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合欢-原文
释名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
气味(木皮)甘、平、无毒。
主治肺痈。取合欢皮一掌大,加水三升,煮成一半,分二次服。
跌打损伤。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
小儿撮口风。有合欢花枝煮成浓汁,揩洗口腔。
中风挛缩。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
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
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合欢-译文
合欢树的名字有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
它的气味(指树皮)是甜的、平和的、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肺痈。取合欢树的皮,大小一掌,加三升水,煮到只剩一半水量,分两次服用。
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使用合欢树的皮,去掉粗皮,炒成黑色,取四两,与炒过的芥菜子一两,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睡前服用,用温酒送下。另外,用这些药末敷在受伤的地方,可以帮助接骨。
治疗小儿撮口风。可以用合欢花枝煮成浓汁,用来擦洗口腔。
治疗中风引起的肌肉痉挛。使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新鲜切碎;另外准备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用水五斗煎煮这五种树枝,取汁二斗五升,用来浸泡糯米和黑豆,蒸熟。然后加入细曲、防风和羌活,按照常规方法酿酒。封存二十天后,压榨出酒汁饮用,每次饮用五合,保持有酒味即可,不宜喝得过多导致呕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合欢-注解
合昏:合昏,即合欢树,又名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其花色美丽,常用于观赏。
夜合:夜合,合欢树的别称,因其花色如合欢,且夜晚开放,故有此名。
青裳:青裳,合欢树的别称,因树皮呈青绿色,故有此名。
萌葛:萌葛,合欢树的别称,可能是因为其枝蔓蔓延生长,形似葛藤。
乌赖树:乌赖树,合欢树的别称,可能是因为其树皮或果实呈黑色,故有此名。
气味(木皮)甘、平、无毒:气味描述了合欢树皮的味道和性质,甘指味道甜,平指性质平和,无毒指没有毒性。
肺痈:肺痈,中医术语,指肺部发生的一种化脓性疾病,表现为咳嗽、胸痛等症状。
合欢皮:合欢皮,合欢树的树皮,中医上常用作药材,具有安神、解郁、止痛等功效。
跌打损伤:跌打损伤,指因跌倒、打击等外力导致的身体软组织损伤。
芥菜子:芥菜子,芥菜的种子,中医上常用作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消食下气等功效。
撮口风:撮口风,中医术语,指小儿因受寒邪或风邪侵袭,导致口唇紧闭、不能张开的一种病症。
合欢花枝:合欢花枝,合欢树的枝条,含有合欢花的成分,可用于药用。
中风挛缩:中风挛缩,中医术语,指中风后出现的肌肉痉挛、肢体拘挛等症状。
糯米:糯米,一种粘性很强的米,常用于制作糕点、酒类等。
黑豆:黑豆,一种豆类,中医上常用作药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羌活:羌活,一种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等功效。
防风:防风,一种中药,具有祛风解表、止痛等功效。
细曲:细曲,一种用于酿酒的酒曲,含有多种微生物,能促进糖类发酵生成酒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木部-合欢-评注
释名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这一段首先对合欢树的别名进行了列举,这些别名反映了合欢树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也体现了人们对合欢树的认识和情感。合昏、夜合等名称,既有自然属性,也有文化寓意,如夜合可能暗示了合欢树在夜晚开放的特点,青裳则可能体现了其树皮的色泽。
气味(木皮)甘、平、无毒。这一句描述了合欢皮的药性,甘味和平和的性质表明合欢皮是一种温和的药材,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较高,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肺痈。这里说明了合欢皮的主治功能,肺痈是一种肺部疾病,合欢皮能够治疗这种疾病,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上的独特之处。
取合欢皮一掌大,加水三升,煮成一半,分二次服。这里详细描述了合欢皮的使用方法,一掌大的用量体现了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而分两次服则可能是为了保持药效的持久性。
跌打损伤。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这一段详细介绍了合欢皮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的应用,包括外敷和内服两种方式,体现了中医药的内外兼治思想。
小儿撮口风。有合欢花枝煮成浓汁,揩洗口腔。这里说明了合欢花枝在治疗小儿撮口风(一种儿童常见病)的应用,以及其使用方法,即煮成浓汁后揩洗口腔,反映了中医药在儿童疾病治疗上的关注。
中风挛缩。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十日后,压汁饮服,每饮五合,常有酒气即可,不宜过醉致吐。这一段描述了一种治疗中风挛缩的复杂方剂,其中包含了多种药材的配伍,以及酿酒的方法,反映了中医药在治疗复杂疾病上的丰富经验和创造性。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详细介绍了合欢皮的药性、主治和用法,还体现了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上的多样性和个体化原则,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