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原文

释名壁宫、壁虎、蝎虎、蝘蜓。

气味咸、寒、小有毒。

主治久年惊 。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 ,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 汤调服。先令病人吐过,或赶 下痰涎,然后服药,效果最好。小儿撮口。

朱砂末装小瓶中,捕守宫一个关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取出阴干为末。每服三、四分,薄荷汤送下。

瘫痪疼痛。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水煎服。

关节风痛。用守宫三个(生研)、蛴螬三个(纸包煨研)、蚯蚓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各药合研成膏,加酒糊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空心服乳香酒关定,直至病愈。此方名“壁虎丸”。

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 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

疬风成癞。有守宫一个(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淘过,炒干),共研为末拌小麦面四升,用成条子,晒干,研为末。每服一、二合,柏圳汤关定,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瘰疬初起。用守宫一个,焙干,研为末,每日取半分,酒送服。

篾只成块。用守宫一个,包在鸭蛋大的一团白面中,研烂作饼,烙熟吃下,当有血块排出。如法治三、五次,病愈。

小儿疳 疾。用守宫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共研为末,加米醋煮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芝麻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的胃隔气。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痈疮疼痛。用守宫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译文

解释名称:壁宫、壁虎、蝎虎、蝘蜓。

气味:咸、寒,稍微有毒。

主治:久年惊病。使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一起研成泥,加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用薄荷汤调和后服用。先让病人呕吐,或者催吐痰涎,然后服用药物,效果最好。小儿撮口。朱砂末装入小瓶中,捕捉守宫一个放入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变红色,取出阴干后研成末。每次服用三、四分,用薄荷汤送下。治疗瘫痪疼痛。使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共同研成末。每次取三钱,水煎服。

关节风痛。使用守宫三个(生研)、蛴螬三个(用纸包煨后研)、蚯蚓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各种药物混合研成膏,加入酒糊捣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天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乳香酒,直到病愈。这个方子名叫‘壁虎丸’。

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体如角弓反张)。使用守宫七个(炙干,去足)、天南星(酒浸三天,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同研成末,用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小。每次取七丸,用酒送下。不久,出汗。再服用一次药,出汗一次即愈。或者在本方中加入白附子一两,用蜜调成丸子也可以。这个方子名叫‘守宫丸’。

疥风成癞。有一个守宫(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洗过,炒干),共同研成末,与四升小麦面混合,制成条状,晒干,研成末。每次服用一、二合,用柏圳汤送下,一天服用三次,直到病愈。

瘰疬初起。使用守宫一个,焙干,研成末,每天取半分,用酒送服。

篾只成块。使用守宫一个,包在鸭蛋大小的一团白面中,研烂做成饼,烙熟吃下,应当有血块排出。按照这个方法治疗三、五次,病愈。

小儿疳疾。使用守宫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共同研成末,加入米醋煮成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芝麻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直到病愈。

的胃隔气。使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同研成末,加入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木香汤送下。早晚各服用一次。

痈疮疼痛。使用守宫焙干,研成末,调油敷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注解

壁宫:古代对守宫的别称,即壁虎,一种小型爬行动物。

壁虎:又称守宫,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属于壁虎科,常见于墙壁、屋顶等处。

蝎虎:与壁虎同指,即壁虎,一种小型爬行动物。

蝘蜓:古代对蜥蜴的别称,一种小型爬行动物,与壁虎类似。

气味咸、寒、小有毒:描述守宫的药性,咸味入肾,寒性清热,小有毒则表示其有一定的毒性。

主治久年惊:主治长期惊恐症,即长期受到惊吓导致的症状。

守宫:即壁虎,古代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药材。

珍珠:一种珍贵的宝石,也用于中药,具有镇惊安神的作用。

麝香:一种名贵香料,也用于中药,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龙脑香:一种香料,也用于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薄荷汤:用薄荷煎制的汤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作用。

朱砂末:朱砂研磨成的粉末,用于中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瘫痪疼痛:指肢体瘫痪导致的疼痛。

