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和医术实践家,被誉为“神医”。扁鹊精通脉学、针灸和草药,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其医术的精湛,曾多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准确判断病情,治疗了大量疑难杂症。
年代:成书年代不明确,可能为扁鹊生前的医案总结或后代医家整理的版本。
内容简要:《扁鹊心书》是扁鹊对自己医术的总结,主要讲述了脉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脉象来判断病因,扁鹊提出的“望诊”与“脉诊”理论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到多种脉象的辨别方法,还讨论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脉学、临床诊断以及药物疗法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截疟丹-原文
治一切疟疾,但疟不宜截,宜补。
硫黄(一两) 雌黄(色红出阴山,一两) 砒霜(一钱)
为末,入罐内,盐泥封固,阴干,打火三香,冷定取出,醋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
凡用砒要将萝卜切去盖,下段挖空入砒,以盖盖好,纸包火煨透存性取出。
今此丹系打火炼过,不必萝卜制。
为丸时须研和极匀,若欠匀恐砒有多有少,多处,或致损伤人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截疟丹-译文
治疗各种疟疾,但是疟疾不宜截肢,应该进行滋补。
需要硫磺(一两),雌黄(颜色红,产自阴山,一两),砒霜(一钱)。
将这些药末放入罐内,用盐泥封好,然后在阴凉处晾干,点燃三炷香,等冷却后取出,用醋和成丸子,大小如梧子。
每次服用五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使用砒霜时,需要将萝卜的顶部切掉,将砒霜放入萝卜的下段挖空的部位,然后用萝卜顶部盖好,用纸包裹后用火慢慢煨熟,取出保存。
现在这个丹药已经经过火炼,不需要用萝卜来处理。
制作丸子时必须研磨得很均匀,如果不够均匀,可能会出现砒霜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过多可能会导致人命危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截疟丹-注解
疟疾: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疟疾被称为‘疟’或‘寒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截:在古代医学中,‘截’可能指的是截断、割除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不适宜用手术或截肢的方式来治疗疟疾。
补:‘补’在中医中指的是通过饮食、药物等方式来增强体质,调整阴阳平衡,以治疗或预防疾病。
硫黄:硫黄是一种黄色的非金属矿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制造火柴、火药等。在中医中,硫黄被认为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杀虫的功效。
雌黄:雌黄是一种黄色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在古代医学中,雌黄被认为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砒霜:砒霜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是一种剧毒物质。在古代医学中,砒霜被用作药物,具有强烈的毒性,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但使用时需非常谨慎。
末:‘末’在这里指的是粉末,即把固体药物研磨成粉末。
罐内:指将药物放入罐中。
盐泥封固:用盐泥将罐口封住,以防止药物挥发。
阴干: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
打火三香:用三香(即沉香、檀香、丁香)点燃,以增加药物的药效。
醋糊丸:用醋调和药物粉末制成药丸。
梧子大:梧子是一种植物的种子,用作量度药丸大小。
空心米饮下:用空心米煮成的汤水送服药丸。
砒:指砒霜。
萝卜: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这里可能是指用萝卜来制作一种特殊的药丸,以减轻砒霜的毒性。
煨透存性取出:将萝卜用火煨煮至透,保持其药性,然后取出。
研和极匀:将药物研磨得非常均匀。
损伤人命:指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扁鹊心书-神方-截疟丹-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的是一种古代治疗疟疾的方剂,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文化的智慧。
首先,‘治一切疟疾,但疟不宜截,宜补。’这句话表明了治疗疟疾的方法,即不宜直接截断疟疾,而应采取滋补的方法。这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整体调和的理念。
接着,文中列举了三种药材:硫黄、雌黄和砒霜。硫黄和雌黄均为矿物药,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砒霜虽然剧毒,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用于治疗疟疾。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在药物使用上的谨慎和智慧。
‘为末,入罐内,盐泥封固,阴干,打火三香,冷定取出,醋糊丸梧子大。’这一段详细描述了药物的制备过程。首先将药材研磨成粉末,然后封存于罐中,经过阴干、火炼等步骤,最后制成醋糊丸。这一过程体现了古代制药工艺的精细和严谨。
‘每服五丸,空心米饮下。’这里的‘空心米饮下’指的是在空腹时服用,并用米汤送服。这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即药物与食物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凡用砒要将萝卜切去盖,下段挖空入砒,以盖盖好,纸包火煨透存性取出。’这一段介绍了砒霜的使用方法。将砒霜放入萝卜中,利用萝卜的空腔来储存砒霜,并经过火煨处理,使其毒性降低。这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在药物使用上的巧妙和谨慎。
‘今此丹系打火炼过,不必萝卜制。’这句话说明了现在这种丹药已经经过火炼处理,无需再用萝卜制取。这反映了古代制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为丸时须研和极匀,若欠匀恐砒有多有少,多处,或致损伤人命。’这句话强调了制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备丹药时,必须确保药材研磨均匀,否则可能导致药物剂量不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物质量的重视。
总之,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医学家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