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珍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生于湖北蕲春,历尽多年游历,广泛采集药材,深入研究医药,尤其是中药学领域,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凝聚了他毕生的医学和药物学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明代(1596年)。
内容简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他多年的实地考察、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的,是一部集药物学、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巨著。全书共分为16个部类,收录了1892种药物,其中包括动植物、矿物以及其性味、功能、用途等。李时珍不仅在书中详细列出了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还通过考证历代本草书籍中的错误,为中药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草纲目》在医学界的影响巨大,不仅对中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还被多国的医学界所尊重,成为世界中医药的宝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山羊-原文
释名野羊。
气味甘,热,无毒。
主治南人食之,肥软益人,治冷劳山岚疟痢,妇人赤白带下。
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不利时疾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山羊-译文
这种羊被称为野羊。
它的味道是甜的,性质是热的,没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南方人吃了它,可以使人身体肥壮、柔软,有益健康;可以治疗因山岚瘴气引起的疟疾和痢疾,以及妇女的赤白带下。
还可以治疗筋骨的紧张和僵硬,以及虚劳症状,能够补益元气,对产妇有益,但不适合患有时疫的人食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山羊-注解
野羊:指生活在野外的羊,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些野生山羊的品种。
气味:中医术语,指食物或药物的气味属性,如甘、苦、辛、酸、咸等,这里指野羊的味道和性质。
甘:味道甜,中医认为甘味可以补益、和中、缓急。
热:性质属热,中医认为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寒性病症。
无毒:指药物或食物没有毒性,对人体无害。
南人:古代对南方人的称呼,这里可能指南方地区的居民。
肥软:指肉质肥美、口感柔软。
益人:对人体有益。
冷劳:中医术语,指因寒邪侵袭导致的劳损性疾病。
山岚疟:指因山岚瘴气引起的疟疾。
痢:指痢疾,一种肠道传染病,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为主。
妇人赤白带下:指妇女出现赤白带下,中医认为可能与湿热、血瘀等病因有关。
疗:治疗,这里指野羊可以治疗以下病症。
筋骨急强:指筋骨拘挛、疼痛,活动受限。
虚劳:中医术语,指因久病体虚导致的疲劳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益气:中医术语,指补益人体的气,增强体力。
利产妇:对产妇有益,可能指有助于产后恢复。
不利时疾人:对于患有时疫(流行性疾病)的人不利,可能指野羊不适宜用于治疗时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本草纲目-兽部-山羊-评注
释名野羊:首先,这里的‘释名’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野羊’这一物种的名称解释。‘野羊’在古文中是对羊的一种分类,通常指的是生活在野外的羊类。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动物分类的细致和准确性。
气味甘,热,无毒:此句描述了野羊的药性。‘气味’指的是药物的口感和味道,‘甘’表示味道甜美,‘热’表示性质温热,‘无毒’则表明野羊的肉质或药用价值对人体没有毒性。这种描述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性质的重视,以及通过口感和性质来判断药物功效的方法。
主治南人食之,肥软益人:这句话说明了野羊的食用价值。‘主治’在这里指的是野羊的药用效果,‘南人’指的是南方人,这里可能指的是野羊适合南方人的体质。‘肥软益人’表示野羊肉质肥美,口感柔软,对人的身体有益。这种描述反映了古人对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以及地域饮食差异的考虑。
治冷劳山岚疟痢: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野羊的药用价值。‘治’表示治疗,‘冷劳’指的是由寒冷引起的劳损,‘山岚疟’可能是指山区常见的疟疾,‘痢’则是指痢疾。这里表明野羊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治疗方法的探索和对药物多样性的利用。
妇人赤白带下:这句话说明了野羊对于女性病症的治疗作用。‘妇人’指的是女性,‘赤白带下’是指女性月经不调或妇科疾病。这表明野羊在古代医学中被视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
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利产妇:这一句列举了野羊的多种药用效果。‘疗’同样表示治疗,‘筋骨急强’指的是筋骨疼痛或僵硬,‘虚劳’是指身体虚弱,‘益气’是指增强体力,‘利产妇’则是指对孕妇有益。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人对药物多功能的认识,以及对不同体质和病情的针对性治疗。
不利时疾人:最后一句指出野羊不适宜用于治疗急性疾病的人。‘时疾’指的是急性疾病,‘不利’表示不适宜。这表明古人在用药时也注重个体差异和病情的适宜性,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