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原文

释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译文

竹萌、竹芽、竹胎、竹子。

味道甜、轻微寒性、没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治疗消渴(指口渴多饮的病症),有助于利膈下气(指帮助消化和排气),可以化热消痰,使胃部感觉舒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注解

竹萌:指竹子的嫩芽,通常指竹笋的幼嫩部分,是竹子生长初期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常用于烹饪。

竹芽:与竹萌类似,指竹子的嫩芽,特指竹笋的幼嫩部分,常作为食材使用。

竹胎:指竹笋的早期发育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竹笋,通常指竹笋的初生部分。

竹子:指竹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坚韧的茎和快速的生长速度而闻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甘:指味道甜,常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

微寒:指性味偏凉,适合用来清热解毒。

无毒:指对人体没有毒性,是安全可食用的。

消渴:中医术语,指因津液不足导致的口渴多饮的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利膈下气:中医术语,指药物能帮助疏通膈肌,促进肠胃气机运行,有助于消化。

化热消痰:中医术语,指药物能帮助清热和化解痰液,适用于治疗因热邪引起的痰多症状。

爽胃:指药物或食物能使人感觉胃部舒适,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评注

释名竹萌、竹芽、竹胎、竹子。这一段首先对竹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命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竹萌指的是竹子的嫩芽,竹芽则是更为成熟的嫩竹,竹胎则是指竹子尚未完全长成的状态,而竹子则是成竹的状态。这些命名不仅反映了竹的生长过程,也蕴含了古人对生命成长阶段的认识。

气味甘、微寒、无毒。此句对竹的药性进行了描述。‘甘’字表明竹的味道甜美,符合中医理论中“甘能补益”的原则;‘微寒’则说明竹性凉,但并不过于寒冷,适合大多数体质的人服用;‘无毒’则表明竹子没有毒性,可以安全食用或药用。

主治治消渴,利膈下气,化热消痰爽胃。这一句阐述了竹子的药用价值。‘治消渴’指的是竹子可以治疗糖尿病等消渴症状,这与中医认为竹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吻合;‘利膈下气’表明竹子可以帮助缓解胸膈不适,促进气机顺畅;‘化热消痰爽胃’则说明竹子可以清热化痰,使胃部感觉舒适。这些功效反映了竹子在中医理论中的多重应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是对竹子不同生长阶段的命名,更是对竹子药性的详细描述。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中医理论中关于食物与药物相辅相成的理念。通过这段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自然疗法的智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菜部-竹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44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