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原文

释名昧履支。

气味(实)辛、大温、无毒。

主治心腹冷痛。用胡菽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汤、女用当归酒送下。

霍乱吐泻有胡椒五十粒、绿豆一百五十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木瓜汤送下。

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过,取出晒干,反复七次,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汤送下。

又方: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二次服。

又方:用有椒、半夏(开水泡过),等分为还想,加清退汁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赤白痢。用胡椒、绿豆、各依病人一岁用粒,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赤痢用生姜汤,白痢用米汤送下。

大小便闭。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添入硭硝半两,煎化后服下。

两胁积块,气逆喘急,日景成痈。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蝎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工半续,共研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二十丸,桔皮汤送下。此主名“磨积丸”。

惊风,眼珠内钓。用胡椒、木鳖子仁,等分为末,加醋调黑豆末,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送下。

伤寒咳逆,日夜不止。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热服。

风虫牙痛。用胡椒、荜拨,等分为末,加蜡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

又方:用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棉裹一粒,放在患处咬定,涎出吐去,即愈。

妇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蘖皮,等分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职权胶汤送下。

沙淋、石淋。用胡椒、朴硝,等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拗散。”

附方胡椒的功用是温中、散寒。吃少量能增进食欲,大量则刺激胃粘膜,引起充血性炎症。

据李时珍的亲身体验,常食胡椒,能使眼睛昏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译文

名称:释名昧履支。

气味:实辛、大温、无毒。

主治:心腹冷痛。使用胡豆二十粒,用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使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钱,研匀,男性用生姜汤、女性用当归酒送下。

霍乱吐泻:使用胡椒五十粒、绿豆一百五十粒,共研为末,每次服用一钱,用木瓜汤送下。

反胃吐食:使用胡椒在醋中泡过,取出晒干,反复七次,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醋汤送下。

又方:使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两次服用。

又方:使用胡椒、半夏(开水泡过),等分为末,加清退汁和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姜汤送下。

赤白痢:使用胡椒、绿豆,各依病人一岁用粒,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赤痢用生姜汤,白痢用米汤送下。

大小便闭:使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加入硭硝半两,煎化后服用。

两胁积块,气逆喘急,日景成痈:使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蝎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共研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桔皮汤送下。此主名‘磨积丸’。

惊风,眼珠内钓:使用胡椒、木鳖子仁,等分为末,加醋调黑豆末,共捣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荆芥汤送下。

伤寒咳逆,日夜不止:使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热服。

风虫牙痛:使用胡椒、荜拨,等分为末,加蜡做成丸子,如麻子大小。每次用一丸,塞入蛀孔中。

又方:使用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棉裹一粒,放在患处咬定,涎出吐去,即愈。

妇女血崩:使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蘖皮,等分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职权胶汤送下。

沙淋、石淋:使用胡椒、朴硝,等分为末。每次服用二钱,开水送下。一天服用两次。此方名‘二拗散’。

附方:胡椒的功用是温中、散寒。吃少量能增进食欲,大量则刺激胃粘膜,引起充血性炎症。据李时珍的亲身体验,常食胡椒,能使眼睛昏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注解

释名:指胡椒的别称或俗称。

昧履支:古代对胡椒的称呼,具体含义不详。

气味:指药物的口感和味道,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辛:味道辛辣,常用于描述药物的辛辣味道。

大温:性质温热,指药物能温中散寒。

无毒:指药物没有毒性。

主治:指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

心腹冷痛:指心脏和腹部因寒邪引起的疼痛。

胡菽:可能是指豆类,但具体指代不详。

淡酒:指不含糖或其他添加剂的酒。

乳香:一种树脂,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生姜汤:用生姜煮的水,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当归酒:用当归泡制的酒,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

霍乱吐泻: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表现为剧烈的呕吐和腹泻。

胡椒: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绿豆:一种豆类,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木瓜汤:用木瓜煮的水,木瓜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反胃吐食:指胃中食物逆流至食管,引起呕吐。

