同山海。娘娘是尊贵的国母,是人间之母,我怎敢侧坐。我应该万死!’邑考跪伏在地,不敢抬头。
妲己说:‘邑考你说错了!如果论臣子,确实坐不得;但如果论传授琴艺,那是师徒之间的道义,坐也无妨。’
邑考听了妲己的话,暗暗咬牙切齿:‘这个贱人把我当成不忠、不孝、不德、不仁、非礼、非义、不智、不良之类的人。想想我们始祖在尧帝时就是臣子,官至司农,传承了数十代,世代忠良。如今我邑考为了父亲的事前往朝歌,却误入陷阱。岂知妲己以邪淫败坏君主之纲常,有损风化,严重侮辱了天子,罪孽深重。我邑考宁愿受万剑穿心之刑,也不愿破坏姬家的节操。我死了之后,有何脸面去见祖先!’
妲己见邑考跪伏不言,又见邑考不动心,没有一计可施。妲己的邪念不断:‘我对他有爱慕之心,他却全无顾念之意。好吧,我再想一个办法引诱他,不怕他不动心。’
妲己只得让人收走酒菜,让邑考起身,说:‘既然你坚决不喝酒,那就还是专心传授琴艺。’邑考领命,又继续抚琴,像之前一样拨弄了很长时间。
妲己突然说:‘我坐在上面,你坐在下面,相隔甚远,按弦多有错乱,很不方便,怎么能一下子就熟练呢。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两全其美又靠近一些,可以按弦,有什么不可以的。’
邑考说:‘长时间弹奏自然会精通,娘娘不必着急。’妲己说:‘不是这样的。今晚如果不能熟练,明天君上问我,我该如何回答?这很不方便。你坐到上面,我坐在你怀里,你拿着我的手拨弦,不用一刻钟就能熟练,何必拖延时间呢。’
妲己的这一提议把伯邑考吓得魂飞魄散。邑考想:‘这是天命难违,料想难以逃脱这个罗网,我宁愿做个清白的鬼魂,也不负父亲的教诲,只得直言进谏,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邑考正色说道:‘娘娘的话,让我这个臣子万世之后也成了猪狗不如的人!史官在典籍中记载,娘娘又是什么样的皇后!娘娘是万民之母,受天下诸侯的贡贺,享受椒房之尊,掌握着六宫金阙的权力;如今为了传授琴艺一事,竟然亵渎尊贵,这太过儿戏,成何体统!如果这件事传出去,即使娘娘冰清玉洁,天下后世又怎么会相信呢。娘娘请冷静,如果旁人知道,会辱没尊贵的身份。’
这一番话把妲己羞得满脸通红,无言以对。随后传旨让伯邑考暂时退下。
邑考下楼,回到馆驿,不再提此事。
再说妲己非常怨恨:‘这样的粗人,如此轻视人!我本想将心托付给明月,谁知道明月却在沟渠中?反而被他羞辱了一顿。我一定要让你粉身碎骨,才能消解我的怨恨!’
妲己只能陪伴纣王安寝。次日天明,纣王问妲己:‘昨晚伯邑考传授琴艺,是否已经熟练?’
妲己在枕边挑剔,趁机说道:‘陛下,昨晚伯邑考无心传授琴艺,反而起了不良之心,言语调戏,实在没有臣子的礼节。我不得不奏报。’
纣王听后大怒:‘这个匹夫竟敢如此!’随即起身,整理好餐具,传旨:‘宣伯邑考。’
邑考在馆驿中,听到命令立刻来到摘星楼下等候。王命:‘宣他上楼。’邑考上楼,跪拜在地,王说:‘昨日传授琴艺,为何不尽心,反而拖延时间,这有什么解释?’
