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原文

释名瓦松、瓦花、向天草、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

通经破血。用鲜瓦楹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

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

六、七次后即见效。

汤火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

恶疮。用瓦松阴干,研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药末涂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译文

这种草的名称有瓦松、瓦花、向天草,红色品种叫做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

它的味道是酸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小便中的沙石堵塞。使用瓦松煎煮浓汤,趁热熏洗小腹部,大约两小时后可以帮助排出沙石,使大便通畅。

它还可以通经和破血。取新鲜的瓦松五两,熬制成膏,再加入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到烟尽,加入当门子二钱,共同研成粉末,用枣肉调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红花汤送服。

对于头风和白屑病,将瓦松晒干后,用灰水浸泡得到的汁液热洗。连续六七次后就能见效。

对于汤火伤,将瓦松和柏叶一同捣烂,敷涂在伤口上。

对于恶疮,将瓦松阴干后研成粉末。先用槐树枝和葱白煮的汤洗净患处,然后用药末涂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注解

瓦松:瓦松是一种生长在瓦片上的苔藓植物,常用于中医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瓦花:瓦花可能是指瓦松上开的花朵,具体指代可能因地区和文献而异。

向天草:向天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名称可能寓意其生长姿态,常用于中医药中,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赤者,指红色的植物。铁脚婆罗门草是一种草药,其名可能源自其形态或功效,具体信息需要结合古代文献。

天王铁塔草:天王铁塔草可能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或功效的草药,其名可能寓意其尊贵或功效强大。

气味酸、平、无毒:气味描述了草药的味道和性质,酸、平、无毒表示该草药味道酸,性质平和,对人体无毒。

小便沙淋:小便沙淋是指尿液中混有沙粒或结石,导致排尿困难,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

瓦楹:瓦楹可能是指瓦松的根或全草,用于药用。

煎浓汤:煎浓汤是指将草药煎煮至汤汁浓稠的过程。

熏洗:熏洗是指将草药煎煮的蒸汽或汤汁用于熏蒸和洗涤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

下沙通便:下沙通便是指通过治疗使尿液中混有的沙粒排出,从而缓解小便沙淋的症状。

通经破血:通经破血是指药物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熬膏:熬膏是指将草药煎煮后,浓缩成膏状,便于储存和使用。

当归须:当归须是当归的根须部分,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

干漆:干漆是一种干燥的漆树果实,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烧烟尽:烧烟尽是指将药物烧成灰烬,直到烟雾完全消散。

当门子:当门子是一种古代对某些药物的别称,具体指代需要根据文献确定。

共研为末:共研为末是指将药物共同研磨成粉末。

枣肉:枣肉是指红枣的果肉,有时用于制作中药丸剂。

丸仓:丸仓可能是指制作药丸的模具。

梧子大:梧子大是指药丸的大小,梧子是一种小果实,用来形容药丸的大小。

红花汤:红花汤是指用红花煎煮的汤汁,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头风白屑:头风白屑可能是指头部风邪引起的白屑(头皮屑),也可能是指头痛伴有头皮屑。

浇灰淋汁:浇灰淋汁是指将草木灰浸泡在水中,过滤后得到的液体,常用于外用治疗。

汤火伤:汤火伤是指因烫伤或烧伤引起的皮肤损伤。

柏叶:柏叶是指柏树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恶疮:恶疮是指严重的皮肤溃疡或感染。

槐枝:槐枝是指槐树的枝条,槐枝汤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葱白汤:葱白汤是指用葱白煎煮的汤汁,葱白具有发散风寒、解毒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评注

释名瓦松、瓦花、向天草、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这一段文字首先对瓦松的别称进行了列举,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瓦松’这一名称,从字面上理解,可能与瓦片有关,可能是因为这种植物常生长在瓦片上,或者是其形态与瓦片相似。‘向天草’则可能是因为其生长姿态向天生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铁脚婆罗门草’和‘天王铁塔草’则带有神秘色彩,可能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话化描述。

气味酸、平、无毒。这一行描述了瓦松的药性,‘酸’和‘平’是中医对药物味道和性质的描述,‘酸’味入肝,有收敛作用,‘平’则表示性质平和,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应。‘无毒’则是对其安全性的保证,说明使用时相对安全。

主治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这里详细介绍了瓦松的药用方法,针对‘小便沙淋’这一病症,使用瓦松煎汤熏洗小腹,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沙石排出体外,体现了中医的温热疗法和整体观念。

通经破血。用鲜瓦松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这一段描述了瓦松在治疗‘通经破血’方面的应用,通过熬膏、研磨、制成丸药等步骤,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工艺和对药效的追求。

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六、七次后即见效。这里介绍了瓦松治疗‘头风白屑’的方法,晒干瓦松后,通过浇灰淋汁的方式提取药效,然后用热洗的方式作用于头部,反映了古人对药物使用方法的多样性。

汤火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这里描述了瓦松在治疗‘汤火伤’时的应用,与柏叶同捣烂敷涂,体现了中医的药物配伍原则,即通过不同药物的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恶疮。用瓦松阴干,研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药末涂搽。这一段文字描述了瓦松在治疗‘恶疮’时的应用,阴干、研磨成末,然后与槐枝、葱白汤结合使用,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使用的细致入微,以及对病情的全面考虑。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昨叶何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30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