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原文

释名兜娄婆香。

气味(根)苦、涩、平、无毒。

主治头疖肿毒。

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译文

这种香草叫做兜娄婆香。

它的气味(指的是根部的气味)是苦的、涩的、平和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头部的小疖子和肿毒。将香草磨成粉末,用麻油调和后涂抹在患处,七天之后疖子就会腐烂脱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注解

兜娄婆香:兜娄婆香是一种古代药材,学名为Caryophyllus nardus,又称丁子香。它属于桃金娘科植物,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在古代中医中,兜娄婆香被认为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呕吐、胸腹胀满等症状。

气味:指药材的口感和味道,以及其性质。在中医理论中,气味是判断药材性质的重要依据。

(根)苦、涩、平、无毒:这里的“苦、涩、平、无毒”是对兜娄婆香根的药性的描述。苦味通常表示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涩味可能表示药材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平表示药材性质温和,不寒不热;无毒则表示药材对人体无害。

主治:指药材的主要治疗作用。

头疖肿毒:头疖肿毒是指头部出现的疖子,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

碾末:将药材磨成粉末。

麻脂:指麻油,是一种植物油,具有润燥、解毒的作用。

调涂:调和药物后涂抹在患处。

七日腐落:经过七天的治疗,疖子会自然溃烂脱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评注

释名兜娄婆香,首句便点明了该香料的名称,兜娄婆香在古代文献中较为罕见,可能是一种较为珍稀的香料。‘释名’二字表明接下来将对香料的名称进行解释或介绍。

‘气味(根)苦、涩、平、无毒’这一句从气味和药性两方面对兜娄婆香进行了描述。‘苦’和‘涩’是香料的味觉特性,‘平’则表明其药性温和,‘无毒’则说明该香料对人体没有毒性,适合作为药用。

‘主治头疖肿毒’一句明确了兜娄婆香的主要用途,即治疗头部疖肿和毒疮。这表明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兜娄婆香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的疗效。

‘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是对使用兜娄婆香治疗疖肿毒的具体方法的描述。碾末是将香料的根磨成粉末,麻脂调涂则是将粉末与麻油混合后涂抹在患处。‘七日腐落’则说明经过七天的治疗,疖肿毒疮会自然脱落,显示出兜娄婆香在治疗疾病上的效果。

整段古文简洁明了,从名称、药性、用途到使用方法,层层递进,体现了古代中医对香料药用价值的认识和利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医家对疾病治疗的细致观察和经验总结。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欀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4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