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葛-原文
释名鸡齐、鹿藿、黄斤。
气味(根)甘、辛、平、无毒。
主治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繁荣昌盛,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
心热吐血。用生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服完。
热毒下血。用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一升服下。
酒醉不醒。饮生葛根汁二升便愈。
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葛-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鸡齐、鹿藿、黄斤。
它的气味(指根部)是甜的、辣的、平和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伤寒(刚开始感到头痛,体内有热,脉搏洪大)。可以用四两葛根,加入两升水、一繁荣昌盛的豉(一种发酵豆制品),一起煮到只剩半升,然后服用。加入生姜汁效果会更好。
对于烦躁和热渴的情况。可以用四两葛粉,拌入泡了一夜的粟米水,煮熟后,加入米汤一起服用。
如果是因为心热而吐血。可以用新鲜的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性服下。
如果是热毒导致的下血。可以用新鲜的葛根两斤,捣汁一升,加入一升藕汁一起服用。
如果是因为醉酒而昏迷不醒。可以喝两升新鲜的葛根汁,就能醒酒。
如果是疖子刚开始长出来。可以用葛藤烧成的灰,用水调和后敷涂在患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葛-注解
鸡齐:鸡齐,古代中药名,指一种草药,其具体名称在文中未明确指出,可能是指某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的草药。
鹿藿:鹿藿,古代中药名,指一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黄斤:黄斤,古代中药名,指一种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伤寒:伤寒,古代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身痛、脉浮数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冒或流感。
葛根:葛根,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等功效。
豉:豉,指豆豉,一种发酵豆制品,具有发汗解表、和胃消食的功效。
烦躁热渴:烦躁热渴,中医学中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心烦、口渴、口干舌燥等。
葛粉:葛粉,由葛根磨制而成的一种粉末,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粟米:粟米,又称小米,是一种谷物,具有养胃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心热吐血:心热吐血,中医学中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心火亢盛,热迫血行,导致吐血。
热毒下血:热毒下血,中医学中的一种症状,表现为热毒内蕴,迫血下行,导致便血。
酒醉不醒:酒醉不醒,指饮酒过量导致的昏迷不醒状态。
疖子:疖子,指皮肤上的小脓肿,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葛蔓:葛蔓,指葛根的藤蔓部分,有时也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葛-评注
释名鸡齐、鹿藿、黄斤。这一段首先介绍了葛根的别称,鸡齐、鹿藿、黄斤,这些别称反映了葛根在民间传说中的药用价值和象征意义。鸡齐可能暗示其与鸡有关,鹿藿则可能与鹿的药用有关,黄斤则可能与其颜色或功效有关。这些别称体现了古人对葛根的深入了解和对其药用价值的认可。
气味(根)甘、辛、平、无毒。此句对葛根的药性进行了描述。甘味入脾,能补益脾胃;辛味能行气活血;平性则说明其性质温和,不寒不热,适合大多数人服用;无毒则表明其安全性高,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些药性描述为葛根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主治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繁荣昌盛,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心热吐血。用生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服完。热毒下血。用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一升服下。酒醉不醒。饮生葛根汁二升便愈。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这些段落详细介绍了葛根在治疗多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伤寒、烦躁热渴、心热吐血、热毒下血、酒醉不醒以及疖子初起等。这些病症涵盖了内热、出血、醉酒等多种情况,说明葛根在古代医学中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主治伤寒’一段中,葛根与豉的配伍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豉具有解表清热的作用,与葛根合用,既可解表散寒,又能清热解毒,对于初起的伤寒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烦躁热渴’一段中,葛粉的使用体现了中医对食物的药食同源的认识。葛粉是葛根的加工品,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与泡过粟米的水和米汤同服,既可补充体液,又能清热解渴,对于烦躁热渴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心热吐血’一段中,生葛根捣汁的使用,显示了中医对新鲜药材的重视。新鲜葛根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能够迅速发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心热吐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热毒下血’一段中,葛根与藕的配伍,体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食物与药物的结合。藕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与葛根合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效果,对于热毒下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酒醉不醒’一段中,生葛根汁的使用,体现了中医对急症的治疗原则。生葛根汁具有清热解毒、醒酒的作用,对于酒醉不醒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疖子初起’一段中,葛蔓烧灰的使用,显示了中医对草药的充分利用。葛蔓烧灰具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对于疖子初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