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原文

释名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药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进食)。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捣烂筛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水所蛊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满,湍息、浮肿)。用泽漆晒干,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二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如腹中觉暖、小便通畅,即为服药见效。

脚气赤肿,走路疼痛。用泽漆鹭鸶藤、蜂窠,等分为末。每取一两,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处。

牙痛。用泽漆研为末,开水泡汁漱口。

瘰疬。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碗,收存瓶中。用时先以椒、葱、槐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搽,几次之后好可见效。

癣疮。用泽漆晒干,研为末,调油涂搽。

附方泽漆是利水的名药,功效很象大戟,但泽漆的茎叶煮熟之后便没有毒,因此更宜推广利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译文

这种草药的名称有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它的气味(茎和叶)是苦的、微寒的、没有毒。

主要治疗咳嗽、气喘、脉象沉涩的症状。使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到剩下两斗五升,去掉渣滓,然后在药汁中加入半夏半升,紫参、白前、生姜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心各三两,最后煎成五升药汁。每次服用五合,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心下有伏瘕(体积如杯子大小,无法进食)。使用泽漆四两,大黄、葶苈各三两,捣碎筛成粉末,加入蜜制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两丸,一天服用三次。

如果得了水蛊病(注:这种病的症状是腹部膨胀,呼吸急促,浮肿)。将泽漆晒干,研成末,加入枣肉做成丸子,如弹子大小。每次服用两丸,用白开水送下。一天服用两次。如果感觉腹中温暖、小便通畅,就是服药有效。

如果脚气红肿,走路疼痛。将泽漆、鹭鸶藤、蜂窠等分研成末。每次取一两,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用来熏洗疼痛的地方。

如果牙痛。将泽漆研成末,用开水泡成汁漱口。

如果得了瘰疬。用泽漆一、二捆,加水两桶,熬成一桶。去掉渣滓,再熬成一碗膏,收存瓶中。使用时,先用椒、葱、槐树枝把患处洗净,然后用膏涂抹,几次之后可见效。

如果得了癣疮。将泽漆晒干,研成末,调和油涂擦。

附方:泽漆是利水的名药,功效和大戟相似,但泽漆的茎叶煮熟后就没有毒,因此更适合推广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注解

漆茎:漆茎指的是一种植物的茎部,这里可能指的是泽漆的茎部,泽漆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猫儿眼睛草:猫儿眼睛草是一种中草药,学名为泽漆,因其叶子形状类似猫的眼睛而得名。

绿叶绿花草:绿叶绿花草是对泽漆这种植物的描述,强调了其叶子的绿色特征。

五凤草:五凤草是对泽漆的另一种别称,可能是因为其形状或生长特点与传说中的五凤有关。

苦:苦味是泽漆茎叶的味道,也是其药性的一部分,表示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微寒:微寒表示泽漆的药性偏凉,适合用于治疗热性疾病。

无毒:无毒表示泽漆是一种安全的中草药,不会对人体造成毒性伤害。

咳嗽上气:咳嗽上气是指咳嗽伴有呼吸急促的症状,属于中医的咳嗽范畴。

脉沉:脉沉是指中医脉象的一种,表示脉搏沉而无力,多见于寒性疾病。

泽漆:泽漆是一种中草药,具有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咳嗽等。

半夏:半夏是一种中草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紫参:紫参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白前:白前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生姜:生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和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

甘草:甘草是一种中草药,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黄芩:黄芩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

桂心:桂心是指肉桂的心部,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心下伏瘕:心下伏瘕是指心下有硬块,影响进食的症状,属于中医的瘕瘕范畴。

大黄:大黄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葶苈:葶苈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

蜜:蜜是指蜂蜜,常用于中草药中作为调和剂或赋形剂。

水所蛊病:水所蛊病是指因水毒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腹满、呼吸急促、浮肿等。

鹭鸶藤:鹭鸶藤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蜂窠:蜂窠是指蜜蜂的巢穴,有时用于药用,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椒:椒是指花椒,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葱:葱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和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通阳散寒的功效。

槐枝:槐枝是指槐树的枝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

癣疮:癣疮是指皮肤上的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头皮、手足等部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评注

释名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这些名称的赋予,反映了古人对草药的认知与想象。‘漆茎’可能是因为其茎的颜色与漆相似,‘猫儿眼睛草’则可能是因为其叶子的形状类似猫眼,而‘绿叶绿花草’和‘五凤草’则是对其生长形态的直观描述。这些名称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草药特性的直观理解。

气味(茎、叶)苦、微寒、无毒,这里的‘气味’指的是草药的药性。苦味通常与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微寒则表示其性质偏凉,适合清热解毒。‘无毒’则是对其安全性的确认,为后世使用提供了依据。

主治咳嗽上气、脉沉,这里指出了泽漆的主要功效。咳嗽上气可能是指呼吸道疾病,脉沉则可能是形容脉象沉涩,反映了泽漆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作用。

用药方法详细描述了泽漆的煎制过程,包括使用泽漆的量、加水比例、加入的其他药材以及煎煮的次数。这些信息对于后世医家了解和运用泽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心下伏瘕、水所蛊病、脚气赤肿、牙痛、瘰疬、癣疮等病症的治疗方法,展现了泽漆在古医方中的应用广泛。治疗方法中的‘捣烂筛细’、‘晒干研末’、‘加水煎煮’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草药处理的熟练技巧。

附方中的‘泽漆是利水的名药,功效很象大戟,但泽漆的茎叶煮熟之后便没有毒,因此更宜推广利用’,这段话不仅是对泽漆功效的总结,也是对泽漆安全性的强调。‘利水’表明泽漆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大戟’则是对其药效的类比,‘更宜推广利用’则是对后世医家的一种建议和鼓励。这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意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泽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0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