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

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原文

释名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症瘕结块。

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产后阴脱。

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译文

释名指的是煅烧铁炉中产生的灰,这种灰有铁的效果。

它的气味是辛辣、苦味、略微寒冷,并且没有毒性。

主要用来治疗症瘕结块。苏恭指出:对于突然出现的结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产后阴部脱垂的情况。

使用紫色的锻灶灰,加上羊脂,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用布包好,在火上加热,用热灰熨烫患处,推动并使其复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注解

煅铁炉:古代用于将铁矿石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铁与杂质分离的设备。

灰: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留物,含有一定的金属成分。

辛:中医术语,指味道辛辣,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

苦:中医术语,指味道苦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微寒:中医术语,指性质偏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等作用。

无毒:指药物或物质对人体没有毒性。

症瘕结块:中医术语,指体内形成的肿块,多由气滞血瘀引起。

苏恭:古代医学家,对中医药学有重要贡献。

产后阴脱:中医术语,指妇女产后因气血不足,导致阴部脱垂的症状。

紫色锻灶灰:指使用紫色锻灶产生的灰烬,可能因其颜色而得名。

羊脂:羊身上的脂肪,中医中常用作药物或外用膏药的基质。

和匀:指混合均匀。

布包好:用布将药物包裹起来。

烘热:用火加热至热。

熨患处:将加热后的药物直接敷在患处。

推纳使上:通过按摩或推按,使药物的作用力向上传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评注

释名: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所讨论药物的名称及其来源。‘指煅铁炉中的灰’揭示了药物的制备方法,即通过煅烧铁器产生的灰烬。这种药物含有铁的作用,说明其可能具有与铁相关的药理特性。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是对该药物性质的描述。辛味入肺,能行气;苦味能泄降;微寒则能清热。无毒则表明该药物相对安全,适合长期使用。

主治症瘕结块:此句说明该药物的主要治疗作用。症瘕结块是中医术语,指体内形成的肿块,可能是由于气血瘀滞或寒热不调等原因造成。该药物对此有疗效,显示出其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药效。

苏恭指出:此句引用了苏恭的观点,增加了药物的权威性。苏恭是唐代著名医学家,他的意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该药物对于新近形成的结块的疗效,说明其具有快速作用的特性。

产后阴脱:此句指出该药物还能治疗产后阴脱,即产后妇女因气血虚弱导致的阴道松弛。这表明该药物对于产后身体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此句详细描述了该药物的用法。紫色锻灶灰与羊脂的搭配,可能是基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羊脂的温润与锻灶灰的寒凉相辅相成。通过布包和烘热,可以增强药物的渗透力,直接作用于患处,以达到治疗目的。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详细的描述,展现了该药物的制作方法、药性、主治病症以及具体用法,体现了中医药物学的特色和实用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土部-锻灶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239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