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黄明胶-原文
释名牛皮胶、水胶、海犀膏。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
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棉一两,烧研。每服残,饭后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妊娠下血。用黄明胶二两,酒煮化,一次服下。
肾虚失精。用黄明胶三两,研为末,以酒二碗化服。一天服三次。
脸上麻痹。用黄明胶融化,调桂末涂患处,厚一、二分,有效。
风湿走痛。用黄明胶一两、用黄明胶一两、姜汁半杯,同化成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即换,甚效。方中乳香、没药各一钱亦可。
跌打损伤。用黄明胶一两、干冬瓜皮一两,锉细,同炒存性,研为末。每取五钱,热酒一杯调服。服后再饮酒二、三杯,暖卧,发出微汗即止痛。
汤火伤。用黄明胶加水,煎如糊,冷后,涂伤处。
一切肿毒。用黄明胶一片,水中泡软,开孔贴患处。无脓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
瘰疬结核。用黄明胶蠹化摊膏贴上。发瘰疬已溃,可将膏搓成条,长寸许,插入孔中,频频换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黄明胶-译文
这种胶的名称有牛皮胶、水胶、海犀膏。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平和,没有毒性。
主要治疗肺痿和吐血。使用黄明胶(炙干)和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用生地黄汁调和后服用。
用于吐血和咯血。使用黄明胶一两,切片后烤黄,新棉一两,烧后研磨。每次服用后,饭后服用,用米汤送下。一天服用两次。
用于妊娠期间下血。使用黄明胶二两,用酒煮化后一次服用。
用于肾虚导致失精。使用黄明胶三两,研磨成粉末,用两碗酒溶解后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用于脸上麻痹。将黄明胶融化,加入桂皮粉末涂在患处,厚度为一到二分,有效。
用于风湿引起的疼痛。使用黄明胶一两,姜汁半杯,一起融化成膏,摊在纸上热敷患处。膏体冷却后即更换,效果显著。方中乳香、没药各一钱也可以。
用于跌打损伤。使用黄明胶一两和干冬瓜皮一两,切碎,一起炒熟,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钱,用一杯热酒调和后服用。服用后再喝二三杯酒,暖和地躺下,出微汗后疼痛即减轻。
用于汤火伤。将黄明胶加水,煎成糊状,冷却后,涂抹在伤处。
用于一切肿胀和毒疮。使用黄明胶一片,泡在水中泡软,在患处开孔后贴上。如果没有脓,会自然消失;如果已经溃烂,会促使脓自然流出。
用于瘰疬结核。将黄明胶熔化后摊成膏贴上。如果瘰疬已经溃烂,可以将膏搓成条状,长度约一寸,插入孔中,频繁更换擦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黄明胶-注解
牛皮胶:一种从牛皮中提取的天然胶,具有很高的粘性和韧性,常用于古代的工艺品制作、建筑和医学中。
水胶: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胶,如阿拉伯胶、黄蓍胶等,用于食品、药品和工业中。
海犀膏:古代对海洋动物分泌物制成的胶的称呼,具有药用价值,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创伤等。
甘:味道甜,中医认为甘味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
平:性质平和,不寒不热,中医认为适合多数体质的人使用。
无毒:指药物或食材对人体没有毒性,安全无害。
肺痿吐血:中医术语,指肺气虚弱,导致血液从肺中溢出。
黄明胶:一种从牛皮中提取的药用胶,具有补益肺肾、止血等功效。
花桑叶:桑树的叶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阴干:将药材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以保持药材的药效。
炙干:将药材用火烤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药效。
新棉:新鲜的棉花,用于制作棉絮,这里可能指用棉花制成的棉球。
酒煮化:用酒煮制药材,使其成分溶解,便于服用。
酒二碗:指用两碗酒来煮制或服用药材。
姜汁:生姜榨取的汁液,具有温中止呕、发汗解表的功效。
摊纸上热贴:将药物摊在纸上,加热后贴在患处。
存性:指药物经过炒制后,保留了其原有的药性。
瘰疬结核:中医术语,指颈部淋巴结肿大,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
蠹化:指药物经过虫蛀后,产生新的药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黄明胶-评注
释名牛皮胶、水胶、海犀膏。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本方中主要药物的三种别称,分别为牛皮胶、水胶和海犀膏。这些名称反映了药物的来源和性质,牛皮胶和水胶来源于动物的皮,而海犀膏则可能来源于海洋生物。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不同名称的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
气味甘、平、无毒。此句描述了牛皮胶的药性,甘味入脾,能补中益气;平性则表明其药力平和,不寒不热;无毒则说明其安全性较高。中医认为,药物的气味与其药效密切相关,甘平无毒的药物多用于滋补强壮,适用于身体虚弱的人群。
主治肺痿吐血。此句说明了本方的适应症,肺痿吐血属于中医的肺病范畴,多因肺气虚弱、气血两虚所致。牛皮胶具有滋阴润肺、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此句详细描述了本方的制备方法,黄明胶和花桑叶均为滋阴润肺、止血的药材,与牛皮胶合用,增强了本方的治疗效果。
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棉一两,烧研。每服残,饭后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句针对吐血咯血的症状,提供了具体的用药方法。炙黄黄明胶能增强其止血作用,新棉烧研则能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
妊娠下血。用黄明胶二两,酒煮化,一次服下。此句说明了黄明胶在妊娠下血时的应用,酒煮化黄明胶能增强其补益作用,适用于孕妇。
肾虚失精。用黄明胶三两,研为末,以酒二碗化服。一天服三次。此句描述了黄明胶在肾虚失精时的应用,酒化黄明胶能增强其温肾壮阳、固精止遗的功效。
脸上麻痹。用黄明胶融化,调桂末涂患处,厚一、二分,有效。此句说明了黄明胶在治疗脸上麻痹时的应用,融化后的黄明胶与桂末合用,能温经通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麻痹症状。
风湿走痛。用黄明胶一两、用黄明胶一两、姜汁半杯,同化成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即换,甚效。方中乳香、没药各一钱亦可。此句描述了黄明胶在治疗风湿走痛时的应用,黄明胶与姜汁合用,能温经散寒,乳香、没药则能活血化瘀,共同发挥止痛作用。
跌打损伤。用黄明胶一两、干冬瓜皮一两,锉细,同炒存性,研为末。每取五钱,热酒一杯调服。服后再饮酒二、三杯,暖卧,发出微汗即止痛。此句说明了黄明胶在治疗跌打损伤时的应用,与干冬瓜皮合用,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汤火伤。用黄明胶加水,煎如糊,冷后,涂伤处。此句描述了黄明胶在治疗汤火伤时的应用,煎煮后的黄明胶能起到保护皮肤、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一切肿毒。用黄明胶一片,水中泡软,开孔贴患处。无脓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此句说明了黄明胶在治疗一切肿毒时的应用,具有消肿解毒的功效。
瘰疬结核。用黄明胶蠹化摊膏贴上。发瘰疬已溃,可将膏搓成条,长寸许,插入孔中,频频换拭。此句描述了黄明胶在治疗瘰疬结核时的应用,具有软坚散结、生肌敛疮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