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雄黄-原文
释名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夺、平、寒、有毒。
主治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 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灵散”。
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煮黄丸”。
酒癖(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用皂角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服二丸,温酒送下。此方名“酒征丸”。
油癖(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用雄黄半两,研末,水调服。
症瘕积聚。用雄黄二两,研细。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阴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
食物中毒。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虫毒。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
13、便血。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
暑天泄痢。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铅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疯狗咬伤。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分二次服完。
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刀伤。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药有效。
打伤发肿。用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共研为末,水调敷伤处。极见效。
白秃头疮。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
眉毛脱落。用雄黄末一两,调醋搽。
疔疮恶毒。先用针剌毒疮的四边及中心,再以雄黄粉敷上。又方:用雄黄、蟾蜍各五分,共研为末,和葱、蜜捣丸,如小米大。以针剌破疮顶,将药插入。
喉痹(按:此即喉风。喉部不能吞咽,气闭欲死)。用雄黄磨新汲水一盏灌下,吐出恶物即愈。
牙痛。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塞牙齿空洞中。
走马牙疳,臭烂出血。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了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搽药至病愈为止。
耳流脓汁。用雄黄、雌黄、硫磺,等分为末,吹耳内。
多年臁疮。用雄黄二钱、陈皮五钱,卷入布中成精捻子,烧烟熏疮,令热水流出。
红鼻头。用雄黄、硫磺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附方雄黄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以免积蓄中毒。又雄黄不能以火煅烧,因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毒性大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雄黄-译文
这种药物的别名有黄金石、石黄、熏黄。
它的气味强烈、性质平和、性寒、有毒。
主要治疗骨蒸发热(注:即现在的肺结核)。使用雄黄一两,加入一升小便中。另外取一块方圆一尺的石板,用炭火烧热,将雄黄尿汁倒在石板上,铺上薄毡,让病人脱衣坐在石板上,不要让风漏进来。几次之后,病情就会逐渐减轻。
治疗伤寒引起的咳嗽和呕吐。使用雄黄一钱、一杯酒,一起煎煮,病人趁热嗅其气味。
治疗阴部溃烂,痛痒不止。使用雄黄半两,在瓶中烧后,熏下部,有效。
治疗偏头痛。使用雄黄和细辛等分,研成粉末。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边痛吹右边,右边痛吹左边。这个方子名叫‘至灵散’。
治疗腹胁部的痞块。使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同研成粉末,加米糊调成膏,摊在纸上,贴在痞块处。贴到大便畅通为止。
治疗胁下有积聚,呼吸时常常抽痛。使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共同研成粉末。加二两白面,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四丸。服用后开过几次水再放冷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情就会好转。这个方子名叫‘煮黄丸’。
治疗饮酒过度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使用皂角子大小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同研成粉末,加五两半面粉,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小。丸子快干时放在麸中炒香。炒好后,将丸子放入水中观察。凡是浮在水面上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次服用二丸,用温酒送下。这个方子名叫‘酒征丸’。
治疗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就会生病。使用雄黄半两,研成粉末,用水调服。
治疗症瘕积聚。使用雄黄二两,研成粉末。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用一块蒸饼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酒送下。一天服用三次。
治疗阴部肿胀。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泡肿胀处。
治疗食物中毒。使用雄黄、青黛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新鲜的水送下。
治疗虫毒。使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开水送下。
治疗便血。使用雄黄不限多少,放入枣内,用线绑好,煮汤。另外用一两铅,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从早到晚,不断添开水。煮好后,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用原有的铅汤送下。服用三次后血止。
