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熊-原文
气味脂(熊白):甘、微寒、无毒。
胆:苦、寒、无毒。
主治脂(熊白):令发长黑。
用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调醋泖搽。
白秃头癣。用熊脂敷涂。
治风。
补虚损。用熊脂和酒炼服。
胆:赤目障翳。
用熊胆少许化开,加冰片一、二片,点眼,有奇效。
如发痒或流泪,可加极少量的生姜粉。
多年痔疮。用熊胆涂之,有特效。他方不及。
蛔虫病(引起心痛)。用熊胆如大豆大一块,和水服下,极效。
小儿惊 抽筋。用熊胆如两豆大一块,加竹沥化匀服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熊-译文
气味脂(熊白):味道甜,稍微有点凉,没有毒性。胆:味道苦,性质寒,也没有毒性。
主治脂(熊白):可以使头发变长且变黑。使用熊脂和蔓荆子粉末,等量混合均匀,调和醋后涂抹。治疗白秃头癣。使用熊脂直接涂抹。
治疗风邪。补充虚弱和损伤。使用熊脂和酒一起炼制后服用。
胆:用于治疗赤眼障翳。取少许熊胆化开,加入一、两片冰片,点入眼睛,效果显著。如果感觉发痒或流泪,可以加入极少量生姜粉。
多年痔疮。使用熊胆涂抹,效果显著,其他方法都不如它。
蛔虫病(引起心痛)。使用像大豆一样大的熊胆一块,加水服用,效果极好。
小儿惊风抽筋。使用像两颗豆一样大的熊胆一块,加入竹沥搅拌均匀后服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熊-注解
气味脂(熊白):气味脂指的是熊的脂肪,即熊白。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熊白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其性质甘、微寒、无毒,具有滋补、润燥、解毒等功效。
胆:胆指的是熊的胆汁。在古代中医中,熊胆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平肝息风等功效,其性质苦、寒、无毒。
主治脂(熊白):主治脂(熊白)指的是熊脂的药用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头发问题、风病、虚损等。
蔓荆子末:蔓荆子是一种中药材,其末指磨成粉末的蔓荆子,具有祛风、止痛、清热等功效。
调醋泖搽:调醋泖搽是一种传统的外用治疗方法,即用醋调和蔓荆子末,然后涂抹在患处。
白秃头癣:白秃头癣是一种皮肤病,表现为头皮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脱发斑。
风:风在这里指的是风邪,即中医理论中的六淫之一,认为风邪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头痛、风湿病等。
补虚损:补虚损是指通过药物或食物来补充身体虚弱和损伤,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酒炼服:酒炼服是指将药材与酒一起加热炼制,然后服用,以增强药效。
赤目障翳:赤目障翳是指眼睛出现红肿、视力模糊等症状。
冰片:冰片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痛等功效。
多年痔疮:多年痔疮是指痔疮持续多年不愈的病症。
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会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心痛:心痛是指胸部或心窝部的疼痛,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竹沥:竹沥是从竹子中提取的一种液体,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等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熊-评注
气味脂(熊白):甘、微寒、无毒。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熊脂的药性。‘甘’字表明熊脂具有甘甜的味道,常用于调和药性,使药物更易于服用。‘微寒’说明其性质偏凉,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无毒’则强调其安全性,表明熊脂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主治脂(熊白):令发长黑。用熊脂、蔓荆子末,等分和匀,调醋泖搽。此句介绍了熊脂的主治功能,即促进头发生长且变黑。熊脂与蔓荆子末的配伍,体现了中医学中‘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通过不同药材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调醋泖搽’的用法,说明熊脂需与醋混合后外用,以增强其疗效。
白秃头癣。用熊脂敷涂。此句进一步说明了熊脂在治疗白秃头癣方面的应用。‘敷涂’表明熊脂直接作用于患处,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点,即通过局部治疗来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
治风。补虚损。用熊脂和酒炼服。此句揭示了熊脂在治疗风病和补益身体方面的作用。‘治风’指的是治疗由风邪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补虚损’则表明熊脂具有补益身体、增强体质的功效。‘和酒炼服’的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用药讲究‘酒为百药之长’的观点,认为酒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胆:苦、寒、无毒。此句对熊胆的药性进行了描述。‘苦’字说明熊胆味道苦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寒’字表明其性质偏凉,适用于热性疾病的治疗。‘无毒’则强调其安全性。
赤目障翳。用熊胆少许化开,加冰片一、二片,点眼,有奇效。如发痒或流泪,可加极少量的生姜粉。此句介绍了熊胆在治疗赤目障翳(即红眼病)方面的应用。‘化开’、‘点眼’等用法,体现了中医眼科的用药特点。生姜粉的加入,则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灵活性,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多年痔疮。用熊胆涂之,有特效。他方不及。此句说明了熊胆在治疗多年痔疮方面的显著疗效,强调了其独到之处,表明熊胆在此病治疗中的优势。
蛔虫病(引起心痛)。用熊胆如大豆大一块,和水服下,极效。此句介绍了熊胆在治疗蛔虫病及由此引起的心痛方面的应用。‘和水服下’的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用药注重整体调理的特点。
小儿惊 抽筋。用熊胆如两豆大一块,加竹沥化匀服下。此句说明了熊胆在治疗小儿惊风、抽筋方面的应用。‘加竹沥化匀’的服用方法,体现了中医用药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