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原文

释名芦萉 、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温、无毒。(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反胃。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肺痿咳血。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

鼻血不止。用萝卜捣汁半碗,加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入鼻中。

或先将酒煎开,加 萝卜再煎,饮服。

禁口蜊。用萝卜捣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

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视晚用米汤送服阿胶丸百粒。

如无萝卜,以子加水捣汁亦可。

又方:加枯矾七分同煎。

又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每且饮服。

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换。

如想进食,可喝一点肉粥。

大肠便血。用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沙石诸淋,疼不可忍。用萝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后,盐汤送下。

王码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遍体浮肿。用萝卜、浮麦等分,泡汤饮服。

偏正头痛。用生萝卜汁一小杯,令病人犯卧,随头痛的左右侧注入鼻中,有特效。

满口烂疮。用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口,吐去涎汁。

甚效。

汤火伤。用生萝卜捣汁敷涂。

久嗽痰喘。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麻子在。

每服三、五丸,时时噙咽。

便秘。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烂,和皂荚末二钱服,即通。

牙齿疼痛。有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调匀,左侧痛点右鼻,右侧痛点左鼻。

疮疹不出。用萝卜子生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译文

芦萉、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这些名称都是指同一种植物。

它的气味温和,没有毒性。(根的味道)是辛辣和甜的,(叶的味道)是辛辣和苦的。

主要用来治疗反胃。用蜂蜜煎煮萝卜,细细咀嚼后咽下。对于肺痿和咳血,可以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一起煮熟,经常食用,效果显著。如果鼻血不止,可以用萝卜汁半碗,加少许酒,热服,并且用汁液注入鼻中。或者先将酒煎开,再加入萝卜煎煮,然后饮用。禁忌吃蛤蜊。用萝卜汁一小碗,加一碗蜂蜜、一碗水一起煎煮。早上服用一次,中午服用一次,晚上用米汤送服阿胶丸一百粒。如果没有萝卜,可以用萝卜籽加水捣汁代替。还有其他方法:加入七分枯矾一起煎煮。还有方法:只用萝卜叶子煎汤,每天饮用。还有方法:用萝卜片,不管新旧,蘸上蜜含在口中,咽下汁液,味道变淡后再换一片。如果想吃东西,可以喝一点肉粥。大肠出血。用大萝卜皮烧成灰,荷叶烧成灰,蒲黄生用,等量混合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米汤送下。沙石引起的各种淋病,疼痛难以忍受。用萝卜切片,浸泡在蜜中,稍等一下取出,反复炙烤至干燥,但不能烤焦,细嚼后用盐汤送下。王码服用三次,这个方子名叫‘瞑眩膏’。全身浮肿。萝卜和浮麦等量,泡汤饮用。偏头痛或正头痛。用新鲜萝卜汁一小杯,让病人平躺,根据头痛的左右侧,将汁液注入鼻中,效果显著。满口烂疮。用萝卜自然汁频繁漱口,吐出唾液。效果很好。烫伤或烧伤。用新鲜萝卜捣汁涂抹。久咳痰喘。用萝卜籽(炒过)、杏仁(去皮尖,炒过),等量混合成粉末,加入蒸饼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随时含咽。便秘。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碎,加入皂荚末二钱服用,即可通便。牙齿疼痛。有萝卜籽十四粒,生研,用乳汁调匀,左侧痛点用右鼻吸入,右侧痛点用左鼻吸入。疹子不出。用萝卜籽生研成粉末,用米汤送服二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注解

芦萉:芦萉,古称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因其形状类似芦苇,故得名。

萝卜:萝卜,一种根菜类植物,营养丰富,具有消食、止咳、清热等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紫花菘:紫花菘,指萝卜的一种品种,其花为紫色,可能具有特殊的风味或药用价值。

温菘:温菘,指性质温和的萝卜,可能指某些品种的萝卜,其性质温和,适合体质虚弱的人食用。

土酥:土酥,可能指萝卜的质地,指萝卜口感酥软,易于消化。

反胃:反胃,指胃中食物上逆,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肺痿咳血:肺痿咳血,指肺部疾病导致的咳嗽并伴有血丝或鲜血。

鼻血不止:鼻血不止,指鼻出血不止,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禁口蜊:禁口蜊,指禁止食用某些食物,可能是因为这些食物与某些药物或疾病相克。