治疗夏天泄泻。使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筒中蒸七次,研成粉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甘草汤送下。一天服用三次,有效。
治疗疯狗咬伤。使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成粉末,用酒送下。分两次服完。
治疗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然出来。
治疗马汗疮(注:放牧马的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胀疼痛,后来感觉烦热,严重者可致死)。使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混合研成粉末,用油调敷疮。
治疗刀伤。使用雄黄一粒,半豆大小,放入伤口内,另外取雄黄五钱,用小便送服。对于刀伤感染,毒入内部的情况,服用此药有效。
治疗打伤发肿。使用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共同研成粉末,用水调敷伤口。效果显著。
治疗白秃头疮。使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
治疗眉毛脱落。使用雄黄粉末一两,调醋涂抹。
治疗疔疮恶毒。先用针扎毒疮的四边和中心,再以雄黄粉敷上。另一个方子:使用雄黄、蟾蜍各五分,共同研成粉末,与葱、蜜捣成丸子,如小米大小。用针扎破疮顶,将药插入。
治疗喉痹(注:即喉风。喉部不能吞咽,气闭欲死)。使用雄黄磨新鲜的水一盏灌下,吐出恶物即愈。
治疗牙痛。使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子,塞入牙齿空洞中。
治疗走马牙疳,臭烂出血。使用豆大小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核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涂抹患处,让唾液流出。涂抹药物直到病愈为止。
治疗耳流脓汁。使用雄黄、雌黄、硫磺等分,研成粉末,吹入耳内。
治疗多年臁疮。使用雄黄二钱、陈皮五钱,卷入布中做成药捻子,烧烟熏疮,让热水流出。
治疗红鼻头。使用雄黄、硫磺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附方:雄黄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以免积蓄中毒。另外,雄黄不能用火煅烧,因为煅烧后会分解和氧化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毒性大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雄黄-注解
黄金石:黄金石是雄黄的别称,因为其颜色像黄金,故得名。
石黄:石黄也是雄黄的别称,强调其矿物性质。
熏黄:熏黄是指雄黄经过熏制后的状态,可能用于熏香或作为香料。
气味夺:指雄黄具有强烈的气味。
平:在中医理论中,平指药物性质平和,不寒不热。
寒:在中医理论中,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
有毒:表示雄黄具有一定的毒性。
骨蒸发热:古代医学术语,指肺结核等疾病引起的骨蒸潮热症状。
小便:尿液,中医认为小便可以用来制药。
石板:一种石制的板状物,可用于熨烫或制作药丸。
炭火:用木炭燃烧产生的火,常用于加热或煨煮。
薄毡:一种薄的毛毡,用于隔离或保暖。
伤寒咳逆:古代医学术语,指由伤寒引起的咳嗽和呕吐。
酒:指酒精饮料,中医认为酒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阴部蚀烂:指女性生殖器部位的皮肤溃烂。
偏头风:古代医学术语,指头痛的一种,多发生在一边。
至灵散:一种中药方剂名,含有雄黄和细辛等成分。
腹胁痞块:指腹部和胁部的肿块。
白矾:一种矿物,中医常用作收敛剂。
巴豆:一种植物种子,中医认为其有毒,但可用来攻毒。
白面:指面粉,用于制作药丸。
梧桐子:梧桐树的种子,中医认为其大小适中,常用于制作药丸。
皂角子:皂角树的种子,中医认为其有收敛作用。
油癖:指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
症瘕积聚:指身体内的肿块或结节。
阴肿:指阴部肿胀。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中毒症状。
虫毒:指被虫咬后引起的毒症。
便血:指大便中带有血液。
暑天泄痢:指夏天因暑热引起的腹泻。
疯狗咬伤:指被疯狗咬伤后引起的疾病。
马汗疮:指马匹身上因出汗而引起的疮。
刀伤:指身体被刀割伤。
密陀僧:一种矿物,中医认为其有解毒作用。
白秃头疮:指头部皮肤上的疮。
眉毛脱落:指眉毛自然脱落。
疔疮恶毒:指疔疮中病情严重,毒性大。
喉痹:指喉部疾病,导致吞咽困难。
走马牙疳:古代医学术语,指牙齿疾病。
耳流脓汁:指耳朵流出脓汁。
臁疮:指小腿部的疮。
红鼻头:指鼻子发红。
砒霜:即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剧毒物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雄黄-评注
释名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此句是对雄黄药材的别称进行列举,其中‘黄金石’、‘石黄’、‘熏黄’等名称体现了古人对药材外观和特性的直观描述,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物质的认知与命名方式。
气味夺、平、寒、有毒。
这一句概括了雄黄的药性特点。‘气味夺’指的是雄黄具有强烈的气味,‘平’表示其性质平和,‘寒’则说明其性质偏寒,‘有毒’则揭示了其药用的双刃剑特性。
主治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 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此段描述了雄黄在治疗肺结核方面的应用。通过将雄黄与小便混合,利用石板的热量来熏蒸患者,体现了古人对热疗法的运用,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整体观念。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此句说明了雄黄在治疗伤寒咳逆时的用法,通过煎煮雄黄与酒,让患者嗅其气,体现了古人对气味疗法的重视。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这里描述了雄黄在治疗阴部疾患时的应用,通过燃烧雄黄产生的烟雾熏烤患处,体现了古人对熏蒸疗法的运用。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灵散’。
此段介绍了雄黄与细辛合用治疗偏头痛的方法,通过吹鼻给药,体现了古人对局部给药法的运用。
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此句描述了雄黄与白矾合用治疗腹胁痞块的方法,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外治法的运用。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煮黄丸’。
此段介绍了雄黄与巴豆合用治疗胁下痃癖的方法,通过内服丸药,体现了古人对丸剂的应用和对疾病治疗的深入思考。
