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长松-原文
释名亦名仙茆。
生古松下,根色如荠 ,味似人参。
气味(根)甘、温、无毒。
主治风血宿疾,亦解诸虫毒。
验方中有“长松酒”,能滋补一切风虚。
附方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 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
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
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
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长松-译文
这种植物的别名叫仙茆。它生长在古老的松树下,根的颜色像荠菜,味道和人参相似。
它的气味(指根)是甜的、温暖的,没有毒性。
它可以治疗由风和血引起的久病,也能解各种虫子的毒。
验方中有一种‘长松酒’,能够滋补因风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附方: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炙)、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柏各五钱,白芍药(炒)、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这些药量足够制作一剂,分成十剂保存。
另外,需要五升米,用来酿造一碗酒,然后煮一份药。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饮用这种药酒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长松-注解
仙茆:仙茆,又称茆术,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Curcuma phaeocaulis,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状。
古松:古松,指生长年代久远的松树,其树龄通常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松象征着长寿和坚韧。
荠:荠,指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叶和根可食用,味道鲜美,常用于烹饪。
人参:人参,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学名为Panax ginseng,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被誉为中药中的上品。
风血宿疾:风血宿疾,指由风邪和血瘀引起的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
虫毒:虫毒,指由寄生虫或昆虫引起的毒素,中医认为虫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
长松酒:长松酒,是一种以长松为主要原料的药酒,具有滋补强身、祛风除湿的功效。
熟地黄:熟地黄,中药材,学名为Rehmannia glutinosa,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
生地黄:生地黄,中药材,学名为Rehmannia glutinosa,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黄芪(蜜灸):黄芪,中药材,学名为Astragalus membranaceus,蜜灸后的黄芪可增强其补气作用。
陈皮:陈皮,中药材,学名为Citrus reticulata,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当归:当归,中药材,学名为Angelica sinensis,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
厚朴:厚朴,中药材,学名为Magnolia officinalis,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
白芍药(煨):白芍药,中药材,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煨制后的白芍药可增强其养血调经的作用。
枳壳:枳壳,中药材,学名为Fructus aurantii,具有理气宽中、消痰散结的功效。
苍术(米泔制):苍术,中药材,学名为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米泔制后的苍术可增强其燥湿健脾的作用。
半夏(制):半夏,中药材,学名为Pinellia ternata,制后的半夏可降低其毒性,增强其燥湿化痰的功效。
天门冬:天门冬,中药材,学名为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具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
麦门冬:麦门冬,中药材,学名为Ophiopogon japonicus,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砂仁:砂仁,中药材,学名为Amomum villosum,具有理气和中、燥湿止泻的功效。
黄连:黄连,中药材,学名为Coptis chinensis,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木香:木香,中药材,学名为Sarcandra glabra,具有理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蜀椒:蜀椒,中药材,学名为Zanthoxylum bungeanum,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的功效。
胡桃仁:胡桃仁,中药材,学名为Juglans regia,具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效。
小红枣肉:小红枣肉,指红枣去核后的果肉,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老米:老米,指陈旧的稻米,用于制作药酒时可以增加酒体的醇厚感。
灯心:灯心,指灯芯草,中药材,学名为Nypa fruticans,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长松-评注
释名亦名仙茆。此句点明了该药材的别名,仙茆,暗示了其具有神秘和仙灵的特性,反映了古人对药材的神秘化和崇敬之情。
生古松下,根色如荠,味似人参。此句描述了仙茆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古松象征着岁月和历史的沉淀,根色如荠则描绘了其根部的形态,味似人参则强调了其与人参相似的滋补功效,反映了古人对药材功效的直观感受。
气味(根)甘、温、无毒。此句从药性角度对仙茆进行了描述,甘味代表其滋补性质,温性表明其温中散寒的功效,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体现了古人对药材药性的细致观察和分类。
主治风血宿疾,亦解诸虫毒。此句概括了仙茆的主治功效,风血宿疾指的是风邪和血瘀引起的疾病,诸虫毒则是指各种虫类引起的毒害,反映了古人对药材功效的广泛认识。
验方中有‘长松酒’,能滋补一切风虚。此句提到了以仙茆为主要成分的验方——长松酒,其功效为滋补一切风虚,说明了仙茆在古医方中的应用,以及古人对药材功效的拓展。
附方长松一两五钱,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灸)、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 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米泔制)、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蜀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米一撮,灯心(五寸长)一百二十根。以上为一料,分成十剂收存。此句详细列出了长松酒的制作配方,包括药材的名称、用量和炮制方法,反映了古人对药材配伍和炮制的重视。
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药。经过一段时间后饮药酒。此句描述了长松酒的制作过程,包括酿酒和煮药,以及饮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酒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内容展现了古人对药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从药材的名称、生长环境、药性、功效到制作方法,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古医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们了解古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