邑考奏道:‘学习琴艺,必须在心志坚定,诚意十足,才能精通。’妲己在一旁说道:‘琴艺没有别的,只要仔细分辨,讲解得当,怎么会不精通呢。只是你传授的不明白,讲解得混乱,怎么能达到音律的妙处。’
纣王听了妲己的话,昨晚的事情不便明说,于是命令邑考:‘再弹一曲给我听,看看如何。’
邑考领命,跪地而坐,抚弄瑶琴,心中想:‘不如在琴中融入讽谏之意。’于是叹了口气,弹奏了一曲歌颂纣王的话:
一点忠心达上苍,祝君寿算永无疆。风和雨顺当今福,一统山河国祚长。
纣王静静地听着琴声,里面都是忠诚爱国的意思,没有半点诽谤的话,那么对伯邑考有什么罪呢。
妲己看到纣王没有要加罪的意思,便用言语挑拨说:“伯邑考带了一只白面猿猴,擅长唱歌。陛下有没有听过它的歌声?”
纣王说:“昨晚听琴时出了错,没有练习;今天命令伯邑考带猿猴上楼来,试唱一曲,怎么样?”
伯邑考接到命令后到驿站,把猿猴带到摘星楼,打开红笼,放出猿猴。伯邑考把檀板递给白猿。
白猿轻轻敲打檀板,婉转地唱着歌,声音像笙管和簧片一样,整座楼都响亮起来。
高声像凤鸣,低声像鸾鸟啼叫,让人听了舒展眉头,欢快的人拍手,悲伤的人止住眼泪,聪明的人听得出神。
纣王听了,心情颠倒。妲己听了,心花怒放。宫女们听了,觉得这是世上少有的。
那只猿猴只唱得神仙都会动心,嫦娥侧耳倾听,就把妲己唱得神魂颠倒,心神飞扬,如醉如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连原形都唱出来了。
这只白猿是千年得道的猿猴,修炼到十二重楼横骨都没有,所以擅长唱歌;又修炼成火眼金睛,擅长看穿人间的妖魔鬼怪。
妲己的原形露出来,白猿看到上面有个狐狸——不知道狐狸就是妲己的本相——白猿虽然是得道之物,但终究是个畜生。
这只猿猴把檀板扔在地上,跳过九龙侍席,一掌劈面抓向妲己。妲己往后一闪,纣王一拳将白猿打倒在地,它死在地上。
命令宫女扶起白猿。妲己说:“伯邑考明着请猿猴,暗中行刺,如果不是陛下相救,我的命就没了。”
纣王大怒,喝令左右:‘把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两边侍御官把伯邑考拿下。
伯邑考大声叫着‘冤枉’。纣王听伯邑考说冤枉,命令暂时放回。
纣王问:‘你这人!白猿行刺,众目睽睽,为什么还要狡辩,说‘冤枉’是什么意思?’
伯邑考哭着说:‘猿猴是山里的动物,虽然学会了人话,但野性未改;而且猴子喜欢水果,不用烟火的东西,现在看到陛下九龙侍席上的各种水果,心里非常想吃,就扔掉檀板,跳到酒席上;再说猿猴没有武器,怎么能行刺呢?臣伯邑考世受陛下恩宠,怎么敢鲁莽行事。希望陛下调查清楚情况,我即使被千刀万剐,也心甘情愿。’
纣王听伯邑考的话,想了很久,转怒为喜,说:‘御妻,伯邑考说得对。猿猴是山里的东西,终究是野性,何况没有武器,怎么能行刺呢?’于是赦免了伯邑考。
伯邑考谢恩。妲己说:‘既然赦免了伯邑考无罪,你再将瑶琴弹奏一曲,琴声中有忠良之心,就算了,如果没有批评的话,决不宽恕。’
纣王说:‘御妻的话很对。’伯邑考听到妲己的话,暗想:‘这次恐怕难以逃脱她的陷阱。我就用这残躯来直谏,即使死在万刃之下,也要留在史册上,让我姬姓世代不失忠良。’
伯邑考领命坐在地上,就在膝上弹琴一曲,歌词是:
明君作兮布德行仁,未闻忍心兮重敛烦刑。炮烙炽兮筋骨粉,虿盆惨兮肺腑惊,万姓精血竟入酒海,四方膏尽悬肉林。
机杼抽空兮,鹿台才满,犁锄折兮巨桥粟盈。我愿明君兮,去谗逐淫;振刷纲纪兮天下太平!
