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原文

释名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译文

这种植物的别名叫不凋草、三蔓草。

它的根的气味是辛、甘、微温,并且是无毒的。

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风湿、脚气、肾虚和阳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注解

不凋草:指某些植物因其叶片或花朵能够长时间保持鲜艳而不凋谢而得名,常用于比喻具有坚强生命力的植物或品质。

三蔓草:可能是指一种具有三条茎蔓的植物,具体名称不详,可能是古代对某种植物的别称或地方性称呼。

气味:在中医药学中,指药材的口感和味道,常用来判断药材的药性和功效。

(根)辛:辛,指味道辛辣,是中医药学中描述药材味道的一个术语,通常与发散、行气等功效相关。

甘:指味道甜,中医药学中认为甘味药材多具有补益、和中等功效。

微温:微温指药材的药性温和,不热不寒,适用于多种体质的人群。

无毒:指药材没有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标准。

主治:指药材或方剂的主要治疗作用。

风湿:中医术语,指风邪和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脚气:中医术语,指由于湿邪侵袭导致的脚部疾病,表现为脚部肿胀、疼痛、水泡等症状。

肾虚:中医术语,指肾脏功能不足,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等症状。

阳痿:中医术语,指男性因肾阳不足,导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评注

释名亦名不凋草、三蔓草。这句话为草药的名称提供了多种称呼,体现了古人对草药的命名习惯。‘释名’一词表明接下来的名称是对该草药的解释或别名,反映了古人对草药名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凋草’和‘三蔓草’这两个别名的使用,可能是因为这种草药的特性,比如生长习性或者其外观形态,这些别名能够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这种草药的特点。

气味(根)辛、甘、微温、无毒。这里描述了这种草药的根部的气味特性。‘辛’和‘甘’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味道描述,分别代表辛辣和甜味,它们是草药味道的两种基本味道。‘微温’则是对草药性质的描述,表明其性质温和,不会引起过度的热感。‘无毒’则是对草药安全性的评价,表明使用这种草药相对安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主治风湿、脚气、肾虚、阳痿。这一句说明了这种草药的主要医疗用途。‘风湿’是指由风邪和湿邪引起的疾病,‘脚气’是指脚部因湿气过重而引起的病症,‘肾虚’是指肾脏功能不足的病理状态,‘阳痿’则是指男性性功能障碍。这些病症在中医理论中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而这里提到的草药正是针对这些病症而设的,反映了古人对草药功能的认识和运用。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不仅提供了草药的名称、气味特性,还详细说明了其主治病症,这对于古代医家来说是宝贵的医疗信息。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草药的认识水平,以及他们如何根据草药的特性来治疗疾病。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人在草药分类和命名上的智慧,以及对草药疗效的深入探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草部-巴戟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9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