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沉香-原文
释名沉水香、蜜香。
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
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
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
梵书名阿迦卢香。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
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
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附方诸虚寒热,冷痰虚热,冷香汤;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盏,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温服。
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
每柿蒂汤服五七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沉香-译文
这种香木被称为沉水香或蜜香。因为它的木质心节放入水中会沉下去,所以命名为沉水,也有人叫它水沉。半沉在水中的称为栈香,完全不沉的称为黄熟香。南越志中提到,交洲人称之为蜜香,是因为它的气味像蜜糖一样甘甜。在梵文中,它被称为阿迦卢香。
它的气味是辛辣的、微温的、没有毒性的。
主要用来治疗风邪引起的肿毒,去除恶臭。对于心腹痛、霍乱、中邪、恶鬼引起的疰气,以及清神醒脑,都适合用酒煮后服用。还可以治疗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不利、男子精冷等症状。
方剂:对于各种虚寒和热病、冷痰和虚热,可以使用冷香汤;需要沉香和炮制的附子,各取等分,用水一盏,煎至七分,露天一夜,空腹温服。对于胃冷久呃的症状,可以使用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研成粉末。每次服用柿蒂汤时,加入五七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沉香-注解
沉水香:沉水香,又称水沉,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其木质心节放入水中会沉底,因此得名。沉水香在古代被视为珍贵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蜜香:蜜香,指沉水香的一种,因其香气似蜜而得名。在古代,蜜香被用于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栈香:栈香,指半沉于水中的沉香,其品质介于沉水香和黄熟香之间。
黄熟香:黄熟香,指不沉于水中的沉香,品质相对较低。
南越志:南越志,古代地理志书,记载了南越地区的地理、风俗、物产等内容。
交洲:交洲,古代对今越南地区的称呼。
梵书:梵书,指古代印度梵文书写成的书籍。
阿迦卢香:阿迦卢香,梵文中的沉香名称。
辛:辛,指味道辛辣,是中医中描述药物味道的术语。
微温:微温,指药性温和,不会引起剧烈的反应。
无毒:无毒,指药物对人体没有毒性。
风水毒肿:风水毒肿,指因风水邪气引起的毒肿。
去恶气:去恶气,指消除不良气味。
心腹痛:心腹痛,指心脏和腹部疼痛。
霍乱中恶:霍乱中恶,指霍乱病发作时的症状。
邪鬼疰气:邪鬼疰气,指由邪气引起的疾病。
清人神:清人神,指使人精神清醒。
酒煮服之:酒煮服之,指用酒煮后服用。
上热下寒:上热下寒,指身体上部热而下部寒冷的症状。
气逆喘急:气逆喘急,指呼吸急促,气息上逆的症状。
大肠虚闭:大肠虚闭,指大肠功能虚弱,排泄不畅。
小便气淋:小便气淋,指小便时伴有疼痛或不适。
男子精冷:男子精冷,指男子精液温度低。
附方:附方,指附在正文后的方剂或药方。
炮:炮,指用火炮制药物,以增强其药效。
露一夜:露一夜,指将煎好的药液放置一夜,以增加其药效。
空心温服:空心温服,指在空腹时温热服用。
柿蒂汤:柿蒂汤,指以柿蒂为主要成分的汤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沉香-评注
释名沉水香、蜜香。此句开篇点明了沉水香的两种别称,沉水香因其木之心节置于水中能沉,故而得名。‘水沉’是对沉水香的另一种称呼。‘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这一句,进一步区分了沉水香的不同品种,体现了古人对香料品种的细致分类和认识。
南越志言交洲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梵书名阿迦卢香。此句引用了南越志和梵书中的记载,说明了沉水香在古代不同地区和宗教中的称呼,‘蜜香’形容其香气如同蜜糖,‘阿迦卢香’则是梵文中的称呼,展现了沉水香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气味辛、微温、无毒。此句对沉水香的气味进行了描述,‘辛’表明其香气辛辣,‘微温’则说明其性质温和,‘无毒’则是对其安全性的肯定,为后续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主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邪鬼疰气,清人神,并宜酒煮服之。此句列举了沉水香的主要医疗用途,包括治疗风水毒肿、消除恶气、缓解心腹痛、霍乱、邪鬼疰气等症状,以及清神明目,并指出适合用酒煮服,体现了古人对沉水香药用价值的认可。
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沉水香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的应用,如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以及男子精冷等,显示了其广泛的药用范围。
附方诸虚寒热,冷痰虚热,冷香汤;用沉香,附子(炮)等分,水一盏,煎七分,露一夜,空心温服。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一钱,为末。每柿蒂汤服五七分。这两句提供了具体的药用方剂,‘冷香汤’和‘柿蒂汤’都是基于沉香的治疗配方,体现了古人对沉水香药用经验的传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