伯邑考弹完,纣王不懂其中的意思。妲己妖魅,听到琴声中有诽谤君上之言。
妲己用手指着伯邑考骂道:‘大胆之徒!敢在琴中暗藏诽谤之言,辱骂君主,实在可恨!真是恶毒之徒,罪不容诛!’
纣王问妲己:‘琴中的诽谤,朕还不明白。’妲己把琴中的意思详细地说了一遍。
纣王大怒,喝令左右:‘来人,把伯邑考拿下!’
伯邑考奏道:‘臣还有最后一句,请陛下听完。’歌词是:
愿王远色兮再正纲常,天下太平兮速废娘娘。妖气灭兮诸侯悦服,却淫邪兮社稷宁康。
陷邑考兮不怕万死,绝妲己兮史氏传扬!
伯邑考唱完,回头把琴扔向侍席,只打得盘碟飞溅。
妲己一闪身,跌倒在地上。
纣王大怒说:‘好一个匹夫!猿猴行刺,你用巧言掩饰;你用琴打皇后,分明是叛逆,罪不容诛!’
喝令左右:‘把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
众宫女扶起伯邑考,妲己奏道:‘陛下,请把伯邑考拿下楼去,我有办法处置。’
纣王听妲己的话,把伯邑考拿下楼。
妲己命令左右取来四根钉子,把伯邑考的手脚钉住,用刀剁成肉酱。
可怜伯邑考一身被擒,手脚被钉,惨叫不止。
纣王命令把伯邑考的肉喂给蛇蝎。
妲己说:‘不行。我常听说姬昌被称为圣人,说他能预知祸福,善于识别阴阳。我听说圣人不会吃儿子的肉,现在把伯邑考的肉给厨师做菜,做成肉饼,赐给姬昌。如果姬昌真的吃了这肉,那就是虚名,祸福阴阳都是谬说。可以赦免,以表示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吃,就立刻斩杀姬昌,以防后患。’
纣王说:‘御妻的话正合朕意。快命厨师,把伯邑考的肉做成饼,派人送到羑里,赐给姬昌。’不知道西伯的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注解
伯邑考:商朝的一位忠臣,因直言进谏而遭到纣王的迫害。
朝歌:商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赎罪:赎罪是指用财物或行动来弥补罪过,以求得宽恕。
殷商:殷商是商朝的别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淫乱:淫乱指不道德的性行为,此处指商纣王的荒淫行为。
贞诚:贞诚指忠诚老实,坚守正道。
羑里:商朝的一个地名,也是西伯姬昌被囚禁的地方。
西岐:西岐是周朝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
散宜生:散宜生是商朝的大臣,曾劝阻伯邑考前往朝歌。
南宫适:南宫适是商朝的大臣,负责军事事务。
皇华馆驿:皇华馆驿是古代供官员和使者住宿的驿站。
亚相比干:亚相比干是商朝的大臣,以忠诚著称。
轩辕皇帝:轩辕皇帝即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战神,相传曾与黄帝作战。
七香车:七香车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车辆,能随人心意而行。
醒酒毡:醒酒毡是一种能让人迅速醒酒的毡子。
白面猿猴:白面猿猴是一种传说中能知音律的猴子。
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历史上常作为暴君的典型。
妲己:纣王的宠妃,传说中妖媚惑主,是导致纣王暴政的原因之一。
风入松:《风入松》是一首古琴曲,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
邑考:指伯邑考,商朝末年的一位忠臣,纣王的叔父,因父罪被囚禁。
戛玉鸣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器相击和珍珠相碰发出的声音。
万壑松涛:形容声音宏大而激昂,如同山谷中的松涛声。
清婉欲绝:形容音乐声音清丽婉转,几乎要达到绝妙的境界。
尘襟顿爽:尘襟,指世俗的烦恼;顿爽,指突然感到清爽。形容心情突然变得非常舒畅。
瑶池凤阙:瑶池,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凤阙,指凤凰栖息的宫殿。这里比喻非常美好的地方。
