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序-原序-原文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
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
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
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
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
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
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
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
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
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序-原序-译文
古时候的人们说:看到龙的光辉,就能知道古剑的珍贵;看到宝气的显现,就能分辨出明珠。所以那些传说中的萍实和商羊,如果不是有天赋的明眼人,就无法看透。之后,博学多才的人被称为华,精通文字的人被称为康,分析宝玉的人被称为倚顿,也不过是像晨星一样稀少的人。
楚地的蕲阳李君东璧,有一天路过我的弇山园来拜访我,留下饮酒数日。我看他,容貌端庄,身材清瘦,谈话津津有味,真是北斗以南的一个人。打开他的行囊,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只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他对我说:时珍啊,我是荆楚地区的一个普通人。小时候多病,体质虚弱,智力不发达;长大后沉迷于典籍,就像吃糖一样喜欢。于是我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搜集各种知识。无论是子、史、经、传,声韵、农事、园艺,医术、占卜、星象,乐府等各种学问,只要有所得,我都会记录下来。
古时候有《本草》这本书,从炎黄时代到汉朝、梁朝、唐朝、宋朝,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注释和解释了。但是其中有很多错误、遗漏,数不胜数。所以我敢于发起编纂这部书的志向,冒昧地承担起编撰的权力。经过三十年的岁月,我查阅了八百多家书籍,稿件经过了三次大的修改。重复的内容删去,缺失的内容补全,错误的内容纠正。原来的版本有一千五百一十八种药物,现在增加了三百七十四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共写成五十二卷。虽然不是包罗万象,但也算是相当完备了,我冒昧地给它取名为《本草纲目》,希望你能给我一个评价,让我这本书能够流传不朽。
我翻开书来看,每种药物都用正名作为纲要,用别名作为细目,这是开始。接着是集解、辨疑、正误,详细描述它的产地和形状。然后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了它的功效和用途。从古代的典籍到传奇故事,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没有遗漏地采集。就像进入金谷园一样,各种颜色鲜艳夺目;就像登上龙君的宫殿一样,宝藏陈列无遗;就像面对冰壶玉镜一样,连一根毛发都能数得清。内容广泛而不繁杂,详细而有要点,综合考察,直接洞察本质。
这岂止是一本医书呢?实际上它是性理学的精微之处,是格物致知的《通典》,是帝王的秘籍,是臣民宝贵的财富。李君用心良苦,多么勤奋啊。唉!美玉不能轻易剖开,朱紫相混,这种弊端已经很久了。所以辨别专车上的骨头,必须等待鲁地的儒者;研究神秘的石头,必须去请教占卜的人。我正在撰写《弇州卮言》,遗憾的是像《丹铅卮言》那样博学的人后继无人,多么幸运能见到这部作品啊。这部作品,藏在深山石室中也没有意义,不如刻印出来,让天下后世像扬雄那样的人能够品味《太玄经》。
这是在万历年间庚寅年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写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序-原序-注解
望龙光:比喻对古物或古代文化的珍视和追求,龙光在此象征着文化或艺术的辉煌。
知古剑:了解古代的剑术或古代剑的象征意义,古剑常用来比喻历史或文化传承。
觇宝气:观察宝物的气息或特质,宝气指宝物所散发出的神秘或珍贵的气息。
辨明珠:辨别珍珠的真伪或品质,明珠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萍实商羊:比喻虚幻的事物或不可信的传说,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萍蓬上的实和商羊(一种神话中的动物)。
非天明莫洞:不是天明的时候就无法看透,比喻在真相未明之前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
博物称华:指博学多才的人,博物即广泛的知识。
辨字称康:擅长文字的人被称为康,康在此指文字的精通。
析宝玉称倚顿:分析宝玉的人称为倚顿,倚顿指对宝玉有深刻理解的人。
晨星耳:比喻稀少的人或事物,晨星即清晨的星星,稀少而明亮。
楚蕲阳李君东璧:指楚地蕲阳(今湖北省蕲春县)的李东璧,东璧是其字。
弇山园:指作者居住的园林,弇山即园林所在的山名。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巨著,是中医药学的经典之一。
荆楚鄙人:荆楚是古代楚国的地域,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意为自己是荆楚地区的一个普通人。
羸疾:瘦弱多病的意思。
质成钝椎:天资愚钝,如同木椎一样。
典籍:指古代的书籍。
蔗饴:指甜美的食物,这里比喻对知识的喜爱。
渔猎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百氏:指各种学派或学术流派。
子史经传:指儒家、道家、史家、经学家、传记家等各家的著作。
声韵农圃:指文学、音韵学、农业、园艺等领域的知识。
医卜星相:指医学、占卜、星象等领域的知识。
乐府诸家:指古代乐府诗的作者和作品。
舛谬差讹遗漏:指错误、错误的理解、遗漏的内容。
注解群氏旧矣:指以前的注解已经非常古老。
编摩:编辑整理。
僭纂述:擅自撰写。
稔:年,指时间长久。
芟之:删去。
缉之:补充。
绳之:纠正。
金谷之园:指富丽堂皇的园林。
龙君之宫:指龙王的宫殿,常用来比喻神秘的地方。
冰壶玉鉴:指清澈透明的器物,比喻事物的真实面貌。
碔玉:指有瑕的玉,比喻有缺陷的人或事物。
朱紫相倾:指红与紫相互倾轧,比喻不同意见的争执。
支机之石:指传说中的支机石,比喻神秘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丹铅卮言》:明代杨慎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
《太玄》:汉代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
子云:指扬雄,字子云,是《太玄》的作者。
弇州卮言:指作者王世贞所著的著作。
觏:见,遇见。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通典:指全面、系统了解事物的知识。
秘箓:指秘传的经文或法术。
重宝:极其珍贵的宝物。
何幸睹兹集哉:多么幸运能见到这部著作啊。
岁历三十稔:年龄三十岁。
