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金刚石-原文
释名金刚钻。
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
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集解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
《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金刚石-译文
这个名字叫金刚钻。它的沙子可以用来钻玉修补瓷器,所以叫它钻。
它主要用于治疗磨水涂汤火伤。制作成钗钚佩戴,可以驱除邪恶和有毒的气体。
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扶南出产金刚钻,生长在水底的石头上,形状像钟乳石,质地像紫石英,可以用来雕刻玉石。人们下水去取它,即使用铁锤敲击也无法损坏它。
《丹房镜源》中提到:紫背铅可以击碎金刚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金刚石-注解
金刚钻:金刚钻是一种古代的钻头,因其坚硬无比,能够钻透坚硬的物体,故得名。在古代,金刚钻通常是由碳化硅(金刚砂)制成的,用于雕刻玉石、修补瓷器等。
砂:指金刚钻的磨料,即金刚砂,是一种硬度极高的矿物,常用于磨削、切割等。
玉:指玉石,一种珍贵的宝石,具有美丽的颜色和光泽,古代常用于制作饰品、器物等。
瓷:指瓷器,一种由陶土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良好的耐用性。
主治:指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或方法。
磨水:指将磨料与水混合,形成一种液体,用于涂抹在受伤的皮肤上。
涂汤火伤:指用磨水涂抹在烫伤或烧伤的皮肤上,以减轻疼痛和促进愈合。
钗钚:钗和钚都是古代头饰的一种,钗是女性发饰,钚则是男性发饰。
服佩:指佩戴在身上,作为装饰或护身符使用。
辟邪恶毒气:指驱除邪恶和有毒的气体,古代认为佩戴某些物品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扶南:古代国名,位于今天的越南南部和柬埔寨一带,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
钟乳状:形容钟乳石形状,钟乳石是一种在洞穴中形成的石钟乳,通常呈悬挂状。
紫石英:一种颜色呈紫色的石英,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矿物,硬度较高。
丹房镜源:古代炼丹术的著作,记载了各种炼丹方法和药物。
紫背铅:一种古代炼丹术语,指一种含有铅的药物,古代炼丹术中常用。
碎金钢钻:指能够破碎金刚钻的物质,这里可能是指某些炼丹术中的药物或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金刚石-评注
释名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此句以释名开篇,揭示了金刚钻的名称由来。金刚钻,顾名思义,即坚硬如金刚的钻头。其砂,指的是金刚钻上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因其硬度极高,能够钻透玉石,修补瓷器,因此得名。此句通过简练的文字,点明了金刚钻的特性和用途,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认识和利用智慧。
主治磨水涂汤火伤。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金刚钻的实用价值。主治磨水涂汤火伤,说明金刚钻的粉末可以用于治疗水火烫伤,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作钗钚服佩,指的是将金刚钻制作成饰品佩戴,寓意吉祥,护身符的作用。辟邪恶毒气,则是强调金刚钻具有驱邪避凶的功效,体现了古人对吉祥文化的追求。
集解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
此句引用了葛洪《抱朴子》中的记载,对金刚钻的产地、形态和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扶南,古代地名,指现在的柬埔寨一带。金刚生于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说明金刚钻是一种珍贵的矿物。可以刻玉,表明其硬度极高,能够雕刻玉石。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强调了金刚钻的坚固和耐久。
《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
此句引用了《丹房镜源》的记载,说明紫背铅能够破碎金刚钻。这里的紫背铅,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矿物,具有极高的硬度。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金刚钻的坚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矿物硬度比较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