笙簧箫管:笙、簧、箫、管都是古代的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檀板:古代打击乐器,类似于现代的木鱼。
讴歌:指歌唱,歌颂。
俗气逼人:形容俗气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这首曲子只有在天上才能听到,人世间很难遇到。
御妻:古代对皇后或妃子的尊称。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无缺。
伯邑考之琴:伯邑考的琴,指伯邑考弹奏的琴曲,因其高超而闻名。
摘星楼:古代宫殿中的建筑,常用于观星或举行重要仪式。
丰姿俊雅:形容人的外貌和气质非常出众。
非俗:非凡俗,指不同寻常。
袅袅情动人:形容人的风姿优美,情感动人。
暗昧:昏暗不明,这里指容貌不吸引人。
鸾凤:凤凰,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于飞之乐:指夫妻和谐美满的生活。
补益:增益,这里指对纣王的好处。
拘拘于此老哉:指纣王年纪大了。
传琴:指伯邑考向妲己传授琴艺。
六律五音:六律,指古代音乐中的六个基本音阶;五音,指五个基本音调。
八法:指弹琴的八种基本技法。
六忌:指弹琴时应该避免的六种情绪。
七不弹:指弹琴时应该避免的七种情况。
太古遗音:指非常古老的音乐,这里指伯邑考的琴曲。
三尺梧桐木:古代琴的制作材料,这里指琴本身。
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这里指伯邑考所传之琴。
孝道: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这里指伯邑考为了赎父罪而进贡。
飞:这里指男女间的私情。
淫败度:指过度放纵情欲,败坏道德。
桃花:比喻美女的美丽。
秋波:指美女的眼神,这里指妲己的眼神。
朱唇:指美女的嘴唇。
悄语:低声细语。
羁囚:被囚禁。
朝商:朝见商王,这里指伯邑考前往朝歌。
陷穽:陷入陷阱,比喻陷入困境。
邪淫:不正当的淫乱行为。
纲常:指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亶父:伯邑考的祖先,相传为商汤的臣子。
司农:古代官名,掌管农业。
椒房:古代皇后的居所。
金阙:皇宫。
亵尊:不尊重尊贵的人。
典章:古代的法规和制度。
国母:指皇后或皇太后。
贡贺:进贡和祝贺。
椒房至尊:指皇后的尊贵地位。
六宫:古代宫廷中女官的统称。
罗网:比喻陷阱。
青白之鬼:指清白无瑕的鬼魂。
讽谏:委婉地劝谏。
上苍:天,这里指天意。
白猿:神话传说中的灵兽,此处指被伯邑考驯养的猿猴。
九龙侍席:古代宫廷中的一种装饰,象征皇权的尊贵。
虿盆: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活埋犯人。
炮烙:纣王时期的一种酷刑,用铜制成烙铁,烙烧犯人。
鹿台:商朝的宫殿之一,也是纣王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
巨桥:商朝的一个地名,也是纣王征税的地方。
机杼:古代织布的梭子,此处比喻国家的经济。
抽空:比喻被剥夺。
直谏:直言进谏,指毫无保留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倾葵之语:比喻对君王的诽谤和侮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封神演义-第十九回-评注
纣王静听琴内之音,俱是忠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将何罪于邑考。
此句表达了纣王对琴音的赞赏,以及对伯邑考忠诚的肯定。‘静听’二字体现了纣王对音乐的专注,‘俱是忠爱国之意’则是对音乐内容的正面评价,反映出纣王对忠义的重视。然而,接下来的情节转折,预示了忠义与权谋之间的冲突。
妲己见纣王无有加罪之心,以言挑之曰:‘伯邑考前进白面猿猴,善能歌唱。陛下可曾听其歌唱否?’