上元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指作者王世贞,字凤洲,号弇州山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序-原序-评注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此句以龙光、古剑、宝气、明珠为喻,表达了通过观察和辨别,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价值的道理。龙光、古剑、宝气、明珠都是珍贵而难以得见的事物,需要通过深入观察和辨别才能发现其价值,这与李时珍对《本草纲目》的编纂态度相呼应。
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此句以萍实和商羊为例,说明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并非轻易可见,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领悟才能洞悉其本质。这与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时对药物的深入研究态度相契合。
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
此句指出,在古代,博物学家、辨字专家、宝玉鉴赏家等都是少数的,如同晨星一般稀少。这里反映了古代文化领域中专家的稀缺性,同时也强调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编纂中的独到之处。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
此句介绍了李时珍的拜访,以及与之交往的情景,展现了李时珍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此句描绘了李时珍的外貌和气质,形容他外貌英俊,身材清瘦,言谈举止间流露出非凡的才学,如同北斗星一般璀璨。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此句描述了李时珍的简朴生活,以及他随身携带的《本草纲目》数十卷,突出了他对这部著作的重视。
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此句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他自幼多病,但勤奋好学,对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如同啖蔗饴一般甘之如饴。
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
此句说明了李时珍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搜集百家之言,对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等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随时记录心得。
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
此句回顾了《本草》一书的悠久历史,从炎黄时代到国朝,历代都有注解和传承。
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
此句指出,虽然《本草》一书历史悠久,但其中存在许多错误、遗漏和讹误,无法一一列举。
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此句表达了李时珍勇于编纂《本草纲目》的决心和勇气,即使冒着僭越之嫌,也要完成这部著作。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此句说明了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他历时三十年,查阅了八百多家书籍,三次修改稿件,删去重复内容,补充缺失部分,纠正错误。
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
此句介绍了《本草纲目》的内容和规模,旧本有一千五百一十八种药物,新增三百七十四种,分为十六部,共计五十二卷。
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此句表达了李时珍对《本草纲目》的自评,虽然不是完美的集成之作,但内容丰富,结构完备,因此命名为《本草纲目》,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
此句说明了《本草纲目》的编纂方法,以药物的正式名称为纲,以解释性的名称为目,这是编纂的起点。
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
此句介绍了《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详细描述,包括药物的集解、辨疑、正误,以及药物的土产和形状。
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
此句说明了《本草纲目》中对药物的进一步描述,包括药物的气味、主治功效和附方应用。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此句说明了《本草纲目》的编纂范围广泛,从古代经典到传奇故事,只要与药物相关的内容,都进行了收集。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此句以金谷园、龙君宫、冰壶玉鉴为喻,形容《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价值珍贵,如同进入宝库一般。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此句总结了《本草纲目》的特点,内容广泛而不繁琐,详细而有重点,深入浅出,直指事物的本质。
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此句指出,《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一部医学著作,它还包含了性理、格物、帝王秘箓和臣民重宝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价值。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此句赞扬了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
此句表达了李时珍对当时学术风气的不满,认为学术界的弊端已经存在很久。
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此句说明了当时学术界的风气,认为只有经过专门学习和实践,才能辨别事物的真伪。
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
此句说明了李时珍在编纂《本草纲目》的同时,也在著述《弇州卮言》,并对《丹铅卮言》的后续著作表示期待。
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此句表达了李时珍希望《本草纲目》能够流传后世,让更多的人受益。
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此句注明了《本草纲目》的成书时间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