枯矾:枯矾,一种矿物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等功效。

浮麦:浮麦,指麦子的一种,可能指麦子的外壳,具有药用价值。

疮疹不出:疮疹不出,指皮肤上的疮疹未能正常出现,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血液循环不畅。

乳:乳,指乳汁,这里可能指用乳汁作为调和剂。

蒸饼:蒸饼,指用面粉制成的蒸制食品,类似于馒头。

皂荚末:皂荚末,指皂荚磨成的粉末,具有通便、润燥等功效。

沙石诸淋:沙石诸淋,指由沙石等异物引起的淋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瞑眩膏:瞑眩膏,可能是一种膏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浮肿:浮肿,指身体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导致局部或全身肿胀。

偏正头痛:偏正头痛,指头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烂疮:烂疮,指皮肤上的疮口溃烂。

汤火伤:汤火伤,指被热水或火焰烫伤。

久嗽痰喘:久嗽痰喘,指长期咳嗽并伴有痰液和呼吸困难。

杏仁:杏仁,指杏树的种子,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麻子:麻子,指麻的种子,可能指麻子粉,用于制作药丸。

阿胶丸:阿胶丸,指以阿胶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丸,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评注

释名芦萉、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这些名称反映了萝卜在古代的不同称呼,以及其药用价值被广泛认可的史实。芦萉之名,或许暗示了萝卜的形态与芦苇相似,而‘土酥’则体现了萝卜肉质细腻、口感酥软的特点。

气味温、无毒,说明萝卜性质温和,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古人对萝卜药用价值的基本认识。温性对于脾胃虚弱、寒性体质的人群尤为适宜。

主治反胃,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和食物疗法的理念。萝卜与蜂蜜的搭配,既可润肺止咳,又可和中养胃。

肺痿咳血的治疗方法,显示了萝卜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的应用。萝卜与羊肉或鲫鱼的搭配,可能是基于‘药食同源’的原理,利用食物的性味来辅助治疗。

鼻血不止的治疗方法,展示了萝卜汁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酒煎萝卜再煎,可能是为了增强其药效,同时酒的温热性质也有助于驱寒。

禁口蜊的治疗方法,说明萝卜在消除食物中毒方面的作用。萝卜汁与蜜、水的煎煮,可能是为了增强其解毒效果。

大肠便血的治疗方法,体现了萝卜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的应用。大萝卜皮、荷叶、蒲黄的搭配,可能是基于它们各自的药用特性,共同发挥止血作用。

沙石诸淋的治疗方法,显示了萝卜在利水通淋方面的功效。萝卜切片泡蜜,再炙干,可能是为了增强其利水作用。

遍体浮肿的治疗方法,说明萝卜在利水消肿方面的应用。萝卜与浮麦的搭配,可能是基于它们各自的药用特性,共同发挥利水消肿的作用。

偏正头痛的治疗方法,展示了萝卜汁在治疗头痛方面的应用。萝卜汁注入鼻中,可能是为了直接作用于头痛部位,发挥其清热解毒的作用。

满口烂疮的治疗方法,说明萝卜汁在治疗口腔疾病方面的应用。萝卜汁漱口,可能是为了清洁口腔,缓解疼痛。

汤火伤的治疗方法,展示了萝卜汁在治疗烧伤方面的应用。生萝卜捣汁敷涂,可能是为了消炎止痛。

久嗽痰喘的治疗方法,说明萝卜子在治疗咳嗽、痰喘方面的应用。萝卜子与杏仁的搭配,可能是基于它们各自的药用特性,共同发挥止咳平喘的作用。

便秘的治疗方法,展示了萝卜在治疗便秘方面的应用。萝卜炒后加水捣烂,与皂荚末的搭配,可能是为了增强其通便效果。

牙齿疼痛的治疗方法,说明萝卜子在治疗牙痛方面的应用。萝卜子与乳的搭配,可能是为了增强其止痛效果。

疮疹不出的治疗方法,展示了萝卜子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应用。萝卜子与米汤的搭配,可能是为了增强其药效。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萝卜的多种药用价值,反映了古人对萝卜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的史实。这些记载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药用资料,也体现了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药食同源的理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莱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4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