关节风痛:指关节部位的风湿疼痛。

壁虎丸:以守宫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丸剂,用于治疗关节风痛等疾病。

守宫丸:以守宫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丸剂,用于治疗破伤中风等疾病。

疬风成癞:指由疬风引起的癞病。

瘰疬初起:指瘰疬病的初期症状。

篾只成块:指用竹篾制成的块状物。

小儿疳疾:指小儿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

的胃隔气:指胃部有隔气感,即胃气不通。

痈疮疼痛:指痈疮引起的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评注

释名壁宫、壁虎、蝎虎、蝘蜓。气味咸、寒、小有毒。

此段首先对守宫(壁虎)的名称、气味进行了介绍。‘释名’一词表明了作者对守宫名称的考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生物的细致观察和命名习惯。‘壁宫’、‘壁虎’、‘蝎虎’、‘蝘蜓’等名称反映了守宫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的称呼差异。‘气味咸、寒、小有毒’则是对守宫药性的描述,咸味入肾,寒性可清热解毒,小有毒则表明其药性虽强,但需谨慎使用。

主治久年惊 。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 ,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 汤调服。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久年惊悸方面的应用。‘主治’表明了守宫的药用功能,‘久年惊’则是对患者症状的描述。治疗方法中,‘剪去四足,连血研烂’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要求,‘加珍珠、麝香、龙脑香’等珍贵药材的使用,显示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重视。‘以薄荷汤调服’则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选择,薄荷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与守宫等药材相辅相成。

先令病人吐过,或赶 下痰涎,然后服药,效果最好。

此段强调了在服用守宫药方前,需让病人先吐出痰涎,这样做可以清除体内的邪气,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小儿撮口。 朱砂末装小瓶中,捕守宫一个关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取出阴干为末。每服三、四分,薄荷汤送下。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小儿撮口(一种口腔疾病)的应用。‘小儿撮口’是对疾病症状的描述,治疗方法中,‘朱砂末’、‘守宫’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则是对守宫变化过程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瘫痪疼痛。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水煎服。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瘫痪疼痛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炙黄’、‘陈皮’、‘罂粟壳’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共研为末’、‘水煎服’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关节风痛。用守宫三个(生研)、蛴螬三个(纸包煨研)、蚯蚓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各药合研成膏,加酒糊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空心服乳香酒关定,直至病愈。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关节风痛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蛴螬’、‘蚯蚓’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各药合研成膏’、‘加酒糊捣成丸子’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剂型的创新。

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破伤中风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天南星’、‘腻粉’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以薄面糊调成丸子’、‘以酒送下’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疬风成癞。有守宫一个(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淘过,炒干),共研为末拌小麦面四升,用成条子,晒干,研为末。每服一、二合,柏圳汤关定,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疬风成癞(一种皮肤病)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大蚕沙’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共研为末拌小麦面’、‘晒干,研为末’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瘰疬初起。用守宫一个,焙干,研为末,每日取半分,酒送服。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瘰疬初起(一种皮肤病症)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焙干,研为末’、‘酒送服’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篾只成块。用守宫一个,包在鸭蛋大的一团白面中,研烂作饼,烙熟吃下,当有血块排出。如法治三、五次,病愈。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篾只成块(一种皮肤病症)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白面’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研烂作饼,烙熟吃下’、‘如法治三、五次’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小儿疳 疾。用守宫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共研为末,加米醋煮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芝麻汤送下。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小儿疳疾(一种儿童疾病)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蜗牛壳’、‘兰香根’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共研为末,加米醋煮糊做成丸子’、‘芝麻汤送下’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的胃隔气。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送下。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胃隔气(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木香’、‘人参’等药材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木香汤送下’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痈疮疼痛。用守宫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涂。

此段介绍了守宫在治疗痈疮疼痛方面的应用。治疗方法中,‘守宫’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讲究。‘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涂’则是对药物制备和剂型的描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守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73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