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原文

释名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辛、寒、无毒。

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主治阳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饮服。此方名“仙灵脾酒”。

偏风不遂。服仙灵脾酒。

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日昏生翳。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红色的小栝楼),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两、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小儿雀目。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灸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另取羊肝一块,切开,纳入上制药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分二次吃完。

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灵仙,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米汤送下。

虚火牙痛。用淫羊藿煎汤,不时嗽口,很见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译文

这种草药的名称还有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它的味道是辛、寒性、无毒。李时珍说:‘淫羊藿味道甜香,性质温和不寒,能够增强精力和精神。对于真阳不足的人很适合。’

主治阳痿和腰膝冷。使用一斤淫羊藿,用一斗酒浸泡三天后,经常饮用。这个方子叫做‘仙灵脾酒’。对于偏风不遂的症状,服用仙灵脾酒。

对于咳嗽、气不顺、肚子胀不想吃东西的情况,使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共同研磨成粉末,加入熟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姜茶送服。如果白天出现眼翳。

使用淫羊藿和生王瓜(即红色的小栝楼),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用茶送服。一天服用两次。病后青盲(病不久的人)。使用淫羊藿一两、淡豆豉一百粒,半碗水煎成一碗,一次服完。

小儿雀目。使用淫羊藿根、晚蚕蛾各半两,炙甘草、射干各二钱半,共同研磨成粉末,再取一块羊肝,切开,放入上面制药的粉末二钱,把肝扎紧,和黑豆一合、一碗淘米水一起煮熟。分两次吃完。

痘疹入目。使用淫羊藿、威灵仙,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米汤送服。

虚火牙痛。使用淫羊藿煎汤,不时漱口,效果显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注解

淫羊藿:淫羊藿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Epimedium sagittatum,具有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痿、腰膝冷痛等症状。

仙灵脾:仙灵脾是淫羊藿的别称,因为其具有补精益髓、强身健体的功效,故有此名。

放杖草:放杖草是淫羊藿的别称,因为古代认为服用此草后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行走如飞,故有放杖之意。

弃杖草:弃杖草也是淫羊藿的别称,意指服用此草后,可以丢弃拐杖,恢复行走能力。

千两金:千两金是淫羊藿的别称,因传说中此草价值极高,有如千两黄金。

干鸡筋:干鸡筋是淫羊藿的别称,因其形状类似干燥的鸡筋。

黄连祖:黄连祖可能是指淫羊藿与黄连(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的相似之处,或者是误传。

三枝九叶草:三枝九叶草是淫羊藿的别称,描述了其叶片的数量。

刚草:刚草是淫羊藿的别称,可能因其性温,有刚健之意。

真阳不足:真阳不足是指人体内的阳气虚弱,常见于肾阳虚弱的症状。

阳痿:阳痿是指男性性功能障碍,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

腰膝冷:腰膝冷是指腰部和膝盖部位感觉寒冷,常见于肾阳虚的患者。

酒:酒在此处指的是白酒,用于浸泡淫羊藿,增强其功效。

覆盆子:覆盆子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Rubus idaeus,具有补肾益精、涩肠止泻的功效。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Schisandra chinensis,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的功效。

熟蜜:熟蜜是指经过加热处理过的蜂蜜,用于制作药丸。

生王瓜:生王瓜可能是指未成熟的瓜类,此处可能是指小栝楼。

淡豆鼓:淡豆鼓是一种发酵豆制品,具有消暑解热、开胃的作用。

晚蚕蛾:晚蚕蛾是一种昆虫,其干燥体在中医中用作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灸甘草:灸甘草是指经过炮制的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功效。

射干:射干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Belamcanda chinensis,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痘疹入目:痘疹入目是指痘疹(天花)侵入眼睛,导致视力受损。

虚火牙痛:虚火牙痛是指由于阴虚火旺导致的牙齿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评注

释名部分,对淫羊藿的别名进行了详细的列举,包括仙灵脾、放杖草等,这些别名反映了古人对该植物的形态、功效以及文化寓意等多方面的认知。通过这些别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亲和,以及对草药功效的直观理解。

在气味描述中,辛、寒、无毒的属性说明淫羊藿具有辛散寒清的特性,适合治疗某些病症。李时珍的评论则是对淫羊藿功效的进一步阐释,指出其性温不寒,能够益精气,适合真阳不足的人群,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功效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智慧。

主治部分列举了淫羊藿的主治病症,如阳痿、腰膝冷等,这些病症与肾阳虚衰有关。淫羊藿酒的制作方法,即用淫羊藿与酒浸泡,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与酒相互作用的认知,以及通过酒来增强药效的制药技术。

偏风不遂、咳嗽、气不顺、腹满不思饮食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展示了淫羊藿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方剂中的配伍,如覆盆子、五味子等,反映了古人对药物相辅相成的理解,以及通过多味药物协同作用来治疗复杂病症的用药原则。

日昏生翳、病后青盲、小儿雀目等方剂的描述,体现了淫羊藿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这些方剂中的药物组合,如生王瓜、晚蚕蛾等,显示了古人对眼科疾病治疗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痘疹入目、虚火牙痛等病症的治疗,则展示了淫羊藿在皮肤科和口腔科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方剂中的使用方法,如煎汤漱口、药末送服等,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外用和内服的灵活运用。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内容详细介绍了淫羊藿的名称、气味、功效以及多种治疗方剂,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草药的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也体现了中医药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方法和理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淫羊藿》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0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