妲己此言,表面上是询问纣王是否听过白面猿猴的歌唱,实则是在挑拨离间,试图让纣王对伯邑考产生怀疑。这体现了妲己的阴险狡诈,也预示了伯邑考即将面临的危机。
纣王曰:‘夜来听琴有误,未曾演习;今日命邑考进上楼来,以试一曲,何如?’
纣王此言,一方面是对伯邑考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然而,这种信任在接下来的情节中将被考验。
邑考领旨到馆驿,将猿猴进上摘星楼,开了红笼,放出猿猴。
此句描绘了伯邑考按照纣王的命令,将白面猿猴带到摘星楼的过程,展现了伯邑考对纣王的忠诚。
白猿轻敲檀板,婉转歌喉,音若笙簧,满楼嘹亮。
此句生动地描绘了白猿歌唱的情景,‘轻敲’、‘婉转’、‘嘹亮’等词语,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高一声如凤鸣之音,低一声似鸾啼之美,愁人听而舒眉,欢人听而抚掌,泣人听而止泪,明人听而如痴。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白猿歌唱的神奇效果,使得不同情绪的人都能在音乐中找到慰藉,体现了音乐的力量。
纣王听之,颠倒情怀。妲己听之,芳心如醉。宫人听之,为世上之罕有。
此句描绘了纣王、妲己和宫人对白猿歌唱的反应,从侧面反映了音乐的魅力。
那猿猴只唱得神仙着意,嫦娥侧耳,就把妲己唱得神荡意迷,情飞心逸,如醉如痴,不能检束自己形体,将原形都唱出来了。
此句描绘了妲己在音乐中的沉迷,以及她原形的暴露,预示了接下来的冲突。
这白猿乃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俱无,故此善能歌唱;又修成火眼金睛,善看人间妖魅。
此句介绍了白猿的特殊能力,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不知狐狸乃妲己本相──白猿虽是得道之物,终是个畜类。
此句揭示了妲己的真实身份,以及白猿对其的识破,为接下来的冲突埋下伏笔。
此猿将檀板掷于地下,隔九龙侍席上,一撺劈面来抓妲己。
此句描绘了白猿对妲己的攻击,展现了其野性和对妖魅的仇恨。
往后一闪,早被纣王一拳将白猿打跌在地,死于地下。
此句描绘了纣王对白猿的处置,体现了他的暴虐。
命宫人扶起。
此句表现了纣王对白猿的冷漠。
妲己曰:‘伯邑考明请猿猴,暗为行刺,若非陛下之恩相救,妾命休矣。’
妲己此言,再次挑拨离间,试图让纣王对伯邑考产生怀疑。
纣王大怒,喝左右:‘将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两边侍御官将邑考拿下。
此句描绘了纣王对伯邑考的怒火,以及他对权力的滥用。
邑考厉声大叫‘冤枉’不绝。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的忠诚和冤屈。
纣王听邑考口称冤枉,命且放回。
此句体现了纣王对伯邑考的同情,但他的决定仍然受到权力和利益的影响。
纣王问曰:‘你这匹夫!白猿行刺,众目所视,为何强辩,口称‘冤枉’何也?’
