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原文
释名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
气味甘、平、有毒。
主治小儿疾。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
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个、或小者三、四个,烧成灰,加独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一起捣烂敷痛。
忌生冷劳腥。
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
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增。
或取一块咬齿间。
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
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
又方:用璐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
喉痛肿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
舌上出血。窍如针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卢会三钱,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温服。
如兼吐血,则用温酒调服。
吐血、鼻血。治方同上。
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温酒服下,极效。
小儿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烧末,水送服五分。
小儿咳嗽。用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服一、二分,米汤送下。
二便不爱。用蜂房烧还想,酒送服二、三钱。一天服二次。
阴萎。用蜂房烧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钱。
绦虫、蛔虫病。用蜂房烧存性。酒送服一匙,虫即死出。
乳石热毒(闷,头痛口干,小便浑浊,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
乳石末从小便中排出。极效。
头上疮癣。有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妇女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即为妒乳)。用蜂房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温服。
蜂螫肿痛。用蜂房研为还想,调猪油敷涂。
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译文
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的名称解释。
味道甜、平和,但有毒。
主要治疗小儿疾病。使用一个大蜂房,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到四次。
治疗手足风痹。使用黄蜂窠(即露蜂房)一个大或三个小,烧成灰,加一碗独头蒜,半钱百草霜,一起捣烂敷在痛处。
忌食生冷、劳腥食物。
治疗风虫牙痛。使用露蜂房煎醋热漱口。
另一个方法:使用一个蜂房,用盐填满孔,烧后研成末,擦在患处,待一会儿,用盐汤漱口。
或者取一块咬在牙齿之间。
另一个方法:使用一个露蜂房和三块乳香,煎水含漱。
另一个方法:使用露蜂房和细辛煎水含漱。
另一个方法:使用璐蜂房和蝎子,研成末擦在患处。
治疗喉痛肿痛。使用露蜂房灰和白僵蚕等分研末,每次服用半钱,用乳香汤送下。
舌头上出血。伤口像针孔一样小。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的实心部分)一两、贝母四钱、芦荟三钱,共同研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大小如雷丸。每次服用一丸,加水一小碗,煎到五成,温服。如果伴有吐血,则用温酒调服。
吐血、鼻血。治疗方法同上。
治疗崩漏。使用蜂房末三指撮,用温酒服下,效果极佳。
小儿下痢。赤白痢。使用蜂房烧成末,用水送服五分。
小儿咳嗽。使用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次服用一、二分,用米汤送下。
大小便不畅。使用蜂房烧成末,用酒送服二、三钱。一天服用两次。
阴萎。使用蜂房烧成末,用新打的井水送服二钱。
绦虫、蛔虫病。使用蜂房烧存性。用酒送服一匙,虫子就会死去并排出。
乳石热毒(闷,头痛口干,小便浑浊,赤少)。使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从小便中排出,效果极佳。
头上生疮癣。有蜂房研成末,调猪油涂搽。
妇女乳痈(乳汁不出,内结成肿,即为乳痈)。使用蜂房烧成灰,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水一小碗,煎到六成,去渣,温服。
蜂螫肿痛。使用蜂房研成末,调猪油敷涂。或者使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也可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注解
蜂肠:蜂肠是指蜜蜂的消化系统,其中含有蜜蜂消化食物后产生的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蜂窠:蜂窠是蜜蜂建造的巢穴,由蜂蜡构成,是蜜蜂生活的场所,也含有药用成分。
百穿:百穿可能是指蜂窠上的孔洞,这些孔洞是蜜蜂进出蜂窠的通道,也用于储存食物。
紫金沙:紫金沙可能是指蜂窠顶部的黑色物质,含有蜜蜂分泌的蜂蜡,也具有药用价值。
甘:指味道甜,中医认为甘味能补益身体,调和药性。
平:指药性平和,不会引起强烈的副作用。
有毒:指该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谨慎。
小儿疾:指儿童的疾病,这里可能是指儿童常见病。
黄蜂窠:即露蜂房,是蜜蜂建造的巢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
独蒜:指单独的大蒜,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百草霜:一种由植物汁液凝结而成的物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手足风痹:指手和脚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属于中医的风痹范畴。
