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原文
释名亦名花蕊石。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
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
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
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
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
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
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
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
脚缝出水。
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译文
这种药物的别名叫做花蕊石。
它的味道是酸涩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内脏崩损,以及大出血的情况。使用花乳石时,需要先将其煅烧,然后研成细末。饭后,用一小杯童便煎煮花乳石末,服用二钱(约6克),病情严重的人可以服用到五钱(约15克)。血止之后,应该服用独参汤来补益身体。这个方子叫做‘花乳石散’,出自葛可久的《十药神书》。
还有一个方子:取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同打碎,晒干后放入瓦罐中,用泥封口,再进行烘焙干燥,然后用炭火煅烧,待冷却后取出,研成细末,存放在瓶中备用。这个方子也叫做‘花蕊石散’,见于‘和剂局方’。治疗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除恶血,都有很好的效果。每次服用一钱(约3克),用童便调和后服用。
对于多年的眼翳,可以使用花乳石(先水飞,再焙过)、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炙甘草半两,共同研成末,每次服用半钱(约1.5克),用茶汤送服。
对于脚缝出水的情况,可以使用好铅丹和花乳石粉混合后涂敷在脚缝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注解
花蕊石:花蕊石是一种古代中药材,学名为雄黄,属于矿物药。它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具有解毒、定惊、止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惊风、癫痫、疥癣等疾病。
气味:指药物的气味,是中医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的体现,有助于判断药物的性质和功效。
五内崩损:五内,指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五内崩损即五脏六腑功能失调。
大出血:指体内大量出血,是中医常见的急症之一。
花乳石:即花蕊石,见上解释。
煅过:指将药物用火加热至红热,然后迅速冷却,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
研细: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状,以增加其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提高药效。
童便:指儿童的小便,古代认为其性质纯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独参汤:是一种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汤剂,具有补气养阴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体弱等症状。
硫磺:是一种天然矿物,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病、寄生虫病等。
和剂局方:古代医学著作,收录了许多中药方剂。
跌打损伤:指因跌倒、打击等原因造成的身体损伤。
下死胎:指孕妇体内死胎自然脱落的情况。
落胞衣:指分娩后,胎盘(胞衣)自然脱落。
恶血:指血液中的病理性物质,如瘀血等。
水飞:一种古老的制药方法,将药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水漂洗,使细粉悬浮于水中,取其上清液。
防风: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止痛的功效。
川芎: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甘菊花: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
白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功效。
牛蒡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
灸甘草: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调和药性的功效。
茶汤:指泡好的茶水,古代认为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食解腻的功效。
好铅丹:一种古代药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铅,具有解毒、收敛、生肌等功效。
脚缝出水:指脚缝处出现流水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湿气侵袭所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石部-花乳石-评注
释名亦名花蕊石。这句话揭示了药物的别名,花蕊石,从字面上理解,可能与其花朵的形态有关,或与药物的功效有关,暗示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
气味酸涩、平、无毒。此句对药物的性质进行了描述,酸涩的气味可能与药物的酸味成分有关,平则说明其性质温和,无毒则表示药物安全性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五内崩损,大出血。花乳石被用于治疗内部器官损伤和大量出血,表明其具有止血和收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急症。
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这里详细说明了花乳石散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其治疗后的后续调养措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念。
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这里介绍的是另一种花蕊石散的制备方法,强调了其制备过程中的火候和干燥处理,体现了对药物制备工艺的重视。
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每服一钱,童便调服。多年目翳。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茶汤送下。脚缝出水。用好铅丹加花乳石粉涂敷脚缝。这些句子展示了花乳石散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跌打损伤、产后出血、眼部疾病和皮肤病等,显示了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中医用药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伍。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详细介绍了花乳石散的来源、性质、制备方法、用途和疗效,体现了中医用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