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原文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

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久痢。用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后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

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译文

这种植物的名称有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它的根叫做白药、天花粉、瑞雪。

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是寒的,没有毒性。

主治症状为痰多咳嗽不止。使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同研成粉末,用浓姜汁调成丸子,大小如弹子,含在口中咽下汁液。

又有一个方子:用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同捣成饼,阴干后研成粉末,加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用姜汤送下。

对于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量,再加白矾一钱,共同熬成膏,随时含在口中吸回汁液。

对于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共同烧存性,研细,用熟萝卜蘸食。

药吃完病就会好。对于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同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同研成粉末;再将猪肺一片切薄,加入一小撮粉末,炙熟后冷嚼咽下。一天服用两次。

对于妇女夜间发热(痰多咳嗽,月经不调,身体瘦弱),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用童便浸泡,晒干)各一两五钱,共同研成粉末,加蜜调匀,含在口中慢慢化掉。

对于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成粉末。每次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前服用,五更时会有黄色的物质泻下,这就是见效的标志。这个方子叫做‘逐黄散’。

对于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热酒送下。服用到病愈为止。

对于久痢,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去火毒后研成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用温酒送下。

对于吐血,用泥封栝楼,煅存性,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用糯米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对于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钱,空腹服用,用酒送下。

对于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半,用姜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或者用棉裹半钱含在口中咽下也可以。这个方子叫做‘发声散’。

对于各种痈疮发背,用栝楼捣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用水送下。

对于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天一夜,取酒热饮。

对于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次服用一匙,用水化下。一天服用三次。也可以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有一个方子: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对于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用乳汁调服半钱。

对于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用水调搽涂。

对于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在患处,用厚布包住,热退痛即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注解

果裸:果裸,指果实的外皮,此处可能指栝楼的外皮。

瓜蒌:瓜蒌,一种药用植物,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其根、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

天瓜:天瓜,古代对瓜蒌的别称,指瓜蒌的果实。

黄瓜:黄瓜,指瓜蒌的嫩果实,也可指黄瓜这一蔬菜。

地楼:地楼,指瓜蒌的根部,又称天花粉。

泽姑:泽姑,指瓜蒌的别称,可能指其生长于湿地。

白药:白药,指瓜蒌的根,因其色白而得名。

天花粉:天花粉,指瓜蒌的根,具有清热、生津、消肿等功效。

瑞雪:瑞雪,可能指瓜蒌的果实或根,寓意吉祥。

苦:苦,味道之一,指味道苦涩。

寒:寒,中医术语,指药物性质偏寒凉,能清热解毒。

无毒:无毒,指药物无毒性,对人体无害。

痰咳不止:痰咳不止,指咳嗽伴有痰液,且咳嗽频繁。

文蛤:文蛤,一种贝类,可能在此处作为药用。

明矾:明矾,一种矿物,具有收敛、消炎等作用。

姜汁:姜汁,生姜榨取的汁液,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丸子:丸子,指将药物制成的小球状。

梧子:梧子,梧桐树的种子,此处可能指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肺痿咳血:肺痿咳血,指肺痿引起的咳嗽并伴有血丝。

乌梅肉:乌梅肉,乌梅的果肉,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杏仁:杏仁,指杏树的种子,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炙:炙,指用火烤或炒制药材,以增强其药效。

妇女夜热:妇女夜热,指妇女夜间发热的症状。

青黛:青黛,一种青色的矿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香附:香附,一种草本植物,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逐黄散:逐黄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黄疸。

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指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腹胀:腹胀,指腹部胀满不适。

久痢:久痢,指长期腹泻。

吐血:吐血,指呕吐血液。

屙血:屙血,指大便带血。

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指咽喉部肿胀并伴有疼痛。

发声散:发声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痈发背:痈发背,指背部生痈。

风疮疥癣:风疮疥癣,指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疾病。

消渴:消渴,指糖尿病。

天泡湿疮:天泡湿疮,指一种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起泡并伴有湿润。

折伤肿痛:折伤肿痛,指跌打损伤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评注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此句开篇即以释名的方式,将栝楼的多个别称一一列出,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命名。‘果裸’、‘瓜蒌’等名称,既有形象生动的描绘,又有地域特色的体现。‘白药’、‘天花粉’、‘瑞雪’等对根的命名,则更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的重视与珍视。

气味气味:苦、寒、无毒

此句介绍了栝楼的药性,‘苦’、‘寒’为药性,‘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这种对药材性质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研究的严谨态度。

主治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

此句详细描述了栝楼仁在治疗痰咳不止时的用法,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应用的精准与细致。通过将栝楼仁与文蛤、姜汁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此句介绍了另一种治疗痰咳不止的方剂,通过将熟栝楼与明矾等药材结合,形成了新的配方。这种灵活运用药材,形成多种配方的做法,体现了古人对医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此句描述了治疗干咳的方法,通过将熟栝楼与蜜、白矾等药材结合,熬制成膏,以口含的方式服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应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此句介绍了治疗痰喘气急的方法,通过将栝楼与明矾等药材结合,以熟萝卜蘸食的方式服用,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应用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此句描述了治疗肺痿咳血的方法,通过将多种药材结合,以猪肺为载体,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应用的复杂性和科学性。

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此句介绍了治疗妇女夜热的方法,通过将栝楼仁与青黛、香附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女性疾病的关注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此句描述了治疗黄疸的方法,通过将青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并命名为“逐黄散”,体现了古人对疾病命名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此句描述了治疗小便不通、腹胀的方法,通过将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常见疾病的关注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久痢。用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后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久痢的方法,通过将熟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此句描述了治疗吐血的方法,通过将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屙血的方法,通过将栝楼与赤小豆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此句描述了治疗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的方法,通过将栝楼皮、白僵蚕、甘草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并命名为“发声散”,体现了古人对疾病命名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诸痈发背的方法,通过将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此句描述了治疗风疮疥癣的方法,通过将生栝楼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

此句描述了治疗消渴的方法,通过将栝楼根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此句介绍了另一种治疗消渴的方法,通过将栝楼根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多样性。

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此句描述了治疗小儿热病的方法,通过将栝楼根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疾病的关注和治疗方法的研究。

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此句描述了治疗天泡湿疮的方法,通过将天花粉、滑石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此句描述了治疗折伤肿痛的方法,通过将栝楼根等药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配方,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实用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栝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0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