风虫牙痛:指因风邪或虫牙引起的牙齿疼痛。
乳香:一种树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细辛:一种草本植物,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
璐蜂房:可能是“露蜂房”的误写,即蜜蜂的巢穴。
蝎: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其毒液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
喉痛肿痛:指喉咙疼痛、肿胀。
白僵蚕:一种昆虫的尸体,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
乳石热毒:指因乳石(一种矿物)引起的毒热症状。
头上疮癣:指头部皮肤上的疮疡和癣病。
妇女妒乳:即乳痈,是乳腺炎的一种,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
蜂螫肿痛:指被蜜蜂蜇伤后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虫部-露蜂房-评注
释名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此段开篇即对蜂房的不同称呼进行了列举,体现了古人对蜂房这一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蜂肠、蜂窠、百穿、紫金沙等名称,不仅揭示了蜂房的不同部位,也反映了古人对蜂房结构和功效的深入理解。
气味甘、平、有毒:这一行描述了蜂房的味道和药性。甘味入脾,能补益中焦;平性则说明其药性平和,不偏不倚;有毒则提示使用时需谨慎。
主治小儿疾:此句表明蜂房的主治方向为小儿疾病,体现了古人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
用大蜂房一枚,加水三升煮成浓汁洗浴。一天洗三、四次:此法利用蜂房煮汁洗浴,以治疗小儿疾病,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外用的应用。
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个、或小者三、四个,烧成灰,加独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一起捣烂敷痛: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手足风痹中的应用,展示了古人对蜂房疗效的认可。
忌生冷劳腥:此句提示在使用蜂房治疗疾病时,需注意饮食禁忌,体现了古人对食疗与药疗相结合的重视。
风虫牙痛。用露蜂房煎醋热漱:此法利用蜂房煎醋漱口,以治疗风虫牙痛,体现了古人对口腔问题的关注。
又方:用蜂房一枚,孔内以盐填实,烧后研为末,擦患处,待一会,盐汤漱增。或取一块咬齿间:此段提供了蜂房治疗牙痛的另一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蜂房的多重利用。
又方:用露蜂房一个、乳香三块,煎水含漱。又方:用露蜂房同细辛煎水含漱。又方:用璐蜂房同蝎。研末擦患处:此三段描述了蜂房与其他药物配合治疗牙痛的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重视。
喉痛肿痛。用露蜂房灰、白僵蚕,等分为末。每服半钱,乳香汤送下:此法利用蜂房灰和白僵蚕治疗喉痛肿痛,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咽喉疾病中的应用。
舌上出血。窍如针孔。有紫金沙(即露蜂房顶上实处)一两、贝母四钱、卢会三钱,共研为末,加蜜和丸子,如雷丸大。每服一丸,加水一小碗,煎至五成,温服。如兼吐血,则用温酒调服: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舌上出血和吐血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出血性疾病方面的认识。
吐血、鼻血。治方同上:此句表明蜂房在治疗吐血和鼻血方面的疗效与上方相似,体现了古人对蜂房疗效的认可。
崩中漏下。用蜂房末三指撮,温酒服下,极效:此法利用蜂房末治疗崩漏,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
小儿下痢。赤白痢。用蜂房烧末,水送服五分: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小儿下痢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腹泻方面的认识。
小儿咳嗽。用蜂房二两,洗净烧研。每服一、二分,米汤送下:此法利用蜂房治疗小儿咳嗽,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
二便不爱。用蜂房烧还想,酒送服二、三钱。一天服二次: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二便不畅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认识。
阴萎。用蜂房烧末,新汲井水送服二钱:此法利用蜂房治疗阴萎,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
绦虫、蛔虫病。用蜂房烧存性。酒送服一匙,虫即死出: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寄生虫病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驱虫方面的认识。
乳石热毒(闷,头痛口干,小便浑浊,赤少)。用蜂房煮汁五合服下。乳石末从小便中排出。极效:此法利用蜂房治疗乳石热毒,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结石方面的应用。
头上疮癣。有蜂房研为末,调猪油涂搽: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头上疮癣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认识。
妇女妒乳(乳痈,汁不出,内结成肿,即为妒乳)。用蜂房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小碗,煎至六成,去渣,温服:此法利用蜂房治疗妇女妒乳,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
蜂螫肿痛。用蜂房研为还想,调猪油敷涂。用蜂房煎水洗痛处亦可:此段描述了蜂房在治疗蜂螫肿痛中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蜂房在治疗毒虫咬伤方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