醋:一种酸性调味品,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梧子:一种豆类,常用于比喻小东西。

酒:一种饮料,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糊:一种粘稠的物质,常用于制作药丸。

姜汤:用生姜煮的水,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赤白痢:指大便中带有血丝或脓液,颜色分别为红色和白色。

硭硝:一种矿物,具有泻下作用。

两胁积块:指胁部(胸部两侧)有肿块。

气逆喘急:指呼吸急促,气息不顺。

日景成痈:指因气滞而形成的肿块。

蝎尾:蝎子的尾部,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

生木香:一种植物,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粟米饭:用小米煮成的饭。

桔皮汤:用桔皮煮的水,桔皮具有理气和中作用。

磨积丸: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积食。

惊风:一种因惊吓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现为抽搐、昏迷等。

眼珠内钓:指眼球内有一种不适的感觉。

木鳖子仁:一种植物的种子,具有解毒散结的作用。

荆芥汤:用荆芥煮的水,荆芥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伤寒咳逆:指伤寒引起的咳嗽和呕吐。

麝香:一种香料,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荜拨:一种香料,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蜡:一种昆虫分泌的蜡质,具有凝固作用。

棉:一种植物纤维,常用于制作棉布等。

妇女血崩:指妇女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紫檀香:一种香料,具有安神止痛的作用。

郁金:一种植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茜根:一种植物的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小蘖皮:一种植物的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职权胶汤: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血崩。

沙淋:指尿液中混有沙粒。

石淋:指尿液中混有结石。

朴硝:一种矿物,具有泻下作用。

二拗散: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沙淋和石淋。

温中:指药物能温暖脾胃。

散寒:指药物能疏散寒邪。

增进食欲:指药物能增加食欲。

充血性炎症:指血管扩张、血液增多导致的炎症。

眼睛昏涩:指眼睛感到模糊不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评注

释名昧履支:释名是对药物名称的来源和含义进行解释,昧履支可能是指胡椒的别名或其生长地的地名,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名称的考究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气味(实)辛、大温、无毒:气味描述了胡椒的药性,辛表示其味道辛辣,大温表示其性质温热,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性质的详细描述。

主治心腹冷痛:胡椒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功效的应用。

用胡菽二十粒,淡酒送服:胡菽即胡椒,此处描述了胡椒的服用方法,淡酒送服可能是因为酒能够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

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汤、女用当归酒送下:针对不同性别和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和送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个体化医疗的重视。

霍乱吐泻有胡椒五十粒、绿豆一百五十粒,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木瓜汤送下:胡椒与绿豆合用,治疗霍乱吐泻,显示了古人对药物配伍的智慧。

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过,取出晒干,反复七次,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醋汤送下:此方展示了古人对药物制备的精细工艺和对药效的深入挖掘。

赤白痢。用胡椒、绿豆、各依病人一岁用粒,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在。赤痢用生姜汤,白痢用米汤送下: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送服方法,体现了古人对病情细致入微的观察。

大小便闭。用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添入硭硝半两,煎化后服下:此方展示了古人对药物剂型和制备方法的多样性。

两胁积块,气逆喘急,日景成痈。用胡椒二百五十粒,蝎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工半续,共研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服二十丸,桔皮汤送下:此方体现了古人对复杂病情的综合性治疗思路。

惊风,眼珠内钓。用胡椒、木鳖子仁,等分为末,加醋调黑豆末,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送下:此方展示了古人对急症的治疗方法。

伤寒咳逆,日夜不止。用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热服:此方体现了古人对急症的急救措施。

风虫牙痛。用胡椒、荜拨,等分为末,加蜡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此方展示了古人对牙痛的局部治疗。

妇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郁金、茜根、小蘖皮,等分为末,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职权胶汤送下:此方体现了古人对妇科疾病的重视。

沙淋、石淋。用胡椒、朴硝,等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二拗散。”:此方展示了古人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附方胡椒的功用是温中、散寒。吃少量能增进食欲,大量则刺激胃粘膜,引起充血性炎症。据李时珍的亲身体验,常食胡椒,能使眼睛昏涩:附方是对胡椒功效的总结,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果部-胡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6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