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蛤蚧-原文
释名蛤蟹、仙蟾。
气味咸、平、有小毒。
主治久嗽肺痈(肺积虚热成痈,久嗽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一天一次。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蛤蚧-译文
这种药材名叫蛤蟹或仙蟾。
它的味道是咸的,性质平和,但有一点小毒。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久咳和肺痈(肺积虚热形成脓肿,长时间咳嗽不愈,咳出脓血。喉咙中有堵塞感,胸部和膈膜疼痛)。使用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入三碗水,熬煮至半碗,过滤出药汁,然后仰卧细细饮用。每天一次。
对于喘息咳嗽和脸部浮肿(或者伴有四肢浮肿)的情况。使用一对完整的蛤蚧(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烤熟,再加入半两紫团人参,共同研磨成粉末,融化四两蜡,混合做成六个药饼,每次煮一碗糯米稀饭,投入一个药饼搅化,趁热细细吞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蛤蚧-注解
蛤蟹:蛤蟹指的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其中‘蛤’指蛤蜊类,‘蟹’指螃蟹类。在古代中医中,蛤蟹可能被用作药材,用以治疗某些疾病。
仙蟾:仙蟾指的是蟾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蟾蜍常被赋予神秘和仙术的象征意义。在中医中,蟾蜍的某些部位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气味咸:指药物的气味具有咸味,咸味在中医理论中与肾相对应,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平:在中医理论中,平指药物的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使用。
有小毒:指药物有一定的毒性,但经过适当配伍和剂量控制,可以用于治疗疾病。
久嗽肺痈:久嗽肺痈是中医术语,指长期咳嗽伴随肺部出现脓肿,通常由肺积虚热引起。
喉中所塞:指喉咙中有异物感,感觉有东西堵塞。
胸膈噎痛:胸膈是指胸和膈膜,噎痛是指胸膈部位有压迫感和疼痛。
蛤蚧:蛤蚧是一种中药材,指的是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的功效。
阿胶:阿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由驴皮熬制而成,具有补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鹿角胶:鹿角胶是由鹿角熬制而成的胶剂,具有补肾壮骨、强筋骨的功效。
生犀角:生犀角是指犀牛的角,现已禁止使用,因其极度濒危。在古代中医中,犀牛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羚羊角:羚羊角是羚羊的角,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的作用。
三程式:程式在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具体换算成现代单位需要根据历史资料。
堕是仰卧细饮:堕是可能是堕下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将药物汁液缓缓倒入口中,然后仰卧休息。
喘嗽脸肿:喘嗽指呼吸急促、咳嗽,脸肿是指面部浮肿。
紫团人参:紫团人参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
蜡:指蜂蜡,一种天然蜡质,常用于制作药丸和药膏。
糯米稀饭:糯米稀饭是由糯米煮成的稀饭,糯米性温,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蛤蚧-评注
释名蛤蟹、仙蟾:此句开篇点明了蛤蟹的别称,蛤蟹在古代医学中是一种药材,而仙蟾则是对其神奇疗效的一种赞美之词。‘蛤蟹’一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观察与命名,‘仙蟾’则赋予了其神秘色彩,暗示其具有超凡的药用价值。
气味咸、平、有小毒:此句描述了蛤蟹的药性。‘咸’为五味之一,入肾经,有软坚散结之效;‘平’表示其性质平和,不易引起剧烈反应;‘有小毒’则说明其虽可药用,但需注意剂量,以免中毒。
主治久嗽肺痈:此句说明了蛤蟹的主要功效。‘久嗽肺痈’是指肺积虚热成痈,久咳不愈,咳出脓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等症状。蛤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此类病症。
有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钱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滤出汁,堕是仰卧细饮:此句详细介绍了蛤蟹的煎制方法。‘蛤蚧、阿胶、鹿角胶、生犀角、羚羊角’均为古代名贵药材,与蛤蟹配伍,增强了其疗效。煎制过程中,需注意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效。
一天一次:此句说明了蛤蟹的服用频率,一天一次,体现了古人对药量的精确控制,以确保疗效。
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此句进一步说明了蛤蟹的适用范围,喘嗽脸肿或兼有四肢浮肿者,均可服用蛤蟹。
用蛤蚧(头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团人参半两,共研为末,化蜡四两,和作六饼,每煮糯米稀饭一碗,投入一饼搅化,乘热细细吞服:此句详细介绍了蛤蟹的另一种服用方法。‘蛤蚧’在此处特指头尾全的蛤蚧,以增强其疗效。‘酒和蜜’作为炙制原料,有助于药效的发挥。‘紫团人参’则是一种珍贵药材,与蛤蚧配伍,增强了其滋补功效。煎制方法与前面所述类似,但服用方式有所不同,需将药饼投入稀饭中,乘热吞服,以增强药效。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详细介绍了蛤蟹的名称、药性、功效、煎制方法以及服用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药材的观察、研究和应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