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乌蛇-原文
释名乌梢蛇、黑花蛇。
气味(肉)甘、平、无毒。
主治大麻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研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米粒大。以此喂乌鸡,待食尽即杀鸡烹熟。取鸡肉焙干,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蒸饼用丸服亦可。吃过三、五只乌鸡,妈即愈。
又方:捕大乌蛇一条,打死,待烂后,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取米晒干,喂白鸡一只(令鸡先饿一日)。等到羽毛脱落,即杀鸡煮吃,册时适量饮酒,鸡吃尽后,再用热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
紫白癜风。用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典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各锉在细片,装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确定。
忌鸡鹅鲼从及发物。
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用乌蛇(酒浸过,去皮、骨,炙干)半两、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每用半分,以荆芥汤灌下。
破伤中风(项强,身直)。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
木舌胀塞。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即叶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乌蛇-译文
这种蛇叫做乌梢蛇和黑花蛇。
它们的肉味道甘甜,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大麻风病。需要三条乌蛇,蒸熟后取肉晒干,磨成粉末,然后与蒸饼混合做成像米粒大小的丸子。用这些丸子喂乌鸡,等乌鸡吃光后杀死并煮熟。然后将鸡肉晒干,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古代货币单位),用酒送服。也可以加上蒸饼,用丸子来服用。吃了三、五只乌鸡后,病就会痊愈。
另一个方子是:捕捉一条大乌蛇,打死后等它腐烂,然后加入两碗水浸泡七天,去掉皮和骨头,再加入一升糙米浸泡一天。将米晒干后喂一只白鸡(让鸡先饿一天)。等到鸡的羽毛脱落,就杀死鸡煮来吃,适量饮酒,等鸡吃完后,再用一盆热水洗浴半天,病就会自然痊愈。
治疗紫白癜风,需要用六两酒炙过的乌蛇肉,二两枳壳(炒过)、牛膝、天麻,四两熟地黄,二两白蒺藜(炒过)、五加皮、防风、桂心,将这些药材都切成细片,放入袋中,用两斗酒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杯。
忌食鸡、鹅、鳔鱼以及容易引发疾病的食物。婴儿口撮,无法吸乳。需要半两酒浸过的乌蛇(去皮、骨,炙干)和一分麝香,共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分,用荆芥汤灌服。
治疗破伤中风(颈部僵硬,身体不能弯曲),需要白花蛇和乌蛇各取后端两寸,用酒洗净润湿,刮出肉,加上一条全蜈蚣,共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温酒调和后服用。这个方子叫做‘定命散’。
治疗木舌肿胀堵塞,需要一枚蛇胆,晒干后磨成粉末,敷在舌头上。如果有唾液就将其擦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乌蛇-注解
乌梢蛇:乌梢蛇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无毒蛇,属于游蛇科。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乌梢蛇肉被用作药材,具有祛风、通络、止痒等功效。
黑花蛇:黑花蛇是指蛇身上有黑色花纹的蛇类,也是中药材之一,具有祛风、解毒、止痛等作用。
大麻风:大麻风,又称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古代医学中,大麻风被认为是由邪气所致。
乌鸡:乌鸡是一种黑色的鸡种,其肉和蛋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养血的功效。
蒸饼:蒸饼是一种古代的食品,是用面粉制成的,通过蒸制而成,类似于现代的馒头。
酒送下:酒送下是指用酒来送服药物,以帮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
枳壳:枳壳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理气、宽中、消食等功效。
牛膝:牛膝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功效。
天麻:天麻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等功效。
熟地黄:熟地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等功效。
白蒺藜:白蒺藜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平肝疏肝、祛风明目等功效。
五加皮:五加皮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等功效。
防风:防风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效。
桂心:桂心是肉桂的心部,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经等功效。
酒炙:酒炙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即将药材用酒炒制,以增强其药效。
糙米:糙米是指没有经过精制的米,保留了米的外层,营养成分较为丰富。
荆芥汤:荆芥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荆芥和其他药材组成,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痒等功效。
定命散:定命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白花蛇、乌蛇等药材组成,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
木舌胀塞:木舌胀塞是指舌头肿胀、堵塞,难以言语或进食的症状,可能是由于风邪或热毒所致。
蛇胆:蛇胆是蛇的胆汁,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鳞部-乌蛇-评注
释名乌梢蛇、黑花蛇。此句开篇即点明了两种蛇的别称,乌梢蛇和黑花蛇,它们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乌梢蛇,又称黑风蛇,在中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常被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风湿、麻风等。黑花蛇则因其黑色的花纹而得名,同样具有药用价值。
气味(肉)甘、平、无毒。这一句介绍了乌梢蛇肉的药性,甘味表示其药性温和,平性意味着其作用平和,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高。这体现了中医对药物药性的重视,强调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应温和且无害。
主治大麻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研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米粒大。以此喂乌鸡,待食尽即杀鸡烹熟。取鸡肉焙干,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蒸饼用丸服亦可。吃过三、五只乌鸡,妈即愈。这一段详细描述了治疗大麻风的方剂。大麻风是一种皮肤疾病,古代医学中认为乌梢蛇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通过喂食乌鸡,再取鸡肉入药,体现了中医的食疗和药食同源的思想。
又方:捕大乌蛇一条,打死,待烂后,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坡、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取米晒干,喂白鸡一只(令鸡先饿一日)。等到羽毛脱落,即杀鸡煮吃,册时适量饮酒,鸡吃尽后,再用热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此方展示了另一种治疗大麻风的方法,通过蛇和鸡的相互作用,以及饮食和洗浴的综合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治疗观。
紫白癜风。用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典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各锉在细片,装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确定。忌鸡鹅鲼从及发物。这一段介绍了治疗紫白癜风的方剂,其中使用了多种草药,如乌蛇肉、枳壳、牛膝等,这些草药的配伍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同时强调了忌口的重要性。
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用乌蛇(酒浸过,去皮、骨,炙干)半两、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每用半分,以荆芥汤灌下。此方针对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的症状,使用了乌蛇和麝香,体现了中医对儿科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
破伤中风(项强,身直)。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在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木舌胀塞。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即叶去。这两段分别介绍了治疗破伤中风和木舌胀塞的方剂,使用了白花蛇、乌蛇、蜈蚣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中医中常被用来治疗中风和舌部疾病,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的针对性治疗。
总结来说,这段古文内容是中医方剂学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古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其中不仅包含了药物的名称、药性、用法,还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药食同源等特色。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医历史、中医理论以及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