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洗儿汤-原文
主治《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的《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考汤字,在古代有开水之义。可见,洗儿汤就是给小儿洗过身子的温开水。
该药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通过以上初步考释,笔者发现《本草纲目》水部10种新增药物中,有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6种药物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为药物品种,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草纲目》中的新增药物,既包括首出于该书中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立条在该书中的药物品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洗儿汤-译文
《延年秘录》这本书说:如果孕妇的胎衣没有自然脱落,服用一杯这个药,不要让对方知道。
李时珍对这种药没有进行药名解释和内容集解,只是在它的主治功效部分引用了《延年秘录》中的话:‘如果孕妇的胎衣没有自然脱落,服用一杯这个药,不要让对方知道。’
考察‘汤’字,在古代有开水的意思。所以‘洗儿汤’就是用来给新生儿洗澡的温水。
这种药在前人的著作中已经有药用记录,并不是《本草纲目》首次提到的。
通过以上的初步研究,我发现《本草纲目》中水部新增的10种药物中,有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6种药物是《本草纲目》首次将其列为药物品种,并不是《本草纲目》首次提到。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本草纲目》中新增的药物,既包括首次在该书中提到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在该书中列为药物品种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洗儿汤-注解
延年秘录:《延年秘录》是一部古代中医典籍,记载了各种养生和治疗的秘方。
胎衣不下:胎衣不下是指孕妇分娩后,胎盘未能自然排出体外的情况。
服一盏:服一盏是指服用一定量的药液,一盏通常指古代量杯中的一种容量。
勿令知之:勿令知之是指不要让服用者知道他们正在服用药物,可能是为了保护药效或避免心理影响。
汤:在古代,汤通常指煮制的液体,这里指的洗儿汤是一种用于婴儿沐浴的温开水。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详细记载了药物的来源、性质、功效等。
集解:集解是指对药物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解释和分析。
潦水:潦水是指山洪暴发后留下的浑浊水流,有时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神水:神水在古代医药中通常指具有神秘疗效的水,可能是指某些特殊的泉水或井水。
铜壶滴漏水:铜壶滴漏水是指从铜壶中滴出的水,有时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磨刀水:磨刀水是指磨刀时流出的水,在某些传统观念中,这种水被认为具有特殊的药用或清洁作用。
洗手足水:洗手足水是指用于洗手和洗脚的水,有时被认为具有保健作用。
新增药物:新增药物是指在《本草纲目》中首次记载的药物品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水部-洗儿汤-评注
《延年秘录》所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的药方,透露出古代中医对于产后护理的重视。此方虽未详细记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但其引用《延年秘录》的内容,表明了李时珍对于古代医学知识的尊重与传承。
‘胎衣不下’一语,指产后胎盘未能自然排出,这在古代医学中被视为一种病症。李时珍引用此方,说明他认识到此方对于治疗此病症可能有帮助,这也反映了《本草纲目》在收录药物时,注重实际疗效。
‘服一盏’中的‘盏’是古代量器,一盏通常指一定量的液体。这里的‘勿令知之’则是一种保密的用药方式,可能是出于对药物作用的神秘化,或是为了保护药方的独占性。
‘考汤字,在古代有开水之义’的解读,揭示了古代对药物制备方法的重视。洗儿汤作为温开水,其制作简单,但用途明确,即用于新生儿洗浴,体现了古代医学对于新生儿护理的细致入微。
‘该药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的说明,揭示了《本草纲目》并非孤立存在的医学著作,而是继承了前人的医学成果。这表明《本草纲目》在医学史上的地位,是建立在广泛吸收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的。
‘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六种药物首次立条于《本草纲目》,显示了李时珍在药物分类上的创新。这些药物虽然不一定是首次出现,但被《本草纲目》收录并立条,标志着它们在医学体系中的正式地位。
最后,‘《本草纲目》中的新增药物,既包括首出于该书中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立条在该书中的药物品种’的结论,强调了《本草纲目》的编纂目的在于全面整理和记录药物知识,而不局限于新药的开发。这种全面性和系统性,是《本草纲目》成为后世医学宝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