酒癖(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用皂角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服二丸,温酒送下。此方名‘酒征丸’。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酒癖方面的应用,通过复杂的制药过程和特定的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精细要求。
油癖(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用雄黄半两,研末,水调服。
此段说明了雄黄在治疗油癖时的用法,通过内服药物,体现了古人对饮食与疾病关系的认识。
症瘕积聚。用雄黄二两,研细。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症瘕积聚时的应用,通过复杂的制药过程和特定的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精细要求。
阴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阴肿时的应用,通过煮汤浸泡患处,体现了古人对水疗法的运用。
食物中毒。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食物中毒时的应用,通过内服药物,体现了古人对急性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虫毒。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虫毒时的应用,通过内服药物,体现了古人对寄生虫病的治疗手段。
便血。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便血时的应用,通过煎煮和制作丸药,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精细要求。
暑天泄痢。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铅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暑天泄痢时的应用,通过复杂的制药过程和特定的服用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制备和服用的精细要求。
疯狗咬伤。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分二次服完。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疯狗咬伤时的应用,通过内服药物,体现了古人对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方法。
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百虫入耳时的应用,通过熏蒸法,体现了古人对耳部疾患的治疗方法。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马汗疮时的应用,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
刀伤。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药有效。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刀伤时的应用,通过内服和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创伤处理的综合治疗思路。
打伤发肿。用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共研为末,水调敷伤处。极见效。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打伤发肿时的应用,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创伤的处理方法。
白秃头疮。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白秃头疮时的应用,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眉毛脱落。用雄黄末一两,调醋搽。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眉毛脱落时的应用,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毛发问题的治疗方法。
疔疮恶毒。先用针剌毒疮的四边及中心,再以雄黄粉敷上。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疔疮恶毒时的应用,通过针剌和药物敷贴,体现了古人对疮疡的处理方法。
喉痹(按:此即喉风。喉部不能吞咽,气闭欲死)。用雄黄磨新汲水一盏灌下,吐出恶物即愈。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喉痹时的应用,通过灌服药物,体现了古人对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处理方法。
牙痛。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塞牙齿空洞中。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牙痛时的应用,通过塞药法,体现了古人对口腔疾病的处理方法。
走马牙疳,臭烂出血。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了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搽药至病愈为止。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走马牙疳时的应用,通过烧化药物和搽药法,体现了古人对口腔疾病的处理方法。
耳流脓汁。用雄黄、雌黄、硫磺,等分为末,吹耳内。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耳流脓汁时的应用,通过吹药法,体现了古人对耳部疾患的治疗方法。
多年臁疮。用雄黄二钱、陈皮五钱,卷入布中成精捻子,烧烟熏疮,令热水流出。
此句描述了雄黄在治疗多年臁疮时的应用,通过烧烟熏疮法,体现了古人对慢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红鼻头。用雄黄、硫磺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此段介绍了雄黄在治疗红鼻头时的应用,通过外敷药物,体现了古人对面部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
附方雄黄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以免积蓄中毒。又雄黄不能以火煅烧,因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毒性大增。
此句是附方,提醒了雄黄的使用注意事项,强调了药物的安全性,体现了古人对药物使用原则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