纣王此言,再次展现了他在权力面前的傲慢和蛮横。
邑考泣奏曰:‘猿猴乃山中之畜,虽修人语,野性未退;况猴子性喜果品,不用烟火之物,今见陛下九龙侍席之上,百般果品,心中急欲取果物,便弃檀板而撺酒席;且猿猴手无寸刃,焉能行刺?臣伯邑考世受陛下洪恩,焉敢造次。愿陛下究察其情,臣虽寸磔,死亦瞑目矣。’
伯邑考的泣诉,再次展现了他的忠诚和冤屈,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纣王听邑考之言,暗思多时,转怒为喜,曰:‘御妻,邑考之言是也。猿猴乃山中之物,终是野性,况无刃岂能行刺?’随赦邑考。
此句展现了纣王在权力面前的反复无常,以及他对伯邑考的最终赦免。
邑考谢恩。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对纣王的感激之情。
妲己曰:‘既赦邑考无罪,你再将瑶琴抚弄一奇词异调,琴内果有忠良之心,便罢,若无倾葵之语,决不赦饶。’
妲己此言,再次挑拨离间,试图让纣王对伯邑考产生怀疑。
纣王曰:‘御妻之言甚善。’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妲己的顺从,也预示了伯邑考即将面临的危机。
邑考听妲己之奏,暗想:‘这一番谅不能脱其圈套。就将此残躯以为直谏,就死万刃之下,留之史册,见我姬姓累世不失忠良。’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的忠诚和决心,他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忠良。
邑考领旨坐地,就于膝上抚琴一曲,词曰:‘明君作兮布德行仁,未闻忍心兮重敛烦刑。’
伯邑考的琴曲,表达了他对明君的期望,以及对纣王暴政的批判。
妲己妖魅,听得琴中之音有谤毁君上之言。
妲己此言,再次挑拨离间,试图让纣王对伯邑考产生怀疑。
妲己以手指邑考骂曰:‘大胆匹夫!敢于琴中暗寓谤毁之言,辱君骂主,情殊可恨!真是刁恶之徒,罪不容诛!’
妲己的骂声,展现了她的愤怒和仇恨,也预示了伯邑考即将面临的命运。
纣王问妲己曰:‘琴中谤毁,朕尚不明。’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妲己的信任,以及对伯邑考的怀疑。
妲己将琴中之意,细说一番。
妲己此言,进一步加深了纣王对伯邑考的怀疑。
纣王大怒,喝左右来拿。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伯邑考的愤怒,以及他对权力的滥用。
邑考奏曰:‘臣还有结句一段,试抚于陛下听完。’词曰:‘愿王远色兮再正纲常,天下太平兮速废娘娘。’
伯邑考的琴曲,进一步批判了纣王的暴政,并表达了他对天下太平的期望。
邑考作歌已毕,回首将琴隔侍席打来,只打得盘碟纷飞。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的愤怒和绝望,也预示了纣王对他最终的迫害。
妲己将身一闪,跌倒在地。
此句展现了妲己的狡诈和机智,也预示了她的最终命运。
纣王大怒曰:‘好匹夫!猿猴行刺,被你巧言说过;你将琴击皇后,分明弒逆,罪不容诛!’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伯邑考的愤怒,以及他对权力的滥用。
喝左右侍驾曰:‘将邑考拿下摘星楼,送入虿盆!’众宫人扶起,妲己奏曰:‘陛下且将邑考拿下楼去,妾身自有处治。’
此句展现了纣王和妲己对伯邑考的残忍,以及他们对权力的滥用。
纣王听妲己之言,把邑考拿下楼。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妲己的顺从,以及他对权力的滥用。
妲己命左右取钉四根,将邑考手足钉了,用刀碎剁。
此句展现了妲己的残忍和邪恶,也预示了伯邑考的悲惨命运。
可怜一身拿下,钉了手足。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的悲惨命运,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冤屈。
邑考大叫,骂不绝口:‘贱人!你将成汤锦绣江山化为乌有。我死不足惜,忠名常在,孝节永存。贱人!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后定为厉鬼食汝之魂!’
伯邑考的骂声,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正义,也预示了妲己的最终命运。
不一时,将邑考剁成肉酱。
此句展现了伯邑考的悲惨命运,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冤屈。
纣王命付于虿盆,喂了蛇蝎。
此句展现了纣王的残忍和邪恶,也预示了伯邑考的最终命运。
妲己曰:‘不可。妾常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肉,乃是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竟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斩姬昌,恐遗后患。’
妲己此言,再次展现了她的阴险和狡诈,也预示了西伯侯的命运。
纣王曰:‘御妻之言正合朕意。速命厨役,将邑考肉作饼,差官送往羑里,赐与姬昌。’
此句展现了纣王对妲己的顺从,以及他对权力的滥用。
不知西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句为悬念,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